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Taking 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in the New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lume 3, as an Example
摘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文化意识中体现。本文概述了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其对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基于笔者见习情况,聚焦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从当前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探讨。以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为案例,分析了语篇中的文化元素,并提出了结合文本内容的教学策略,如文化背景介绍、比较文化分析、情境模拟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本文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导。
Abstrac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English subject is reflected in cultural awarenes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ore posi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emphasizing its importance for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ased on the author’s internship experience, it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Taking 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as a case study in New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discourse and proposes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ombine text content, such as cultural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comparative cultural analysis, situational simul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this article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文章引用:陈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5): 59-6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22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它还承载着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重要使命。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更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关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阅读教学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未能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一疏忽导致学生在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上遭遇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文本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以及在教学策略上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来培养文化意识,这在教学设计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度不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探索并实施有效的策略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2]

2. 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见习当地某高中,发现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2.1. 文化元素的浅层处理

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对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浅层处理,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深入认识和批判性思考。例如,在学习关于外国节日的文章时,教师可能只介绍节日的表面活动,而忽视了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从而限制了学生对文化的全面理解。

2.2. 教学资源的文化维度不足

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往往缺乏足够的文化维度,未能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视角和深入的文化分析。这种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学生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影响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教材中可能缺少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比较,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跨文化认知。

2.3. 教师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部分教师自身文化意识的局限性影响了他们在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能由于缺乏跨文化经验或对其他文化了解不足,难以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不足,限制了他们在全球背景下的沟通能力。例如,教师可能无法准确解释和比较不同文化中的交际习惯,从而影响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

2.4. 学生参与度不足

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许多学生对文化内容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文化讨论和活动中。这种参与度的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他们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即使在讨论外国文化习俗时,教师讲解无趣,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可能因为缺乏兴趣而不积极参与,导致他们错过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

总体而言,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内容的表面化、知识的零散化、视角的单一化以及教学对象参与度低等问题[3]

3. 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文本,识别并强调其中的文化成分,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取文化信息。同时,教师应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促进跨文化理解,并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判断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构建文化意义,确保文化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相平衡[4]。本文以新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的课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探究如何获取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1. 教学前研读语篇,挖掘文化因素

() 文本及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即做好文本分析,从What、How、Why三方面对所教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语篇内容。What:本单元的活动主题是“探究节日与庆典的缘由”,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历史、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群。语篇探讨了全球各地庆祝节日的多样性和共性,体现了分享快乐、感恩、爱与和平的精神;提到了丰收节在全球文化中的普遍性,以及节日习俗随时间的演变;同时,指出节日的商业化趋势,以及它对经济和公众幸福感的双重影响;最后,文章强调节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How:语篇类型属于典型的论说文,以“我们为何庆祝节日”作为文章标题。该文的文本结构清晰,共有五个段落,每一段句首都有中心句,文章分为5个段落,遵循“总–分–总”结构。首段作为引言,强调节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段详细讨论节日如何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为总结,重申节日在全球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Why:文章通过描绘多样节日的场景,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庆祝节日的原因,追溯全球各地节日庆祝的根源,并讨论节日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变迁。这一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深刻反思,使他们领悟到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向往和愿景。

学情分析是对学习者的分析,从学习者外在和内在要素进行分析,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前提[5]。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已掌握一般现在时并能描述日常活动,但可能在区分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上存在挑战。他们对节日和文化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够与文本中的节日庆祝和文化传统产生共鸣,理解不同节日背后的情感和意义。尽管如此,学生在特定节日相关的词汇、深入阅读分析以及对国外节日习俗的理解上可能有所不足,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把握不同节日习俗和文化差异时遇到障碍。

() 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语篇解读,笔者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结束时能够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在节日时的经历以及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兴奋、失望、厌烦等;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的独特内涵与意义,并积累相关的文化词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做好准备;

3) 学生能够探讨文化差异的现象和深入反思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3.2. 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强文化感知

() 读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涉及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文本内容的互动,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打下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6]。特别是在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帮助他们从已知的知识扩展到新的知识领域。

【教学活动设计1】Lead-In

1) 小组讨论。话题:与家人共度的节日。

问题一“What festivals do you celebrate with your family each year?”

