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Design of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摘要: 本文聚焦课程思政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通过明确“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体系,采用情境沉浸式教学、主题研讨等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能力培养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教学实施框架:立足现实难题,深挖思政元素、引入典型案例,彰显思政价值、开展小组项目,培养协作担当、深化实践调研,搭建知行桥梁、整合多元资源,拓宽思政视野。最后,构建过程性评价与思政导向结合的考核体系,以期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良好品德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explores how to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By clarifying a three-dimensional goal system of “knowledge-ability-quality”, and employing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al immersive teaching and thematic discussions, the paper integrates course-thought politic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t proposes a “five-in-on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grounding in real-world challenges to deeply expl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roducing typical cases to highlight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ducting group projects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deepening practical research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knowledge and action; and integrating diverse resources to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lly, it constructs an assessment system that combines process-oriented evalu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with the aim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who possess bo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good moral character.
文章引用:何朝敏. 课程思政视角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5): 88-9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25

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这不仅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点明了路径,也为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引[1]。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其本质是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2]。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创设价值认同与专业认知的同频共振场景,建立起“显隐互构”的协同育人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简单叠加的机械模式[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起着关键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人才的政治素养、法治意识、服务理念等思政要素,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和公共服务的质量[4]。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既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OBE教育模式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命题的具体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规划,体现以能力为本的基本原则[5],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2.1. 知识目标

能系统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脉络;熟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核心职能的运作机制,精准把握公共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流程;并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有清晰的认知。

2.2.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现实中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人才流失、绩效考核失效等)进行深入分析、准确诊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熟练掌握公共人力资源调研方法,具备高效收集、整理和科学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数据的能力;能够有效参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2.3.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心系国家、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使其秉持公平公正、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备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复杂多变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面向课程思政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6]。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实践等作为课程思政素材,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思考不同案例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优劣性,以及改进措施。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探索和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治理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并构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7]。通过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高度仿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场景,比如模拟公务员招聘面试现场、绩效考核评估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体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对人才选拔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大影响。同时,结合场景融入思政元素,如在招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歧视、保障公平公正,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

3.3. 主题研讨教学法

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议题设定主题,如“数字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等,教师课前布置阅读材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引导他们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深入分析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4. 实地调研教学法

组织学生深入基层社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在调研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使其真切感受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为公共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3.5. 项目式教学法

以实际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依托,如公共部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等,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研究。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提供项目背景资料、引导问题和相关资源,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项目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通过项目引导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基于课程思政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4.1. 立足现实难题,深挖思政元素

我国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层人才流失、公务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教师应基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见表1),以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为例,部分偏远地区因待遇偏低、晋升渠道有限,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使其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优化人才配置、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使其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Public Sect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realistic problems (part)

1. 基于现实问题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部分)

现实难题

思政元素

课程结合点

案例/数据支撑

1) 人口老龄化与 劳动力短缺

“老有所为”价值观;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第五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就业促进政策解读

2) 区域人才失衡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 培养全局观与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设计

东西部人才对口支援政策; 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成效分析

3) 公共服务效率 与廉政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价值观

第八章:公共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上海“一网通办”经验

4) 数字化转型与 技能错配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加强终身学习与职业适应能力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新质生产力”建设要求; 深圳“新型学徒制”试点成效

5) 全球化人才竞争

强调“人才强国”使命感; 培养文化自信与制度优势认同感

第十四章: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意见》政策解读

4.2. 引入典型案例,彰显思政价值

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案例教学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利用“案例选择–多维分析–价值升华”的三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公务员考核机制创新为例:该省将“群众满意度”指标权重提升至40%,建立“窗口服务实时评价–月度绩效量化排名–年度考核末位约谈”的闭环机制,改革后群众办事投诉率下降82%。在案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一是考核指标调整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哲学?二是数字政务平台建设对公务员能力提出哪些新要求?教师通过引入此类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公平公正、责任担当等思政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3. 开展小组项目,培养协作担当

根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内容设置小组项目,如模拟公务员招聘流程设计、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方案优化、基层人才培训体系规划等。每个小组由5~8名学生组成,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承担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设计、汇报展示等不同任务,并通过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沟通协作。在遇到数据收集困难、成员意见不一致、方案实施受阻等问题时,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优化项目方案。通过参与这样的小组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还能在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树立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为今后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展团队合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4.4. 深化实践调研,搭建知行桥梁

依托学校与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建立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研活动,如公务员职业发展满意度调查、公共部门人才流失原因分析等。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观察记录等多种方法,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教师全程跟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撰写逻辑严谨、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通过参与实践调研,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学生更加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4.5. 整合多元资源,拓宽思政视野

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元渠道。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数据库,获取新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学术论文,促使学生通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的学理剖析,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逻辑,从而深化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政价值的认知与担当。在各类学术数据库、在线公开课平台以及专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网站,广泛挖掘优质教学资源,挑选知名学者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热点问题的深度解读视频,收集成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等。将这些资源整理分类后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讨论区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线下,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力资源专家分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做法。通过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中,深化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

5. 课程思政产出导向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5.1. 调整考核结构,强化过程考核

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在线学习情况、项目实践成果等纳入过程考核范围。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包括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发言的积极性、观点的创新性、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对学生在小组项目和实践调研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项目方案的设计合理性、实施过程中的执行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够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把学生学习的持续过程表现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8]

5.2. 优化期末考核,兼顾思政与专业

在期末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增加主观论述题的比重,要求学生结合思政观点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例如,设置题目让学生阐述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或者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等。通过这些题目,考查学生对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

5.3. 加强实践考核,融入思政要素

在社会调研、项目策划等课程实践环节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指标,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加强实践考核,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敬业态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思政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 结论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将课程思政融入其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本文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法治观念等思政要素融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中,以期拓展育人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对公共管理人才的更高要求,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基金项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一流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395003010123)。

参考文献

[1] 李伟, 仲晶晶.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实施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 11(3): 83-88.
[2] 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3] 王浦劬.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11): 10-17.
[4]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5] 王潍, 高常青.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济南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1): 92-94.
[6] 朱安琪. 基于网络资源的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思政的应用路径探析[J]. 成才, 2024(16): 44-45.
[7] 董勋. 情境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9): 47-49.
[8] 王胜桥. 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J]. 高教学刊, 2024, 10(24): 7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