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各国从经济的不同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同时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而来。其中农业产业所凸显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农业产业安全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保持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题中之义。贵州与东盟合作寻求自身农业发展机遇,双方成功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为打破农业发展瓶颈展现了自身农业发展智慧。两者之间构建现代农业贸易供应链对双方农业发展都具有强力推动作用,双方能够在合作之中寻求各自的农业发展机遇。总体而言,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的不同优势形成互补,包括生产互补、资源互补、生产技术互补等,不同优势共同促进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贵州与东盟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潜力巨大,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是双方农业发展大势所趋。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countries has 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the countrie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economy, whil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have also com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mong them, various problems highlighted by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security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takeof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an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itle. Guizhou and ASEAN cooperation to seek their ow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two side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show their ow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sd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s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and the two sides can seek their ow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cooperation. Overall, the different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re complementary, including production complementarity,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mplementarity, etc. The different advantages jointly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Guizhou and ASEAN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and agricultural trade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is the tren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各国从经济的不同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同时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而来。其中农业产业所凸显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农业产业安全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保持社会稳定,是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题中之义。在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应针对现已出现的严重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例如农业供求结构严重失调、各国之间进行农业贸易难度加大、技术壁垒无法突破等问题,各国应立即寻求内在与外在突破,打破农业发展困境,为自身农业发展寻求更大机遇。从合作之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与他国构建产业供应链已经成为各国解决自身发展困境的良策,各国纷纷从与他国的合作之中逐渐补齐自身短板,从合作之中抓住本国可持续发展机遇[1]。同样各国农业发展也应从合作之中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抓住农业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共赢局面。东盟与贵州为解决自身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寻求对外合作。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且双方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毗邻的地理位置更是为双方的合作创造了天然便利,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和潜力,双方在农业贸易方面率先建构起农业贸易供应链,本文就以贵州与东盟之间建构的农业贸易供应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的优势互补与合作效能。
2. 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基础
2.1. 贵州农业供给优势
贵州通过“特色资源 + 生态优势 + 数字技术”三维供给体系,精准对接东盟对高品质、可追溯农产品的需求,形成不可替代的农业贸易互补性。
1) 特色农产品资源
贵州与东盟具有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贵州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贵州农产品具有较强的贵州特色,贵州所具有的农产品资源与东盟的农产品资源形成互补。贵州茶叶、辣椒、中药材等农产品独具贵州特色,东盟农业资源不具备替代贵州特色农产品的农业产品。例如茶叶,东盟虽也具有茶叶种植能力,但贵州茶叶在品种及风味具有贵州特色,与东盟茶叶形成品种互补,风味并存。贵州素有“黔地无杂草”之称,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及气候造就了贵州药材资源充裕,直接补足了东盟农业药材稀缺性的短板。
2) 生态农业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贵州普遍是山地与高原,气候条件立体且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受工业污染程度较小,为贵州本身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天然优势。贵州农产品在盛行健康、绿色消费理念的国际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且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贵州孕育了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贵州农产品种类丰富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农产品特色。同时贵州各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也承载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的赋能使贵州农产品满足国际竞争市场对于农产品文化特色的需求,使贵州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3) 大数据技术赋能农业生产
