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OBE理念的别名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具体是指着重关注学习产出,教育环节将学生的发展导向设定为围绕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发展能力给予高度关注。在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有机运用该教学理念,可使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轻松熟练,也能有效规避学生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而存在创新创业思维紊乱的情形。基于此,本文运用了OBE的研究理论,有机融合了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和创新创业的教育,重点研究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与“双创”融合的具体实施状况,寻求与OBE理论最为契合的教学手段,打造出合适的医学人才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课程的教学反馈与大学生日常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Abstract: The OBE concept is also known as the results-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which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focus on learning output. The education link set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around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d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feedback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organic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mak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more relaxed and skilled, and effectively avoid the disorder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of students as they gradually deepen their learn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theory of OBE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alent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literacy and “mass innov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eking the teaching means that are most compatible with OBE theory, and creating appropriate medical talent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feedback and dail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1. 研究背景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进行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能够有效丰富学术界相关理论空白,而且也能创新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可带动医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致,实现教学设置的最优化配备。此外,在人才素养教育中有机融入OBE理念,并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可为医学生素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有序推进提供强劲的理论支撑。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OBE理论、创新创业教育等两个方面。在OBE理论研究中,众多对OBE的研究证明该理论对于工程应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卓有成效,英国医学总会也强调医学生的本科教育要从基于问题的教学导向转为基于结果的教学导向;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Zhao Y、Rajabov B和Yang Q (2019)认为高校在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跨界融合中,对于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工程人才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1]。Ma L、Lan Z和Tan R (2020)提到为追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新课程。然而,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改革上,未能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问题[2];Liang Y、Wang HC和Hong WC (2021)提出了一种基于SPA-VFS的评价模型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进行优化,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不仅可以为可持续能源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也可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3]。
国内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单独的视角开展OBE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和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的研究。如在OBE理论研究中,国内对于OBE的研究到21世纪才出现,较早是姜波(2003)对OBE的理论作了系统介绍,何静和孔繁正(2018)破除之前的传统研究视角,基于科学实践成果的视角辨析OBE理论[4]。张聪和范雪威(2021)结合OBE理念,将OBE理念有机渗入于课程考试改革的众多环节中,进而建设出与教育改革需求相符的课程评价机制[5];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季庆辉、薛宇、薛勇和颜玉(2018)以双创为背景探讨地方大学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模式,研究综合类大学中大学生参与双创课程的积极性[6]。于浩、杨树峰和苗胜军(2020)遵循培育双创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改善工科课堂和专业教学方式,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动的培育模式[7];杨荆州(2020)和喻婵(2021)认为学校既已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就要大力发挥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影响力,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的人才[8] [9];在医学人才素养研究中,杨成刚(2020)提出医疗卫生事业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领域[10]。作为相关医疗服务人员需要不断强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以此来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韩玉(2020)从创新型医学人才素质构成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医学生创新素质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进行研究[11]。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医学生创新教育培养路径。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医学类高校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多项基础性要素,逐步推进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改革任务,弥补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缺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育活动。同时也确保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遵循OBE理念,破除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传统发展中的困境,彰显OBE理念在育人环节的适用价值。实现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改革的逐步推进,打造出更加高效的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体系。
3. OBE视角下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3.1. 实现教育成果:全面提升“双创”的课堂教学,完成“专业知识”的素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让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掌握一定的创新才能和创业能力,确定人才素养和“双创”教育的成果,以激活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协同创造的积极性。将高校的学工部门和创新创业学院相结合建立资源库,整合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通的书籍或视频等资料并实现资源共享,采用专业课堂教学,共同探讨专业教育规律,研究可以将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无缝对接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研讨、集体备课和重新规划编制教材内容、开展融合性人才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研究等,形成专业教育合力。让学生学习人才素养和创新创业理论,增强“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质量,帮助医学类院校建构人才素养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完成“专业知识”的素养目标,鼓励学生养成多元化知识结构,确定和实现教育成果。
3.2. 评价教育成果:构建“双创”小班研讨的机制,完成“专业技能”的素养目标
在融合路径中,小班是为学生提供医德教育、人文素质、创业等重要内容合作与研讨的课堂,二级学院试点开设“双创”小班。小班研讨里学生必须经过分工才能了解自己在小班合作中扮演的创业角色和负责的医学任务,让小班的项目有序推进。小班中有领导者“班长”。小班长掌握小班“创业”项目动向,及时作出决策,在课题开始时安排课程,根据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细化班级中的分工,根据研讨任务的完成期限做好分工工作和预期准备。小班中成员在项目目标的指引下共同协作执行各自的任务,以医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实践主导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过渡与衔接工作,提高合作效率。学校的教学团队需要针对小班制制定合作和讨论的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例如小班的平时成绩可以由小班成员互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班级整体的项目成果汇报占成绩的30%。最终学院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对小班项目成果的评定占所有成员总成绩的50%。同时学院细化平时考核的指标,将平时考核指标落实在不同任务的完成度、学员的合作程度、任务分配情况和专业技能运用等日常表现中。
3.3. 使用教育成果:依托工作室制的“实践”培养,完成“专业能力”的素养目标
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创新创业办公室是医学类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模式,能为学生落实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同时在学校内孵化的工作室也是实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多共同的教育内容可以开发成颇受学生喜欢的线上课程和企业专家讲座,如医学专业知识、创业贷款、商业计划书等学生需要经常搜寻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可以录成视频做成网络课程放在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该教学平台可以同时开发融合性实践教学应用程序,结合工作室使用教育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仅能在该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还可以在工作室进行诸如诊所、健康咨询中心等项目投资管理和创业贷款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训。不仅可以随时供学生查找学习,工作室还可以与线下课程相结合,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中同时提高医生专业能力和创业技能,增加融合性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才素养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和大学创业园引进企业共建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创业者或负责人走进校园为医学大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分批次组织学生以见习的形式走进企业,实地参与了产品的研发、生产,了解企业组织的产品研发攻关研讨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产品的创新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意识。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医学类高校的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医学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构建融合机制,实现了教育成果的全面提升、评价与优化,以及实践应用,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实现教育成果方面,本研究强调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整合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我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目标,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医疗行业的需求。在评价教育成果方面,我们构建了“双创”小班研讨的机制,通过小班制的互动与合作,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校也通过细化的评价标准和过程性评价,确保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使用教育成果方面,我们依托工作室制的“实践”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训的机会。通过线上课程和企业专家讲座,学生能够接触到医学专业知识、创业贷款、商业计划书等实际应用内容,这些内容被录制成视频,放在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此外,工作室与线下课程的结合,以及高校与企业共建的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地参与产品研发、生产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医生专业能力和创业技能。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OBE理念在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有望看到医学教育的未来将更加光明,医学人才将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
2022年杭州医学院辅导员专项基金,OBE视角下医学类高校人才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KYSZ20220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