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Collapse Stain Therapy
DOI: 10.12677/tcm.2025.145298, PDF, HTML, XML,   
作者: 吴春萍:贵港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 贵港
关键词: 中药場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TCM Field S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发病率也随之提升,在内科、骨科、妇科疾病尤为突出。中药場渍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外科精义場渍疮肿法》载:“場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其具有宣通行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对胃肠功能、疼痛、肢体运动、盆腔炎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而目前中药場渍疗法作用机制尚完全不明确,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本文通过探讨中药場渍疗法相关文献,为临床运用提供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ts incidence has also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internal medicine, orthopedics, gynecology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stains is one of the special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ical method of field stains and sores” contains: “The method of field stains and sores, propagating the table, spreading evil, and eliminating the sores within.”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publicizing the circulation surface,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ducing swelling and relieving pain, and ha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pain, limb movem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other diseases.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of TCM field treatment is not clear,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limited.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provides idea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by discuss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CM field stain therapy.
文章引用:吴春萍. 中药塌渍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5, 14(5): 2001-2005.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5298

1. 引言

早期《五十二病方》记载外伤疾病用中药煎汤外敷,其主要遵循辨证论治,根据辩证情况选择相应药物对患病部位实施局部場渍,場渍含义中“塌”是将药物置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治疗,因两者常同时进行,因此称場渍。中药場渍中的药物温热后,其热力可加速血液循环,药物通过肌肤渗透至病灶,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软坚散结、活络舒筋、软坚散结、调气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1]。目前中药場渍疗法对妇产科、皮肤科、骨科等疾病等病症中都有良好的应用疗效,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本研究通过中药場渍疗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2. 中药塌渍的发展历程

中药塌渍疗法是古代流传至今的中医特色疗法,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以浴治病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阐述了利用热汤沐浴发汗的先例。东汉《伤寒杂病论》首次明确记载了药物浸洗疗法,此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外科精义·塌渍疮肿法》云:“塌渍疮肿之法,宜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此阐述中药塌渍疗法扩大了治疗范围,也增强了治疗效果;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故帛四重汁内中”“擒肿上千易之”,其详细记载了多种塌渍方法,论述了塌渍更加丰富种类;清朝《理瀹骈文》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所异者,法耳。”阐释了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机制与内治法作用相似,其疗法可通过肌肤毛孔直接作用于病灶。随近代发展,中药塌渍发展迅速,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特别是妇产科、内科、骨科、皮肤科,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的来说,中药塌渍“消、通”的作用,使药力直达病所。

3. 中药塌渍的临床应用

3.1. 中药塌渍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盆腔炎在临床妇科为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隐痛或坠痛、发热、腰骶部酸痛且白带增多、阴道流血等。谢金兰等[2]在研究中药塌渍结合针灸法配合抗感染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的临床疗效中收治的94例急性盆腔腹膜炎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 + 中药塌渍结合灸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了中药塌渍结合灸法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表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价值。霍素明等[3]将98例老年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观察组(西药治疗 + 中药塌渍 + 补气化瘀方),各49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76%)高于对照组(65.39%),且中医症候、局部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1、IL-8)、血浆黏度、血沉率、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10)高于对照组,说明了中药塌渍结合补气化瘀方治疗老年慢性盆腔炎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和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其长期和远期治疗效果。何菲[4]将60例阳虚血瘀证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汤剂助孕通络方)及试验组(口服助孕通络方联合外治中药塌渍法)各30例,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与局部体征积分值差异下降的程度更明显,宫内妊娠率:随访观察6个月后患者的宫内妊娠情况进行统计,试验组宫内妊娠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7%);说明了口服助孕通络方联合外治法中药塌渍在治疗阳虚血瘀证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中明显优于单纯口服助孕通络方,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宫内妊娠率得到了提高,并明显改善了输卵管通畅情况。

3.2. 中药塌渍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塌渍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在内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临床上特别是神经内科疾病、静脉炎疾病、消化内科疾病等。

3.2.1. 中药塌渍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风起病急且重、致残率高,易引发偏瘫后遗症。中药溻渍能够对其受损部位的皮肤、神经、血管进行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活血舒筋、疏通腠理的作用[5]。董文娟[6]观察中风后膝过伸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塌渍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将中风后膝过伸患者70例分为配合治疗组(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塌渍治疗)及单独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单独治疗)各35例,结果配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80.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57.14%,表明了中风后膝过伸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塌渍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康复训练单独治疗显著。曹振浜等[7]将中风后偏瘫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中药塌渍联合火龙罐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药塌渍联合火龙罐可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神经功能水平,且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更显著。梁文慧等[8]选取60例中风后尿失禁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和观察组(常规方案+中药塌渍治疗)各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分级较低优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关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尿失禁程度显著缓解。