问题二“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学生讨论时,教师可提供表1让小组其他成员做简要记录。小组讨论完毕,教师先请一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再请其他小组代表补充前面未谈及的节日以及庆祝缘由,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作补充。

Table 1. Classroom record form

1. 课堂记录表

Name of festivals

Reasons for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s

2)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先浏览文中的两幅插图,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What festivals are the two pictures about? How do you know?”。学生需依据两幅图片中展示的场景、物品和文字等线索,识别并说出相应节日的英文名称及其识别依据。

3) 预测课文要点。学生根据文章标题以及文中插图推测本文作者可能会谈及的要点,教师可请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提及的要点列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与家人共度节日的情景导入,小组讨论激活学生对节日的背景知识,为阅读理解做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 读中深入情境,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将学生置于文本情境之中,深化他们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这种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和文化对比,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文化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再者,“情境设计应围绕问题展开,提出问题后再解决问题”[7]

【教学活动设计2】Fast Reading

1) 核实预测。学生带着“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这一问题阅读课文,教师可呈现以下句式供学生读后填写:

Individuals globally observe a variety of festivals due to:

They would like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stiv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写完毕,师生核对答案,同时核实之前的预测是否准确。

2) 分析人们庆祝节日的原因。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所有与欢庆节日相关的理由和影响因素。

3) 寻找段落主题句。教师设计每一段的main idea,让学生做连线匹配。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核实学生对节日庆祝原因的预测,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化,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通过连线匹配段落主题句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3】Careful Reading

1) 探讨文本架构,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应两两合作,通过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来对文本进行细致的结构化解析,揭示议论文的篇章组织和逻辑顺序。教师可呈现图1供学生参考使用:

Figure 1. Mind map

1. 思维导图

2) 解析难句,赏析语言。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语篇中找出觉得难以理解的句子或表达句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语篇中找出一些精妙的句式和表达,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将一些典型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可先请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解析,教师再适当补充。如:

a wide range of origins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origins, many kinds of origins)

It featured a parade and a great feast with music, dancing, and sports. (=The Egyptian harvest festival featured a parade along with a grand feast that incorporated music, dancing, and sports as significant components.)

…some traditions may fade away and others may be established… (=Some customs might fade away over time, yet new ones could emerge in their place.)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和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解析难句和赏析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写作技巧,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4】Discussion

1) 探讨人们庆祝节日的根源。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

When we talk about festivals, we may think of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Their names, origins, celebration activitie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However, since festivals exist in every country and culture, there must be some similarities.

问题一:What are they?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se questions and then share your thoughts.

问题二:What do you think most festivals seem to have in common?

问题三: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your opinion?

问题四:What elements do you consider essential in the celebration of most festivals?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请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表看法,其他小组认真听并记录相关要点。

2) 探讨节日习俗的变化。教师先提出问题“What festival customs have already faded away?”播放不同国家节日的庆祝视频,启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分享那些正在淡出现代生活的节日和它们曾经独特的传统习俗。教师将学生表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呈现如下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表2

Table 2. Group discussion table

2. 小组讨论表

Festivals

Customs that have already faded away

Reasons why they have disappeared

Your feelings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节日异同性的理解,鼓励他们从不同文化中寻找节日的普遍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探讨节日习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节日习俗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 读后深化感悟,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形成的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其目标是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8]。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作为教学材料,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加强感知和体验本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活动5】Free Talk

教师创设情境:假设外国朋友Mike给你写信,信中谈到他被邀请参加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他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感兴趣,希望你能跟他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你准备向他讲一个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要求用到所学的有关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的词句。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际交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巧,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3. 教学后开展反思,提升文化领悟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教师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个人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行为和价值观的领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影视、新闻等视频资源给学生呈现不同文化下的行为,学生讨论是否正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构思并实施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前研读语篇挖掘文化因素、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强文化感知以及教学后开展反思提升文化领悟等策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塑造他们的文化品格。英语教师需致力于将文化意识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同时,在不断培养学生中国情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优良的文化品格,并鼓励他们持续反思自身的文化行为,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张建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1): 77-80.
[3] 郭翔. 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实践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2): 38-43.
[4] 张光春, 邱林芳.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J]. 中学课程资源, 2022, 18(12): 63-66.
[5] 鲁子问.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6] 李漫. 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M6U1阅读教学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0(12): 57-61.
[7] 文安强. 从获得文化知识到发展文化意识: 问题与改进路径[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3): 17-23.
[8] 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9] 应科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12):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