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视域下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Unit 9语篇Sad but Beautiful为例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BOPPPS Teaching Mode Appli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OBE Perspective—Taking Unit 9 Passage “Sad but Beautiful” as an Example
摘要: 本文以结果导向教育为基础,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阅读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基于“能力产出”的OBE理论,与BOPPPS教学模式的各大板块相吻合,前者聚焦教育目标设定,后者提供可操作的课堂实施路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六个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导入阶段、目标阶段、前测阶段、参与式学习阶段、后测阶段和总结阶段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based on outcome-oriented education (OBE) and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The OBE theory based on “output of competence” coincides with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 with the former focusing on the setting of educational goals and the latter providing an actionable path for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the author applies these six progressive teaching modes: bridge-in stage, learning objective stage, pre-assessment stage, participatory-learning stage, post-assessment stage and summary stage to reading teaching.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文章引用:李思琪. OBE视域下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Unit 9语篇Sad but Beautiful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5): 341-35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5347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对于引导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重点发展以下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即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文化意识,即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思维品质,即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能力,即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技能。这些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发展[1]。阅读教学是学生提高其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只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含义或意义上,未能充分挖掘语篇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与深层意义。鉴于此,为探寻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并实践了OBE视域下的BOPPPS教学模式。

2. OBE的内涵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学业成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一理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斯派蒂于1981年提出的[2]。1994年他在著作《基于产出的教育:重要的争议与答案》里对OBE理念的内涵进行了定义:“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经验[3]”。OBE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受到教育之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活动均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而言,OBE理念倡导“成果导向、以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原则。

3. 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程设计框架,由北美高校教学技能研讨会(ISW)提出。该模式由温哥华大学的Douglas Kerr团队在1976年提出,最初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主要用于教师技能培训[4]。随着时间的推移,BOPPPS模式不断演进,现已成为加拿大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的主流标准。BOPPPS 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1 [5],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s)、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即“BOPPPS”。

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the BOPPPS model with other elements

1. BOPPPS模型与其他要素的对照表

序号

名称

主要任务

课程教学要素

1

导入

(Bridge-in)

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Why

2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能做什么

Who/do What/under

What/How well

3

前测

(Pre-test)

测试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know What

4

参与式学习

(Participatory Learning)

课堂教学的主题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

Whether or not

5

后测

(Post-assessment)

检验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馈学习效果

How well

6

总结

(Summary)

课程总结,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引出下节课的内容

BOPPPS模型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而不只是听讲;二是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后续教学活动[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一模型,有效运用多样化和直观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综上,可以看出BOPPPS教学模式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流程,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该模式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且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有所提高。

4. OBE与BOPPPS教学模式之间的相关性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成绩或学习效果为中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而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1) 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 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 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7]?而BOPPPS教学模式包括六个部分: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以及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问题与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目标相契合,学生要取得的学习成果由学习目标来决定,且学习成果也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为学生将来做准备,如参加中考、未来与人更好的交流。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BOPPPS教学模式中前测、参与式学习以及后测这三个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尤其是参与式学习这一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最后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后测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上老师强调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测试以及课后作业来检验。

通过上述将OBE理念与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很高,BOPPPS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贯彻OBE理念。因此,本研究将二者结合来探究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

5. OBE视域下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 2b Sad but Beautiful为例,在OBE视域下将BOPPPS模式的六个环节应用于阅读教学当中,阐述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5.1. 文本解读

5.1.1. What

本文以中国民歌作家阿炳(Abing)为研究对象,对他的一生和他的经典作品《二泉映月》(Erquan Yingyue)展开叙述。阿炳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对音乐充满了热情和执着。其代表作《二泉映月》,以其特有的悲怆之美,既体现了阿炳的人生阅历,又在听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伤痛,并成为其音乐生涯中不可磨灭的瑰宝。

5.1.2. Why

1) 语言能力发展:借助阅读训练,学生可学习与音乐和情感相关的词汇,如sense,sadness,pain,reflect等,并能理解及运用定语从句来阐述个人偏好。

2) 文化意识塑造:深入探究阿炳与《二泉映月》的传奇经历,有助于学生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民俗音乐知识,汲取阿炳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领悟音乐的全球共通性,进而致力于传播中国民间音乐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通过阐述个人偏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增强文化自信,为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1.3. How

