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German Speaking (2)” in Classroom Based on AI-Assisted Teaching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对重庆移通学院德国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总结AI辅助教学在德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口语测试和访谈等方法,从备课、真实场景模拟、项目式教学、课堂活动设计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AI辅助教学对学生德语口语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I辅助教学显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德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ringing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form practice of the course “German Speaking (2)” based on AI-assisted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of sophomor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from Germ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Colleg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I-assisted teaching in German speaking teaching is summarized. This study mainly uses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oral tests,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impact of AI-assisted teaching on students’ German speaking ability improvement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lesson preparation, real-life scenario simulati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classroom activity desig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AI-assisted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fun and practic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s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German oral teaching.
文章引用:汤恬. 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5): 249-25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50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人工智能外语教育产品主要用到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知识图谱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1]

在外语口语教学方面,AI技术可以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对话训练。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可以纠正学习者的发音错误,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改善口音,增强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自信心[2]。同时,借助AI辅助教学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制作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练习、游戏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AI技术在德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德语口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

本次实践性研究将重庆移通学院德国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3级8班14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00”学生是从小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代人,他们偏向于采用智能化方式获取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方式、认知模式、信息技术运用习惯等方面独具特点[3]。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德语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基本达到德语A2水平,具备了一定的德语听、说、读、写能力。然而,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他们的德语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德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德语口语(2)》作为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备战德语欧标等级考试,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德国留学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德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探索,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德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德语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遵循理论到实践、设计到评估、总结到推广的研究思路。

() AI辅助教学模式构建

仔细研读《德语口语(2)》的教学大纲,深度剖析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AI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和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教学流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练习、阶段测验等环节。同时,制定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 AI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整合

调研现有AI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选择适合《德语口语2》的课程进行试用和评估。根据课程需要,AI辅助教学技术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智能语音评测系统:提供实时语音反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第二,虚拟对话机器人:模拟真实对话场景,提供沉浸式口语练习环境;第三,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语法、国情等方面的知识。

() 教学实践

本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

1) 情境模拟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创设德语国家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2) AI互动式学习

选用互动式AI学习平台,在课程大框架下,给学生发布更具个性化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和口语练习任务,并使用即时反馈和口语评估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项目式练习

设计以德语运用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如模拟商务谈判、文化交流活动策划等,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德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跨文化交流活动

组织线上或线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德语国家学生的视频连线、德语角、德国文化节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 教学评估与总结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分析数据,评估AI辅助教学对学生德语口语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整合和优化完善教学资源和材料,并总结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2.2. 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与访谈

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AI辅助教学的态度和看法,以及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对AI辅助教学的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

() 课堂观察

对课堂进行实时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口语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AI辅助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口语测试

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进步情况。口语测试内容包括日常对话、主题演讲等方面。通过对比测试前后的成绩,可以客观地评估AI辅助教学对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效果。

3. 案例分析

3.1. 运用AI辅助教学技术进行课程管理

在整个课堂管理中,我们主要运用AI辅助教学平台“学习通”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课堂口语练习记录、口语测验历史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逐一对学生每次课的学习情况和口语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如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进行专项训练,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口语练习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生端,学生则可以利用“学习通”完成课堂签到、小组练习、口语测试和课后作业提交,并能查看到相关数据和教师评语,从而及时优化口语练习。

3.2. 运用AI辅助教学技术设计课堂游戏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多次运用AI辅助教学平台“DeepSeek”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该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输入的活动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指令,设计出便捷美观的网页游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线上 + 线下融合式”互动,如单词消消乐、图片连连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词学习效率。

例如,在“天气”这一主题课程中,我们在“DeepSeek”中输入了相应指令,平台便生成了带有表示不同天气状况的德语单词和中文单词的消消乐游戏。在课堂上,学生上台完成计时游戏,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想进行挑战。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单词气泡会自动放大并配有音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反复熟悉单词。

3.3. 运用AI辅助教学技术进行实现真实场景模拟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还主要运用AI辅助教学平台“即梦”生成智能体、数字人、虚拟对话场景视频等,为课堂口语练习提供更加真实的语境。在以前的德语口语教学中,主要通过传统的角色扮演和对话来模拟不同的生活场景,现在,还可以利用AI技术创设虚拟的立体视频或动画,让学生在相应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的德语口语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

