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及需求调查——以陕西省为例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eed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jlce.2025.14201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姚丝思*: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刘思琪: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关键词: 人居环境乡村振兴问卷调查陕西省Human Settlements Rural Vitaliz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Shaanxi Province
摘要: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本文从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7个市的14个区县农村、村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村落整体人居环境、民居庭院及室内环境三部分的满意度及需求。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单向流出,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72.92%村民认为应优先改善村容村貌,对医疗、老年照料中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意愿强烈;村民对自家庭院布局、房间功能划分等方面的改善有强烈需求,七成多村民希望拥有室内卫生间;60.42%村民愿意出资改善自家庭院与房屋,但承受金额较低。受地域文化、气候环境等影响,陕北、关中、陕南地区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
Abstract: After China’s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use the strength of the whole Party and societ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rural livability and industry, and farmers’ prosperity. This paper makes 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villages and villagers in 14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7 cities in Northern Shaanxi, central Shaanxi and southern Shaanxi. The survey covers the satisfaction and demand of the overall living environment, residential courtyard and indoor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e-way outflow of rural population, the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income level of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serious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72.92% of the villagers believed that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improv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village, and they were strongly willing to improv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uch as medical treatment, elderly care centers and kindergartens; Villagers have a strong dem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urtyard layout and room function division. More than 70% of the villagers want to have an indoor toilet; 60.42% of the villagers are willing to invest in improving their own yards and houses, but the amount is low. Affected by regional cultur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the survey results in Northern Shaanxi, central Shaanxi and southern Shaanxi are different.
文章引用:姚丝思, 刘思琪.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及需求调查——以陕西省为例[J]. 低碳经济, 2025, 14(2): 154-163. https://doi.org/10.12677/jlce.2025.142017

1. 引言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征程的主题。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城市的虹吸效益导致乡村系统衰退,人居环境衰败,人口流失严重。2018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乡村振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出详细部署。按照方案要求,近年来各省开展了大规模村庄清洁行动,基本扭转了乡村长期脏乱差局面。

很多学者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了相关研究,唐宏松[1]、伊庆山[2]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提出建议,应加强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垃圾分类意识;代宝珍、王慧[3]从乡村卫生服务体系角度,通过对江苏省乡村医生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医生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及继续教育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姜伟、陆志翔、刘芹[4]通过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满意度调查分析,发现各地区村民对水量、水质满意度存在差异,还需从不同方面提升乡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学者从宏观角度分析乡村人居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李裕瑞、张轩畅、陈秧分等[5]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乡村发展的机理;马军旗、乐章[6]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属性和社会资本属性三个层面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顾康康、刘雪侠[7]构建了由居住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组成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的调查,常烃、牛桂敏[8]基于天津市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民对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支付意愿低;黄振华[9]基于全国24个省211个村庄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对人居环境评价普遍不高,八成以上的村庄存在污染情况,农村垃圾处理欠科学、厕所改造不到位、人畜不分离、私搭乱建等是造成乡村人居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村容村貌改造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保障方面,将乡村村容村貌提升与村民庭院、室内环境改造相结合的调查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村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剖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对村落整体人居环境、村民庭院及室内人居环境三方面的满意度及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挖掘三者内在联系,找到共性特点与地区差异,为陕西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2. 调查基本情况

2.1. 数据来源

文中调查数据来自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分布在陕西各地的二级单位对当地村民所做的问卷调查,涉及陕北、关中、陕南各地区共7个市的14个区县。问卷内容除村民基本信息外,主要涵盖村落整体人居环境、民居庭院及室内环境三部分共54个问题的满意度及需求调查,问卷指标丰富、客观、科学,代表性和适用性良好。问卷共发出480份,回收480份,回收率100%,问卷录入后经过整理形成原始数据。

2.2. 基本情况

Table 1. Description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描述

统计指标

比例(%)

统计指标

比例(%)

性别

64.58

职业

农民

58.33

35.42

商业和服务业

6.25

年龄

20岁以下

0.00

主要经济来源

企业员工

16.67

21~30岁

8.33

自由职业

10.42

31~40岁

27.08

其他职业

8.33

41~50岁

33.33

耕地收益

35.42

51~60岁

22.92

养殖收益

0.00

60岁以上

8.33

务工收益

54.17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0.42

月收入水平

退休金

6.25

初中

60.42

其他方式

4.17

高中/中专

22.92

无收入

6.25

大专/高职

4.17

1000元以下

6.25

本科

2.08

1000~5000元

77.08

研究生及以上

0.00

5000~10,000元

10.42

1. 个人基本特征

表1可见,被调查者中64.58%为男性,35.42%为女性,83.33%年龄集中在31~60岁之间;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被调查者学历以初中居多,占60.42%;在职业方面,农民和企业员工占比较大,分别为58.33%和16.67%,进而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为耕地收益和务工收益,月收入水平在1000~5000元的占77.08%。从调查村民的个人基本特征可以看出,陕西省各地区乡村村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且主要靠务工和耕地谋生。

