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DOI: 10.12677/ml.2025.135456, PDF, HTML, XML,   
作者: 柴伟博: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合作原则Discourse Markers Pragmatic Function Cooperative Principle
摘要: 本文探讨了话语标记语在人际交流与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特殊话语成分,它虽不直接贡献命题内容,却对话语构建与理解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具体例句分析,着重分析了合作原则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信息组织、情感表达、交际互动、语境指示、话轮管理、认知引导及语义模糊性调节,这些功能体现了其在语篇、人际维度上的作用,提升交流效率和礼貌性。研究指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不仅证明了话语标记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价值,强调了它们在构建清晰语篇结构、有效传达意图、调节交流氛围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还体现了人类交流的高度灵活性与复杂性,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As a special discourse component, it does not directly contribute to propositional content, but plays a key role i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emotion expression,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contextual instruction, turn-taking management, cognitive guidance and semantic ambiguity regul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examples, which reflect their roles in discourse and interpersonal dimensions,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embody politen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not only prov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emphasizes their key role in building clear discourse structure, effectively conveying intentions, and regulating the atmosphere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high flexi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柴伟博. 合作原则视角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探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5): 155-16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5456

1. 引言

在人际交流与学术研究中,话语标记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话语成分,不直接贡献命题内容,却在话语建构和理解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话语标记语,不仅能够凸显话语的逻辑结构,还能在语境中传达出说话者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词语或结构,如副词(actually等)、连词(and, therefore等)、感叹词(well, oh等)以及特定短语(you know, I mean等),通过传递程序性意义,引导听者理解说话者意图,构建话语的连贯性,从而有效促进交流的流畅与效率。在语言学、语用学以及话语分析等领域,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日益深入,揭示其在语言使用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旨在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以期进一步理解这一语言现象在交流中的价值。

2. 研究概述

在话语标记语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这些词语或结构在口语交流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Ostman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学者之一,他将某些话语标记称为“语用小品词”,强调它们在传递说话者态度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它们对于话语组织和理解至关重要。Earman则通过研究特定话语标记语(如“well”)的使用,展示了它们如何在话语中建立响应性和延续性,初步揭示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Schiffrin (1987)在其著作《话语标记语》中进一步扩展了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出它们是连贯指示语,强调其在话语连贯性上的作用,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交换结构–行为结构–概念结构–参与模式–信息情况[1]。但其讨论的仅仅是话语标记语对临近语对的连续作用,未涉及整体上对前后语篇的连接关系。Blakemore (1992)提出标记语不仅连接话语内部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它们连接话语与语境,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影响听话者的推理过程[2]。Blakemore的研究强调了话语标记语在制约听话者对话语关联性搜索方面的作用,突出了它们在话语理解中作为认知路标的角色。Fraser (1999)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将话语标记语分为对比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推导性标记语和主题变化标记语四类,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在话语中的语用效果[3]。张曼和宋晓舟(2017)以F-LOB语料库为基础,对书面语料中的元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和位置进行了研究[4]

话语标记语是语言学中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以及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话语标记语在语用学中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在交际中的功能,如停顿、过渡、指示与提示等,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帮助形成语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学者们还从多个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包括认知语言学、语义学、类型学、语法化、历时发展和语言习得等。

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包括以话语连贯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句法–语用视角、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和把话语标记语看作元语用意识标识语的研究视角。话语标记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还在广告、法庭辩论、新闻采访等多种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广告语言中,话语标记语常被用作语用策略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法庭辩论中,话语标记语反映了权力关系。

综上所述,话语标记语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其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还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认知方式。

3. 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丹·斯珀伯和德博拉·威尔逊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首次阐述。这一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深度剖析了言语交际中话语理解的心理机制,核心在于揭示认知原理是如何在语言理解及生产中发挥基础作用的。

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关联性”,它描述了人们在信息处理时的一种倾向,即偏好寻找那些与当前认知背景最为相关的信息。信息的关联性高低取决于它能否以最少的认知投入带来最大的认知收益,换句话说,最相关的信息是那些能够用最少的努力换取最大理解效果的信息。在交际原则下,每一个言语行为都被假定为试图传达具有最高关联性的信息。这意味着说话者在构造信息时,会考虑如何使听话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多的信息关联性,从而确保信息传达的高效与精准。关联理论强调话语标记语通过提供语境线索和引导推理过程,帮助建立话语与语境之间的联系,这使得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超越了简单的句法或语义层面,成为了话语连贯和交际效率的重要保障。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话语标记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其在语言交际中的核心地位得以明确。

总而言之,关联理论为人类如何在语言交际中有效传递和理解信息提供了一个深邃的理论透镜,它强调认知过程和语境在语言理解和生成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语言交际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由美国语言哲学家赫伯特·保罗·格莱斯(H. P. Grice)于1967年提出。这一原则描述了在言语交际中,为了确保交流的有效性,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通常默认遵循的一套合作规则。话语标记语在构建语篇联系、帮助听话者理解意义以及说话者有效传达意图的过程中,更接近于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流中,双方为了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通常遵循一系列准则,包括数量原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原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原则(说话要相关)和方式原则(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歧义)。

