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MYbank’s Layout of Fintech to Assist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fin.2025.15305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何嘉欢, 国晓丽: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网商银行金融科技乡村振兴MYbank Financial Technology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本论文聚焦网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重点梳理了网商银行通过“大山雀”“大雁”“百灵”三只科技鸟共同构成的AI智能服务器进行金融科技创新的举措,介绍了网商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异同,并提出网商银行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试图为其他互联网银行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范例,也为相关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of MYbank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financial technology. It mainly sorts out the measures of MYbank’s financ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the AI intelligent server composed of three technological “birds”, “Dashanque”, “Dayan” and “Bailing”, and introduc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MYbank’s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ose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n,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MYbank’s data sharing. Finally,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example for other Internet bank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 basis for related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文章引用:何嘉欢, 国晓丽. 网商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J]. 金融, 2025, 15(3): 569-574.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5.153059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部署。在这一进程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是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金融科技通过数字化手段显著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效率。龙文军指出,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实现产品创新,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曾刚进一步强调,金融科技的应用降低了物理网点依赖,为偏远地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1]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在乡村金融领域崭露头角。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是由蚂蚁集团发起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第一家将云计算运用于核心系统、第一家将人工智能全面运用于小微风控、第一家将卫星遥感运用于农村金融、第一家将图计算运用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其成立之初,就把小微经营者和三农客群作为核心服务对象,借助无接触贷款“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为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提供纯线上的金融服务,不设线下网点。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已为超5300万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者提供信贷服务,其中有一半来自于县域及农村地区。在服务小微客户方面成绩显著,2023年户均贷款余额达7.2万元,新增贷款客户中74.5%都是经营贷上的白户,单个用户平均每年用款次数有8次,平均贷款周期约3个月[2]。然而夏梦颖(2023)通过网商银行案例发现尽管金融科技实现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但技术依赖带来系统稳定性风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凸显,且农村用户金融素养较低、对新技术接受度有限,加剧了“数字鸿沟”[3]

2. 网商银行“三只科技鸟”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村金融领域,网商银行通过“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产业链金融解决系统“大雁”、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百灵”等一系列金融科技手段,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及识别和精准服务客户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2.1. “大山雀”:创新农村信贷评估体系

“大山雀”主要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与大数据风控系统,构建起独特的农村信贷评估体系[5]。截至2024年8月底,“大山雀”已覆盖31个省市,使178万种植户便捷获得信用贷款,目前可识别15种农作物[6]

2023年,网商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合作推出“农户秒贷”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将农户数据引入金融风控。双方通过密码学技术让数据在机房内可用不可见,结合“大山雀”系统为农户提供手机贷款服务。截至2024年5月,超606万农户通过该服务获得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元,其中410万农户首次获得银行经营性贷款,近8成是种植面积10亩以下小农户,众多农户从中受益[7]

2.2. “大雁”: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

“大雁系统”是网商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创新成果。它基于数字化技术开发,以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为依托,构建一套数字化产品矩阵,满足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全链路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其特色在于创新性地应用AI大模型来辅助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在汽车和医疗产业链,网商银行已经将其与金融风控系统结合,使小微客户的信用画像效率提升10倍,识别超2100万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目前已有超过500家的品牌首批接入。据蒙牛供应链融资平台数据显示,未使用过融资的经销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0%,使用网商银行贷款服务的经销商,销售额增长达到了22% [8]。通过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2.3. “百灵”:开启农村金融精准服务新时代

“百灵”作为一款创新的智能风控系统,为农村金融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信贷服务的局限性,7 × 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不仅能够快速处理客户上传的经营流水、账单这类规整的结构化资料,还凭借先进的多模态分析技术,对合同文本、店铺照片、卡车照片等复杂多样的非结构化信息进行深度解析。百灵系统目前已可以支持包括账单、发票、合同等70多种自证材料的识别,融合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交互智能和决策智能,实现高效便捷的线上审核,

