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研究生叙事能力、人文关怀与共情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基于高级护理实践课程的实证研究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rrative Ability, Humanistic Care and Empathy Ability of Nursing Postgraduate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Course
DOI: 10.12677/ns.2025.14510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苏 荣, 朱红梅, 桑涵涵, 陈 丹, 张媛媛, 陈凤辉, 苏建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刘 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新疆 乌鲁木齐;王 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新疆 乌鲁木齐;孙 皎: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关怀叙事能力共情能力Nursing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Humanistic Care Narrative Skills Empathy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人文关怀及共情能力现状,为MNS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于2024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人文关怀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对新疆某医学高校2024级护生(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网络调查。结果: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为(152.27 ± 29.72)分,共情能力得分为(105.68 ± 21.66)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P < 0.05)。结论: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护理教育者应普及叙事护理的概念,使得护生可以提高对叙事护理的认知,进而促进我国在叙事护理方面的发展。高校与教学医院可针对MNS研究生开展叙事相关教育,以增强其医学叙事能力,提升人文关怀,增加共情能力,为健康中国战略输送兼具专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e, humanistic care and empathy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less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competence in MN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24, a web-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nursing students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class of 2024 at a university in Xinjiang using the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y Scale, Humanistic Caring Scale, and Jefferson Empathy Scale (Nursing Student Version) by using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MNS 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e was (152.27 ± 29.72), and the score of empathy competence was (105.68 ± 21.66); the result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NS 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empathy competence (P < 0.05). Conclusion: MNS 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e was at an intermediate level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pathy. Nursing educators should popularize the concept of narrative nursing so that nursing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of narrative nursing and thu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nursing in China. Colleges and teaching hospitals can conduct narrative-related education for MNS graduat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medical narrative ability, improve humanistic care, and increase empathy.
文章引用:苏荣, 朱红梅, 桑涵涵, 刘娟, 王黎, 陈丹, 张媛媛, 陈凤辉, 孙皎, 苏建萍. 护理硕士研究生叙事能力、人文关怀与共情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基于高级护理实践课程的实证研究[J]. 护理学, 2025, 14(5): 801-81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5.145109

1. 引言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研究生是医疗体系中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后备力量,培养和提高其人文素质是改善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1]。高级护理实践是MNS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理论扎实、技术精湛、仁心仁术的高级护士[2],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专科理论及实践的理解,为进行专科护理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指出,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相关通知再次强调,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4]。以往研究表明,医学叙事能力有助于提升护士人文关怀品质[5]。人文关怀作为MNS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6]。国外MNS研究生教育在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PN)培养方面经验较为成熟,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7];国内对MNS研究生培养研究渐增[8],但培养路径尚不完善。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实践方式,逐渐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领域[9]

研究生阶段是其专业能力、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0]。目前,我国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护士、实习护生等群体,且医学叙事能力水平差异较大。护理硕士研究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医学叙事能力水平必然会影响整体护理队伍的人文关怀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NS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育者制定专门化教育方案,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4年12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新疆某医学院校2024届护理硕士研究生41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入学时间 > 3个月者;② 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者;③ 研究生阶段有临床实习经历者;④ 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因外出、休学等原因不能参与调查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MNS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为载体,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护理实践》(第3版)为教材。选取第三章高级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第五章个体化的高级护理实践、第六章群体化高级护理实践、第九章高级护理实践的应用案例和护理专科领域研究新进展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共计9周36学时,每周教学1~2个章节,每周为4学时。

2.2.2.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人文护理实践现状问卷结合文献回顾,由本研究团队自行设计经专家组讨论后确定。一般资料调查表共13个条目,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经历、曾工作医院性质、第一学历、研究生导师类型、职称、未来从事临床护理可能性、就读护理研究生的原因、未来从事临床护理的家庭支持情况、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对开展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主体认知、自身角色对开展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及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现状问卷4个条目。

1) 医学叙事能力量表(Narrative Competence Scale, NCS)

由马婉贞[11]于2020年编制,用于评估医护人员叙事能力,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0,该量表共有27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关注倾听9个条目、理解回应12个条目、反思再现6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7分,其中条目4、11为反向问题进行反向计分。总分为27~189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试者的医学叙事能力越强。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80。

2) 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

JSE-HP由Hojat于2002年编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安秀琴[12]于2008年翻译,用于评价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观点采择10个条目、情感护理7个条目、换位思考3个条目。均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1 = 完全不同意,7 = 完全同意),量表有10个反向问题进行反向计分。总分为20~140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试护士的共情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1。

