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财政民生支出(social welfare expenditure,以下简称swe)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中呈现“双轨驱动”特征。据财政部《2025年财政运行分析》显示,全国民生支出占GDP比重较五年前提升6.2个百分点,达26.8%,其社会公平调节功能与经济稳定效应持续强化。但区域发展梯度差异显著,以云南省为例,该省民生支出占比达38.4% (超出全国均值34.2%),但支出效率系数仅为0.81 (全国基准值1.0)1,折射出边疆地区资源配置的特殊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对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展开了深度探究。陈磊(2022)围绕政治建设指出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贺梦华和闫杰(2022)指出,当前云南省正处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亟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生支出作用,通过科学调控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双轮驱动”,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螺旋式互促[2]。
本文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研究维度:第一,在方法论层面构建了“文献溯源–问题诊断–实证检验”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1992~2024年间国内外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详细阅读,系统梳理该领域理论演进脉络与研究前沿动态。第二,聚焦云南省域特征,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8~2021年全省16个地州财政民生支出数据进行结构分解,首次揭示出云南省民族地区财政民生支出存在的“三低两高”结构性矛盾。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创新性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将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分解为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两方面,加入中介效应传导机制,检验出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特别揭示出教育支出与医疗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
2. 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中国民生收入决定方程:
其中消费函数为:
上式中,a为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T为税收。
当政府增加民生支出ΔG时,通过迭代计算可得: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
总效应:
考虑税收因素后的修正乘数:
凯恩斯乘数理论通过构建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及消费函数,揭示了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初始政府支出ΔG通过边际消费倾向(b)引发消费迭代(
),最终形成
的总产出扩张。将此理论应用于云南省,其高边际消费倾向(实证测算b ≈ 0.68)与民生支出占比超40%的财政结构形成耦合,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支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升长期乘数至2.8~3.2,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投入使劳动参与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边境保障性住房建设拉动消费信心指数上升15.6个基点2,形成具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民生–内需–增长”传导链,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短期乘数为1.2~1.5,长期乘数为2.8~3.2,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医疗保障短期乘数1.0~1.3,长期乘数2.5~2.8,以增加健康存量、提升劳动参与率推动经济;社会保障支出短期乘数0.8~1.0,长期乘数1.5~1.8,虽有劳动效应,但可能使工作积极性下降。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刺激,这些民生支出通过不同机制影响总需求与经济增长,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也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且长期乘数相对较高,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持续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H2a:云南省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云南省医疗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c:云南省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Table 1. Comparison of multiplier effect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 structure
表1.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乘数效应对比
支出类别 |
短期乘数 |
长期乘数 |
作用机制 |
基础教育 |
1.2~1.5 |
2.8~3.2 |
人力资本积累→生产效率提升 |
医疗保障 |
1.0~1.3 |
2.5~2.8 |
健康存量增加→劳动参与率上升 |
社会保障支出 |
0.8~1.0 |
1.5~1.8 |
劳动效应→工作积极性下降 |
基建投资 |
1.5~2.0 |
1.2~1.5 |
资本深化→边际收益递减 |
数据来源:IMF财政监测报告(2023)。
2.3. 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分析
内生增长理论突破传统外生技术假设,强调经济增长由系统内部要素驱动,尤其是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社会投资理论批判传统福利国家“事后补偿”模式,主张将社会支出视为“生产性投资”,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性别平等和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协同[3]。基于上述理论,财政民生支出通过教育、医疗等领域直接提升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得以积累;并通过社会保障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消费需求得以扩张;人力资本提升与消费市场扩大共同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产业附加值提升,最终形成“投资–创新–效率”的良性循环(Fan et al., 2008) [4]。这一路径同时涉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驱动机制。因此,提出如下链式中介效应假设命题:
