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理论挑战与对策研究
Theoretical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Virtual Assets on E-Commerce Platforms
DOI: 10.12677/ecl.2025.1451292, PDF, HTML, XML,   
作者: 夏 闯: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会计准则E-Commerce Platform Virtual Asset Accounting Treat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迅猛发展,虚拟资产交易规模不断攀升,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对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虚拟资产,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特征不同于传统资产,具有无形性、去中心化、动态定价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虚拟资产的会计处理在会计确认、计量、披露和监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理论挑战和实践难题,诸如确认标准的模糊性、计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具体而言,包括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通过对这些挑战和对策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会计保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s, the scale of virtual asset transactions continues to climb. This trend not only drives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igital economy but also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ethod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virtual asset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assets in terms of their conno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exhibiting notable features such as intangibility, decentralization, and dynamic pric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numerous theoretical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accounting for virtual assets, including ambiguity in recognition criteria, diversity i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se issues severely restrict the accuracy and transparency of accounting for virtual assets on e-commerce platforms.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specifically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rporate controls, and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By studying thes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it will help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accounting for virtual assets on e-commerce platform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solid accounting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platform enterprises.
文章引用:夏闯. 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理论挑战与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5): 435-44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51292

1. 引言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其交易场景已从实体商品扩展至虚拟资产领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 2024年报告,全球虚拟资产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其中电商平台贡献占比达35%。然而,虚拟资产的“非实体性”、“去中心化”与“价值波动性”等特征,使其在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与监管中面临传统准则的适配性危机。例如,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会计分类争议(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虚拟道具的摊销规则模糊、跨境交易的税务处理复杂等问题,均暴露出现行会计体系的局限性,这无疑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虚拟资产会计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类型的虚拟资产,如虚拟货币,而对于电子商务平台中多维场景下的虚拟资产会计处理,则缺乏全面、深入且系统性的分析。这种局限性导致在处理复杂多变的虚拟资产交易时,会计人员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指导原则,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研究不足,对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理论争议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实践提出有效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指导,推动其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会计保障。

2. 虚拟资产的内涵

2.1. 虚拟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虚拟资产的概念界定存在多学科交叉特征。余丽(2024)指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依附性、可交易性和价值性,认为其虽无实体形态但需通过特定媒介存在,但本质上属于非物化财产,且其“虚拟性”体现为脱离实体载体的数字化存在,需通过互联网环境实现存储与流转,而其“依附性”导致其价值高度依赖平台稳定性,一旦服务终止可能引发资产灭失风险[1]

颜杨和李思维(2024)则进一步区分了虚拟资产的“会计属性”与“网络属性”,前者指企业将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挂账形成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非实质性资产,后者则涵盖数字货币(如比特币)、娱乐道具(如游戏皮肤)及在线服务(如网课)等[2]

在法学领域,杨立新(2016)首次将虚拟资产界定为“存在于网络上的具有财产性的电磁记录”,并区分了虚拟不动产(如网站)与虚拟动产(如游戏装备),并补充认为虚拟资产的“非物质性”并非绝对,其可通过交易转化为现实经济利益,例如游戏装备的线下现金交易[3]

在经济学视角下,包晓丽和杜万里(2024)提出广义虚拟资产概念,即“能够用现有度量标准衡量其价值的数字化新型财产”,涵盖网络服务账号、游戏装备、NFT等形态,并强调其需具备稀缺性、价值性与排他性。此外,他们还认为虚拟资产的价值来源具有复合性,由此提出“三重权利结构”理论,认为NFT等虚拟资产的价值由技术权利(如区块链确权)、内容权利(如数字作品版权)与市场权利(如交易流动性)共同构成[4]

2.2. 虚拟资产的会计处理

对于虚拟资产的会计处理,部分学者从确认、计量、披露和监管这四个方面做出了一些研究。在会计确认方面,虚拟资产的会计确认需解决其法律属性与经济利益归属问题。马悦(2024)指出,虚拟资产需满足“企业控制权”与“持续收益能力”方可确认为资产,但《民法典》未明确其物权属性,导致会计主体边界模糊[5]。2025年《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首次允许虚拟资产作为出资形式,但要求“法律明确权属”,凸显法律滞后性。郭雨松(2021)从物权属性视角提出,虚拟资产的会计确认需以唯一标识符和权属登记制度为基础,但实践中技术成本较高[6]。此外,许宪春等(2022)提出按价值创造方式分类(如收入驱动型、成本节约型),为确认提供细分依据[7]

