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拓展训练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The Value Implications and Practical Pathways of Red-Themed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n Empow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DOI: 10.12677/ae.2025.15574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莉:萍乡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萍乡;龚玉欣, 陆贞汝*:萍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萍乡
关键词: 红色拓展训练大思政课实践创新Red-Themed Outward Bound Training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Innovation
摘要: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红色文化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与高校思政课紧密结合意义重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特色活动等路径着手,尤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的红色拓展训练相结合,具有重要现实与理论意义。通过打造科学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吸引力与创新力,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并借助网络平台扩大传播,不仅能传承红色文化,激发参与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能在实践中增强其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fulfill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functions. As a dynamic source for nurturing new-era talents, red culture holds profound significance when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he incorpo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se course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particularly through red-themed outward bound train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courses, which carries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mportance. By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enhancing course appeal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orm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synergy, and leveraging online platforms to expand dissemination, this integration not only preserves r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spires patriotism among participants, but also strengthens their creativity and teamwork skills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is approach contributes to cultivating well-round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promotes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amplifies their pivotal role as “key courses” in virtue cultivation.
文章引用:王莉, 龚玉欣, 陆贞汝. 红色拓展训练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教育进展, 2025, 15(5): 209-2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43

1.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大思政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逐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任务和要求之下,红色拓展训练应运而生。将在实践中产生的红色文化以实践的形式与思政课融会贯通,不仅有助于传播、创新我国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有助于让参与者实际、切身地体会到其蕴含着的丰富历史底蕴和爱国情怀,激发当代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阐述红色拓展训练价值意蕴,包括其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红色拓展训练在“大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如设置素质拓展课程、设计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拓展训练方式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红色拓展训练的基本概念

红色拓展训练的定义与内涵。红色拓展训练是一种将红色文化融会贯通于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实践活动,通常以实地体验、团建活动、实践游戏等形式创造性地运用红色文化,提升参与者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响应时代的呼唤,守正创新、持续用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进入了朝气蓬勃的新阶段[1]。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更应该从做中学,开发适合时代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本研究提出红色拓展训练这一创新性思想政治教学策略,以红色文化为教学基础,依托团队游戏、团建活动等形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打破以往理论化、口头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同时丰富了传统实践课程以单纯体育训练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搬到实践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红色文化成为真正的激励学生成长、指引学生发展方向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拓展训练主要元素及其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红色拓展训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方向引领,依托红色文化实施实践活动课程。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这三者便是构成红色拓展训练的主要元素。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重要抓手,必定要坚持和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例如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都是实践课堂设计时的丰富资源。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中强调,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程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化是远远不足的,正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理论,也只有通过红色文化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才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红色拓展训练在“大思政课”中的价值意蕴

红色拓展训练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课(即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教学方法,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对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3.1.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拓展训练的核心在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3],它如同一座璀璨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红色拓展训练,我们可以深入挖掘这座宝库中的红色资源,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巧妙地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理解和认同,还能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在红色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聆听革命故事、参与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4]。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习者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和启迪,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红色拓展训练还能够引导学习者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3.2. 激发爱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

红色拓展训练在“大思政课”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激发学习者的爱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红色拓展训练通过组织学习者参与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让其在亲身体验中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复兴,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去。在红色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习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红色拓展训练还能够引导学习者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红色拓展训练在“大思政课”中还具有重要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5]。红色拓展训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团队项目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让学习者在参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共同完成任务等团队协作技能。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其领导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红色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团队项目,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信任,才能够顺利完成。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习者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共同制定并执行计划等团队协作技能。同时,这些项目还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红色拓展训练的实践活动,学习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红色拓展训练在“大思政课”中的实施路径

4.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一套科学且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确保红色素质拓展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石。具体而言,这一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策略:首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及专业学生的独特性与需求差异,精心设计一套层次分明、针对性强的红色素质拓展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深入理解和吸收红色文化的精髓。其次,需巧妙地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素质拓展活动之中,打造一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可细分为“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涵盖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团队合作等多元化环节。这些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为强化红色素质拓展的实效性,需积极整合校内外丰富的红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与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设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红色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可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具有丰富红色经历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红色素质拓展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核心所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需借助前沿科技手段与多元化教学模式,为红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可充分运用VR、AR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场景,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真切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另一方面,应以项目为导向,鼓励学生围绕红色主题展开探究式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查”项目,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遗产,梳理历史脉络;或是开展“红色故事微视频创作”项目,让学生用镜头记录红色故事,以新颖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通过这些项目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一系列红色文化在线课程,整合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定期举办红色主题讲座、访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革命先辈后人等分享红色故事与感悟,从而扩大红色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4.3. 加强校内外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强化校内外协同联动,是凝聚红色文化育人合力的关键支撑。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其一,积极与地方政府、红色教育基地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携手挖掘红色文化富矿,共同开发兼具思想性与教育性的优质资源。通过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起更为广阔、多元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地探寻中感悟红色精神的深厚底蕴。其二,主动寻求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契机,打破校际壁垒,实现红色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通过联合策划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术研讨与实践探索,形成跨校协同的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共同提升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其三,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加强与学生家庭的常态化沟通联系。通过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红色教育活动,如亲子共读红色经典、家庭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构建起家校共育的红色文化传承桥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育人良好生态。

4.4.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

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多元优势,能够为红色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展注入全新活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其一,搭建红色文化专题网站,构筑红色资源的数字高地。此网站将全面整合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等丰富资源,凭借清晰直观的界面布局与便捷高效的操作体验,成为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大众便捷获取红色文化知识的窗口,推动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广泛流传。其二,运营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打造红色声音的传播枢纽。通过定期推送精心编纂的红色文化资讯、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熠熠生辉的红色人物事迹等内容,以富有感染力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排版,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让红色精神在指尖滑动间得以传承。其三,创作红色文化短视频,开启红色魅力的视听新篇。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庞大用户基数和强大传播效能,以贴合年轻人喜好的创意形式,将红色文化以鲜活、灵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精彩的画面呈现和互动性的传播策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光彩。

5. 结论

在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要求下,红色拓展训练的价值意蕴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手段、方法的扩充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育人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精神和内涵潜移默化的灌输,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中主动地将这些优秀精神以及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运用起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

如何能够让红色拓展训练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与“大思政课”相得益彰,实现教学创新和育人目标的高度发展和实现,这就需要打破固有教学模式,运用拓展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教育,将红色拓展训练系统地融入思政课堂体系,不断丰富红色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实施模式,构建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加强红色拓展训练课程建设,使红色拓展训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有效性教学组织策略,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

萍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S202410895055S)。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6): 1-8+155.
[2] 李芳芳, 梁杰.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N]. 中国文化报, 2024-10-10(007).
[3] 梁思敏.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路径探究[J]. 山西农经, 2025(5): 128-130.
[4] 涂晓洁. 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 嘉应文学, 2024(17): 172-174.
[5] 丁建国. 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上), 2015(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