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创新与实践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Journalism” under the OBE Concept
DOI: 10.12677/ae.2025.155792, PDF, HTML, XML,   
作者: 王艺潼: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 玉溪;王伟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玉溪广播电视台,云南 玉溪
关键词: OBE理念融合新闻学课程创新教学实践 OBE Concept Integrated Journalism Curriculum Innovation Teaching Practice
摘要: 当前,融合新闻学作为融合型、跨学科特征的新闻学科专业,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面临教学理念滞后、实践类课程缺失、教学模式单一化等发展瓶颈。OBE理念提倡“成果导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本文以OBE理念为切入点,结合《融合新闻学》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重构,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闭环,为培养融合新闻人才,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未来进一步打通传统新闻与新兴媒体的教学壁垒、实现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Abstract: Currently, “Integrated Journalism”, as a converg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in journalism, faces developmental bottleneck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a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s, a lack of practical courses, and homogenized teaching models.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concept emphasizes “outcome-oriented” approaches, prioritizing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outcomes. This study takes the OBE concept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reconstruct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pedagogical model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Integrated Journalism” course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By innovating and establishing a closed-loop system for course desig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cultivating convergent journalism talents and advancing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it offers directions for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between traditional journalism and emerging media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future journalism professionals.
文章引用:王艺潼, 王伟鉴. OBE理念下《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创新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5): 514-52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79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新闻传播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结合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但面对新闻业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要求,传统新闻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传媒行业发展需要,融合新闻学应运而生,其跨学科、复合型的学科特征,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OBE理念,探寻《融合新闻学》课程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2. OBE理念概述

2.1. OBE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内涵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应该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并围绕预期学习结果来设计和实施教学。OBE理念的核心内涵在于,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收获了什么,即教学必须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OBE理念倡导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OBE理念将重心从“教什么”转移到“学什么”和“学成什么”,突出了学习结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2. OBE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OBE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将其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在OBE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普遍开展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从教学目标设计来看,高校更加重视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凝练,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日益强调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学科前沿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探索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一系列教学实践表明,应用OBE理念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OBE理念对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的启示

新闻传播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传媒人才,这与OBE理念提倡的能力导向、重视实践与创新不谋而合。因此,在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中应用OBE理念,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媒体时代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一方面,OBE理念能够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行业需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前沿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OBE理念强调学生中心,注重能力培养,这与新闻传播教育的应用导向高度契合,通过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业务技能,增强实战经验,全面提升采编与制作、传播与策划、沟通与协作等新闻传播核心能力。

2.4. OBE理念下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需求导向,紧密对接媒体行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着眼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炼核心能力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实践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与新闻传播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务项目、专题策划、作品制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引入业界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开设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缩小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差距。第三,突出创新导向,面向媒体融合与技术革新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强化评价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行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能力提升,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在OBE理念指引下,通过需求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评价导向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融合新闻学》的课程简介

3.1. 《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融合新闻学》是面向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旨在回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培养具备全媒体视野和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课程紧密结合新闻传播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系统阐释新闻融合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新闻从业者能力要求的影响,重点关注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生产、传播与运营的新模式,融合探讨技术革新驱动下新闻业态、新闻形态的变革。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树立“融合”理念,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选题、采写、编辑、制作的策略与技巧,了解多元化媒体形态的运作规律,具备进行融合型选题策划、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数据新闻实践等核心技能。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新闻传播的社会角色与责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合新闻学》致力于为新闻传播行业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全媒体视野、创新能力和实战水平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3.2. 《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重点

《融合新闻学》的课程内容涵盖融合新闻的理论基础、实务技能、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一方面,课程体系需要对新闻融合发展的理论前沿、学术动态进行前瞻性梳理和凝练,重点探讨新闻融合发展的动因、表征,解析媒介融合、业态重构等基本概念,剖析新闻产业链的变革,揭示新闻专业主义在融合语境下的新内涵,为学生搭建融合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课程聚焦融合新闻生产的实务流程和关键技能,研讨确立融合型选题思路,讲解多样化新闻报道形式的采编策略,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新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剖析新闻产品的精准分发与多平台传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融合新闻生产的实操要领。课程重点围绕互联网产品思维、数据新闻、短视频、IP运营等前沿热点,择取经典案例进行系统解析,引导学生探究其传播机制和应用价值,以案释理,学以致用。《融合新闻学》在课程内容上力求前沿引领、融会贯通,集理论阐释、实务训练和案例分析为一体,为培养学生的融合思维和实战能力夯实基础。

