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Henan Shangshui Rural Commercial Bank: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FinTech in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fin.2025.15306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沈 迪, 国晓丽: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乡村振兴Henan Shangshui Rural Commercial Bank FinTech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为“三农”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必然需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空间。本文以河南商水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探讨了其在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金融机构践行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elevated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o a core position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effort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se sectors. This necessitates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while offering vast opportuniti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n innovating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Taking Henan Shangshui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innovative practice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leveraging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to adv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field research, interviews, and case analysi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沈迪, 国晓丽.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J]. 金融, 2025, 15(3): 599-604.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5.153063

1.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银行)的转型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商银行开始积极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2019年,政府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制定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化的治理目标,鼓励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从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数字化建设和加强监管四个方面为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具体规划。2023年10月中央召开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强国的发展战略。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和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综述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三大路径:技术驱动、服务重构与生态协同。在技术应用维度,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提升风险识别精度与融资服务时效;在服务创新层面,依托智能终端设备和数字信贷平台突破传统服务边界,通过客户画像技术实现金融产品的精准定制;在生态构建方面,运用开放平台架构与API接口技术实现跨场景融合,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智慧农业、数字政务等应用场景,形成“科技 + 产业 + 金融”的共生系统。制约因素分析显示,实施过程中面临双重挑战:外部环境层面,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与居民数字能力薄弱形成应用壁垒,监管框架更新滞后与征信系统不完善可能衍生数据安全隐患;组织内生层面,传统金融机构存在数字化投入不足、产技融合度低、跨领域人才匮乏等瓶颈,叠加区域经济基础差异,易导致数字普惠服务的不均衡发展。据此,建议构建“技术底座–创新动能–制度保障”三位一体的发展框架,即以数字基建为底层支撑,以场景化应用为创新导向,以政策协同机制为发展保障,形成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周孟亮(2020)研究显示,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重点在项目和产业的扶贫,即对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的金融支持,而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重点则在于小额信贷和基础金融服务[1]。慕慧娟等(2021)提出农商行在推进乡村战略的金融支持中聚焦三大实施路径:业务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和新型技术深化利用[2]。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王小华等(2021)指出,在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对金融价值认知存在偏差,往往引发金融机构社会义务执行不到位的实践困境;还面临着融资信息成本约束、抵押担保障碍、市场体系多元化发展滞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3]。卜银伟等(2022)指出乡村振兴面临基础建设滞后、金融供需失衡、居民金融素养薄弱及科技人才短缺等多重制约。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受资源禀赋与能力储备限制更为显著[4]。冯兴元(2022)指出无论是内部自身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均面临较大压力[5]。朱太辉(2021)表示中小银行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有数字化人才积累少、技术基础差、业务与技术融合速度慢、组织不健全,资源投入难度大等多方面的问题[6]。赵大伟(2022)提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遭遇多维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双层性”的组织挑战、技术供给能力薄弱等技术挑战、线上化,智能化转型面临业务挑战,治理能力较弱面临数据挑战[7]。农商银行在助力乡村振兴中面临诸多内外部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其金融科技赋能的实践与问题,可为探寻转型突破路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进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3. 河南省商水县的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3.1. 传统农业基础稳固

商水县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323位,超越全国81%的县市,在河南省内排名第37位,处于第二梯队。此外,商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2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8]

3.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商水县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6.1:45.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9]。商水县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循环经济为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建设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农业方面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并通过“农业 + 加工”双轮驱动延伸产业链,同时依托“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和生态旅游示范项目探索三产融合,促进农业与加工、旅游、电商等产业联动。

3.3. 农村金融需求广泛

商水县金融需求集中在支持实体经济与乡村振兴,一方面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集群化、智能化升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创新信贷产品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具体表现为农业信贷需求旺盛、小微企业融资难、基础设施融资依赖政府专项债,同时普惠金融需求增长,形成“产业升级 + 乡村基建 + 普惠服务”多层次金融需求格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资金需求小、周期短、频率高,需金融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

4.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商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于1951年。2017年1月9日,经过近5年的努力,商水联社成功改制为河南商水农村商业银行并正式挂牌开业。商水县于2018年入选河南省普惠金融试点县,为当地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商水农商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抢抓数字金融发展浪潮,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坚持以“数据信息”和“信息技术”双要素驱动,加快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风控管理的创新。2024年以来,以开展“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为抓手,推动服务实体经济和拓展业务融合,作为河南省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布局金融科技。

4.1. 科技赋能多样化创新信贷产品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水农商银行推出了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如渔网贷、农资贷、拥军贷、金燕e付贷等。这些产品精准地满足了农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客户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选择。“周到贷”这一线上贷款产品充分利用了政府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实现了对小微客户以及城乡居民的“精准画像”。使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客户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或担保,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贷款额度。截至2022年12月底,该行周到贷用信8830户、3.47亿元[10]

4.2. 金融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商水县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成效斐然。商水农商银行积极推广“普惠通”APP这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指导的金融平台。该APP整合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如惠农贷、丰收贷等),用户可在线申请贷款、办理生活缴费,并获取惠农政策信息。农民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对金融产品进行比较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贷款方案。截至2019年6月,该行已引导6700余人下载使用该APP [11]