2. 家庭基本情况

在总样本中随机抽取十分之一样本,绘制被调查村民家庭人口数与常住人口数覆盖图(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乡村人口情况同我国普通现状保持一致,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失。通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真正解决“留住人”的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Figure 1. Comparison of household population of respondents

1. 调查对象家庭人口情况对比图

表2可以看出,乡村家庭常住人口数集中在3~5人,占总体的68.75%;家庭构成多以与老人或孩童同住为主,占58.33%。村民宅基地面积集中为2~4分地,但房屋建筑面积分布较为均匀,这表明村民对自家庭院的规划设计与房屋布置存在自由、发散的特点,同面积的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面积各异。

此次调查村民多为长期在乡村居住,居住20年以上的样本占79.16%,侧面反映本次调查结果更能反映常住村民在经历乡村改革变化之后,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真实迫切需求。

Table 2. Description of basic family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2. 调查对象家庭基本情况描述

统计指标

比例(%)

统计指标

比例(%)

家庭人口数

2人

4.17

宅基地面积

2分以下

12.50

3人

16.67

2~3分

39.58

4人

27.08

3~4分

33.33

5人

25.00

4~5分

6.25

6人及以上

27.08

5分以上

8.33

家庭常住人口数

1人

6.25

房屋建筑面积

50 m2以内

12.50

2人

12.50

50~100 m2

22.92

3人

25.00

100~150 m2

27.08

4人

20.83

150~200 m2

14.58

5人

22.92

200 m2以上

22.92

6人及以上

12.50

在此村的居住时间

5年以下

4.17

家庭成员构成

独居

14.58

5~10年

10.42

与老人或孩童同住

58.33

10~20年

6.25

三代人同住

25.00

20~40年

45.83

四代人同住

2.08

40~60年

27.08

60年以上

6.25

3. 结果分析

3.1. 村落整体人居环境

被调查者对于乡村交通出行、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的满意度较低。本次调查中,仅有20.83%的被调查者对于乡村的耕地现状满意,主要原因是耕地数量匮乏。有66.67%的被调查者不满意乡村的居住用地状况。其中,65.63%的不满意者认为乡村的可利用地太少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因素。这些调查结果表明村民对于土地数量的关心远远高于土地质量。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用地数量是影响村民社会经济和生活居住最直接的要素。另一方面,退化、污损等土地质量问题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Figure 2. Survey results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2. 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满意度调查结果

近年来,农村的文体娱乐活动日益丰富,人们对公共活动场所的需求也不断攀升,72.92%的被调查者对于村内现有的公共活动场所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活动设施数量太少。此外,被调查者对于乡村医疗卫生、学校教育、商业服务、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均未超过50% (图2)。从地理区域的角度来看,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差异显著。关中地区在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商业服务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居民满意度都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图3)。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依次为:医疗卫生室、老年照料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小学、超市、农贸市场。这反映了村民最关注的是医疗、养老和教育三大民生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陕西已经实现了全省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本次调查中对用电的满意度达到100%,反映了乡村电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垃圾收集、道路交通和污水处理是村民认为目前最应该完善的基础设施。

Figure 3. Survey results of regional satisfaction with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3. 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分地区满意度调查结果

3.2. 民居庭院人居环境

陕西省乡村民居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陕北地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干旱少雨,光照充足。以窑洞为代表的陕北民居往往背山向阳。关中地区主要位于渭河平原,夏热冬冷,水土资源丰饶。关中民居属于传统院落式住宅,平面构型窄而长,具有相对封闭的特征,注重冬季保温功效。陕南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湿润温和,地形复杂。民居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合院、吊脚楼和夯土建筑等。

本次研究被调查者对于民居的庭院空间布局总体满意度为58.33%。关中和陕南地区村民认为房屋朝向不好是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而陕北地区村民则认为活动空间不足是目前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庭院功能区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庭院中最需要增加的功能空间为绿植区,其次为停车和休闲空间。陕北地区受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村民对于庭院景观环境的满意度仅有40%。

在庭院铺装材料现状及需求调查中,陕西省乡村庭院地面铺装主要以水泥硬化地面为主,其次是土地和普通地砖。此外,虽然现阶段居民均未在庭院中采用透水地面铺装,但部分被调查者依然希望将庭院地面改造成透水形式,尤其在陕南地区这一比例达到35.71% (图4)。这主要和该地区山地多雨的地形、气候特征有关。陕北地区民居庭院采用土地(裸地)形式的比例最高,达到40%,但是所有被调查者均表示在改造后不会继续采用土地的(裸地)形式,这主要由于该形式在排水、美观、卫生健康等方面存在缺陷。

