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n the Response Ability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DOI: 10.12677/ns.2025.14509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贞贞*, 王丽君, 郝圆圆, 周丽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高职护生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Response Abilit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摘要: 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可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量表得分较高的条目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各种传播途径的防护要求、手卫生正确实施方法,得分低的条目是传染病的感染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参与救援能力、风险沟通。应有针对性对护生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护生的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Abstrac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respond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pons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 items with relatively high scores o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Scale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medical staff,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various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correct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hand hygiene. The items with low scores are the infection spectrum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Regulations on Emergency Response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rescue participation ability, and risk communication. Targeted training should be provided to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espond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文章引用:赵贞贞, 王丽君, 郝圆圆, 周丽荣. 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J]. 护理学, 2025, 14(5): 715-72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5.145097

1.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1]。由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称为传染病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的效果更明显[2]。高职护生是今后临床护理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应关注并加强其传染病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显示,护士在校期间的专业系统培训与今后临床工作胜任力密切相关[3],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水平并探讨对策,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五年制高职学校20~22级护理专业学生,学生年龄在17~20岁,每个年级随机抽取6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864名学生纳入调查,遵循自愿的原则,最终837人参与调查。

3. 方法

3.1. 调查工具

3.1.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培训的意愿等。

3.1.2.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评表

采用阚庭编制的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2],共有38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即预防能力(条目1~3)、准备能力(条目4~9)、救援能力(条目10~38),其中救援能力包括监测(条目10~12)、上报(条目13~16)、医疗应对(条目17~22)、公共卫生应对(条目23~34)、风险沟通(条目35)、特定情形下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条目36~38)。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从“完全不了解”到“非常熟悉”分别计l~5分,总分38~180分,得分越高说明应急能力越强,反之越差。得分越高说明应急能力越好,反之越差。将总分换算成条目均分,条目均分>4分表明应急能力高,3~4分表明应急能力中等,<3分说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低。问卷内容效度0.872;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757~0.957,重测信度0.448~0.772。

3.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说明调查的目的与要求,通过问卷星发送问卷,将问卷链接和指导语发送给各班班主任,由各班班主任将问卷链接发送给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现场填写。共回收问卷837份,剔除存在空白条目问卷,有效问卷830份。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830人,男生85人,女生745人,年龄16~22岁(19.48 ± 7.58)。301 (36.3%)人为班级班干部,529 (63.7%)人未担任班干部;489 (58.9%)人为独生子女,341 (41.1%)人为非独身子女;682 (82.2%)人来自城市,148 (17.8%)人来自农村。

4.2. 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情况

高职护生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量表中救援能力得分最低,见表1。各维度得分中较高的条目是: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医护人员的职责、各种传播途径的防护要求、手卫生的正确实施方法,较低得分是传染病的感染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参与国际救援的能力、风险沟通能力,见表2

Table 1. Respons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n = 830)

1. 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情况(n = 830)

项目

应对能力等级(人(%))

应对能力均分

(x ± s)

高等

中等

低等

预防能力

87 (10.5)

317 (38.2)

426 (51.3)

3.20 ± 0.50

准备能力

233 (28.1)

434 (52.3)

163 (19.6)

3.27 ± 0.81

救援能力

67 (8.1)

264 (31.8)

499 (60.1)

2.69 ± 0.63

总分

67 (8.1)

499 (60.1)

264 (31.8)

3.16 ± 0.50

Table 2. Respons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ies (n = 830)

2. 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各维度得分较高和较低的条目(n = 830)

维度

得分较高条目

得分

得分较低条目

得分

预防能力

传染病的传播过程

4.48 ± 0.65

传染病的感染普

3.81 ± 0.94

准备能力

医护人员的职责

3.93 ± 0.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35 ± 1.13

救援能力

各种传播途径的防护要求

4.15 ± 0.78

参与救援能力

2.27 ± 1.07

手卫生正确实施方法

4.67 ± 0.64

风险沟通

3.34 ± 0.86

4.3. 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训需求情况

285 (34.3%)名学生表示接受过传染病相关知识教育,545 (65.7%)名学生没有接受过。91.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教育,71.8%的学生愿意接受培训,24.8%的学生不确定,只有3.4%的学生不愿意。86%的学生希望培训形式希望是情景模拟及技能操作等形式,76%学生希望培训时间3~7天。

5. 对策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护生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说明现有的课程培训教学效果一般,量表中救援能力得分最低,主要与护生缺乏临床经验有关,学生只有短暂的见习经历,没有只针对传染病专科的系统见习。研究发现,高职护生较为熟悉的是: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医护人员的职责、各种传播途径的防护要求、手卫生的正确实施方法,不太熟悉是传染病的感染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参与国际救援的能力、风险沟通能力,分析发现与《传染病护理》学习内容相关的会比较熟悉,而与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相关内容则了解较少,缺乏情境中的培训,调查显示多数护生愿意接受培训,培训形式包括情景模拟训练、理论讲授及技能操作。本调查发现培训时间建议3d~7d较多(76%),刘娟等也建议培训时间3 d左右[4]。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对护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以提高其应对传染病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