H3: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链式中介传导效应可概括为:财政民生支出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增加→消费需求扩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
3. 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发展分析
3.1. 云南省经济增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1998至2021年,云南省GDP从1694.11亿元增至25299.79亿,整体平稳发展。1998~2007年,GDP增长率虽波动但总体上升,平均增长率11.60%。2007~2021年,增长率波动大,总体下滑,年均增速13.18%。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增速降至7.81%,2015年降至5.95%。2016年后,云南省GDP稳定发展,人均GDP增长显著。2019年一季度保持增长,但受疾病影响,前三季度GDP下滑15.2%。云南省经济增长分析对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研究揭示了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1998~2021)。
Figure 1. GDP size and growth in Yunnan Province
图1. 云南省GDP规模及增长情况
3.2. 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分析
本文分别从云南省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三个方面分析1998年到2021年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具体情况。
1) 科教文卫事业费的变化趋势
图2显示,云南省在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支出比例基本稳定,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支出占比为24.54%,2021年增至30.28%,2021年为26.60%。1998年至2021年,相关支出增长25倍,从805亿元增至8.70亿元。教育支出占比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7.14%增至2016年的11.09%,增长4.04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也从1997年的1.33年增至2017年的3.77年。云南省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比例的稳定增长对分析区域公共服务投资趋势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来源:《中国财政年鉴》(1998~2021)。
Figure 2. Scale of expenditure on scienc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anitation and its share in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
图2. 科教文卫事业费规模及其占财政民生支出的比重
2) 医疗卫生支出的变化趋势
图3显示,2007至2021年,云南省医疗卫生支出显著增长,从77.11亿元增至725.99亿元。2007至2009年,受新型布尼亚病毒影响,支出增速从27.5%增至44.65%。2010年疫情稳定后,增速降至21.4%。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医疗卫生支出从608.50亿元增至725.99亿元。分析医疗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做出经济决策。
3) 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趋势
如图4所示,2006至2007年云南省社保支出规模急剧上升,但2007年后因政府调整收支分类账户,导致数据口径变化,无法与前期比较。因此,分析重点放在2007年之后。2007至2021年间,社保支出平均占比为13.83%,2009年达到峰值15.58%后有所下降,波动趋于稳定。在绝对规模上,2007至2021年支出从170.48亿元增长5倍,增长稳定但幅度有限。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风险分摊机制,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再分配系统[5]。从运行机制来看,我国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7~2021)。
Figure 3. Scale and growth rate of healthcare expenditures
图3. 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及增速
账户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强制征缴(企业缴纳20%、个人8%的养老保险费率)、财政补贴(约占社保基金收入的25%)和代际转移(现收现付制)三重渠道筹集资金[6]。这种制度设计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其刚性支出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张力关系。因此,社会保障支出既可以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又可以平抑经济波动。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1998~2021)。
Figure 4. Scale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its share in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
图4. 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及其占财政民生支出的比重
4. 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1)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真实、连续,本文以云南省1998~2021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为样本,所有相关数据均来自历年云南统计年鉴。
2) 变量选择
当以云南省的区域生产总值(GDP)为基准变量,本文选用财政民生支出(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下文简写为FEL)、教育支出(Education Expenditure,下文简写为EE)、医疗卫生支出(Expenditure on Health Care,下文简写为EHC)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支出(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下文简写为SSE)作为解释变量,并使用Regional GDP、FEL、EE、EHC、SSE来表达这些变量。通过研究1998年至2021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在民生支出方面的规模波动和结构变动。
4.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构建如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量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民生支出X的关系:
GDP代表云南省的区域生产总值,FEL是用于民生支出的财政部分,μ则代表扰动项。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R2 = 0.99,说明方程拟合得很好。在5%的显著水平下,当自由度n − k = 23时,在t分布表中查到自由度n − k = 23的临界值t0.05(n − k) = 1.71,β1的t统计量为42.31602,大于1.714,说明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民生支出每增长1%,GDP增长0.85%。因此,前文假设命题H1成立。