2.3. 调查方法

1) 问卷的发放: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电子问卷发放,问卷的首页,研究者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知情同意、填写方法及保密性承诺。

2) 问卷的回收:问卷采取匿名的形式,研究对象独立认真完成问卷的填写后方可提交。问卷开放填写时间为3天。为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唯一性,每个IP地址限填一次,且所有题目均设置为必答题。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收集完成后,从问卷星平台导出数据,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数据核对与录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MNS研究生一般资料

41名MNS研究生。性别:男8名(19.5%),女33名(80.5%);年龄:18~25岁(n = 20),26~30岁(n = 10),31~35岁(n = 8),≥36岁(n = 3);有无工作经历:有工作经历22名(53.7%),无工作经历19名(46.3%);您曾经工作所在医院的性质:综合医院17名(77.3%),专科医院5名(22.7%)。第一学历:大学专科7名(17.1%),大学本科34名(82.9%)。研究生导师类型:专职高校教师7名(17.1%),临床护理工作者34名(82.9%)。职称:初级23名(56.1%),中级8名(19.5%),高级2名(4.9%),其他8名(19.5%)。未来从事临床护理的可能性:一定13名(31.7%),较大可能16名(39%),可能9名(22%),较少可能2名(4.9%),不可能1名(2.4%);从事临床护理专业家人支持度:非常支持21名(51.2%),比较支持11名(26.8%),支持6名(14.6%),一般支持2名(4.9%),不支持1名(2.4%)。选择就读研究生原因:自我喜欢25名(61%),家人意愿1名(2.4%),被迫调剂1名(2.4%),容易就业10名(24.4%),考研难度低3名(7.3%),其他1名(2.4%)。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必要性:十分有必要33名(80.5%),比较有必要5名(12.2%),一般有必要2名(4.9%),必要1名(2.4%);对开展人文护理工作的主体认知:十分清楚11名(26.8%),很清楚14名(34.2%),基本清楚13名(31.7%),清楚3名(7.3%);自身角色对开展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十分重要19名(46.3%),很重要13名(31.7%),一般重要6名(14.6%),重要2名(4.9%),不重要1名(2.4%)。

3.2.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现状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医学叙事能力总得分(152.27 ± 29.72),量表3个维度均分由高到低。

分别是理解回应(66.76 ± 13.50)分、关注倾听(50.71 ± 9.81)分、反思再现(34.80 ± 6.98)分,见表1

Table 1. MNS graduate student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y scores ( x ¯ ±s ) Unit: minutes

1.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得分情况( x ¯ ±s )单位:分

项目

条目数

满分范围

得分

条目均分

医学叙事能力总分

27

27~189

152.27 ± 29.72

5.64 ± 1.10

关注倾听

9

9~63

50.71 ± 9.81

5.63 ± 1.09

理解回应

12

12~84

66.76 ± 13.50

5.56 ± 1.12

反思再现

6

6~42

34.80 ± 6.98

5.80 ± 1.16

3.3. MNS研究生共情能力现状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MNS研究生杰弗逊共情量表总分为(105.68 ± 21.66)分,量表三个。

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情感护理(5.58 ± 1.05)分、观点采择(5.15 ± 1.34)分、换位思考(5.03 ± 1.36)分,见表2

Table 2. MNS graduate student Jefferson empathy scale scores ( x ¯ ±s )

2. MNS研究生杰弗逊共情量表得分情况( x ¯ ±s )

项目

条目数

满分范围

得分

条目均分

共情能力总分

20

20~140

105.68 ± 21.66

5.28 ± 1.08

观点采择

10

10~70

51.54 ± 13.40

5.15 ± 1.34

情感护理

7

7~49

39.05 ± 7.38

5.58 ± 1.05

换位思考

3

3~21

15.10 ± 4.07

5.03 ± 1.36

3.4.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

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见表3

Table 3. Correlation of MNS graduate student medical narrative competence with empathy competence (n = 41)

3.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

关注倾听

理解回应

反思再现

情感护理

换位思考

观点采样

关注倾听

1

理解回应

0.954**

1

反思再现

0.908**

0.950**

1

情感护理

0.883**

0.887**

0.894**

1

换位思考

0.452**

0.457**

0.368*

0.418**

1

观点采样

0.478**

0.447**

0.382*

0.549**

0.780**

1

*表示在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P < 0.05。**表示在0.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P < 0.001。

