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of Graduate Dormi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5.155740, PDF, HTML, XML,   
作者: 张 琪, 邬 煦: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意义Graduate Dormito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摘要: 高校研究生宿舍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较为敏感且重要的领域。目前各个高校都重视研究生宿舍管理工作,其宿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高校研究生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全面扩大,研究生在教育体系中的占比逐渐增加,管理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愈发严峻。本文将立足于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安全建设等方面来分析研究生宿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立足于校情、国情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宿舍建设的思路以及方法。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dormitories is a relatively sensitive and significant domain in the student affairs work of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re the core forc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m. At present, all universit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dormitories, and the problems emerging in dormitory managemen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nationwide,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Today’s society has entered a brand-new cultural era, and the proportion of cultur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lso prominent.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dormitories has become a weak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dormitories based on aspects such as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dormito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school condition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growth laws of students, it proposes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ormitories.
文章引用:张琪, 邬煦. 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措施[J]. 教育进展, 2025, 15(5): 190-19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40

1. 引言

环境对人格形成以及三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古至今的一些学者以及研究社会学的专家都从各自的角度直接或者间接的讨论了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以及三观的养成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1]各大高校为了落实《意见》精神,都各自开展了“教育进入学生宿舍”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学生宿舍的问题不容小觑,宿舍生活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环境对人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影响深远[2]。而当前社会对研究生的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高,研究生面临着科研、就业的压力,而学校在研究生走向社会之前扮演一个承接桥梁的过度者,宿舍又是研究生进行学习生活的领域。现如今大部分同宿舍的研究生都因为生长环境、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年龄层次等因素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由此以来,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生从内建立良好的内在修养,教会他们妥善的处理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完善研究生的品格,从而可以更好地营造出浓厚的科研环境以及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也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方向大致相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宿舍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人的本质及文化功能的深刻洞察。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理论指导实践的逻辑中,更在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宿舍文化建设的深层意义与价值取向。1)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环境与生产关系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直接影响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例如,共享学习空间的设计可促进合作意识,而拥挤杂乱的环境可能诱发个人主义倾向。2)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强调个体在德、智、体、美、劳等多维度的解放。宿舍内思想碰撞是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符合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实践”的要求。3)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宿舍人际冲突本质上是个人自由与集体约束的辩证关系问题。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正的共同体”概念,强调个体在共同体中获得自由发展。宿舍作为最小化“生活共同体”,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自由人联合体”提供了实验场景。

2. 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错综复杂交汇的过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层面来理解同一个文化,得到的反馈往往是带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有着多种层面的含义,例如意识形态或一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高校校园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带有特定身份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群体文化,是在学校制度统一指引下融会了学生精神的总和[3]。而宿舍文化则是高校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环节,是由学生的生活习惯、个人素养、学习特质共同构成的,他是高校文化的一种反馈,也是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倒映,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

2.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自我约束意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强调人的解放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即以人为本。它关注的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现象,最终是以有志向的人们改变旧条例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天平更加平等,使之成为自由人。如今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宿舍管理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因此宿舍文化建设缺少内在驱动力。研究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更优秀的思考能力,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认知,大多数时候不希望自己的思考方式因为外界因素而打乱,更不想被学校自定的规则所束缚[3]。但是,高校的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多数并不能和研究生的独立思考结果相吻合。因此,高校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期间,应该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个人特色融入宿舍文化建设当中,避免宿舍规章制度凌驾于学生个性发展之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原则,征求学生意见,了解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宿舍管理以及文化建设方式,调动其积极主动性,避免形成逆反心理,使其自身形成行为规范与自我约束意识,由此更好地推动宿舍优秀文化建设过程。

2.2. 加强宿舍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风好坏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标准是否符合规范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以来宿舍文化建设是加强宿舍学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应该要指导学生树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思想观念,学校以“学生为本”,而学生以“学习为本”。将宿舍文化建设与学术学风相互结合起来,达成建设与德育共进的标准,实现教书育人与服务学生两者的有机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术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道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将其融合在个体的学术研究意识和宿舍文化建设意识之中,三体交互融合贯通,促进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3. 文化交融绽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涉及个人的劳动能力,还包括个人的志趣、道德、审美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宿舍文化建设即是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式,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宿舍文化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断完善和发展宿舍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友好且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开展宿舍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到全覆盖全推广,应当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不同的学生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家庭因素的不同,会对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在开展宿舍文化活动的时候,根据各班的现状,分析每位同学的爱好,精心策划,帮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由此看来,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学术素养、综合发展的全面提升,最终也可以更好地使其走出高校融入社会[4]