1) 阅读策略:教师会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跳读(skimming)获取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扫读(scanning)获取特定信息,以及感悟细节对主旨大意的支撑。

2) 细节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填写表格、回答问题等方式关注文章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阿炳的生活和音乐。

3)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展开思维,谈论自己所了解的民族音乐,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复习定语从句结构和关于音乐的多种句型表达。

5.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效产生决定性影响。遵循《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原则,本教学单元的目标将基于OBE理念,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因素进行设计。

5.3. 教学过程

5.3.1. 导入和前测环节(5分钟)

1) 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 PPT演示一组有关中国乐器的图片(如图1~4),然后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what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there are?”

选自http://www.gufengjia.com/shouzuo/7738.html

Figure 1. Pipa

1. 琵琶

选自http://www.gufengjia.com/shouzuo/7759.html

Figure 2. Flute

2. 笛子

选自https://www.vcg.com/creative/1375605934.html

Figure 3. Guzheng

3. 古筝

选自http://www.dashangu.com/postimg_22416474.html

Figure 4. Xun

4.

2)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如图5),然后继续提问:“Do you know what this musical instrument is?”在学生们给出答案之后,老师马上给他们播放《二泉映月》,并提问:“Has anyone heard this piece of music? Do you know what it is called?”

选自https://baike.sogou.com/v272246.htm

Figure 5. Erhu

5. 二胡

【设计意图】该环节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看”三种能力的全面训练;教师将画面和声音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们更好地探索中国古典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这种多感觉协作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3.2. 学习目标环节(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在本节课结束之后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1) 语言能力:学生学习新单词(relax, laugh, enjoy, scary, comfortable等)、短语(don’t mind, feel like, cheer up, not ... anymore, in time, not only ... but also...),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

2) 文化意识:学生能够辨别和讨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 “二泉映月”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思维能力:学生能分析阿炳的生活背景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二泉映月”的感受和理解。

4) 学习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运用略读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借助扫读精准定位具体信息,并通过深读深入剖析文章细节及深层含义。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地向学生阐述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通过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此外,当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的阅读行为也会得到显著改善。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寻找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

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应该花时间详细解释学习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认同这些目标。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知识吸收和技能提升。

5.3.3. 参与式学习环节(27分钟)

在BOPPPS模式中,参与式学习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投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在该环节,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异质性的学习群体,每个群体包括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差生。每个组被分配阅读不同的段落,并且小组内共享信息。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下列活动:

1) 小组合作:

任务一:与同伴互助,找出主旨句。

a. Abing’s musical skills made him very popular.

b. Abing lived a very poor life.

c. I was moved by Erquan Yingyue.

任务二:填写表格:阅读文章并填写表格(如表2)。

Table 2. Abing’s basic information

2. 阿炳的基本信息

Name

Job

Hometown

Birth year

Masterpiece

【设计意图】首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其目的是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对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以把握文章的大意、主旨句以及部分关键细节。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和精确查找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启发,共同构建对文章的理解框架。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锻炼了沟通与协作能力。此外,这种小组活动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优等生可以在小组中发挥领导作用,帮助中等生和特困生理解复杂概念,而中等生和特困生则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感。

2) 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完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如表3)。

Table 3. The first paragraph of information

3. 第一段信息

Main idea

Supporting details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Abing’s life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Erquan Yingyue?

3)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时间轴:阅读第二段,回顾Abing的一生(如图6)。

Figure 6. Timeline—the life of Abing

6. 时间轴——阿炳的一生

任务二:完成表格(如表4)。

Table 4.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information

4. 第二段信息

Main idea

Supporting details

4) 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完成表格(如表5)并回答下列问题。

Table 5. The third paragraph of information

5. 第三段信息

Main idea

Supporting details

Did he make achievements in the end?

【设计意图】第二部分的活动种类多样,有表格、时间轴及问答题,学生们根据任务对文章进行阅读,分别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关键信息。在精细阅读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提示词等关键信息,能够很好地捋顺思绪,做到很好地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此外,表格和时间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有效巩固学生头脑中有关知识的图式,并更好地内化吸收。

5) 角色扮演

Student A is a foreign visitor who is interested in Abing and his music. Student B is a Chinese student who knows about Abing.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to build a conversation.

A: What kind of musical instruments did Abing play?