5.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5.1.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商水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大部分用户反馈,审批时间短,放贷周期短,对产品的满意度也较高。客户可根据自身经营计划,在授信额度有效期内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全程自助操作。截至2024年7月,“金燕e贷”共发放贷款969笔、金额9265.07万元[12]

5.2.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商水农商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普惠金融服务站和98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建立,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存款、转账和领取农业补贴等业务,解决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问题。

5.3. 降低融资成本

商水农商银行根据农户自身情况、担保方式、信用评定等情况合理制定利率政策,年化利率低至3.55%,进一步降低了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此外,该行还积极落实助企纾困金融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帮助有发展潜力但暂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至2022年9月30日,该行累计为普惠小微企业办理贷款本金延期100笔、4.41亿元;累计办理再贷款23.35亿元;金燕纾困贷28笔、49,301万元;为企业减费让利近6000万元[13]

5.4.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商水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党建 + 金融”整村授信活动,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做到农户、产业、工商小微、机关单位走访覆盖面四个100%。至2024年5月,已授信1.10万户,金额16.29亿元,用信5191户,金额6.37亿元[14]。该行还通过“视频 + 直播”平台优势,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资源,助力中小企业和农户特色产品销售。

5.5. 优化贷款流程

商水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加强信贷人员培训与考核,明确各环节岗位职责,实行全流程管理,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明确权责,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满足农村和农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根据问卷数据显示,超99%的用户认为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产品贷款流程也得到了明显简化。

5.6. 促进产业发展

商水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如练集渔网产业、平店玫瑰基地等。通过金融支持,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该行还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农业发展等投放乡村振兴专项信贷资金5.1亿元。

6.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6.1. 金融科技人才短缺

商水农商银行在招聘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过程中,面临入职人员在金融科技技能经验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这种人才短缺的现状不仅影响了金融科技项目的推进速度,也使得银行在面对复杂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时,难以快速响应和有效实施。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受到一定制约。

6.2. 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科技业务时,面临多重风险挑战。由于我国征信体制不完善,信用数据录入不全面,容易引发信用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合作方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在与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机构合作时,容易导致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责任追究,进而引发信用风险。此外,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实际操作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盲区进行“伪创新”,通过监管漏洞进行套利活动,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6.3. 客户金融科技认知度低

部分农村客户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度较低,对线上金融服务的接受程度不高,这严重影响了金融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效果和产品的推广与使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70.45%的受访者表示对金融科技完全不了解,31.82%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基本没用。这种认知上的缺失导致农村客户在面对金融科技服务时感到陌生和困惑,从而缺乏使用的意愿。

7. 对策建议

7.1. 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商水农商银行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金融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也为银行储备和培养潜在的金融科技人才。例如与高校合作开设金融科技相关课程,邀请银行的金融科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7.2. 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增加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确保金融数据的安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防控的职责和流程,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制定详细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涵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用风险等多个方面。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风险防控中的职责,确保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7.3. 提升客户金融科技认知度

利用多种渠道,如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广泛宣传金融科技的优势和应用场景,提高农村客户的认知度。定期举办线下宣传活动,如金融科技知识讲座、产品体验活动等,让客户亲身体验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服务,解答客户在使用金融科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一些使用金融科技取得显著成效的农村客户或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中华女子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成效对比与问题探究——基于网商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20243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孟亮.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 41(1): 115-123.
[2] 慕慧娟, 崔巍平.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挑战及展望[J]. 西南金融, 2021(4): 29-40.
[3] 王小华, 杨玉琪, 程露. 新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与解决方案[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7(6): 41-50.
[4] 卜银伟, 李成林, 王卓. 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J]. 西南金融, 2022(4): 71-82.
[5] 冯兴元. 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脱困之路[J]. 金融经济, 2022(5): 3-6.
[6] 朱太辉, 张彧通. 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 2021(4): 36-58.
[7] 赵大伟, 徐瑞慧.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 趋势、挑战和建议[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2(11): 72-79.
[8] 中投顾问. 商水县整体经济实力综合分析评估报告[EB/OL].
https://d.ocn.com.cn/analyse/hena/shangshuixian-hj1000.shtml, 2025-03-16.
[9] 商水县人民政府. 商水县乡村振兴统计检测报告[EB/OL].
https://www.shangshui.gov.cn/sitesources/ssx/page_pc/zwgk/jcxxgk/tjxx/article2e9b24b52e9d4dc89ec8be59ea0944f3.html, 2025-01-23.
[10] 王松. 商水农商银行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 农村金融时报, 2023-01-16(B02).
[11] 张艳丽. 商水农商银行助力商水普惠金融试点县建设[EB/OL].
http://www.zhld.com/szb/pad/col/201907/25/content_73683.html, 2019-07-25.
[12] 王松. 河南商水农商银行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N]. 农村金融时报, 2024-07-22(B03).
[13] 王松. 商水农商银行 开展“金燕行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N]. 河南经济报, 2022-10-31(B03).
[14] 赵东明. 商水农商银行发出乡村振兴最强音[EB/OL].
http://www.hnnjei.cn/html/nj/2024/0514/29329.html,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