例如:在“气候”这一课中,教师借助“即梦”中的视频制作功能,设计了模拟中国和德国天气预报的动画,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天气预报员,将动画作为演播厅背景,依次上台描述不同的天气,相对于以前传统的角色扮演,学生的体验感会更直观、更强烈。又如:在“旅行”这一课中,教师将德国服务员的形象制作成了数字人,插入课件中,在课堂上,学生则可以和“他”预订酒店房间,进行实时对话。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学生了解到了德语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有效地增强了对德语学习的认同感。

3.4. 运用AI辅助教学技术纠正学生发音

另外,学生还可以在AI辅助教学平台“豆包”和“德语助手”进行自主练习和实时反馈。具体来说,学生进入到预先设置的课程智能体中,通过平台上的德语语音识别功能进行口语发音练习,智能体会对学生的发音进行实时评估,并给出相应的纠错反馈。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口语对话功能进行模拟对话练习,与数字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数字人提问,并得到全面的回答。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5. 项目式任务与德语口语教学的融合

考虑到课程对象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德语口语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观,让他们未来的留德求学之路更加顺畅。因此,课后作业多以项目式任务呈现,通过完成具体的小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旅行”小节中,让学生随机分组,在组内制作团队旅游计划;在“环保”主题中,让学生在校内实地考察调研垃圾分类情况,并以德语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学期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AI技术,制作寒假Vlog等。通过完成项目式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德语口语知识,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4. 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基本达成了以下两个层面的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 学生学习层面

1) 提升口语流利度与准确性:奠定坚实的交流基础

在《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中,我们借助AI辅助教学技术和平台,设计了更新潮的课堂练习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日常德语交流能力。这不仅包括基础的词汇和语法训练,更侧重于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表达。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交流基础。

2) 增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实现多领域灵活应用

在《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中,我们特别注重用AI数字人、AI视频与动画来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官上更好地沉浸其中,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多领域中灵活运用德语。AI的仿真教学环境极大增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实现了学校实体与虚拟学习空间的紧密结合,使教学过程不仅沉浸感十足,还具备较强的互动性、构想性与智能化[4]

3)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在《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中,我们也致力于加深学生对德国文化的理解,提升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通过引入德国的历史、文学、艺术、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德语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例如,借助AI技术让历史上的人物“活起来”,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大咖对话。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能拓宽其国际视野,为其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在《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中,我们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对德语口语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德语口语的基本技能。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如德语角、德语演讲比赛等,进一步培养其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习惯。

() 教师教学层面

构建了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计划,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优化了教学课件。发掘并引入了目前适用于《德语口语(2)》课程的AI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例如智能语音评测系统、虚拟对话机器人、个性化学习平台等。

AI技术在提升德语口语教学效果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这一创新实践也面临了如下问题与局限性,需要进行反思和优化。

1) 语音识别和发音的准确性

目前,AI辅助教学平台还无法100%准确地识别学生的德语口音,或因教室背景噪音,对准确识别语音内容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许多AI辅助教学平台在遇到和英语相同或类似的单词、比较复杂的句子时会发生发音偏差,在制作视频或数字人时,还需要自己进行配音或纠音。

2) 真实场景模拟的局限性

虽然AI可以模拟一些常见的对话场景,但这些模拟场景相对固定,无法完全涵盖实际情况中各种突发情况和复杂的人际关系[5]。目前,在课堂中所模拟的场景主要还局限于单人对话、固定话题讨论、正式场合演讲。如:在“购票”这一主题中,学生和数字人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德国购买车票,但演练场景还缺少真实的噪音,“售票员”也未使用常见的口头术语。

5. 结语

基于教学实践,我们分析了AI辅助教学技术在德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AI辅助教学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高效。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表明,学生们对借助AI辅助教学技术所设计的课堂环节、游戏和练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学生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练习中来,从而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口语测试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AI辅助教学在提升学生口语准确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AI口语纠错系统,如:“德语助手”和“每日德语听力”AI跟读系统,学生们能够在实时反馈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从而有效提高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此外,课堂观察数据显示,在AI辅助教学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们能够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活动,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AI辅助教学的《德语口语(2)》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积极运用本次实践研究的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通过进一步探索AI技术与德语口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相信能够为学生们创造更加高效、有趣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共同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

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4JG3058。

参考文献

[1] 吴晓如, 王政.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28(2): 5-11.
[2] 孔永红, 杨萍. 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 29(2): 70-72.
[3] 李春琳. 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6): 29-32.
[4] 张书琛. 从质疑、排斥到接受AI语言教学产品足以胜任“陪练”角色[N]. 电脑报, 2024-01-29(008).
[5] 胡颖珊, 梁娟. AI辅助高职外贸英语口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 中原文化与旅游, 2024(12):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