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探析
An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摘要: 多模态教学通过整合语言、音频、图片和动作等多种形式,以生为本,旨在提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本文对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词汇学习规律,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习范畴,加深知识深度。具体应用多模态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和优化多模态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有趣的词汇学习体验。
Abstract: Multimodal teaching aims to enhance the interest and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by integrating language, audio, pictures and actions in a student-centered 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under the multimodal perspective, emphasizing that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vocabulary learning rules, develop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expand the scope of learning and deepen the depth of knowledg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resourc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which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mprove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chieve an efficient and interesting vocabulary learning experience by 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multimodal teaching strategies.
文章引用:杨清. 多模态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探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5): 715-71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23

1. 引言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三个基本要素,其中词汇学习是开始和结束的关键位置。语言学家Harmer (1983)认为如果把语言的架构看作是它的骨架,那么词汇就是它的重要器官和肉体。这一比喻强调了词汇在语言架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词汇的掌握是实现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词汇量要求,涵盖单词及固定短语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记忆掌握词汇的语义、发音及其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多模态活动来体验词汇的实际应用,进而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性质及其在话语中的功能。具体而言,《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三级词汇知识标准,强调学生应在特定语境和文本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词汇[1]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较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之中。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仅依赖于多媒体工具,还需结合手势、实物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当前,多模态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旨在通过整合多种符号形式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多重感知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成效。本文聚焦于探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模式来提升词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 理论依据

Halliday (1973)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构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图像时,Kress & Van Leeuwen (1996)将语法扩展到视觉模式,并提出了视觉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2]。朱永生(2007)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注意到非语言符号在意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解释话语的意义。可以看出,多模态话语分析不再是对单一语言模式的分析,而是语言模式与图像、动作和手势等非语言模式的结合[3]。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张德禄(2009)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了一个广泛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由四个层面组成: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4]。根据张德禄(2009)的研究,模式之间主要有两种关系:互补和非互补。当人们进行话语交流时,毫无疑问,一种模式无法充分传达说话者的意图。有必要使用其他模式来补充和加强话语的意义,因此上述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当两种模式同时出现,一种模式未能增强或完成另一种模式所传达的意义时,两种模式之间就建立了非互补关系。

3. 多模态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3.1. 多模态教学促进学生词汇习得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普遍倾向于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来进行词汇传授。此过程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通过直接讲解和系统性介绍来传递词汇知识。学生在此框架下参与学习活动时,往往将词汇的翻译工作视为探索词汇意义的主要途径,并且倾向于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词汇积累。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深入探究词汇的语用功能、文化内涵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应用。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然而,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文本、图像、音频和动画等多种符号系统,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效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优化了初中学生的词汇学习体验,还在多个认知层面促进了词汇掌握,从而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在词汇的识别与阅读技能方面,多模态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材料,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发音,并在视觉上快速识别单词形态及其意义。通过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学生能够建立稳固的词汇表征,提高阅读流畅性和理解效率。其次,在词汇的应用技能方面,多模态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练习机会,使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通过参与互动式任务和情境模拟,学生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汇进行表达,这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词汇的记忆,也培养了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这种从被动知识向主动使用转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词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资源。此外,图像、动画等符号模态作为传统文字教学的有效补充,为词义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方式。这些视觉元素不仅辅助解释抽象概念,还揭示了词汇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因此,多模态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词汇网络,提高了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敏感度。

3.2. 多模态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中,初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兴趣培养,也未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之下,多模态教学法通过引入多样化的符号资源和互动形式,显著改善了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促进了他们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

第一,多模态教学通过引入丰富的视听材料,为课堂注入了生动性和趣味性。这些多媒体元素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这种多感官刺激的学习方式能够激活大脑中多个认知区域,促进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长期记忆的形成。第二,多模态教学法通过构建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各种符号资源的应用使词汇学习不再局限于机械记忆,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灵活运用新学到的词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词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多模态教学促进了所学词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模拟真实语境和任务型学习,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带入实际交流中,这不仅巩固了词汇记忆,还提升了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基于语境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词汇网络,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词汇意义的理解。多模态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有趣且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持久兴趣和积极态度。

3.3. 多模态教学增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如音频、视频、图像及肢体语言等),构建了一个丰富且互动的学习环境,旨在优化词汇习得。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方法,多模态教学能够显著扩充学生的词汇库,并深化他们对教学材料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其词汇掌握水平。

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多模态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精选适当的多媒体资源,如音视频资料、交互式软件和实物教具等,来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的课程内容。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教师更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还能有效地支持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多模态教学在英语生产性词汇知识的获得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在真实语境中的多模态互动促进了学生语法知识的有效应用。多通道输入模式,即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同时激活。不仅能强化记忆效果,还进一步提升了词义输出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设计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使用新学到的词汇,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多模态教学模式通过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框架,不仅增强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效果,而且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4. 策略探究

4.1. 转变教师运用多模态式的教学观念

为了提升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必要性。多模态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更是对教学资源和策略的一种创新性整合。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多模态资源,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图片、动画等视觉化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课文描述中可能缺失的搭配、指代及意义等信息。对于一些形容词或其他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视频片段,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形成互补或强化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这种多通道输入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通过同时激活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处理和记忆新学的词汇。此外,多模态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互动方式,教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课堂参与感。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词义输出能力,还能为整个学习过程注入更多的活力与趣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源,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以优化词汇教学效果。

4.2. 构建情境性和交互式的多模态学习环境

第一,教师应重视语境的运用。张德禄(2009)指出,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真实的声音、视频等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真实语言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进而获得更具体的语境知识。通过音乐、图片等多模式资源,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和输出能力。但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更有效地运用多模式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Unit 5 “Here and Now”的2a部分,该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从多模态词汇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融合视觉、听觉及互动元素的电话交流情景来教授英语电话用语。在视觉层面,教师可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电话场景(如家庭通话、商务沟通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并记忆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在听觉层面,可播放多种类型的电话对话录音,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音、语调及口语表达习惯,增强听力理解能力。在互动层面,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打电话交流的情境中使用新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互动。这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还能提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认识到多模式互动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多模式互动。谭文华(2022)认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是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是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依托[5]。以小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缓解课堂焦虑,改善课堂气氛。

4.3. 合理协调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即教师要注意模式之间的协调。在使用时,教师应遵循有效性原则,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模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正确认识不同模式的功能。这意味着,为减少信息冗余造成的认知负荷,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模式类型的繁多。例如,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词形时,教师可以先用单词模式呈现单词的拼写形式,在学生充分理解单词的拼写形式后,再用音频或教师口语模式呈现单词的发音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单词拼写形式与发音形式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不一定需要图片和动画等其他非语言模式的参与。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有选择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选择教学模式的原则,以及相关的教学专业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运用多模式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通过整合语言、音频、图片和动作等多种模态形式,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角色,需深刻理解多模态教学的意义,并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积极互动中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巩固记忆,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多模态教学不仅丰富了词汇学习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促进他们较全面的语言发展,以提升词汇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Kress, G. and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Routledge.
[3]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4]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5-20.
[5] 谭文华.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希沃易+”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 扬州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