贵州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贵州贵安新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贵州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农业发展,使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生产进行深度融合,助力贵州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技术成功实现精准种植与农业生产管理,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并且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更加具有潜力,依托大数据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黔货出山”,整合市场需求,降低农业生产盲目性。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融合规划,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2.2. 东盟市场需求特征
东盟市场“人口红利释放 + 农产品种类互补 + 技术升级需求”三重特征,与贵州“特色资源 + 生态优势 + 数字技术”三维供给体系形成精准匹配。
1) 人口红利与消费升级趋势
东盟现正处于人口结构较为年轻的阶段,东盟整个人口结构之中,年轻人口占比较高[2]。年轻群体将会成为消费和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人口的消费能力较高,但同时对于消费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质量,也对种类丰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贵州可满足东盟年轻群体对于农业消费产品的更高要求,并且贵州也需要大量优质劳动力助力自身农业发展,双方构建农业贸易供应链可实现双赢局面。同时随着东盟经济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从基本生活消费向更高层次消费转变,对于农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也从线下购买更多转向线上购入,数字支付方式所占份额逐渐提升,数字金融发展迫在眉睫。与贵州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贵州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可使东盟大数据技术实现腾飞,满足东盟经济发展要求。
2) 热带农产品互补性
贵州与东盟地理环境具有异质性,因此两者所生产的农产品种类完全不同,两者的农业产品形成互补。贵州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农产品生产具有自身特点,类似于辣椒、猕猴桃、刺梨等农产品是贵州的特色农产品[3]。尤其是贵州辣椒与刺梨,贵州是全国辣椒核心生产基地,刺梨更是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东盟气候属于热带气候,其盛产热带农产品,比如热带水果、香料、油料等。两者所生产的农产品类型正是对方农业生产空白处,两者的农业贸易往来恰好能够填补双方农业产业空白。东盟对于贵州所生产的农产品有需求,贵州农产品凭借自身农产品的特性,在东盟也开辟出属于自身的市场,而贵州地处亚热带,本地所能产出的热带水果有限,不能满足贵州本土对于热带水果的需求,贵州对于热带农产品具有较大需求量,并且伴随着当下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贵州对于热带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贵州本土的农产品技工已经趋于成熟,能对本土所产出的农产品进行有效加工,提升农产品风味、质量,能有效满足东盟各国对于贵州特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并且两者之间的农产品可进行优势结合,增加农产品的多样化特征,提升自身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贵州农业美食之中加入东盟特有香料,提升产品口味,挖掘双方农产品发展潜力。
3) 农产品加工与深加工技术合作空间
东盟地处热带,盛产热带农产品,在种植这些作物上技术成熟,像泰国香米的培育技术就很突出。不过,在特色农产品选育技术方面有所欠缺,而这正是贵州的长处,值得东盟借鉴。现代农业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东盟可借助与贵州搭建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利用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控生产、收集数据,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东盟棕榈油提取加工技术成熟,但对于贵州特色农产品如刺梨、天麻的加工技术了解不足。通过贸易供应链,东盟可与贵州共同开发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推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满足自身对特色加工品的需求,还能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促进农业共同发展。
3. 贵州与东盟农业供应链合作优势互补
本文认为贵州与东盟之间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不同面向而又紧密联系的合作优势,即外在因素以及内在因素推动,两者之中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合作优势,具体内容包含了市场、区位、平台、技术、资源、政策等优势。内外优势两者对于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两者共生互动,不可或缺。
3.1. 贸易平台优势互补
贵州与东盟之间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各类农业贸易相关平台优势。贵州具有良好的物流平台优势,除却交通,贵州在冷链物流设施方面也具有优势,贵阳、遵义等地都相应配套了冷链物流园,冷藏技术与设备都配备齐全,能够保证易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完全满足贵州与东盟之间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近年来,贵州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逐渐加强,两者都在积极开展各类博览会,对于双方之间建立起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积极作用。例如,由贵州主办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酒业博览会等,由东盟成员国主导的泰国农业展、越南国际农业展览会等,双方以此类贸易平台为契机,能从中推进双方在农业贸易方面的合作。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当前产品贸易正处于电商时代,东盟与贵州之间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也要拓展相应的电商渠道对双方农产品进行推广与销售。贵州本土的电商平台发展潜力巨大,贵州本土针对农业贸易的电商平台主要为“一码贵州”。“一码贵州”平台上线于2020年7月,自上线以来,发展迅速,是贵州省农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用户最多、服务最广的数字经济平台[4]。通过此平台贵州省成功实现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成功助力贵州小农户适应当前所处的电商时代。贵州与东盟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此电商平台将发挥重大作用,不仅推动贵州农产品走出去,同时也强调将东盟特色农产品引进来,会真正实现贵州与东盟之间小农户之间产生关联,促使有效互动。
3.2. 技术交流优势互补
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具有技术交流方面的优势。贵州与东盟各国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两者所侧重生产的农业产品种类不同,针对农产品生产,双方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不同,双方可在不同农产品种植技术上相互交流,查找自身掌握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例如泰国香米的培育技术值得贵州借鉴,贵州对于农产品独特的选育技术同样也是东盟各国所需。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病虫害防治,贵州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具有发展优势,无论是防治技术创新还是防治模式探究,贵州都已走在前沿,所具有的病虫害防治优势显著。东盟与贵州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东盟可借助供应链平台引进前沿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贵州也可与东盟各国展开合作,联合制定针对各地不同特征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不仅防治东盟各国的病虫害,同时也满足贵州自身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双方可通过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构,搭建起双方农业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促使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例如双方可共同探究农业物联网技术,可对农业生产实现实时监控,及时收集农业生产数据,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计划,保证农产品的高质量产出。无论是东盟各国还是贵州本土都具有自身农产品加工技术,各自针对自身的农产品产出情况进行特色加工,各自在加工领域都有所建树,例如东盟保有大量的棕榈,东盟对于棕榈油的提取和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贵州可借鉴此技术提升自身的油类提取效率。贵州具有刺梨、天麻等特色农产品,可与东盟共同开发加工技术,推出更具农业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3. 资源配置优势互补