3.5. MNS研究生对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现状的评价

对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现状的评价中,MNS研究生认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就医体验40名(97.56%)、促进医患关系和谐38名(92.68%)、助力护理专业发展34名(82.93%)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33名(80.49%),其中改善就医体验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方面。见表4

3.6. MNS研究生学习效果得分情况

本研究对41名MNS研究生的高级护理实践课程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41名MNS研究生均认为该课程能够激发其爱国、爱疆情怀(100%)。此外,97.56%的MNS研究生表示该课程帮助其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和健康观,并有助于培养其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90.00%的MNS研究生认为该课程激发了其对护理事业及“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伟大抱负,并有助于加强其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88%的MNS研究生表示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其科研精神及创新精神。见表5

Table 4. MNS Graduat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humanistic nursing practice work (n = 40)

4. MNS研究生对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现状评价(n = 40)

项目

例数(%)

您认为提高人文护理实践的措施

制定明确实践方案

38 (92.68)

明确的方案指南

36 (87.80)

加强培训

36 (87.80)

管理重视

36 (87.80)

对人文护理实践活动自我认知的提升

35 (85.37)

有绩效激励

31 (75.61)

有便捷的信息系统支持

30 (73.17)

其他

1 (2.44)

人文实践知识获取途径

自学

32 (78.05)

医院培训

38 (92.68)

外出培训

27 (65.85)

其他途径*

1 (2.44)

您接受过哪些人文关怀的培训

关怀理论知识

38 (92.68)

关怀技能培训

28 (68.29)

其他

1 (2.44)

对开展人文护理实践工作的主体认知

十分清楚

11 (26.83)

很清楚

14 (34.15)

基本清楚

13 (31.71)

清楚

3 (7.32)

4. 讨论

4.1. 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仍有待提高

医学叙事能力是对疾病故事的识别、吸收、解释和行动的能力,医学叙事能力越高,其反思自我情感和行动的能力越强[13],可帮助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医疗专业人员反思,提升谦逊态度和同理心[11]。本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总分为(152.27 ± 29.72)分,显著高于王丽梅等[14]对237名MNS研究生调查结果(141.58 ± 12.61)及湖南某三级甲等医院本科护生的结果(136.43 ± 18.91)分[1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相较于本科生,MNS研究生的阅历和临床经验更丰富,在与患者的长期接触中锻炼了良好的倾听、沟通、理解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能及时发现、感知并满足患者的叙事需求,叙事能力提高。本科生主要精力集中在护理理论及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则重视加强临床操作技能,较少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忽视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学习,对叙事医学或叙事护理了解不足,因而叙事能力较弱。此外,本研究与田丽等[16] [17]对天津市350名护理人员的调查(154.20 ± 17.07)分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the MNS graduate student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cours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survey (n = 41)

5. MNS研究生高级护理实践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结果(n = 41)

项目

类别

例数

构成比

本课程激发你的爱国、爱疆情怀

41

100

不知道

0

0.00

0

0.00

本课程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

40

97.56

不知道

0

0

1

2.44

本课程激发你对护理事业及“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伟大抱负

40

97.56

不知道

1

2.44

0

0.00

本课程有助于培养你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

39

95.12

不知道

2

4.88

0

0.00

本课程有助于加强你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

40

97.56

不知道

1

2.44

0

0.00

本课程有助于培养你的科研精神及创新精神

39

95.12

不知道

2

4.88

0

0.00

相似。本研究中,无工作经历的MNS研究生占53.66%,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占60.98%。有工作经历的MNS研究生在与病人相处中能够逐渐彼此包容和理解,关爱他人,能够将共情与关怀能力外化,推动个体换位思考,倾听、理解、回应病人的内在感受,故表现出更高的医学叙事能力水平[17]-[19];而出于个人兴趣选择护理专业的MNS研究生则在实习过程中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强,更乐于与病人沟通,去表达与回应病人的感受[20]。但MNS研究生与临床护士相比,缺乏社会经验与临床经验,与病人交流的机会不足,在校学习有关人文方面知识的意识仍不强[15]