在会计计量方面,虚拟资产的动态价值波动对传统计量方法构成挑战。马悦(2024)建议结合市场法与成本法的混合模型,但需高频交易数据支持。实践中,比特币等资产的单月市值波动可达10%,而房产类虚拟资产因评估高估与流动性不足,变现损失率高达69.4% [5]

在会计披露方面,现行会计准则对虚拟资产的技术依赖性与安全风险披露要求不足。许宪春等(2022)主张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虚拟资产类别,并披露估值方法及风险敞口[7]。王宇(2020)指出,企业常选择性规避技术漏洞信息,导致投资者难以全面评估风险[8]

在会计监管方面,虚拟资产监管呈现“先发展后治理”特征。夏玮屿等(2020)分析国际经验,提出需构建“法律–技术–国际协作”三位一体体系,但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受限于效率与成本[9]。此外,孙婧(2021)强调,虚拟财产继承权与隐私权的冲突需通过专门法庭简化诉讼程序[10]

3. 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理论挑战

3.1. 会计确认的模糊性

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虚拟资产呈现出种类繁多的特点,包括虚拟货币、数字商品、会员权益等多种形式。这些资产虽然以数字化形态存在,但其在经济交易中具有实际价值,因此需要纳入会计体系进行确认。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原则,不同企业在面对同类虚拟资产时,往往会出现会计确认上的差异。例如,对于虚拟货币这一典型的虚拟资产,一些企业可能会将其视为金融资产进行确认,理由是其具有交易媒介的属性,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买卖交易,类似于现实货币的功能。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更倾向于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因为虚拟货币往往与特定的电子商务平台紧密绑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专属性。这种确认的模糊性不仅导致了财务信息在横向比较时缺乏可比性,给投资者和分析师带来了判断上的困扰,同时也给会计监管带来了难度。监管部门在审核企业财务报表时,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核实企业对虚拟资产的确认是否合理,这无疑增加了监管成本和复杂性。

3.2. 会计计量的复杂性

虚拟资产会计计量的复杂性,是电子商务平台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这种复杂性源于虚拟资产本身独特的属性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首先,虚拟资产的价值往往受到市场供需关系、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当市场对某种虚拟资产的需求激增时,其价格可能会迅速攀升;反之,若供应过剩或需求减少,价格则可能大幅下跌。同样,技术的进步也可能改变虚拟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地位,从而影响其价值。而政策法规的变化,如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调整,更可能直接决定虚拟资产的命运。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使得虚拟资产的价值波动幅度大且频率高。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例,它们曾在短时间内价值飙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但随后又可能出现暴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这种剧烈的价值波动,无疑给会计计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虚拟资产市场的年轻化和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相关市场数据的稀缺。在进行会计计量时,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和参考标准,使得准确评估虚拟资产的价值变得更为困难。同时,虚拟资产的估值技术也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用户规模、活跃度、交易频率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增加了会计计量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3.3. 会计披露的不充分性

会计披露是财务信息对外展示的重要环节,其充分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然而,当前会计准则在虚拟资产方面的披露要求并不明确和具体,这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企业在披露虚拟资产相关信息时,往往因此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要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和经营细节不被过多暴露,另一方面又要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以满足投资者和监管要求。

由于这种模糊性,一些企业可能倾向于简略或模糊地披露虚拟资产的相关信息。他们可能担心过多的信息披露会泄露商业机密,损害企业的竞争地位。虽然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对企业的利益有所保护,但长期来看,却大大降低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不利于建立健康、公正的市场环境。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出于吸引投资或提升市场反应的考虑,可能会过度披露甚至夸大虚拟资产的价值和潜力。他们可能通过夸大数字或美化描述来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心。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股价上涨或投资增加,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因信息披露不实而损害企业的信誉,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3.4. 会计监管的滞后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持续创新,虚拟资产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与多样性。从数字货币到非同质化代币(NFT),再到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其种类和形式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然而,与这一快速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的会计监管体系显得相对滞后,难以对这些新兴资产进行有效监管。

