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Students Who Volunteer为例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English Learning—Taking Students Who Volunteer as an Example
摘要: 本文聚焦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活动浅表化、形式化问题,以Students Who Volunteer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四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通过细致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情、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并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阐释了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的视域下开展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English learning, addressing prevalent issues of superficial and formulaic activities in current reading instruction. Taking the exemplary text Students Who Volunteer as a case study, it conducts comprehensive analyses across four dimensions: instructional content analysis, student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mul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key focal points and challenging elements, and design of pedagogical activities. Through meticulous examination of textual content,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learner profiles, explicit articulation of instructional goals and critical challenges,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ly progressive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research elucidates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ctivity-based language English learning. The study ultimately demonstrates how to implement scientifically grounded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aligns with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文章引用:谢世君.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Students Who Volunteer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5): 770-77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31

1. 引言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不被信息洪流裹挟而失去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考验着每一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批判、创新、协作、沟通等问题解决能力被公认为21世纪公民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界定了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并指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英语学习活动观[2]。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主题意义的引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体现学习的认知层次和活动的本质特征[3]

为深化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程应紧密遵循《课标》,着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学科教学立德树人,实现全面育人。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是深化语言理解、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渠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其英语素养的关键手段。然而,在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活动流于浅表化、形式化,难以调动高阶思维参与,而高阶思维的充分介入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和条件;其次,活动内容与语篇主题偏离,学生难以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再次,问题解决活动缺乏真实情境,切断了课堂所学与社会现实的关联[4]。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层次化、逻辑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引导英语教学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其育人价值的问题亟待解决。

2.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创设层层递进的、有实用性的、有情景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建构对于主题的完整和系统的认知,进而联系个人实际,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指导原则,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来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教学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5]。这三个阶段的活动,从文本基础的信息获取为起点,逐步过渡到对文本的初步解析与输出,最终迈向超越文本的高级应用与输出。这一逻辑上的递进、演变及提升,旨在达成内容依托、文化聚焦、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成效,进而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3.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这一目标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宗旨高度一致。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协同发展。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一个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的步骤体系:首先,核心在于深入剖析并全面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与精髓,这是教学的基础。其次,细致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与能力水平,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教学针对性的体现。接着,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紧密结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制定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最后,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引领,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的有机结合。在这一教学流程中,教师应当既要引领学生开展针对主题意义的探索活动和问题解决实践,又要将文化认知与个体品格塑造相融合,同时着重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教学活动、学习进程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能够有机整合并协同发挥作用[6]。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的阅读课Students Who Volunteer为例,阐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框架下,初中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构建,通过设计一系列逐步深入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评价观点,并激发创新思维,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1. 教学内容分析

语篇承载着学习内容,只有深入解读语篇,才能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然后才能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个核心骨架,将教学内容灵活融入,实现“骨肉”相融合,从而确保学科育人目标的落实。因此,教学内容分析,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逻辑起点。

教育者可以从文本的五大维度——主题核心、内容构成、文体架构、语言风貌及作者立场出发,进行逐层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以精准地把握和理解文本的主题。在此过程中,需系统梳理文本中的结构化知识,并剖析各环节如何紧密围绕并服务于主题意义的展现,从而构建出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体系[7]。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要回答what (主题和内容)、how (文体和语言)、why (作者和意图)三个问题。

What (主题和内容):本篇语篇主要内容介绍了两位中学生Mario和Mary做志愿者的故事,并介绍他们对于志愿者工作的观点和看法。Mario因喜欢动物并志愿成为一名医生,在一所动物医院当志愿者。他认为能够医治好动物,看到主人脸上的快乐非常的有成就感。Mary喜欢看书,她利用课后时间志愿参加了一个课后阅读项目,教孩子们阅读。她喜欢看到孩子们沉浸在书海里。

How (文体和语言):语篇的文体结构为记叙文,以描述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对话展现了Mario和Mary作为志愿者的生活。同时,它还涉及一些社会问题,如动物的照护和儿童的阅读教育等。语篇采用了并列的结构,分别介绍了Mario和Mary的志愿者经历以及参加志愿活动单位感受。此外,这篇语篇还使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易于理解,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更深入地感受到志愿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Why (作者和意图):语篇传递的意义在于展示了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形象和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同时也能够帮助志愿者本身实现个人成长和梦想。Mario通过照顾动物获得实践经验,为实现成为动物医生的梦想打下基础;Mary则通过教授孩子阅读,实现了自己对于阅读的热爱以及帮助他人的愿望。这篇语篇还传递了热爱和奉献的精神,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保证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重要条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学情分析可以从学生已知、欲知、需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要回答关于学生的know (已有的学习基础)、want (渴望学习的内容)、learn (需要学习的内容)三个问题。