3.3. 《融合新闻学》课程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媒介形态加速演进,传播生态日益复杂,新闻业态不断创新,传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这一形势,《融合新闻学》应运而生,肩负着引领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升级,培育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融合新闻学》有助于加快学科专业改革步伐,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建立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新闻教育新模式,补齐传统人才培养与新媒体时代要求不相匹配的短板。课程引入前沿新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的专业思维,焕发新闻传播学科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融合新闻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课程。课程强化学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策划、采编、制作、传播等全流程实战能力,使其具备驾驭多媒体、玩转新业态的业务能力,成为具有“一专多能”素质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可以预见,《融合新闻学》将成为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提升专业人才竞争力、服务行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4. OBE理念在《融合新闻学》课程中的教学意义

4.1. OBE理念重构《融合新闻学》的教学目标

将OBE理念引入《融合新闻学》的教学实践,需要从教学目标设计入手,彻底革新旧有的目标体系。传统的新闻学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宏大抽象,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但与新闻传播行业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距离[3]。融合新闻学作为应用导向的新兴学科,必须立足媒体行业发展前沿,着眼学生未来的职业胜任力需求,提炼核心能力要素,由此形成“学习产出导向”的教学目标。

4.2. OBE理念优化《融合新闻学》的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OBE理念为《融合新闻学》课程内容的优化提供了航标。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生态,课程内容设置要立足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在理论教学环节,应通过前沿问题引领,系统阐释新闻融合的发展逻辑、学理基础、趋势走向,揭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坐标,推动学生在纷繁的新闻现象中把握融合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4.3. OBE理念创新《融合新闻学》的教学模式

OBE理念为革新《融合新闻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崭新视角。传统的“满堂灌”模式难以适应能力导向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由“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此前提下,教学方式要由单向灌输走向互动探究,通过设置讨论、辩论、头脑风暴、问题探究等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

4.4. OBE理念完善《融合新闻学》的教学评价

在OBE理念的引领下,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能力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评判标准,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主体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发挥教师主导性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引入行业专家、实习单位等校外力量参与评价,构建多方参与、多元互动的开放性评价机制。

5. 当前《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5.1. 教学理念滞后,重理论轻实践

从教学理念来看,《融合新闻学》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模式,过度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缺乏与行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这种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难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对实战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传播环境的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就“本学科”论“本学科”,忽视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课程内容缺乏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考,未能及时吸收传播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新鲜理论成果,对前沿问题和新兴概念研究不够,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媒介融合、学科交叉的新形势。

5.2. 教学内容单一,与行业实际脱节

《融合新闻学》是一门与新闻传播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实践性课程,理应与行业发展动态保持同步,但目前许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仍然相对单一,存在明显的行业脱节问题。从横向来看,不少高校在媒介融合、体制创新、商业模式、舆论传播等方面的议题覆盖不足,对短视频、数据新闻、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关注不够,难以反映行业的最新发展;从纵向来看,案例教学普遍陈旧,缺乏行业的经典案例作为支撑,对新近的优秀报道、新锐媒体缺乏足够的提炼总结,未能反映新闻传播实践的新气象、新趋势。这种教学内容单一、实效性不足的状况,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容易与未来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产生偏差,在实习实践中难以学以致用。

5.3.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与创新

从教学模式来看,《融合新闻学》课程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的问题,许多课程的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样化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够导致课程形式创新乏力,课堂生成乏善可陈,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期末考试占据主导地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未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专注能力提升、突破成绩焦虑。