传统会计监管手段在面对虚拟资产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虚拟资产的数字化、去中心化、跨境交易等特点,使得其交易和流转过程更加隐蔽和灵活。这不仅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也对现有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例如,如何追踪和监控跨境虚拟资产交易,确保其合规性,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会计监管政策的更新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虚拟资产创新发展的步伐。每当新的虚拟资产形式或交易方式出现,相关政策法规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制定和完善,才能正式落地实施。这一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监管空白,还可能因为政策的滞后性而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4. 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对策

4.1. 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针对虚拟资产在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当前亟需加快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会计确认方面,应明确虚拟资产的确认标准,统一其会计确认类别,确保不同企业对虚拟资产的处理方式保持一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会计计量上,需结合虚拟资产的独特性,如价值波动性大、交易频繁等特点,深入研究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准确反映虚拟资产的真实价值。

同时,还应细化虚拟资产的会计披露要求,明确披露的内容、格式和频率,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4.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当着重建立健全针对虚拟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虚拟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初始确认到后续计量,再到最终的披露,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完善虚拟资产的会计核算流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会计政策,明确虚拟资产的确认条件、计量基础和披露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虚拟资产的风险管理。鉴于虚拟资产价值波动性大的特点,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控市场动态和虚拟资产价格变化,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确保他们能够适应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4.3.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核心执行者,其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对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一方面,应加大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培训力度,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这不仅包括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还包括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变化,以确保会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准确应用会计准则进行虚拟资产的会计处理。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虚拟资产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对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虚拟资产会计处理中的复杂问题和挑战。

4.4. 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是确保虚拟资产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提升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必须加大对虚拟资产的外部审计力度。具体而言,应当明确将虚拟资产纳入审计的重点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这不仅要求审计机构对虚拟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及披露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还要求其关注虚拟资产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

同时,为了适应虚拟资产的特性和审计需求,审计机构应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此外,还应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反馈机制,促使企业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完善虚拟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5. 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电子商务平台虚拟资产会计处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财务领域,面临着诸多理论挑战。首先是会计确认的模糊性,由于虚拟资产的形态和特性与传统资产有所不同,如何准确界定并确认这些资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会计计量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虚拟资产的价值往往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准确计量,这增加了会计处理的难度。此外,会计披露的不充分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在虚拟资产的披露上还存在诸多不足,这既影响了信息的透明度,也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会计监管的滞后性则使得这些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明确虚拟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为会计处理提供清晰的指导。二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虚拟资产相关的会计问题。四是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虚拟资产的持续创新,这一领域的会计处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新的虚拟资产形态和价值评估方法将不断涌现,这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虚拟资产的创新发展需求,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5.2. 研究不足

本文还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未来完善研究。首先,本文对于虚拟资产会计处理的挑战分析主要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例如,对于会计确认模糊性的分析,仅仅列举了虚拟货币的例子,并未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未来可以加强对这方面的探讨。其次,对策建议可能过于笼统,例如,“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建议可能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指南,未来可以结合如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探讨虚拟资产的审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此细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余丽. 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 市场周刊, 2024, 37(16): 1-5.
[2] 颜杨, 李思维.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界定及其保护路径研究[J]. 市场周刊, 2024, 37(16): 159-162.
[3] 杨立新.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民法地位之展开[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23-33.
[4] 包晓丽, 杜万里. 数字经济的权利凭证: 非同质化通证上的三重权利结构[J]. 行政管理改革, 2024(11): 65-75.
[5] 马悦, 周美华. 电商平台数据资产核算问题分析[J]. 财会月刊, 2024, 45(3): 48-54.
[6] 郭雨松. 基于物权属性的网络虚拟财产会计处理[J]. 财会学习, 2021(29): 71-73.
[7] 许宪春, 张钟文, 胡亚茹. 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J]. 管理世界, 2022, 38(2): 16-30.
[8] 王宇. 如何保护虚拟资产[J]. 财富时代, 2020(8): 13.
[9] 夏玮屿, 王凤. 虚拟资产的国际监管经验及有关建议[J]. 国际金融, 2020(9): 14-19.
[10] 孙婧. 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权与隐私权的冲突[J]. 时代人物, 2021(1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