Know (已有的学习基础):从知识基础来看在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和活动开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把握了主题相关的基础语言知识,比如与志愿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语法,但在复杂语境中的应用能力较弱,只能够就志愿者活动参加及组织展开简单的讨论,无法深入探讨其本质和内涵。从文化意识来分析,学生较少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志愿者组织和活动。从思维品质角度看,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Want (渴望学习的内容):学生期待能够在基本把握本单元的目标语言之后,将词汇、短语及句式灵活运用到相关主题的阅读文本中,能够读懂文章的内容,能领会文中观点的内涵,并能就其展开讨论。并能用目标语言就阅读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期待能通过相关主题的阅读文本的学习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志愿者文化。

Learn (需要学习的内容):在本堂课之后,学生能够就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活动展开深入的讨论,能够结合文章中的观点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思考自己想要参加哪类志愿者活动。学生能够从志愿者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去深入思考活动的意义,并能够了解到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志愿者活动。

3.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教学目标构成了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与预期成就,是各项教学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在教学设计的框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占据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整个设计流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还深刻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导向、进展以及成果的评估。此外,教学目标的恰当设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教学重点基于教学目标,通过科学分析学习内容后确定的基础且核心的教学内容,它构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英语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相对而言,教学难点则是指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并不总是教学重点,但对学生而言构成挑战。难点的界定需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时难点与重点重合,但更多时候它们各自独立。因此,确定教学难点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水平。教学重点难点应该是在教学目标中选择设计的,而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活动观的三个层次,要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 通过阅读文本,感知并掌握一些与志愿者相关的重难点词汇和短语:several, strong, feeling, satisfaction, animal doctor, dream job, give up, volunteer to do sth, by oneself, at the age of…掌握文中的句型结构和关键句式:The girl/boy could…/I would like to…/I hope to…/I get such a strong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when…/Volunteering here is a dream come true for me.能够抓取文章的主要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理解)

2) 通过对文章结构包括主要内容和细节信息的抓取,能够简单复述Mario和Mary的志愿服务以及表达对两人志愿服务的态度和观点。(应用实践)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志愿者活动背后的深层次涵义。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语言情境下,向他人陈述自己乐于去做哪些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并能清晰的表达原因。深刻认识志愿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计划如何去做。在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的特长及能力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迁移创新)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掌握阅读文本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能够通读全文,抓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难点:能够理解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并能就文中的观点给出评价,内化形成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观点,并能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4. 教学活动设计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要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能否关注到每个学习者,能否帮助达成教学目标,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8]。教师要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遵循活动观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即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下面说明如何设计和开展这三个阶段的活动,见表1

Table 1. Instructional design

1.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层级

设计意图

1) 导入激活,感知主题

通过一些志愿活动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

学习理解

教师巧妙的运用新闻志愿图片合集进行导入,引导本课时阅读部分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志愿者?什么是志愿活动?

2) 读前预测,初探主题

引导学生观察标题和文章插图来猜测文章的大意,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学习理解

通过对文章主旨的预测,提前为学生学习铺垫好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理解文中的学生志愿者的故事。

3) 理解文本、探究主题

抓取主题句,梳理文章结构。

学习理解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掌握文章的构成以及主旨大意,引导学生构建起文章的志愿者人物形象的框架,并结合任务及时强调重难点词汇、短语、句式,为后面个人观点的输出铺垫语言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分析细节点,深探文章内容。

形成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内容,讨论文章观点(小组活动)。

应用实践

结合课堂中形成的思维导图、图片和一些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对文中的两个志愿者的行为进行复述并点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4) 超越文本、升华主题

制作“我是小小志愿者”海报,并展示探讨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志愿者,为什么,要怎么做?(小组活动)。

迁移创新

创设了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关于志愿活动的看法、做法。综合性质的语用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再次复习所学的语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的输出自己的观点。

4. 结语

本文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通过对Students Who Volunteer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四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旨在探索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的视域下,开展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通过细致的分析与设计,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紫屏. 论问题解决的教学论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 37(9): 52-59.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 张秋会, 王蔷, 蒋京丽.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 42(1): 1-7.
[4] 程晓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2, 45(7): 1-8.
[5] 何鹏飞.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1): 14-17.
[6] 江波. “六要素”整合下的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J]. 英语画刊(高中版), 2021(2): 33-34.
[7] 张秋会, 王蔷. 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11): 11-16.
[8] 王笃勤.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模式[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