话语标记语通过指示话语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顺接等)、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引导听话者的注意力和预期,实质上是帮助实现了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关系准则要求所说的话与当前话题相关,而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清晰、避免歧义,这两点正是话语标记语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它们帮助听话者快速定位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的关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分析

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理解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对于同一句话,话语标记语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语境意义。Halliday (1985)指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学界通常认为,话语标记语由于缺乏语义意义而丧失了概念功能,因而其具有语篇功能(组织话语)和人际功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情感) [5]。以下例句均源自日常对话的模拟情景,精心设计以展现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用功能中的应用。这些例句跨越了日常生活交流的多个维度,从个人经历分享、建议提出、情感表达、观点讨论、信息补充到计划安排,全方位地体现了语言使用者如何在实际沟通中运用这些功能性标记来增强交流的效果。

4.1. 信息组织功能

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中起着信息组织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说话者构建清晰、连贯的话语结构。例如,通过使用转折标记语(如“但是”、“然而”等),说话者可以明确地表示前后信息的对比关系;通过使用因果标记语(如“因为”、“所以”等),说话者可以清晰地表达前后信息的因果关系。

例句:

A:我今天去了图书馆,但是没有找到我想借的那本书。

B:因为那本书很受欢迎,经常会被借走。所以我建议你下次早点去。

A的信息组织

起始信息:A首先提及了“我今天去了图书馆”,这是话语的起点,为后续的转折提供了背景信息。

转折标记语“但是”:A使用了“但是”这一转折标记语,明确地将话语从“去了图书馆”这一事实转向了一个相反或不同的信息点——“没有找到我想借的那本书”。这种转折使得信息更加完整,同时也为听话者(B)提供了更多细节和上下文。

信息完整性:A的话语通过起始信息和转折标记语,构建了一个清晰、连贯的信息结构,使得听话者能够迅速理解其意图和遭遇。

B的信息组织

回应与确认:B首先通过话语确认了A的遭遇,即“那本书很受欢迎,经常会被借走”,这是对A话语的直接回应,也体现了对A话语的理解和关注。

因果标记语“因为”和“所以”:B使用了“因为”来解释A未能借到书的原因,随后通过“所以”给出了建议。这种因果关系的明确表达,不仅使得B的话语结构清晰、连贯,还增强了其话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建议的提出:在解释了原因之后,B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我建议你下次早点去”,这是对A问题的一个直接且有效的回应,体现了B的合作态度和对问题解决的关注。

合作原则的体现:

量的准则:A和B的回应都提供了适量的信息,都没有提供过多或过少的信息。

质的准则:A和B的回应都是真实的、可信的。

关系准则:A和B的回应都与当前的话题“借书”紧密相关。

方式准则:A和B的回应都清晰、简明、有条理。

A和B在对话中通过有效的信息组织,不仅清晰地传达了自己的意图和观点,还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这种信息组织的方式不仅符合合作原则的准则要求,也体现了双方对言语交际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4.2. 情感表达功能

除了信息组织功能外,话语标记语还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使用感叹词(如“哎呀”、“天哪”等),说话者可以表达惊讶、惋惜等情感;通过使用强调标记语(如“真的”、“确实”等),说话者可以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例句:“天哪,你真的做到了!”

话语标记语“天哪”直接传达了说话者的惊讶和兴奋之情,而“真的”则强调了说话者对某项成就的认可和惊叹,两者共同表达了强烈正面的情感态度。

通过情感表达,说话者遵守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即清晰、有效地传达了自己的情绪反应,使交流更加生动和人性化,促进了情感层面的理解与共鸣。同时,这也间接增强了质量准则,因为情感的真实表达增强了话语的整体可信度。

4.3. 交际互动功能

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互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说话者引导听话者的注意力、调节交流节奏、维护会话秩序等。例如,通过使用提醒标记语(如“注意”、“听我说”等),说话者可以提醒听话者关注即将要说的内容;通过使用让步标记语(如“虽然”、“尽管”等),说话者可以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考虑到听话者的感受。

例句:“虽然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此例中的“虽然”作为让步标记语,展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立场的理解与尊重,同时表明即使存在对方的顾虑,仍需推进决策。这不仅调节了对话节奏,使交流更加顺畅,还维护了会话秩序,鼓励了双方意见的开放表达。

这一用法直接体现了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因为它表明说话者考虑到了听话者的观点(担忧),并将之与当前讨论(需要迅速做决定)相结合,确保了交流内容与双方的互动背景紧密相连。同时,它也间接促进了质量准则,因为通过展示对对方立场的理解,增加了说话内容的可信度和对话的建设性。此外,使用这样的让步语言还有助于营造一个支持性的交流环境,鼓励进一步的开放交流,这与合作原则的整体精神相契合,即通过有效沟通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4.4. 语境指示功能

话语标记语可以提示话语与上下文环境的关联,帮助听话者理解话语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如“顺便说一句”可能提示接下来的信息是附加的或者与之前的话题有所偏离。

例子:

A:“我们下周末要去野餐,你觉得怎么样?”