5.1. 多方合力,组建培训教育团队

组建传染病培训教育团队有利于提高学生传染病应对能力。医卫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大多数具有医学背景,为传染病应对能力培训提供了较多资源。有研究[5]提出将传染病应对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临床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并参与授课,制定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手册,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与应急预案、防护与消毒隔离知识、相关制度流程、心理护理与沟通能力、操作技能培训等。学校卫生室带领学习校园传染病预防及处理管理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活动计划,校德育管理人员具体实施开展相关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合力。

5.2. 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传染病护理教学目前较多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内容更新滞后,而新发传染病疾病在间断出现,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将较难适应岗位需求。面对逐渐复杂的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传染病护理教学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内容重构并整合教学资源,采用活页式教材更新知识体系,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赵菲等[6]采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改革传染病护理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王雪等[7]通过建设传染病护理立体化教材,创新教学模式由教转向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蒋兰兰[8]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改革传染病护理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刘清等[9]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探究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且提高了预防接种上岗证考试的通过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传染病护理教学是关系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只有创新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

5.3. 产教融合,开展多种形式培训

本研究中,34.3%学生学习过传染病相关课程,主要是20级学生学习过传染病护理专业课,学习了常见传染病理论知识,但相关技能培训及应对能力没有涉及。高职护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10],首先应加强院企合作,开设医院课堂,让护生深入临床,感受临床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角色和职责,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责任感。一线临床名医走进学校授课,培养学生宏观看待传染病的眼界格局,以及微观角度剖析个案的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使命与担当。

第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方式加强传染病理论及技能培训。医院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讲义。部分培训内容通过在线或远程直播的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引入优质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学习后设有随堂测试,检测学习情况。技能的练习设置两人为一组,采用互相配合训练的模式进行演练强化、检查监督。第三,校内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融入学校德育活动,分年级开展相关活动如通过制作传染病知识小报、乐学平台传染病打卡积分、传染病知识竞赛、专家讲座、技能竞赛等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5.4. 情景模拟,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救援能力得分较低,主要与学生缺乏临床经验有关。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护生通过扮演角色,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体验感和主动性,能更好的感受临床真实工作情境。同时开发虚拟仿真资源,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虚拟环境中的各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与应对能力。陶品月[11]通过情景模拟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护理操作理论及技能成绩。本研究中参与国际救援的能力、风险沟通能力得分较低,模拟训练可以提高专业人员的应急风险沟通意识、知识和应急准备能力。肖美芳等[12]设置7个场景的演练方案,提升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应对能力。本研究调查中发现86%的学生希望培训形式是情景模拟及技能操作等形式。通过设置情景,角色扮演或者混合现实技术(MR)提供一个接近现实的培训场景,让护生增加体验感,由简答到复杂,完成设定的任务或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有研究通过竞赛活动、视频学习、模型演示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展激励性的、游戏性的应急知识继续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3] [14]

6. 结论

本研究聚焦高职护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发现当前高职护理教育在传染病应急培训中偏重基础技能,而对复杂场景下的综合处置能力培养不足,尤其是法律法规意识、风险沟通等能力有待强化,还需要增加培训,系统性补足护生传染病应急能力短板,不仅有助于提升未来护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也为完善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处置”的基层防控链奠定了人才基础,对推动应急护理队伍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WJZ202113)。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苏教师函[2022] 2号)。

NOTES

*通讯作者Email: 375753702@qq.com

参考文献

[1] 赵琦. 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对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评估模型的探索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复旦大学, 2009.
[2] 阚庭. 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训项目的开发与评价[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
[3] 达珍, 普珍, 孙宏玉. 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3): 422-427.
[4] 杜建, 詹启敏. 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政策改革的思考 [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 40(8): 577-581.
[5] 孙梦圆, 杨艳, 赵勋, 等. 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训管理现状与思考[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1, 38(0): 78-80, 84.
[6] 赵菲, 包治艳, 陈荣, 等.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 23(3): 401-405.
[7] 王雪, 聂恒卓, 卜秀梅, 等. 传染病护理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应用效果[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7): 27-30.
[8] 蒋兰兰.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传染病护理》课程改革实践[J]. 经济师, 2023(3): 192-193.
[9] 刘清. 人才行业适配视角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以传染病护理课程为例[J]. 科教导刊, 2024(8): 44-46.
[10] 刘娟, 向家艮, 于文琦, 等. 中医医院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9): 51-53, 86.
[11] 陶品月, 黄惠桥, 潘晓, 等. 基于情景模拟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2): 110-111.
[12] 肖美芳, 谭华娟. 情景演练法对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作用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20, 29(1): 68-70
[13] 冯海葵, 李娜. 应急情景演练用于提高门诊护士应急能力[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4): 122.
[14] 云天奇, 聂文博, 王立生. 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 19(11):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