贵州与东盟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的关键优势为资源互补性。双方能成功建构起农业贸易供应链离不开双方补充农业空白的互补性因素发挥作用。双方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均具有互补性,其各类型的互补性可归纳为资源的互补性,但各类型的互补性表现形式不同,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外在与内在表现形式。资源互补性内在表现形式为双方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全省无平原,多为山地与丘陵,全省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状态,可进行农业耕种的面积有限。正因如此,贵州对于可耕种面积的农业利用率非常高效,同时也针对自身的地理环境特点打造自身的特色产品,开发了自身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而东盟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贵州截然不同,造就了东盟可耕种面积比例较大的现实,东盟的土地资源丰富,并且拥有大量的平原地区,非常适合于开发大规模农业种植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业进行机械化作业。东盟的农业发展也必然要走向现代化,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契机可从贵州借鉴,贵州不具备东盟的农业生产条件,但同样走出了自身特有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东盟可借助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所提供的平台,引进贵州的农业发展技术,作用于自身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贵州的地理环境决定贵州农业生产无法实现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需要进行人工种植,东盟可实现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相对其他昂贵的资源而言,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成本较低,双方可尝试进行劳动力资源的交换与配套,借此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4. 政策金融优势互补
贵州与东盟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内在优势为政策支持。贵州与东盟各国对于双方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秉持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双方各自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双方共同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同时,双方共同商讨并签订协定以及共同致力于双方自贸区的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促使双方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进程加快,中国直接对RECP成员国农产品关税进行降低,并且叠加各类非关税减让,直接从税务成本上加强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降低双方农业贸易成本。并且RCEP协定的签署不单单是从关税方面降低双方农业贸易风险,从各个方面都对双方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起到了积极作用[5]。例如电商、技术、投资等各方面。例如农发行贵州省分行营业部对于国际业务的积极开展,为参与农业贸易的双方企业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本外币一体的“一揽子”金融方案。不断优化针对农业贸易的金融服务,提升双方进行农业贸易资金往来的便利性。同时,中国与东盟之间早有建立自贸区的历史,早在2010年,双方就已建立起自贸区,在2015年,双方签署升级协定,形成自贸区2.0版,在20219年全面实施。在2022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2024年10月10日,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6]。自贸区的存在是双方构建农业贸易供应链的重要推动力,直接推动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供应链建构,为此带来了重大便利,从多方面加强了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4. 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推动双方农业产业高速发展
通过前文分析,贵州与东盟之间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优势已然清晰,但需要强调的是农业贸易优势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动的关系。优势的不断出现是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无法完全发挥其全部功效,优势的共生互动关系共同促进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发展与壮大。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优势之间所具有共生互动关系[7]。首先以静态角度辨析优势的共生互动关系,主要是从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建构角度辨析。当供应链尚未投入正式运行,处于建构过程时,我们将其称之为“静态”。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建构过程之中,正是因为优势的良性互动,才能成功推进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构。不同优势之间互相支持,两者资源互补引起两者之间的农业贸易市场相互吸引,市场相互吸引激发两者之间技术交流的热情,同时双方又有良好的农业贸易平台更对两者合作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打下基础,进而引发双方在政策、金融方面的支持,进而建构贸易供应链的各方面条件成熟,推动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的成功建构[8]。再以动态角度辨析,我们将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实际运行过程称之为“动态”。当农业贸易供应链成功建构之后,不同优势共同发挥作用,不断巩固两者之间建构的农业贸易供应链,使供应链的存在基础更加稳固,推动双方在农业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在农业贸易方面的互利共赢。贵州与东盟农业贸易供应链建构之后,双方农业互补性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会根据双方农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身农业生产战略、方针,双方农业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双方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并转换为双方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发展动力,促使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及发展前景。
农业贸易供应链是指在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环节所构成的农业贸易网络体系,其中包括了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产品流通等环节,还包括其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人员流动、技术交流、资金往来等构成要素[9]。贵州与东盟之间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将会给两者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
4.1. 资源配置优化