5.4. 教学评价片面,缺乏过程性考核

《融合新闻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片面、评价方式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新闻融合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评价主体来看,评价权主要集中在授课教师手中,学生参与评价、自我评价的机会较少,缺乏多方参与的开放性互动,评价视角较为单一[4]。从评价标准来看,知识考核仍然占据核心地位,能力要素的考查比重偏低,评价指标过于笼统,未能建立精准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体系。考试内容侧重死记硬背,作业形式单一,难以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考查。

6. 基于OBE理念《融合新闻学》课程的创新路径

6.1. 立足学生需求,重构课程教学目标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全面了解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职业志向的前提下,针对性设计符合其发展诉求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应充分利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毕业生访谈等多种渠道,深入剖析在校生的专业认知,以及用人单位对融合新闻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凝练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发展需求。以此为逻辑起点,遵循OBE理念的内在要求,抓住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科学制定结果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应着眼于厚植学生的理论功底,夯实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拓展前沿学科视野,强调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能力目标应聚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向,提炼融合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强化实战能力;素质目标则要注重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塑造新闻人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感。

6.2. 融合理论实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应致力于打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屏障。理论教学内容要植根于新闻传播学科前沿,围绕媒介融合发展这一主线,系统阐释新闻融合的发展脉络与动力机制,深入分析媒体融合的理论内涵、路径选择和发展策略,为学生理解把握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提供全面系统的学理支撑,而且理论教学还应积极吸收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具备全媒体视角的开放式思维。与此同时,实践教学则要聚焦融合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与核心技能,精心规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新媒体运营、融媒体产品设计开发等专题实训模块,系统训练学生的业务技能。教学团队应深入新闻生产一线选取优秀案例,邀请业界专家进课堂剖析经典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5]。此外,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参与重大选题策划、跨媒体报道、新闻产品运营的实践平台,在真实项目中锤炼能力、积累经验。

6.3.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立足于学生中心,注重师生互动,突出能力培养。摒弃灌输式的满堂灌,积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或分组对抗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设置辩论、答辩、头脑风暴等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针对新闻融合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应发挥“导演”作用,设计主题鲜明、情境生动的研讨项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新闻实务技能训练,可广泛采用项目驱动或任务引领的方式,设计采写特稿、制作新媒体产品、开发融媒体专题等实战项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强化业务技能。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引入网络直播、云课堂等多样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此外,要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演播厅等教学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模拟训练平台;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让学生沉浸业界一线,在真枪实弹的项目中砥砺成长。教学相长,学用合一,创新教学模式方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6.4. 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闭环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坚持OBE理念的评价导向,突出学生的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查,实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在评价主体方面,应从以教师评价为主转向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行业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并重,注重吸收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引入第三方评价,促进评价的客观性与开放性[6]。在评价标准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关键要素,分解细化评价指标,从专业知识掌握、业务技能运用、作品质量水平、创新思维能力、职业素养修炼等多维度制定可测量、可考核的评价标准,为科学评判学生的能力水平奠定基础。在评价方式方面,应根植于学科专业特点,突出能力导向,拓宽评价渠道,创新评价手段。可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新闻作品、开发新媒体产品、设计融媒体专题、策划采编选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业务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课堂参与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完善学习过程管理,加强形成性评价,突破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局限,通过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有助于将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持续改进环环相扣,实现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与螺旋上升。

7. 结束语

面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融合新闻学》课程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基于OBE理念对该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系统性重构,有助于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长远来看,还需要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通传统新闻学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教学壁垒,为培养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萍, 邓润菊. 基于OBE理念的实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的系统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 2025, 41(4): 967-974.
[2] 李想. 融合新闻传播模式下思政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25(1): 94-96.
[3] 韩姝. “融合新闻学”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探索——基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传媒, 2024(13): 76-78.
[4] 李厚锐. “人工智能+”赋能融合新闻叙事策略与路径创新[J]. 中国记者, 2024(6): 88-90.
[5] 杨柳. 基于OBE理念的融合新闻“课程思政”实践[J]. 新闻传播, 2021(24): 115-116.
[6] 苏晓暹. 产教融合理念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平台的构建[J]. 陕西教育(高教), 2016(5):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