3.2.2. 中药塌渍静脉炎疾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中长时间输液的住院病人因留置针及用药等不同的原因,发生静脉炎呈上升趋势。杨加红等[9]探讨中药塌渍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治疗静脉炎疼痛的效果,将60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分组处理,对照组(喜疗妥涂抹治疗)和观察组(喜疗妥涂抹联合中药塌渍、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各30例,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治疗效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塌渍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治疗静脉炎疼痛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满意度,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简敏等[10]将80例发生静脉炎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干预)各40例,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可降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3.2.3. 火龙罐消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尧依琳等[11]将60例行PSE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 + 针刺联合中药塌渍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较对照组明显;表明了针刺联合中药塌渍可有效缓解患者PSE术后疼痛,改善血常规指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皇菊莲等[12] [13]将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中药塌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喜温喜按、便溏、食少纳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得出改良中药塌渍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明显,疗效好、满意度高,无不良反应,减少了长期应用西药产生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3.3. 中药塌渍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崔丹丹等[14]-[16]在探究与分析中药塌渍联合八髎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中药塌渍治疗 + 八髎灸)和对照组(中药塌渍治疗)各45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及改良ODI指数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MMP-3、TGF-β1及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药塌渍联合八髎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的缓解及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蒋臻等[17] [18]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术患者,分为常规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和肿痛酊组(肿痛酊中药塌渍)各50例,结果肿痛酊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常规组(76.00%),结论得出伤科肿痛酊中药塌渍能抑制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合成,有效缓解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术后肿胀疼痛,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许琬茹等[19]-[21]将88例膝骨关节炎寒湿阻络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与治疗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 中药塌渍联合归原灸疗法治疗)各44例,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了中药塌渍联合归原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3.4. 中药塌渍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王鹏等[22]-[24]探讨中药塌渍联合拔罐疗法在湿热证湿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124例湿热证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拔罐疗法 + 中药塌渍治疗)和对照组(拔罐疗法)各62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中药塌渍联合拔罐疗法对湿热证湿疹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黄琳等[25] [26]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超短波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和对照组(超短波治疗)每组30例,结果观察组疼痛较对照组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了超短波联合中药塌渍治疗PHN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马小莉等[27] [28]将92例肺癌靶向药物所致药疹患者分为研究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 + 银翘三黄膏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和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每组46例,结果研究组药疹分级及炎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得出银翘三黄膏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肺癌靶向药物所致药疹,可调节患者免疫状态,减轻炎症,改善药疹分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讨论

在我国中药塌渍疗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类疾病。中药塌渍疗法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与肌肤患处,具有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等作用。中药塌渍具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但中药塌渍疗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许多不足,如局部皮肤破损,特别是皮肤科疾病的治疗需要严格把控,避免加重感染,操作规范不完善等。因此,我们需要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科技,深入机制研究,并在临床上规范操作方法,采用更有效的方案治疗患者疾病。

参考文献

[1] 徐娜, 杨靖华, 张伟娜, 等. 中药塌渍外敷配合辨证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初期疼痛肿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 48(3): 151-152+156.
[2] 谢金兰, 符春平, 秦吉怡, 等. 中药塌渍结合针灸法配合抗感染治疗急性盆腔腹膜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24, 33(1): 52-55.
[3] 霍素明. 中药塌渍结合补气化瘀方治疗老年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5): 202-205.
[4] 何菲. 助孕通络方联合中药塌渍治疗阳虚血瘀证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2.
[5] 钱浩良, 王琳, 顾艳. 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偏瘫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21): 19-20.
[6] 董文娟. 中药塌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5, 20(3): 124-128.
[7] 曹振浜, 关东升, 张小盼. 中药塌渍联合火龙罐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24, 45(20): 2223-2226.
[8] 梁文慧, 王爱芳, 王敏, 等. 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 2024, 42(11): 20-22.
[9] 杨加红. 中药塌渍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治疗静脉炎疼痛的效果[J]. 现代医学, 2024, 52(S1): 176-179.
[10] 简敏, 阮凌, 廖梅, 等. 中药塌渍治疗联合红外线照射与化疗同步防治肿瘤患者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23, 22(3): 77-79.
[11] 尧依琳, 蒋南飞, 葛来安, 等. 针刺联合中药塌渍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4, 39(14): 2847-2849.
[12] 皇菊莲, 刘竺华, 李玮, 等. 改良中药塌渍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24): 107-109.
[13] 周航. 中药塌渍联合中频脉冲穴位刺激复合护理干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7, 32(13): 1963-1964.
[14] 崔丹丹. 中药塌渍联合八髎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 2024, 42(24): 38-40+44.
[15] 李佳, 肖丽萍, 曾俊, 等. 温针灸联合中药塌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24, 51(11): 164-167.
[16] 王洋洋. 中药塌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 41(1): 67-69.
[17] 蒋臻, 李玉福, 郑伟, 等. 伤科肿痛酊中药塌渍对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术后肿胀疼痛、疼痛-炎症介质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4(10): 1822-1827.
[18] 白建, 吕世伟. 针刺疗法联合特定电磁波谱照射中药塌渍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21, 19(14): 868-872.
[19] 许琬茹, 张恒, 刘海霞, 等. 中药塌渍联合归原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4, 56(18): 162-166.
[20] 刘大志, 邹耀武. 加味苍柏散联合中药塌渍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 2024, 46(9): 43-46.
[21] 李坤, 于其华, 曾招升, 等. 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4, 40(6): 49-50.
[22] 王鹏, 李洁, 王庆兴. 中药塌渍联合拔罐疗法在湿热证湿疹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22): 51-53.
[23] 李惠芹, 李建, 阮晓莹, 等. 自拟中药塌渍方治疗急性湿疹渗出期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22, 44(6): 47-49.
[24] 杨成林. 加用中药涂擦联合中药塌渍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的疗效观察[J]. 基层中医药, 2022, 1(10): 24-28
[25] 黄琳, 王萍, 张丹妮, 等. 超短波联合中药塌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34): 37-40.
[26] 方申菊. 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2, 54(9): 130-133.
[27] 马小莉, 霍志刚, 毕俊芳, 等. 银翘三黄膏联合中药塌渍对肺癌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干预作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 21(12): 1692-1696+1703.
[28] 叶茂, 邢建军. 中药塌渍对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 2019, 41(12):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