Figure 4.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 description of courtyard pavement materials

4. 庭院铺装材料现状及需求描述

3.3. 民居室内人居环境

Figure 5. Survey results of comfort classification satisfaction of rural houses in Shaanxi Province

5. 陕西省乡村民居舒适性分类满意度调查结果

民居室内环境调查包含采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和隔音效果等多方面的基础调查。其中,被调查者最不满意的是民居的保温隔热功能。关中地区民居保温隔热满意度仅有26.32%,这和关中地区需要通过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封闭性来抵御冬季的严寒有直接的关系;而被调查者最为满意的是房屋的采光照明(图5)。传统民居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依山就势、充分借用自然环境资源的特征。因此在民居建筑节能和被动式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农村旱厕改造是乡村振兴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重点。旱厕易污染水源、空气,滋生细菌,严重危害居住环境健康。调查结果反映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的被调查者家庭采用旱厕的占比分别为53.33%、31.58%和57.14%。由于关中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较高,水资源丰富,所以采用水冲式厕所的比例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两地。本次调查中村民对于旱厕改造的意愿整体超过了70%,且超过70%的被调查者希望卫生间与房间连通或建设在房间内部。

在民居卫生间和厨房的给排水方面,陕北地区村民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关中和陕南地区,仅有46.67%。调查中有2/3的人对房间的功能分区表示满意。31.25%的村民认为需要对房屋进行装饰美化,而最需要提升改造的部分是房屋的墙壁。

4. 环境改造优先度及支付意愿

4.1. 人居环境改造优先度

图6可知,被调查村民中有64.58%最不满意目前乡村的村容村貌,且72.92%认为应优先改造村容村貌。结果表明,在乡村村容村貌、自住庭院、室内环境三类人居环境改造中,各地区村民对村落整体环境优先改善的意愿均较高。

Figure 6.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need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respondents

6. 调查对象居住环境基本需求描述

4.2. 改造支付意愿

本次调查中,陕南地区居民愿意出资改造庭院及房间的比例仅为35.71%,远低于陕北(66.67%)和关中(73.68%)两地(图7)。这一方面反映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另一方面也契合了陕南地区居民对于房间格局和功能分区满意度较高的调查结果。虽然陕北和关中两地对于房屋的改造意愿较高,但总体上,75%的居民可承受的改造金额低于2万元,这一结果在不同地区具有相似性,除反映出陕西省乡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之外,还侧面体现出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村民更多地期望政府投入相当资金扶持。

Figure 7. Statistics of willingness of rural residents to inves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anxi Province

7. 陕西省乡村居民出资改造民居意愿统计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乡村村民就村落整体人居环境、民居庭院环境及室内人居环境三方面满意度及需求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陕西省乡村村民主要靠耕地和外出务工谋生,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各地区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失。通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真正解决“留住人”的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2. 村民对于土地数量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土地质量。一方面,用地数量是影响村民社会经济和生活居住最直接的要素;另一方面,退化、污损等土地质量问题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容易被忽视。

3. 对于村落整体人居环境,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关中地区满意度高于陕北、陕南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整体满意度较低,最关注的是医疗、养老和教育三大民生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对电力设施最为满意,希望完善垃圾收集、道路交通和污水处理等。

4. 对于民居庭院和室内环境,各地区村民均认为庭院空间布局、房间功能划分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多村民倾向于选择室内或与房间连通的水冲卫生间。在庭院改造方案及材料选取时,应注重地区环境气候等差异,避免统一、无差别的设计方案。

5. 陕西省乡村村民普遍希望优先改造乡村整体村容村貌。陕北、陕南村民对庭院和室内环境改造的支付意愿较高,但承受金额多在2万元以内,村民更期望政府投入资金。

基金项目

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4WHZ0238):陕西省县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唐洪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查数据[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11): 1-8.
[2] 伊庆山.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基于s省试点实践调查[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3): 62-70.
[3] 代宝珍, 王慧. 江苏省乡村医生发展现状研究——基于5个县/市(区)的实地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4(4): 277-279, 298.
[4] 姜伟, 陆志翔, 刘芹.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户满意度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12): 37-43.
[5] 李裕瑞, 张轩畅, 陈秧分, 刘彦随. 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的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8): 158-167.
[6] 马军旗, 乐章.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村居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4): 45-52, 74.
[7] 顾康康, 刘雪侠. 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5): 385-392.
[8] 常烃, 牛桂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问卷的调查数据[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1): 36-42.
[9] 黄振华.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执行进展与绩效评价——基于24个省211个村庄的调查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3): 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