2.4. 完善多重维度学科理论建设

高校研究生宿舍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跨学科研究,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些学科的理论框架为宿舍的功能定位、设计理念和管理实践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撑。教育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宿舍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非正式教育的延伸场域。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认为,教育应贯穿于生活实践。宿舍通过日常交往、冲突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社会情感能力。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与心理机制,宿舍环境深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成年早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亲密感与避免孤独。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直接影响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社会学关注群体结构与社会互动,宿舍是学生社会化的初级实验室。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网络是资源获取的渠道。宿舍关系质量影响学生获取信息、机会的能力。

3. 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高校研究生宿舍所面临的不足之处是宏观上的管理制度缺乏完善和保障,在经过系列调查后发现,对于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总体管理制度尚存在各种方面的问题。首先缺乏对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规划的大局把控,经过调查武汉几所高校的门户网站中发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这些高校的网站中并未以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为中心工作开展单独的规划板块,更没有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相关的规定或者办法。由此可见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管理程度、投入程度都大为缺失。其次各高校对于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都缺少必要的专门管理机构,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果并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自完成的,需要建立起一个由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和共同规划的专门管理机构,互相统筹协调才能够建设完全。最后在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落实任务要求。在对高校内部分学生进行对于宿舍文化建设评价进行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宿舍文化建设持并不了解的态度,对于高校的具体实施和监督也并无察觉。因此宿舍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为将来开展建设的过程增加了一定难度。

3.1. 研究生宿舍的监管缺失

各高校应该加强宿舍管理,给学生创造安全、文明且舒适的生活环境,理应制定出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但由于研究生宿舍的自主权较大,部分高校对于研究生宿舍的监管不力,导致了部分学生无视学校宿舍管理制度,例如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5]。由此可见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宿舍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的是缺乏统筹兼顾的措施,宿舍文化建设也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宿舍文化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大部分研究生更愿意遵守自身宿舍内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院或学校内的统一规定十分漠视。研究生的自主活动范围相比较本科生来说范围广泛,个体之间较为分散,以学院为划分的集体并不密集且凝聚力从主视角来说较为薄弱,系统性建设的缺失也是研究生宿舍建设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

3.2. 政策引领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政策对了方向才能对,政策引领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三观”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因而将有益政策融入宿舍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文化育人的效果,也符合当今所提倡的高校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是,部分学生认为宿舍不应该变成教育的课堂,更有甚者将宿舍当作逃避科研学习和上课的“避难所”,对学校以及学院开展各类宿舍文化建设持反对态度。部分高校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党建方面投入程度不够,造成了宿舍管理、思想指导以及工作安排建设十分滞后。在宿舍建设方面只完成了最基本的部分而忽略了政策引领这一重要方针。因此,高校要加强政策引导建设,提高对此重视程度,让政策导向成为宿舍文化建设的引领方向。

3.3. 以共同缔造理念引领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共同缔造理念引领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三观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从而将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宿舍文化建设能够从建设方面有效提高文化育人的效果,也符合当今所提倡的高校教育的客观要求。共同缔造是一种明确的治理理念,以改善群众身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式推进共建共享共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研究生践行共同发展的理念,也有利于学校文化品牌建设。共同缔造理念融入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在宿舍环境下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感受到身为学生的切身利益被学校所保障,这是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始终保持学校、学院、学生的密切联系,开展好文化建设具体工作。

4. 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进行宿舍文化建设需要开展一系列措施才能进行,这些措施受到社会的影响,例如社会文化以及大众媒体的影响。研究生宿舍文化也是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宿舍的文化建设对高校本体的影响也是由浅入深且潜移默化的,而各高校又是各种文化建设扎根的土壤。宿舍文化建设包括学生群体、高校培养学生发展目标、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种因素。宿舍文化建设应在高校建设大方向的引领下继承创新,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因此,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也将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不论是宿舍文化建设还是高校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环,需要共同参与、共同推进[2]。宿舍文化建设应避免大众媒体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学生对社交媒体产生了过多的依赖性,信息的传播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给宿舍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期间,应该以改变思想为中心,主动占领网络思政的新阵地,把握住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趋利避害。

