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Combined with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OI: 10.12677/ns.2025.14510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姚 岚, 谭金梅*, 孙美琼, 王艳荣: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西 桂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协同护理模式KAP护理干预应用效果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cation Effect
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KAP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例如针对不同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患者,设计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详细描述干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方法。方法:本研究收治时间点在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纳入对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实施单一协同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得分更高(P <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减轻患者机体疼痛程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epth, such as designing personalized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levels, and describ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tervention in detail.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rom July 2023 to June 2024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70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combined with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The control group, 70 cases, implemented single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Results: NRS scor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combined with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ir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ing the degree of body pain,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and popularizing.
文章引用:姚岚, 谭金梅, 孙美琼, 王艳荣. 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护理学, 2025, 14(5): 735-74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5.145100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急慢性间歇性腰背痛,若持续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选择综合治疗方案,但缺乏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对病情恢复造成直接影响[1]。KAP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护理模式是基于知信行理论下开展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观念认知,促进其形成良性的行为变化,将KAP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水平[2] [3]。本文旨在探究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2. 资料方法

2.1. 基线资料

纳入病例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治时间段在2023年7月~2024年6月,共140人,均分2组。

纳入标准:① 2名专业脊柱外科医师确认影像学检查与患者症状、体征相符后,确诊为LDH的患者[4];② 均为首次接受外科手术;③ 年龄小于等于65岁;④ 具备正常的认知和理解能力;⑤ 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有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 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② 存在腰椎手术史或其他腰椎疾病;③ 妊娠期或哺乳期;④ 精神异常;⑤ 严重躯体疾病。

2.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一协同护理,在护理前,需要成立协同护理小组,成员包含了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必要情况下邀请心理咨询师会诊指导,再按照术前、术后以及出院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开展护理。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KAP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①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健康问题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结合,将存在共性的内容编辑成手册,给予患者常规教育,与患者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结合,选择随机性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保持积极配合的态度;

② 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给予其止痛措施时,告知患者需要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价,结合疼痛强度开展止痛措施,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的原则、止痛的优缺点、作用时间等,并提前告知其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另外还可采用认知和行为治疗、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演示按摩等形式,给予患者非药物止痛;

③告知患者需要保证合理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如何平衡饮食等,明确自身疾病后,需要积极主动的就医;

④由于该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费用昂贵、病程长等,故而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因此,需要告知患者情绪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并予以其心理支持,使其能增强康复自信心;

⑤参考相关护理资料,加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并总结和归纳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模式。

2.3. 观察指标

选择疼痛数字评分(NRS) [5],无痛 = 0分、剧烈疼痛 = 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选择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主要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两方面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选择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一共36个条目,并分成8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选择SAS量表及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量表标准分界值50分、SDS量表标准分界值53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或等于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基线指标的对比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科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进行对比,用(P > 0.05)表示,如表1

3.2. 两组NRS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NRS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RS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如表2

3.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得分更高(P < 0.05),如表3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 两组基线指标的对比

性别(n)

部位(n)

组别

例数

男性

女性

年龄(岁)

病程(年)

腰3~4突出

腰4~5突出

腰5骶1突出

观察组

70

39

31

42.33 ± 3.25

0.84 ± 0.48

26

29

15

对照组

70

40

30

42.96 ± 3.11

0.80 ± 0.42

23

31

16

X2/t

-

0.029

1.172

0.525

0.282

P

-

0.864

0.243

0.601

0.868

Table 2. Comparison of NRS scores ( x ¯ ±s , score)

2. NRS评分的对比(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5.52 ± 1.55

1.88 ± 0.03

对照组

70

5.53 ± 1.56

2.71 ± 0.63

t

-

0.038

11.010

P

-

0.970

0.000

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x ¯ ±s , score)

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质量

观察组

70

42.33 ± 2.11

50.63 ± 2.63

对照组

70

31.25 ± 2.01

30.22 ± 2.88

t

-

31.811

43.783

P

-

0.000

0.000

3.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的得分更高(P < 0.05),如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x ¯ ±s , score)

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x ¯ ±s ,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活力

社会功能

疼痛

情感职能

总体健康

观察组

70

83.54 ± 9.44

82.66 ± 8.86

82.94 ± 9.01

82.63 ± 8.80

84.06 ± 9.60

83.50 ± 9.38

84.34 ± 9.77

83.41 ± 9.32

对照组

70

73.14 ± 5.54

71.83 ± 4.88

71.67 ± 4.71

72.85 ± 5.24

72.22 ± 5.04

72.88 ± 5.30

73.04 ± 5.48

72.57 ± 5.16

t

-

7.950

8.958

9.274

7.989

9.136

8.247

8.440

8.51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5. 两组SAS、SDS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得分均低于护理前(P <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如表5

Table 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x ¯ ±s , score)

5. 两组SAS、SDS评分的对比( x ¯ ±s ,分)

SAS

SD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70

67.51 ± 6.27

38.41 ± 3.54

69.85 ± 6.86

39.07 ± 3.88

对照组

70

67.47 ± 6.22

52.66 ± 4.88

69.80 ± 6.80

53.48 ± 5.07

t

-

0.038

19.776

0.043

18.884

P

-

0.970

0.000

0.966

0.000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不同程度退行病变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而致相邻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使腰腿产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胀等临床症状[6]。在治疗该疾病的诸多方式中,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均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改善病情预后。

协同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整合不同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连贯且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协调护理的核心是团队合作、患者参与、信息共享,其特征是跨学科性、连续性、循证实践,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成本、提升满意度、优化资源。KAP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理论框架,通过评估和改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帮助其形成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该护理模式结构化清晰、易于实施,强调患者主动性,有效减少了医疗依赖。将协同护理与KAP护理结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整合多学科团队协作与患者健康行为干预,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减少复发。在本结果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说明,采用联合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估,再结合评估结果,将需要改进的内容编制成手册,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另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患者开展随机性的教育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加深患者的理解,解除顾虑,使其能对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保持高度配合[7] [8];另外由于患者的疼痛程度不一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止痛方式,并提前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做好心理准备,并选择多种非药物止痛方式,如转移注意力、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等;此外,叮嘱患者需要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学会如何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当发现自己患病后,需要主动的就医。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时间短、病例少等,因此在日后的研究需要加大样本量,并适当的延长研究时间,以此明确协同护理模式联合KAP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9]。丁倩倩等人[10]在研究中称,将KAP理论下的护理用于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实施KAP理论护理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升,可以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协同护理联合KAP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虽然该护理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选择偏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等,需要在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联合KAP护理模式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Z-C2022079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珍珍, 王智慧, 时冉冉, 等. 基于量化评估的分级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24, 35(23): 3477-3481.
[2] 朱叶, 郎颖, 王媛. 5A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的影响[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3, 29(8): 632-635.
[3] 彭德清, 林艳, 李婉丽, 等. 双向回馈式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居家康复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23, 37(5): 926-930.
[4] 李丽. 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 2024, 32(11): 102-106.
[5] 王润琦, 戴晓洁, 石长贵, 等. 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 21(3): 318-324.
[6] 孔玮娜, 刘亚雯, 王秀玲, 等. 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 21(3): 353-358.
[7] 汪艳丽, 陈玲云, 何舒娴, 等. 精益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疼痛症状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 51(2): 668-670.
[8] 陈敏, 周冰华, 吴正艳. 互联网+延伸性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功能改善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 43(16): 3056-3060.
[9] 施晶晶, 叶沁雨, 黄燕鹏, 等.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 43(1): 139-144.
[10] 丁倩倩, 李伟玲, 许艺, 等. 基于知信行理论下跟踪延续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23, 31(11):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