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实践研究——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s” for Party Build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ivate Universities—Taki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摘要: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一融双高”的内涵与意义,结合辽宁理工学院实践案例探讨了推进“一融双高”的路径与策略,旨在为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事业发展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business work,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s”, and discuss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promoting “one integration and two high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cas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im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career development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罗娟. 推进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实践研究——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5): 327-33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5345

1. 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融合程度、党建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即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对于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

2. “一融双高”的内涵与意义

2.1. 内涵

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工作要点当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深入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一融”强调党建工作与民办高校事业发展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包括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战略融合,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与教学科研融合,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发挥党建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与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双高”指的是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事业发展。高质量党建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高质量事业发展则涵盖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只有扎实做好“一融双高”,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意义

1)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民办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高等教育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一融双高”,能够确保党建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地位,使学校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高质量党建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组织保障。通过党建引领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 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多数民办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组织体系,党组织覆盖率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加强建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增强。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具有26年建校历史,2017年组建党委后,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学校党委曾被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有一定的党建基础,尤其是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向民办学校选派党委书记以来,党建工作有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党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近几年,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健全,至2024年,学校配齐11个二级党组织、16个基层党支部。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及学生吸引力明显增强,申请人数逐年成倍增长,2021年22名青年教师申请入党,2022年申请人数达到56人,党组织凝聚力凸显。2023年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每年开展校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立项工作,给予经费支持,推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凸显民办高校基层组织在三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党员教师在参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2. 党建与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融合度不足2021年8月,王沪宁在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2]。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文件,这些都为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有力促进了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相融合[3]。但在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活动往往局限于党组织内部,未能充分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 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民办学校党建引领发展着力点不清晰、力度不强,党建工作没能深度融入学校业务工作。虽然强调党建引领,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引领作用未能有效体现。部分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参与度不够,难以从党建工作方面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党建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不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途径有待加强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不够规范,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思想教育中方向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党员思想引领方式方法陈旧单一,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吸引力和创新活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强,引领示范未能形成长效机制。这导致党建工作对党员和师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4. 推进民办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实践路径及成效

辽宁理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机制完善、工作创新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团队 + 党组织”“学科带头人 + 党建带头人”“学科 + 特色”党建模式,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基本形成,“一融双高”着力点更加清晰,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4.1. 实践路径

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融合机制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强化核心功能。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党建工作对学校工作的统领,全面谋划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年度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二是完善党组织参与学校治理机制。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学校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参与机制。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长、党委书记、校长工作协商制度》《辽宁理工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三是构建党建与业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清晰地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地给予一切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健全完善党建测评体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考核有机结合。落实学校党建工作半年报告制度、学校党委抓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之中,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等制度,很好地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各项建设之中,解决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2) 构建特色党建体系,推进英雄精神育人党建工作特色

一是构建党建 + 红色特色党建工作体系。学校党委打造英雄精神育人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开展“一支部一英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英雄精神的深入挖掘、学习,教育党员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立“践行英雄精神研究中心”,召开“践行英雄精神”研讨会,深入挖掘英雄精神并进行理论探索。打造弘扬英雄精神“八个一”工程,开展践行英雄精神“五学五做”活动。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实现全网联动,统筹管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校将发展优势转变为育人优势,形成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立志成才、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是构建争先创优工作体系。学校党委制定《辽宁理工学院争先创优暂行办法》,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争先创优,推动形成踊跃争先的良好氛围。研究制定《“弘扬英雄精神,促进理工发展”党建活动实施方案》,并开展配套党建活动。打造共产党员示范岗,分为共产党员教师示范岗、共产党员辅导员示范岗和共产党员服务育人示范岗,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争做厚德敬业、敢于担当、服务师生、迎评促建、无私奉献的表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事业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4]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英雄精神大讲堂”,编写《锦州英雄谱》等,探索英雄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使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和质量。

二是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创新鼓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重大项目、关键时刻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通过开展党员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科研项目攻关等活动,为党员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支持;通过组织学术交流、培训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党建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认真做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学科团队上,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注重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通过开展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是党建引领学校管理水平与服务提升学校将党建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校内立项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力争建设研究型基层党组织。将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实践研究纳入学校党建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党委书记党建突破项目”领导小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4.2. 实践成效

1) 党政工作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更加清晰。党组织建设有关内容已纳入学校章程,通过制定党政联席制度等规则,完善了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统一,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做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基本形成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增设28个党小组,配备10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28个党小组长。截止2023年底,具备条件的教研室全部设立党小组,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全部配齐“双带头人”,构建了“团队 + 党组织”“学科带头人 + 党建带头人”模式。学校制定了党员联系班级、党员校领导联系民主党派制度,强化思想引领,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一融双高”着力点更加清晰有力。

3) 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按照争先创优暂行办法,在学校媒体开设“党员先锋”专栏,增设党员先锋岗,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争创省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有新突破,党组织和党员在教学科研、学生就业、师德师风建设、疫情防控、服务师生中作用明显增强。在学术论文著作发表、科研立项专利授权等核心指标中,党员占比达到82.1%,党员发挥了典型的“头雁效应”。

4) 英雄精神育人特色基本形成。开展“一支部一英雄”特色党员教育,建设“五个一”工程。2023年,学校两名党员干部被评为“锦州市红色文化传承人”。2024年,学校获评锦州市首批红色示范校。在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民办学校党组织的参与决策机制》研究报告荣获二等奖,《践行锦州英雄精神 构建红色育人体系》典型案例荣获优秀奖。

5) 提升党建质量举措不断完善,党建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了《辽宁理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共辽宁理工学院委员会发展学生党员细则(试行)》等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调研、检查与指导,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2023年开始,学校开展校级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工作,推进研究型党组织建设,完成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立项23项,在建项目20项,已公开发表研究成果7项。

参考文献

[1] 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N].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2-22(003).
[2] 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 人民日报, 2021-08-18(001).
[3] 周坚. 在深度融合中以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0): 4.
[4]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