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An Inqui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Task Group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OI: 10.12677/ae.2025.155856, PDF, HTML, XML,   
作者: 熊乐瑶: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Task Group
摘要: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迎来了重大变革。新课标强调构建“学习任务群”,以学习单元为整体组织教学,设计系列学习任务,从而革新传统的单一课文学习模式。这不仅是课程组织的全新形式,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明确构建学习任务群的原则,具体构建学习任务群,并进行理论探究、案例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22 version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field of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new standard emphas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task groups”, organizing teaching as a whole learning unit and designing a series of learning tasks, so as to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single-text learning mode. This is not only a new form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students’ core language literac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learning task group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o clarify the principles of building learning task groups, to build learning task groups specifically, and to conduct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and case studi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文章引用:熊乐瑶.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实施探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5): 942-94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5856

1. 引言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构建“学习任务群”,以学习单元为整体来组织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的系列学习任务,革新以往单一课文的学习形式,从“书中学”转向“做中学”,引领高质量语文教学发展。这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生为本,突破了以知识点、能力点为中心的线性架构方式,创造了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线的块状结构方式,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折射出全新的课程内容建构观[1]。这一创新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引发思考,如何运用学习任务群更好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论探究

2.1. 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2]。它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习单元为整体,通过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关键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2.2. 学习任务群的类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为三个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具体而言包括六个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教学任务[2]。这些任务群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学习任务群合理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3. 学习任务群的理论拓展

2.3.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学习任务群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驱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综合能力提升。例如,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创意写作,不仅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3.2. 学习任务群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参与实践,获得主动建构的过程。项目式学习作为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的重要体现,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4]。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同样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与项目式学习的理念高度契合。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如在教学中将学习任务群分成若干个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5]。这种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引导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项目实践,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通过这种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习任务群的育人目标。

3.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3.1. 明确构建的原则

3.1.1. 关注学习任务设计的层级性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由一系列学习任务串联而成的。鉴于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必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级设计,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3.1.2. 凸显学习任务群的引导作用

在探索学习任务群的开展模式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设置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形成连贯的学习任务群,任务之间相互联系、逻辑紧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教师也能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到进阶,最终达成教学的总体目标。

3.1.3. 发挥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功能

教师要明确任务群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确定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学习主题,创设出贴近学生现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涵盖不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从多视角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核心素养。

3.2. 构建学习任务群

3.2.1. 确定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的选择应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同时还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时代性和现实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日常饮食中的学问”这一主题,教师可以普及袁隆平爷爷种杂交水稻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粮食的来之不易,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2.2. 设计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文具中的学问”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文具店、购买文具等活动,了解文具的种类和用途。另外,情境任务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我的一日生存大挑战”这一主题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系列任务,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群应包含多种形式的任务,涵盖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故事里的儿童”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任务群应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日常饮食中的学问”这一主题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还要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单,并参与评选活动。

任务群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文具整理大比拼”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文具整理比赛,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同时,任务群还应包含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例如,在“介绍我的文具朋友”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彼此的推荐卡,提出改进建议。

3.2.3. 选择典型活动

在阅读与交流活动中,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故事里的儿童”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书籍,了解书中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也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专题阅读,阅读多篇文章,进行主题总结,例如,在“校园之秋”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和图画书,感受秋天的美好。

在写作与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例如,在“稻草人”的童话世界中,学生可以尝试续编或改编童话,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例如,在“校园之秋”这一主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校园之秋”纪念册,展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热爱。

在口语交际与表演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演讲比赛,例如,在“我的理想”演讲比赛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也可以组织情景对话,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情景对话中,学生可以模拟借书的过程,锻炼交际能力。

4.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4.1. 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都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在展示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校园之秋”任务群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校园之秋”纪念册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展示和分享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还促进了班级内的交流与合作。

4.2. 加强合作学习,发挥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是任务群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评价他人的表现,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文具整理大比拼”任务群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文具整理比赛,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分类、装饰、整理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介绍我的文具朋友”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彼此的推荐卡,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互评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反思,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3. 巧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潜移默化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和信息处理的认知,更重塑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和学习用品,而是能够借助网络工具,突破时空限制,自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从而有效锻炼其信息检索、分析与应用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6]。例如,在“四季的诗歌”任务群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感受季节之美。同时,借助电子词典、在线诗词库等工具,学生能够快速查阅与季节相关的诗词,拓宽知识面。

4.4. 关注现实社会,培养社会责任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文具中的学问”任务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鼓励他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文具背后的科技原理,还能培养环保意识,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5. 案例分析: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5.1. 单元整体解读:明晰教学方向与策略重点