在医学叙事能力的各维度得分中,以关注倾听得分最高,其次是理解回应,反思再现得分最低。表明护理硕士研究生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听患者表达,并能够及时给予理解和语言或行动的回应,可能与MNS研究生经历过本科阶段的专业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活动后,具备一定的耐心、观察力和护理人文素养有关。鉴于MNS研究生缺乏叙事医学或叙事护理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积累,且未接受系统的反思性写作及精细阅读训练,部分研究者在自我反思意识、反思能力以及疾病故事再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事实上,精细阅读与反思性写作是提升叙事能力的关键路径。因此,针对当前护理教育中叙事能力培养的不足,建议护理教育工作者在《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引入叙事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同时,增加该课程的临床见习时间,安排学生与临床患者进行充分互动,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叙事在临床护理中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叙事能力。为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开设叙事医学或叙事护理的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重点开展精细阅读与反思性写作训练。在此过程中,护理硕士研究生自身也应主动加强叙事医学或叙事护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以促进医学叙事能力的提升。

4.2. 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亟待强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认为人文护理实践“十分有必要”,并且97%的研究生认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就医体验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这一结果充分表明,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21]。然而,尽管MNS研究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较高,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其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对开展人文护理实践的主体认知存在一定模糊性,仅有26%表示“十分清楚”主体,而31%的MNS研究生仅“基本清楚”。这种认知上的不足可能导致人文关怀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执行路径。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文护理实践的职责分工,并通过制定明确的实践方案和指南来推动其落地实施。其次,结果显示MNS研究生获取人文实践知识的途径主要依赖于医院培训和自学,而外出培训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表明当前的人文关怀培训体系仍以内部资源为主,缺乏外部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未来应加强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与培训,引入更多先进的人文关怀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MNS研究生普遍认为管理重视和绩效激励是推动人文关怀实践的重要措施。这表明医院管理层在人文关怀的实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将人文关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参与人文关怀实践的积极性。

4.3. 共情能力是提升护患关系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的杰弗逊共情量表总分为105.68 ± 21.66分。其中“观点采择”维度得分最高(51.54 ± 13.40)而“换位思考”维度得分相对较低(15.10 ± 4.07)。提示其在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能力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一结果不仅反映了研究生在情感关怀与换位思考之间的能力差异,也揭示了当前医疗教育体系中对共情能力培养的不足。

研究表明,传统的医学教育更侧重于技术技能的传授和临床知识的积累,而对医护人员的情感教育和共情能力培养关注较少[22]。这种教育模式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更倾向于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共情能力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例如,叙事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通过引导医护人员倾听患者的疾病故事,能够有效提升其换位思考能力和情感共鸣水平[23]。此外,系统化的关怀教育培训也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关怀能力和共情水平[24],这些研究为医疗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4.4. 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

表4显示,MNS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得分与共情能力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这表明,MNS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越高,其共情能力也越强,这一结果与吴妙珠[25]等的研究一致。医学叙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护士的共情能力,树立职业精神,增强MNS研究生与患者之间的亲和力[26]。分析其原因,医学叙事能力较高的MNS研究生在面对患者困境故事时,能够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准确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所在,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使人文关怀能够切实落实到护理服务中。此外,共情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护生对患者的关爱更强,能够更好地换位思考,认识到情绪护理的重要性[27]。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其勇气和耐心,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方案,还能够通过提升沟通能力,进一步促进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实现有效的人文关怀[28]。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护理人员(包括MNS研究生和护士)的人文关怀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其提升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共情能力作为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和提升。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提升MNS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的培养,建立“叙事–共情–关怀”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人文能力纳入实践考核如OSCE考试增设“共情沟通”模块。通过加强MNS研究生对患者叙事的理解和共情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人文关怀意识。

4.5. 课程实施明显提升MNS研究生的医学叙事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

在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增加:患者疾病叙事采集与分析模块,在慢性病管理中设计“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故事重构任务”、患者生命故事地图,整合疾病史、家庭支持、社会资源等信息。通过课程重构打破学科壁垒,将教学革新技术与情境教学相融合,深化实践环节以实现全人照护,并运用科学化评价工具及政策协同明确角色界定,实现护理硕士人文能力的精准提升。本研究结果表5显示,高级护理实践课程在提升MNS研究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疆情怀,还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和健康观。此外,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医者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对护理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伟大抱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均表明,高级护理实践课程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5. 小结

当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强化实践创新与职业导向,以培养适应健康需求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医学叙事能力、人文关怀及共情能力是MNS研究生应对复杂医疗场景的核心竞争力,需从边缘选修转向核心素养。叙事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MNS研究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将人文关怀理念深度融入护理服务中。提示护理教育者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主动识别人文素养缺失型的学生,为其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人文关怀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完成能力[29]。这不仅有助于提升MNS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推动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最终目标是培养“技术精湛、共情深刻、叙事有力”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契合健康中国对“人性化医疗”的核心需求。在MNS研究生教育中,医学叙事能力、关怀能力与共情能力的培养,推动护理教育从以疾病为中心向全人照护转型,为健康中国战略输送兼具专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高层次护理人才。由于该研究仅对高级护理实践专业课的部分章节内容进行改革,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教学内容,对该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基金项目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GG2025009。