通过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百灵”能够精准洞察客户真实的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进而给予恰到好处的贷款额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适配程度,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目前,“百灵”已具备强大的功能支持,涵盖70多种自证任务,为网商银行的800多万小微用户提供准确率达到95%以上的“310”优质体验,成功将客户的平均额度提升至4.5万元[2]。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百灵”让农户贷款不再困难,能轻松获取契合自身经营情况的贷款额度,同时,“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获得2023金鼎奖“优秀金融服务奖”,有力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普及与深化。

3. 网商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对比

3.1. 网商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均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提升金融创新

网商银行小微信贷需求的特点主要“短、小、频、急”,通常贷款户均金额小,平均是5万元;贷款周期短,每笔贷款基本上平均周期是三个月;用户使用资金通常比较紧急且频率高,每位客户年均使用8次。网商银行通过“大山雀”“大雁”“百灵”三只科技鸟,共同构成了AI智能服务器,网商银行把AI和大模型应用于小微金融实践,专注于服务现有金融体系没有服务或者服务非常不充分的小微经营者,帮助“信贷白户”建立起信用记录,通过几乎纯线上的流程即可提供完整的放贷业务和金融支持,不断拓宽金融政策的宽度和广度[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布局金融科技。以河南商水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积极抢抓数字金融发展浪潮,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坚持以“数据信息”和“信息技术”双要素驱动,不断加快融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风控管理“四位一体”的创新和重塑。以贷款业务来看,主要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采用“线上申请、线下核实、自动授信、自助用信”的贷款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微型金融服务,其具体额度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的资金的规模,不局限于10万元以内,通常贷款金融在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

3.2. 网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覆盖范围方面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

在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格局中,网商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覆盖范围方面不同,通常传统金融机构仍然会受其所在区域的影响,业务范围围绕地理位置拓展为主,辅助线上业务拓宽。比如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其客户定位于三农客户及小微客户,但受其物理网点分布的特点影响,农村地区的网点分布往往聚焦于乡镇中心地带,这种布局模式使得其金融服务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局限性,使得众多地处偏远区域的农户以及小微企业或非本地域范围内的小微客户被排除在金融服务的可及范围之外,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资源。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网商银行充分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强大优势,只要所在区域具备网络信号且用户持有智能手机,便能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偏远农村地区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拓展了乡村金融服务的地理版图,让更多被传统金融服务边缘化的群体有机会接触并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发展机遇。虽然网商银行凭借技术优势可以超越地理位置的物理局限,但是却主要以县域和西部地区为主要客户,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着传统金融的重要的示范和补充作用。网商银行2021年年报表明,网商银行的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2000万县域小微经营者和农户,县域客户数增幅较城市客户增幅高出7.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17.4%;西部客户增幅也比东部高14%,当年贷款金额增幅高出32% [10]。网商银行2023年ESG报告显示,网商银行服务客户中近一半来自县域及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增速前10的省份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区[11]。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补充者,网商银行一直关注普惠金融的“空白地带”和“薄弱地带”。

4. 网商银行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源于阿里和蚂蚁集团积累的海量长尾群体数据(如交易记录、信用信息等),这些数据形成独特的风控模型和客户触达能力。若数据共享(如行业数据互通、第三方平台获取同类数据),其他机构可复制其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导致网商银行原有的数据垄断性优势消失。竞争机构凭借类似数据可开发相似产品,分流客户,最终使其在普惠金融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力下降。

其核心因果链为:数据共享→网商银行数据壁垒降低→其他金融机构获取类似数据→市场竞争/流动性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加剧→削弱网商银行竞争优势。

4.1. 竞争优势削弱风险

数据共享后,竞争壁垒降低,众多金融机构可获取类似数据,加剧市场竞争。从供应成本看,网商银行吸储成本高,依赖自有存款与同行拆借,为揽储支付高利率且额度受限,资金成本高;技术优势也因新兴技术发展快、竞争激烈而难以持久。在需求方面,客户对金融机构忠诚度低,贷款选择注重利率、效率和抵押条件,数字信贷转换成本低,网商银行难以凭借数据优势锁定客户。规模经济层面,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银行可复制其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竞争,压缩网商银行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12]