4.1. 以四个意识为引领加强宿舍建设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在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早被提出来的。其中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支撑,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归宿。近年来高校研究生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而宿舍是研究生生活的扩展和延伸,因此将四个意识融入宿舍文化建设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提升育人的功效,这也是发展高校教育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各高校的研究生素质逐年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宿舍生活中展现给他人的精神面貌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还是有小部分学生难以真正做到融入集体,接纳他人。以“四个意识”引领宿舍文化建设,要走进学生宿舍生活,依靠党建与团建来提升研究生政治意识,开展宿舍“微党课”,结合宿舍生活具体事物来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以政治来引领。宿舍建设一直都是学生管理工作重难点,要以大局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具备责任感与归属感,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宿舍文化建设还需要看齐意识,让每一个宿舍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以宿舍为单位不定期开展活动,例如宿舍文化节,培养大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看齐意识不断提高。还要以核心意识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宿舍长的角色要选拔好且培养好,担任宿舍领头羊的角色。

4.2. 以三育人思想为方向强化建设意识

三育人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格局。这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育人为中心,育人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就要确定学生在育人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转变“物”的管理观念,将其转化为“人”,以学生为中心。在面对学生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学习环境等问题,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从根源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仅是根据白纸黑字的规则草率的提供解决方案,管理者应该把自身当作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强化育人意识。学生工作者应该发挥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沟通联系,心贴心实打实的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将管理方法运用于宿舍文化建设,形成内紧外松的管理机制体制,营造出轻松活泼的管理氛围。坚持服务与环境相统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发展实际情况需求,从而推动宿舍文化建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4.3. 以开展各类先进宿舍评选为举措加强学生管理

宿舍文化建设的同时,应当注意开展以文化建设为中心多样的宿舍活动,其中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要中心点,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宿舍为单位促使宿舍成员积极的参与进来[4]。在开展活动时应当以班级为主导,在策划活动时要结合宿舍所在班级现状,遵从先进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与系统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发展以及发展实际,从而推动学生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满足发展的需求。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再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开展先进宿舍评比等活动是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之余是利大于弊的,由此可以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在开展此类活动时应注意不应该流于形式表面,要将目标放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的时效性上,例如开展宿舍区域内的联谊活动和文体活动,提升活动参加者的参与度,举办有文化、内容以及意义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由此来构建充满活力的宿舍文化。

4.4. 以新媒体为主阵地加强宿舍建设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作用在文化传播上尤为突出。新媒体基于旧媒体凭借其范围广、覆盖性强的优势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会上提到:“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与信息传播3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性和引领性。”新媒体拓宽了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方式,其具有很强的隐性教育功能更有利于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更方便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并且对三观的影响也有积极反馈。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新媒体的主流思想,正确引导,扩大影响力。

4.5. 以高校各学院为单位开展文明宿舍比赛

学院是高校中开展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帮助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主要抓手。每个新学期伊始,各学院应开展与宿舍文化建设有关的各项工作,例如文明宿舍评比比赛。初入学的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更对宿舍生活抱有期待,这是学生参加宿舍工作热情最高的时候,各学院应抓住好这个机会来向学生们广泛开展文明宿舍工作。首先要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宿舍评选规则,其次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在活动开始中期安排学院辅导员以及相关负责此次活动的高年级学生一同走访学生宿舍进行打分与评比,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切交流,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更是完成了高校下达的检查学生宿舍的要求,既不冒进也受到学生欢迎。最后在开展正式评选的时候应选出每位宿舍的代表来介绍其宿舍文化布置的意义以及室友间的协调方式。如此开展文明宿舍比赛,不仅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同学与同学间的距离,更是让学生对学院有了更好的印象。

5. 结束语

总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向上的学习风气,对当今研究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各级领导以及教职工都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同时调动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性、示范性、相容性融会贯通,在增强学生道德修养以及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展现出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04-10-15.
[2] 倪黎. 高校研究生宿舍文化构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 韩雅琳. 大学生宿舍管理与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8(18): 131-135.
[4] 袁静. 浅谈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 品位·经典, 2023(14): 53-55.
[5] 赵夏子, 赵谨.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21(10):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