B:“顺便说一句,我上周在超市看到了一款新的户外烧烤架,很适合我们这次野餐。”

话语标记语“顺便说一句”在这里起到了语境指示的作用。它提示听话者(A)注意,B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虽然与当前讨论的主题(野餐)相关,但并非直接回应A的提问,而是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可能相关的信息。

话语标记语“顺便说一句”体现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在提供的语料例子中,“顺便说一句”这个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明确指示了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虽然与当前讨论的主题(野餐)有关,但并不是直接回应对方的问题,而是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可能相关的信息(关于新的户外烧烤架)。

4.5. 话轮管理功能

在会话中,标记语如“嗯”、“对吧”可以作为反馈信号,表明说话者正在倾听并理解对方,或者通过“另外”、“总之”等词语来开启或结束话轮,控制对话的节奏和转换。

例句:

A:“我最近在考虑换工作,觉得现在的职位发展空间有限。”

B:“嗯,我明白你的感受。另外,你有考虑过哪些行业吗?”

在上述对话中,“嗯”作为回应标记,表明B在认真倾听A的发言,并对A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认同,起到了维持对话流畅、表明反馈的作用。而“另外”则是一个转换标记,B使用它来开启一个新的谈话方向,从对A感受的认同转到询问具体的考虑内容,有效地控制了对话的节奏和话题转换,保持了对话的连贯性和互动性。

这一交流过程中,“嗯”体现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因为它表明B在积极维护与A的交流关系,通过反馈确认自己在倾听并理解对方。同时,“另外”则体现了方式准则,因为它清晰、有条理地引导了对话的转向,避免了突兀,使话题转换自然顺畅,有助于双方更好地跟进和参与对话,确保了交流的高效与和谐。

4.6. 认知引导功能

根据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可以作为认知的引导,提示听话者关注特定信息,帮助构建或调整听话者的心理模型,如使用“特别”、“尤其”等词语来强调某些信息的重要性。

例句:“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团队协作和市场需求分析。”

“特别是”作为话语标记语,指引听话者(A的听众或读者)专注于“团队协作”和“市场需求分析”,在众多因素中突出这两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

体现的合作原则:

质量准则:通过强调特定信息,表明说话者对其提及因素的重视有充分理由,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相关准则:确保强调的内容与讨论的主题(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高度相关,帮助听话者筛选和聚焦关键信息。

方式准则:使用“特别是”清晰标识信息的重点,避免含糊,使得信息传达更为直接有效,易于听话者构建准确的心理模型,理解说话者意图。

4.7. 语义模糊性调节

在表达不确定或模糊信息时,话语标记语如“大概”、“或许”可以降低说话者的承诺程度,为信息留下解释空间,减少交际中的直接冲突。

例句:“明天的会议,大概下午三点开始吧。”

“大概”表明说话者传达的信息不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带有一定估计或推测的性质。这表明说话者对于会议确切的开始时间可能没有完全确信,或者认为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表面在此降低了时间信息的确切性,表明会议开始时间是估计的,可能有变动,为不确定性留出余地。

遵循了合作原则的特定方面,尤其是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

质量准则:当说话者对信息的确定性不高时,使用这类标记语避免了传递错误或未经证实的信息,体现了说话者对信息真实性负责的态度。尽管减少了信息的确切性,但这恰恰是为了保证质量,即不提供超过自己所知的信息。

方式准则:通过模糊化表达,说话者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清晰(就其不确定性而言),避免了直接陈述可能引起的误解,使得交流更加有效和得体。它帮助明确了说话者意图的界限,让听话者能正确解码说话者想要表达的不确定范围。

这些功能共同作用,使得话语标记语成为语言交流中灵活多变的工具,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影响单个话语的接收,也在宏观上构建和维护了对话的连贯性和社会性。这些精心挑选的例句均源自对日常对话情境的模拟,跨越了个人经历分享、建议提出、情感表达、观点讨论、信息补充及计划安排等多个生活交流维度。它们不仅生动展现了话语标记语在多种典型交流互动中的灵活运用,还深刻揭示了这些功能性标记如何在具体而微的沟通实践中,服务于语言使用者的多元化目的。通过这些实例,话语标记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直观展示,彰显了它们在增强沟通效果、构建理解桥梁中的不可或缺作用。

5. 结论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言交流中的关键元素,通过实现信息组织、情感表达、交际互动、语境指示、话轮管理、认知引导及语义模糊性调节等功能,极大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它们不仅遵循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质量、数量、相关、方式),还促进了交流的有效性、礼貌性与和谐性,增强了言语的表达力和理解度。因此,话语标记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构建清晰语篇结构、传达细腻情感、引导思维方向及调节会话动态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体现了人类语言交流的高度灵活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Schiffin, D. (1987)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Blackwell.
[3] Fraser, B. (1999)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ournal of Pramatics, 31, 931-952.
https://doi.org/10.1016/S0378-2166(98)00101-5
[4] 张曼, 宋晓舟. 书面语域中元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分布: 以F-LOB为语料[J]. 外语学刊, 2017(5): 31-36.
[5] Halliday, M.A.K. (1985)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