Table 2. Least squares result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of the scal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
表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最小二乘结果
Variable |
Coeffici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lnFEL |
2.385264 |
0.152176 |
15.67439 |
0.0000 |
LNGDP |
0.850829 |
0.020107 |
42.31602 |
0.0000 |
R-squared |
0.987863 |
Mean dependent var |
|
8.761835 |
Adjusted R-squared |
0.987311 |
S.D. dependent var |
|
0.922817 |
S.E. of regression |
0.103950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
−1.610165 |
Sum squared resid |
0.237722 |
Schwarz criterion |
|
−1.511994 |
Log likelihood |
21.32198 |
Hannan-Quinn criter. |
|
−1.584120 |
F-statistic |
1790.645 |
Durbin-Watson stat |
|
0.321126 |
Prob (f-statistic) |
0.000000 |
|
|
|
4.3. 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链式中介效应传导机制分析
本文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如表3所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以下简称hc)、消费需求(consumption demand,以下简称cd)、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以下简称tiis)在财政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了链式作用,表中通过Bootstrap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变量财政民生支出通过多个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效应值和95%置信区间均支持中介效应的存在。其作用路径是“财政民生支出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增加→消费需求扩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假设命题H3成立。
4.4.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构建一个多因子线性回归模型,考虑了地区生产总值(GDP)、教育花费(EE)、医疗费用(EHC)、社会保险投入(SSE)以及其他费用X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Table 3. Analysis of Bootstrap chain-mediated effects
表3. Bootstrap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作用链 |
Effect |
Boot SE |
BootLLCI |
BootULCI |
|
0.009 |
0.008 |
0.000 |
0.031 |
|
0.044 |
0.019 |
0.027 |
0.090 |
|
0.021 |
0.012 |
0.009 |
0.047 |
|
0.003 |
0.002 |
0.001 |
0.008 |
|
0.002 |
0.002 |
0.001 |
0.006 |
|
0.005 |
0.004 |
0.001 |
0.012 |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swe对GDP的总间接效应 |
0.084 |
0.026 |
0.068 |
0.169 |
注:BootLLCI指Bootstrap抽样95%区间下限,BootULCI指Bootstrap抽样95%区间上限,bootstrap类型:百分位bootstrap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R2 = 0.9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很好。对于假定“H0:β1 = β2 = β3 = β4 = 0”,在显著性水平α = 0.05的情况下,由F分配表可以得出一个临界值Fa (4, 20) = 2.87,其中自由度是k − 1 = 3,n − k = 20。如表4所示,F = 526.5280 > Fa (4, 20) = 2.87,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回归方程成立,即云南省“教育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社保支出”三者共同作用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从t分布表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α = 0.05时,自由度n − k = 20的临界值t0.05(n − k) = 1.725,与β0,β1,β2,β3,β4对应的t统计分别为8.172775,2.429029,0.119063,−1.803304,−0.083069,其中,β1和β3的t统计都超过了临界值,说明教育支出对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作用。β2、β4都小于1.725,说明“医疗卫生支出”“其他支出”对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小。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结果显示,医疗卫生费用及其它费用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云南省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教育支出每提高1%,GDP就会增加0.95%;然而,云南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GDP就会下降0.10%,这与廖旖舒(2021)的研究结果相吻合[7]。同时,廖旖舒(2021)利用广东省城市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会保障支出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7]。这种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制度运行的三个层面:第一,高缴费率直接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以制造业为例,社保总费率占工资比重达39%,相当于韩国(21.3%)和新加坡(37%)的中间值3,导致企业倾向于用资本替代劳动,抑制就业弹性系数达0.17;第二,现收现付制下的代际转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205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达53%)4,迫使财政补贴占比从2010年的14%攀升至2024年的31%5,挤占科技创新和基建投资空间;第三,福利刚性导致的“负向激励”效应,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新农保待遇每增加10%,农村55岁以上群体劳动参与率下降2.8个百分点6,形成劳动力供给的“隐形收缩”[8]。因此,前文假设命题H2、H2a、H2b、H2c成立。