5.1.1. 剖析单元结构与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以及相关知识理解部分构成[7]。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向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用合适阅读方法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整合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需深入理解单元布局,将目标细化到每篇课文教学中,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1.2. 把握文体差异与阅读策略关联

不同文体的课文在本单元中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竹节人》作为回忆性散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童玩之趣,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宇宙生命之谜》作为科普说明文,着重训练学生探究式阅读与信息提取、逻辑表达能力;《故宫博物院》作为略读课文和非连续性文本,强化学生信息整合、口语交际和自信表达能力。三篇课文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有目的地阅读”这一核心策略的学习与应用,体现单元编排的整体性和训练目标的递进性。

5.2. 情境任务设计: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5.2.1. 构建“学习任务群”框架

为突破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局限,本单元以“我们一起来串门”为主题,设计了三个拓展型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串门”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为背景,结合教材提示与课后习题制定“串门计划行程表”。旨在通过情境化任务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5.2.2. 具体情境任务与活动

1) 任务一:逛逛老玩具大院

活动一:我来教你做玩具——编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根据制作指南的要求,提炼信息,梳理相关内容,学会阅读方法。

活动二:我来教你玩玩具——设计“竹节人”玩法攻略。学生聚焦“竹节人”制作攻略,梳理文章结构,掌握自主制作方法,为动手实践打下基础。

活动三:我来分享玩玩具的快乐——交流“竹节人”精彩瞬间。学生观察精彩瞬间,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寻找创作灵感,用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从游戏中获得的体验[8]

2) 任务二:探秘宇宙生命馆

活动一: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学生们通过观看影片中的宇宙画面,自由讨论,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学习有逻辑、有条理的表达。

活动二:探索生命存在的神奇奥秘——怎么判断其他天体有没有生命?学生们带着问题,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在段落旁要点的提示下,筛选问题,圈画出关键信息,总结回答问题。

活动三:“火星移居计划”微论坛研究——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学生们通过筛选重要信息、画出有关火星生存条件的关键词,综合信息,得出结论。

3) 任务三:走进故宫博物院

活动一:我画故宫参观图——绘制故宫建筑分布示意图。学生们能从四则阅读材料中,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借助图例画出路线,标出重要景点。

活动二:我带家人游故宫——设计家庭专属游览路线图。学生们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特点,制作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活动三:我是故宫讲解员——整合故宫旅游路线讲解稿。结合路线图,选择重要的景点,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整合景点的解说词,选择适切的方式进行班级讲解[9]

“我们一起来串门”学习任务群任务与活动框架见图1

Figure 1. Learning task group for unit 3 of grade 6 volume 1, departmental edition

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

5.2.3. 典型活动选择:推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素养提升

语文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有三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任务学习就需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综合运用不同的语文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1]。在本单元,可以依托“我们一起来串门”这样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担当“串门小导游”,推开“老玩具大院”,探身“宇宙生命馆”,做个“故宫博物院讲解员”……在不同的阅读目的中,有效驱动任务群,达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价值。

1) 阅读与鉴赏:我是竹节人体验官

学生在担任“竹节人体验官”过程中,有目的地阅读。编写制作指南时快速提炼信息,设计玩法攻略时细读感悟乐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生活场景的联想,深入体会阅读乐趣,实现教学目标,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2) 梳理与探究:我是宇宙探索家

“宇宙探索家们”通过任务单和评价引导,自主探究阅读。分辨文章详略,关注批注方法,记录关键信息并阐述观点。在“火星移居计划”探讨中,根据任务选取阅读重点,筛选整合信息得出结论,有效提升梳理与探究能力。

3) 表达与交流:我是故宫讲解员

学生在绘制故宫示意图时提取关键信息,担任讲解员时整合多种材料编写讲解词,合理设计讲解流程,生动讲解景点。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提高了自信表达能力,增强了表达与交流能力。

6. 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使命。学习任务群的引入,不仅是对新课标改革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在明确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确定学习主题、巧妙设计情境任务以及科学选择典型活动,学习任务群能够充分释放其独特优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学习任务群的运用策略,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不仅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成长筑牢根基,更是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助力小学语文教育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薛法根.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建构[J]. 人民教育, 2022(Z2): 23-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温儒敏. 我理解的语文新课程标准[J]. 小学语文, 2023(1): 9-14.
[4] 黄雅迪. 高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5] 朱再枝, 何章宝.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当代文化参与”实践探究——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24): 20-25.
[6] 胡飞飞. 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 26(1): 159-162.
[7] 张梦姣. 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教育界, 2023(14): 98-100.
[8] 付军玲, 王晓虹. 大单元学习: 让儿童生动活泼地学语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Z1): 42-47.
[9] 查晓红. 让阅读策略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读与设计思路[J]. 语文教学通讯, 2021(Z3): 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