4.2. 流动性风险加剧

数据共享会使网商银行本就严峻的流动性风险雪上加霜。一方面,其吸收存款受限且成本高昂,数据共享下竞争加剧,客户更易流失,资金来源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客户忠诚度低和业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在数据共享后,客户受其他机构竞争影响,资金转移更频繁。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其他机构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大量客户可能迅速提款,网商银行难以快速筹集资金应对,流动性压力剧增。

4.3. 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

随着数据共享,数据在不同机构间流动环节增多,安全风险显著提升。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增大,一旦发生,不仅会损害客户隐私和权益,导致客户对网商银行信任度下降,还可能引发法律诉讼,使网商银行面临巨额赔偿和声誉损失。在合规方面,数据共享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不同地区和机构的合规要求存在差异,网商银行可能因难以完全满足所有要求而面临合规风险,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5. 相关建议

5.1. 推动合作式竞争

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研发数据共享安全技术和规范,实现互利共赢。与传统银行合作,利用其线下渠道和客户资源,结合自身数字技术优势,共同拓展业务,如联合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共享客户资源和风险管控经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在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数据价值,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通过合作,增强自身在数据共享环境下的竞争力,降低竞争压力。

5.2. 强化流动性风险协同监管

对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规定》[13],建立“央行宏观审慎监管 + 行业协会自律 + 机构内控”三级流动性管理框架。扩大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参与央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通过再贷款资金降低负债成本。与存款保险机构合作开发流动性互助协议,在极端情况下启动紧急资金拆借机制。按季度披露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等核心指标,提升市场透明度。

5.3. 强化数据安全与合规管理

加大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安全技术上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访问敏感数据。严格遵循《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 + 全生命周期监控”机制,对客户隐私数据实施区块链存证与动态脱敏处理。接入国家金融数据监测平台,定期报送数据共享合规报告。联合行业协会制定《互联网银行数据共享自律公约》,推动形成安全评估前置、风险责任共担的行业规范。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中华女子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成效对比与问题探究——基于网商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20243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加大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含量赋能乡村振兴[N].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3-31(004).
[2] 腾讯网. 网商银行2023年ESG报告[EB/OL].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513A05ZZY00, 2024-05-13.
[3] 夏梦颖. 金融科技助推银行小微金融发展研究——以“网商银行”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大学, 2023.
[4] 张晗. 网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4.
[5] 朱武祥, 张启路, 江雪颖, 谭智佳. 数据与智能科技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网商银行农村金融产品演进与“大山雀”项目的产生及迭代[J]. 数据, 2021(12): 36-42.
[6] 中国网. 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召开网商银行获得数字普惠金融优胜奖[EB/OL].
http://news.10jqka.com.cn/20241111/c663397280.shtml, 2024-11-11.
[7] 中国科技网. 第六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召开网商银行展示农村金融新成果[EB/OL].
http://www.imline.cn/news/jingji/2024/0F2133M02024.html, 2024-07-02.
[8] 腾讯网. 创新服务模式! 蒙牛、旺旺等500家品牌接入网商银行“大雁系统” [EB/OL].
https://news.qq.com/rain/a/20211014A0624L00, 2021-10-14.
[9] 王悦. 浅析网商银行的差异化优势[J]. 商场现代化, 2021(4): 147-149.
[10] 证券日报网网. 商银行2021年报: 数字信贷累计服务小微经营者超4500万[EB/OL].
http://news.10jqka.com.cn/20220429/c638887902.shtml, 2022-04-29.
[11] 和讯网. 网商银行发布2023年ESG报告: 服务小微超5300万, 小微金融健康度提升[EB/OL].
https://news.hexun.com/2024-05-13/212829347.html, 2024-05-13.
[12] 程冰冰. 网商银行数字信贷的创新与风险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24.
[13]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1〕第5号)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18/content_5643250.htm,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