B: He could play many instruments, but he is best known for playing the erhu.

【设计意图】在角色扮演这个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助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与式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能提升对文章核心要点的把握能力,更能深入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相比,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理解,增加课堂体验。

5.3.4. 后测环节(7分钟)

在后测环节中,也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及小测试。

任务一:教师呈现两个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过的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子来回答下列问题:

1) Why is Erquan Yingyue sad but beautiful?

任务二:教师提供更多关于Abing的信息,学生结合书本信息,讨论下列问题: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bing?

Erquan Yingyue, also known as Moon Reflected on Erquan, is a famous Chinese instrumental music piece composed and performed by Abing, a blind musician from Wuxi, Jiangsu Province. The piece is played on the dizi (a type of Chinese flute) and erhu (a two-stringed Chinese fiddle), with the erhu being particularly prominent. Erquan Yingyue is renowned for its melancholic and expressive melody, which conveys deep emotions and a sense of longing.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教师通过问题可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拓展阅读能更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

5.3.5. 总结环节(3分钟)

教师让学生利用提纲(如图7)和句子(如表6)复述阿宾的故事,介绍他的成就。

Figure 7. Outline

7. 大纲

Table 6. Sentence bank

6. 句子库

Sentence bank

# The music was played by..., a folk musician who was born in the city of... in...

# The erhu sounded so... that I...

# Abing lived a very... life, ...

# Abing’s musical skills made him very...

# not only..., but also...

【设计意图】在总结阶段,学生通过系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文章主题、结构以及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巩固当堂课的学习成果,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梳理、总结知识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提炼关键信息、梳理逻辑关系,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其今后的英语阅读学习乃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6. 教学反思

6.1.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在OBE视域下运用BOPPPS模式展开,各环节有得有失。导入和前测环节,通过乐器图片与乐曲音频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乐器名称陌生,所以提示需加强文化背景铺垫。学习目标环节,目标明确,但部分学生对定语从句运用困难,目标设定对学情预估则需要更精准。参与式学习环节,小组合作与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但角色扮演中部分学生对话不流畅,语言运用能力则需要进一步提升。后测环节,练习题能检测知识掌握,但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思维受限,需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总结环节,学生复述有遗漏,所以反馈需要及时且全面。

6.2. 教学方法与策略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知识共享,但成员能力差异大,讨论效率低,分组应该更加合理且加强引导。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效果好,但任务设计需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最后,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但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且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需要教师灵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6.3.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首先,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准的情况需要加强调研分析。其次,对于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教师优化策略,保持学生参与度。最后,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应用需不断学习掌握,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

6.4. 学生在该模式下的学习表现

1) 导入与前测环节

表现:学生在导入环节对乐器图片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乐器名称(如二胡)不熟悉,说明学生在文化背景知识上存在一定的缺失。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音频,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音频)的反应较为敏感,但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不足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起点。

2) 学习目标环节

表现: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但在定语从句的运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说明学生在语法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个体差异。

特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

3) 参与式学习环节

表现:(1)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但部分小组因成员能力差异较大,讨论效率较低。优等生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学生,但中等生和特困生在表达和理解上仍存在困难。(2) 角色扮演: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话不流畅,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升,但整体上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特点:初中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小组合作能够促进知识共享,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4) 后测环节

表现:学生能够回答开放式问题,但思维受限,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课外信息进行讨论,但整体思维深度不足。

特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能够完成基础任务,但在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上仍需进一步培养。

5) 总结环节

表现: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有遗漏,但能够利用提纲和句子库完成基本的复述任务。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提炼关键信息,但逻辑梳理能力仍需加强。

特点:初中生的记忆力较强,但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仍需通过训练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通过BOPPPS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大幅提升,文化意识得到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7. 结语

本次在OBE视域下运用BOPPPS模式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本次教学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Spady, W.G. (1982) 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6, 123-143.
https://doi.org/10.1177/000494418202600203
[3] Spady, W.G. (1994)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10.
[4] 张建勋, 朱琳. 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7(11): 25-28.
[5] 周文, 李俊, 包卫东, 等. 国内BOPPPS模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 42(3): 44-52, 66.
[6] 罗宇, 付绍静, 李暾. 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6): 16-18.
[7] 李志义, 朱泓, 刘志军, 等.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9-34,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