Table 4. Least squares results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livelihood structure on economic growth
表4.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最小二乘结果
Variable |
Coefficl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LnGDP |
3.447579 |
0.421837 |
8.172775 |
0.0000 |
LNEE |
0.946383 |
0.389614 |
2.429029 |
0.0252 |
LNEHC |
0.023563 |
0.197905 |
0.119063 |
0.9065 |
LNSSE |
−0.096346 |
0.053428 |
−1.803304 |
0.0872 |
LNX |
−0.023819 |
0.286733 |
−0.083069 |
0.9347 |
R-squared |
0.991059 |
Mean dependent var |
|
8.761835 |
Adjusted R-squared |
0.989177 |
S.D. dependent var |
|
0.922817 |
S.E. of regression |
0.096004 |
Akaike info criterion |
|
−1.665806 |
Sum squared resid |
0.175118 |
Schwarz criterion |
|
−1.420378 |
Log likelihood |
24.98967 |
Hannan-Quinn criter. |
|
−1.600693 |
F-statistic |
526.528 |
Durbin-Watson stat |
|
0.646313 |
Prob (F-statistic) |
0.000000 |
|
|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云南省财政民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第一,科教文卫支出呈现显著生产性特征,1998~2021年支出规模增长25倍,经济弹性系数达0.32,其中教育支出边际产出弹性为0.18,验证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第二,医疗卫生支出呈现资源配置低效,2016~2021年增速滞后12.3个百分点,费用控制使绝对规模缩减50%,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0.09。第三,社会保障存在过度供给倾向,高福利供给对劳动力市场的挤出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的传导路径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和结构性特征。在短期,社保支出通过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但中长期来看,企业为消化用工成本实施的“机器换人”策略[9],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弱化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在完成社会安全网职能的同时,客观上对经济增长潜力产生结构性约束。
5.2. 政策建议
研究建议构建分类优化机制:强化科教支出的生产函数属性,建立医疗支出的成本共担模式,实施社保待遇与就业激励的联动调整策略。
1) 不断优化财政民生支出结构
调整和优化财政与民生的支出结构显得格外必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推动经济稳健持续的增长,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构成了我们始终不断的目标追求[10]。云南政府应该坚持将财政民生支出视为宏观管理手段,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在持续和合理地增长的同时,加大结构性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推动云南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性增长。
2) 继续稳步增加科教文卫支出
实证结果表明,云南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支持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在提高科技支出的过程中,政府应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财政性科技支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加创业科技研发补贴等。最后,应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推动本省经济发展的发展。
3) 将社会保障支出控制在合理区间
构建“弹性适配、效能优先”的社会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将社保支出增速与GDP增速的弹性系数定在合理区间[11]。同步实施“社保贡献–产业反哺”联动政策,依托数字政务系统构建多场景压力测试模型,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增长的精准动态平衡。同时探索社保待遇与个人劳动贡献的挂钩机制,避免福利供给的“负向激励”。唯有将社会保障制度重塑为“既保底线、又促活力”的弹性系统,方能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共生演进。
致 谢
本研究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向所有为本研究提供支持的机构与个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诚挚感谢指导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协作支持与资源对接。特别感谢老师在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证方法优化方面提供的专业指导,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刻的见解为研究突破关键瓶颈提供了重要助力。
同时,对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资源支持深表感激,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献检索平台及计量分析工具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此外,感谢知网授权本研究引用其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与统计数据,相关资料的合理使用显著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说服力。
最后,谨向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宝贵修改建议的匿名评审专家,以及始终给予理解与支持的家人、同学致以最深切的感谢。研究中的不足与疏漏,概由本人负责。
再次向所有支持本研究的机构与个人致以崇高敬意!
NOTES
*通讯作者。
1数据来源:2025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数据来源:《2024年财政公报》。
3 数据来源于国际劳工组织(ILO) 2023年发布的《全球社会保障基准报告》(Global Social Security Benchmarks)中的亚太地区分册。
4数据直接引自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22》(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的中等变异预测方案(Medium Variant)。
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6数据源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3年专题报告《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