贵州与东盟建构农业贸易供应链将会有助于双方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首先农业贸易供应链合作能够对双方所具有的农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当供应链建构之后,双方能够借助于此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双方能及时获取对方市场所需农业资源,能更加明晰地了解自身产业缺陷,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自身农业产业结构,更好的满足对方所需,优化自身产业结构,使自身土地、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有利于自身农业生产资源配置,能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进行合理使用,双方可根据供应链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合理预测农业资源的需求量,避免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农业产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会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分工,使贵州以及东盟各国的生产专业化,使生产效率提升,并且形成规模化,规模化生产更加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使得自身总体效益增加的同时,单位生产成本降低。随着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构,将会大大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效率,农业贸易供应链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农产品的多样化加工将会提高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品种多样性,提升本地农业产品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且许多在运输途中易损毁的农产品也可经过深加工,提升其保存期限,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如易损坏的水果可加工成果汁、果干、果脯等,并且供应链的建立将会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所受到的损坏将会降低到最小。不仅农产品本身会产生农业附加值,农民收益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10]。农民在农闲阶段将会参与到农产品的深加工中。农民以自身劳动换取收入,这就补足了农民在农闲阶段的收入空白部分。农业贸易供应链所涵盖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能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囊括了生产、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农民能充分参与到各个环节,扩展收入渠道,增加自身收入,提升农业附加值。
4.2. 促进安全机制完善
东盟各国与贵州建立农业贸易供应链对于农业贸易安全具有强大推动力。首先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对于双方而言可增强双方之间的供应关系。供应链的建立意味着双方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的加强,当有一方农业生产遭遇不可抗的打击时,另一方在此时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合力帮助抵御另一方所承受的打击,以此保证自身农业生产、贸易的稳定性。同时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构意味着双方就长期合作达成一致共识,两者之间会建立起稳定的供求平衡关系,会就自身农业所需签订合同,明确数量、质量、时间等条款,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农业发展受市场因素、贸易纷争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且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为双方提供了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双方能共同对市场信息进行剖析,及时调整自身农业发展战略,预先做好市场冲击的风险应对措施。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能使双方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加具有话语权,避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自身造成影响。农产品大部分属于食用物品,食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是双方进行贸易往来的基础,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构会加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双方能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能够从生产源头到农产品销售终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当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例如腐烂、农药残留等,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存在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追溯问题源头,从根源上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以及维护自身农产品的口碑。
4.3. 贸易创造:产业集聚
首先,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将会带来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会使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化,促使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形成产业升级,便于大面积应用现代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产量与质量都得到大幅度升级。并且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可依据自身优势改善自身农业出口结构,优化自身农业产业链标准水平,出口的同时也能构建自身良好的进口格局,能提升自身农产品进口稳定性。其次,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将会加快自身现代流通网络的建立,流通网络的建立不仅能对农业贸易具有关键性意义,对于其他行业的对外贸易也是不可或缺的。流通网络的成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能使农产品流通网络快速成熟,同时会帮助流通网络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终端技术,提升流通速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11]。最后,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民成为最大获利者,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建立有利于各个农业产业主体实现联结,无论大农户还是小农户都能通过农业贸易供应链联结,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小农户与农业市场直接衔接,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主体。
5. 结语
农业在东盟各国之中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特别是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中农业占据国家经济的绝大部分,并且各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之中各具特色,都具有符合自身农业发展特性的进出口特色。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拥有超过5000年的农耕文明历史,其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所涵盖的产业范围较为广阔,是世界农业产业出口大国之一,同时自身发展需求同样巨大,从各国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同样巨大。两者之间构建现代农业贸易供应链对双方农业发展都具有强力推动作用,双方能够在合作之中寻求各自的农业发展机遇,两者应不断深化农业贸易供应链的合作,以农业发展为契机,为双方开展更多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背景下贵州与东盟农业互联互通水平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GZYB13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