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急慢性间歇性腰背痛,若持续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选择综合治疗方案,但缺乏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对病情恢复造成直接影响[1]。KAP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护理模式是基于知信行理论下开展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观念认知,促进其形成良性的行为变化,将KAP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水平[2] [3]。本文旨在探究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2. 资料方法
2.1. 基线资料
纳入病例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治时间段在2023年7月~2024年6月,共140人,均分2组。
纳入标准:① 2名专业脊柱外科医师确认影像学检查与患者症状、体征相符后,确诊为LDH的患者[4];② 均为首次接受外科手术;③ 年龄小于等于65岁;④ 具备正常的认知和理解能力;⑤ 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有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 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② 存在腰椎手术史或其他腰椎疾病;③ 妊娠期或哺乳期;④ 精神异常;⑤ 严重躯体疾病。
2.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一协同护理,在护理前,需要成立协同护理小组,成员包含了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必要情况下邀请心理咨询师会诊指导,再按照术前、术后以及出院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开展护理。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KAP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①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健康问题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结合,将存在共性的内容编辑成手册,给予患者常规教育,与患者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结合,选择随机性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保持积极配合的态度;
② 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给予其止痛措施时,告知患者需要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价,结合疼痛强度开展止痛措施,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的原则、止痛的优缺点、作用时间等,并提前告知其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另外还可采用认知和行为治疗、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演示按摩等形式,给予患者非药物止痛;
③告知患者需要保证合理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如何平衡饮食等,明确自身疾病后,需要积极主动的就医;
④由于该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费用昂贵、病程长等,故而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因此,需要告知患者情绪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并予以其心理支持,使其能增强康复自信心;
⑤参考相关护理资料,加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并总结和归纳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模式。
2.3. 观察指标
选择疼痛数字评分(NRS) [5],无痛 = 0分、剧烈疼痛 = 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选择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主要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两方面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选择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一共36个条目,并分成8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选择SAS量表及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量表标准分界值50分、SDS量表标准分界值53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或等于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基线指标的对比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科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进行对比,用(P > 0.05)表示,如表1。
3.2. 两组NRS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NRS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RS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如表2。
3.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得分更高(P < 0.05),如表3。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基线指标的对比
|
|
性别(n) |
|
|
部位(n) |
组别 |
例数 |
男性 |
女性 |
年龄(岁) |
病程(年) |
腰3~4突出 |
腰4~5突出 |
腰5骶1突出 |
观察组 |
70 |
39 |
31 |
42.33 ± 3.25 |
0.84 ± 0.48 |
26 |
29 |
15 |
对照组 |
70 |
40 |
30 |
42.96 ± 3.11 |
0.80 ± 0.42 |
23 |
31 |
16 |
X2/t |
- |
0.029 |
1.172 |
0.525 |
0.282 |
P |
- |
0.864 |
0.243 |
0.601 |
0.868 |
Table 2. Comparison of NRS scores (
, score)
表2. NRS评分的对比(
,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70 |
5.52 ± 1.55 |
1.88 ± 0.03 |
对照组 |
70 |
5.53 ± 1.56 |
2.71 ± 0.63 |
t |
- |
0.038 |
11.010 |
P |
- |
0.970 |
0.000 |
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score)
表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态度 |
护理质量 |
观察组 |
70 |
42.33 ± 2.11 |
50.63 ± 2.63 |
对照组 |
70 |
31.25 ± 2.01 |
30.22 ± 2.88 |
t |
- |
31.811 |
43.783 |
P |
- |
0.000 |
0.000 |
3.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的得分更高(P < 0.05),如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score)
表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分)
组别 |
例数 |
生理功能 |
生理职能 |
精神健康 |
活力 |
社会功能 |
疼痛 |
情感职能 |
总体健康 |
观察组 |
70 |
83.54 ± 9.44 |
82.66 ± 8.86 |
82.94 ± 9.01 |
82.63 ± 8.80 |
84.06 ± 9.60 |
83.50 ± 9.38 |
84.34 ± 9.77 |
83.41 ± 9.32 |
对照组 |
70 |
73.14 ± 5.54 |
71.83 ± 4.88 |
71.67 ± 4.71 |
72.85 ± 5.24 |
72.22 ± 5.04 |
72.88 ± 5.30 |
73.04 ± 5.48 |
72.57 ± 5.16 |
t |
- |
7.950 |
8.958 |
9.274 |
7.989 |
9.136 |
8.247 |
8.440 |
8.513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5. 两组SAS、SDS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如表5。
Table 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score)
表5. 两组SAS、SDS评分的对比(
,分)
|
|
SAS |
SDS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70 |
67.51 ± 6.27 |
38.41 ± 3.54 |
69.85 ± 6.86 |
39.07 ± 3.88 |
对照组 |
70 |
67.47 ± 6.22 |
52.66 ± 4.88 |
69.80 ± 6.80 |
53.48 ± 5.07 |
t |
- |
0.038 |
19.776 |
0.043 |
18.884 |
P |
- |
0.970 |
0.000 |
0.966 |
0.000 |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不同程度退行病变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而致相邻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使腰腿产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胀等临床症状[6]。在治疗该疾病的诸多方式中,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均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改善病情预后。
协同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不同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连贯且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协调护理的核心是团队合作、患者参与、信息共享,其特征是跨学科性、连续性、循证实践,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成本、提升满意度、优化资源。KAP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理论框架,通过评估和改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帮助其形成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该护理模式结构化清晰、易于实施,强调患者主动性,有效减少了医疗依赖。将协同护理与KAP护理结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整合多学科团队协作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减少复发。在本结果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说明,采用联合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估,再结合评估结果,将需要改进的内容编制成手册,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另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患者开展随机性的教育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加深患者的理解,解除顾虑,使其能对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保持高度配合[7] [8];另外由于患者的疼痛程度不一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止痛方式,并提前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做好心理准备,并选择多种非药物止痛方式,如转移注意力、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等;此外,叮嘱患者需要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学会如何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当发现自己患病后,需要主动的就医。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时间短、病例少等,因此在日后的研究需要加大样本量,并适当的延长研究时间,以此明确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9]。丁倩倩等人[10]在研究中称,将KAP理论下的护理用于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实施KAP理论护理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升,可以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协同护理联合KAP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虽然该护理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选择偏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等,需要在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联合KAP护理模式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Z-C2022079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