NOTES

*通讯作者Email: 971940592@qq.com

参考文献

[1] 刘梦蝶, 熊晓云, 王颖, 等. 探究式教学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24, 21(6): 652-657.
[2] 李惠玲, 莫圆圆, 李春会. 高级护理实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7): 966-97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s://m.mofcom.gov.cn/article/b/g/201702/20170202516062.shtml, 2025-04-01.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d/202009/67aba592ab854891b97c61a06c1058a6.shtml, 2025-04-01.
[5] 崔金锐, 胡露红, 旷婉, 等.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9): 58-60.
[6] Yang, N., Xiao, H., Cao, Y., Li, S., Yan, H. and Wang, Y. (2018) Does Narrative Medicine Education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 Empathic Abilit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46, 3306-3317.
https://doi.org/10.1177/0300060518781476
[7] Currie, J., Edwards, L., Colligan, M. and Crouch, R. (2007) A Time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omparing the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Role in the UK,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15, 210-216.
https://doi.org/10.1016/j.aaen.2007.07.007
[8] 肖雅霖, 贾璐, 叶飞, 等. 19所高校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J]. 护理学报, 2024, 31(2): 12-15.
[9] 成玲, 陶月仙. 叙事护理在临床和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6): 2427-2430.
[10] Ward, J., Cody, J., Schaal, M. and Hojat, M. (2012) The Empathy Enigma: An Empirical Study of Decline in Empathy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28, 34-40.
https://doi.org/10.1016/j.profnurs.2011.10.007
[11] 马婉贞, 顾平, 张晶晶, 等. 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4): 578-583.
[12] 安秀琴. 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在护士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 2010.
[13] 满强, 杨晓霖, 王宏. 临床医师的基本功: 叙事医学知识和能力[J]. 医学与哲学(A), 2016, 37(6): 32-36.
[14] 王丽梅, 李露, 喻鹏, 等. 237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3, 30(17): 1-4.
[15] 刘云川. 湖南某三甲医院本科护生叙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护理, 2022, 14(3): 175-178.
[16] 田丽, 李梦媛, 肖抒情, 等. 三级医院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7): 72-75.
[17] 郝雅楠. 肿瘤专科医院护生职业认同感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 天津护理, 2020, 28(1): 10-13.
[18] 梁慧, 王建宁, 张艺, 等. 422名新入职护士医学叙事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2, 29(19): 1-5.
[19] 周晴, 于双成, 李佳迪, 等. 吉林省某高校临床医学毕业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 2021, 34(10): 104-107, 128.
[20] 张雪, 王晓丽, 王益兰, 等. 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 18(6): 396-399.
[21] Hu, J., Chang, R., Du, J. and He, M. (2023) Effect of Training on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Provide Humanistic Car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54, 430-436.
https://doi.org/10.3928/00220124-20230816-12
[22] 朱艳, 黄柳, 王宇, 等. 体验式教学在护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应用初探[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 11(5): 19-20.
[23] 徐林霞, 宋美璇, 吴秀丽, 等. 医学叙事能力在临床护士共情与人文关怀品质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4, 24(5): 408-412.
[24] 袁芳, 冯勤, 钱援芳, 等. 正反案例学习结合情景演绎在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4, 21(10): 1218-1223.
[25] 吴妙珠, 苏湘芬, 关文洁, 等.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叙事教育在急诊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10): 31-34.
[26] Xue, M., Sun, H., Xue, J., Zhou, J., Qu, J., Ji, S., et al. (2023) Narrative Medicine a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Developing Professionalism, Empathy and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Medical Education, 23, Article No. 38.
https://doi.org/10.1186/s12909-023-04026-5
[27] 姚瑞, 杨鲤宁, 安慰, 等.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6(8): 905-909.
[28] van Dijke, J., van Nistelrooij, I., Bos, P. and Duyndam, J. (2020) Towards a Relat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Empathy. Nursing Philosophy, 21, e12297.
https://doi.org/10.1111/nup.12297
[29] 宋梓菱, 姚鑫, 王静, 等. 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的潜在分型及对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24, 39(18): 192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