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Guidance for the Short Video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Sub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中,短视频因其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也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网络亚文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对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的特点与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实践探索,提出短视频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ubculture on teenagers has deepened increasingly. Among them, short videos, characterized by rich content and rapid dissemination, are deeply loved by young people and continuously shape their ideological cognition and value concepts.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forming their outlook on life, worldview, and values, making them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negative network subcultures.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vide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subculture and their impacts on college students. Meanwhile, through practical exploration, it proposes specific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short videos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许佳诚, 王卓凝.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5): 710-7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22

1. 引言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1]当前,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中,短视频因其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一些消极的短视频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因此,利用好短视频这一媒介,从实践角度潜移默化地转化学生对网络亚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2.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概念

网络亚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形态,处于边缘地位,呈现出年轻、非主流的特点[2]。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是针对网络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补充性文化,“是大学生群体为了建立身份认同,在网络平台上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的呈现形式随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3]

3. 网络短视频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短视频是以秒为计算单位,并通过互联网媒介传播的新型视频传播形式[4]。短视频以“短”为核心,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社交与分享需求[5]。短视频的创作用户多样,有普通用户,专业人员及专门机构,不同用户创作的视频主题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与价值也不同。

网络短视频具有碎片化、泛娱乐化、互动性、社交化等特点,制作门槛较低,用户将所拍视频上传至网络,便可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因此,短视频已经成为传播网络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但是,网络短视频传播速度快,监管难度大,网络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短视频,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很容易受到网络短视频的影响。

4.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对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4.1.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对思政教育的机遇

4.1.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当前,网络短视频层出不穷,其开放包容、多元自由的特点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天性。网络短视频的内容虽然褒贬不一,但只要使用得当,就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网络短视频,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将消极的网络短视频作为反面案例,帮助学生辨别短视频中错误的观点,增强甄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4.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将网络短视频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凭借其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互动性强的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也能自觉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2.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对思政教育的挑战

4.2.1. 弱化主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师一味灌输,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本就甚微,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短视频则加剧了这一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网络短视频传递的价值观难以甄别,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一些短视频为博眼球,传递出的低俗文化更是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导致主流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难以推行。

4.2.2. 形成圈层化现象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学生因其相同的爱好,往往会形成一个圈层,如:二次元亚文化、恶搞亚文化等等[6]。随着加入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这个圈层也越来越稳固,学生内部形成信息茧房,主流思想很难渗透。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学生更乐意接受自己圈层内部的文化,对于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排斥及反感心理,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网络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将网络短视频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5.1.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互联网是难以把控的变量,只有将这个变量转化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增量,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只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极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校园网络安全。

基于此,高校应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可以吸纳一线辅导员、优秀思政教师、党支部书记、团干部等优秀人才,将新媒体、新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提升主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对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定期培训,增强其敏锐性,对可能出现的舆情及时制止,维护校园网络安全。

5.2. 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加强网络监管与引导

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共同对网络平台加以引导和监管。一些网络短视频为了博人眼球,往往采用猎奇手法,传播低俗文化。而相关平台为了流量和收益,不但不制止,反而还加以推送,这就导致网络环境乌烟瘴气。大学生身处其中,看到被推送的视频,很难意识到其价值观有误,一些大学生甚至模仿短视频中的低俗文化,从而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

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下架低俗、价值观错误、影响恶劣的短视频,对相关推送平台进行处罚。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将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作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观看及创作网络短视频的方式,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同时,家长也要主动学习网络亚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文化加以辨别,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5.3. 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网络育人重要阵地

学校宣传部门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学生的网络平台数据,对大学生进行画像,并根据大学生的喜好,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等应做好二级宣传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针对不同的网络圈层文化特点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如:针对“二次元”群体,推送《中国奇谭》等兼具文化内涵与青年话语的作品,在亚文化符号中融入主流价值;针对“学习型”群体,开发“微专业课堂”短视频系列,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同时,建立师生共创机制,邀请学生参与短视频选题、制作与传播,例如开展“我的入党故事”征集活动,通过朋辈叙事增强教育亲和力。平台设置“热点议题讨论区”,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辨析网络文化现象,形成价值共识。

6.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网络短视频概念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的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应主动出击,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主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共同对网络平台加强监管,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最后,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针对不同网络圈层文化特点推送相对应的内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基金项目

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S202411080120);2024年文理专项–网络思政专题自筹项目“网络‘圈层化’现象下高校党员榜样引领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24WLSZ26)。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1-07-13(001).
[2] 马中红.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 青年探索, 2011(4): 5-11.
[3] 贾文静.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深层透视与引领路径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 14(4): 72-74.
[4] 杨国辉.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2): 133-136.
[5] 吴琼, 林冬芳. 短视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0): 89-94.
[6] 姚丽亚. 网络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现代交际, 2025(2): 105-112, 124.
[7] 陈远宏. 短视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10(9): 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