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语法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水平也是所有英语教师和外语教育研究人员长年以来关注的要点[1]。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英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然而,在语法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任课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即重语法轻交际,导致学生最后无法真正学习到语法知识。现在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采用讲解语法的规则、给出例句并解释、练习巩固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经过这种强调语法规则的语法教学,学生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规则的记忆、对于语法形式的区分上,却忽略了语法本身的含义[2]。
概念型教学法是本世纪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最新流派,其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和内化。概念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语言中某个概念进行系统解释。现在的语法教学,更加重视语法规则的讲解,对语法本身概念的教学却很少涉及,若是将概念型教学法应用于语法教学,解释语法的概念,或许可以帮助对语法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语法。在概念型教学法中首先对语法概念进行解释,物化则是指将所教授的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图示,例如卡片、时间轴等,帮助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再者,教师需要设计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图示,言语化和内化则是根据学生自身水平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学语法概念。
综上所述,如果将概念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探究其应用模式,能够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2. 内涵
国外的研究始于Lantolf提出概念型教学法并带领其博士生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3]。国外对概念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相对较早,且都是应用于外语教学,以西班牙语教学居多。Negueruela (2003)主要针对西班牙语语法教学中的时态和冠词进行了15周的教学实验,终得出概念型教学法确实有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学生实验后的表现明显改善[4]。Frazier (2013)也将概念型教学法应用于西班牙语的语法教学,他则是针对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的教学进行教学实验,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虚拟语气概念的界定和各种言语化活动的进行,学生加深了对语气的概念的理解,并且调查显示学生对概念型教学法反应良好[5]。
在国内,文秋芳首先对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概念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时五个阶段的具体操作进行解释。她从语言观、习得观、教学观三个方面来充分解释了概念型教学法。在语言观中,概念型教学法信奉社会文化理论提出的中介观,即语言是个体从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转化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中介;在习得观中,概念型教学法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是由内向外;就教学观而言,概念型教学法将语言概念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单位,例如语法的时、体、情态、被动语态等[6]。
概念型教学法一共有五个步骤: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和内化。概念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语言中某个概念进行系统解释;物化是指把要教授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实在的图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交际活动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地掌握知识;言语化的概念是让学生用元语言,也就是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所教授概念本身,在此教师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所传授知识;内化这一步让学生不仅学习概念,而且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对概念的学习。
3. 教学案例设计
3.1. 过去时
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时体教学一直是语法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中考试题中比较难得分的板块,一直备受关注。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把时体称为“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学生[7]。此外,教师经常采用单独教授语言点的方法,最后将它们整合到整个时态知识中。例如,他们把动词时态的变化和符号词的理解分开教,最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例如,老师让学生学会替换“我每天吃一个苹果”和“我昨天吃了一个苹果”。并进行翻译,希望能让学生掌握时态的学习。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时态的语法意义,学会如何变换时态,也不能用于长而难的句子。初学者会对这些句子的区别感到困惑,他们不能理解也不能在做题中运用。
对学生来说,区分动词的时态和变化是一项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很难区分下列句子的时态,并解释为什么:
1) This is my first time that I have visit China.
2) I had no sooner got into the room than it began to snow.
3) The children will do their homework the moment they have arrived back from school.
我们的语言表达只是随时间而变化,没有时体的概念。然而,在英语中,在不同的时体使用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而且时体的关键表达在句子的谓语动词上,谓语动词的变化规律非常复杂,初中生很难真正掌握。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会过分重视时体教学的理论规律,忽视学生对时体教学的实际交流和应用,学生无法真正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8]。老师教学生“我已经去过图书馆了”、“上周末我去了图书馆”。初学者也可以成功地说出句子标记的时态和判断,但如果学生在交流中使用它们,比如在角色扮演中,老师问“你这周做完什么了?”学生可能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因此,初中英语时体教学模式需要一种创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英语时体教学的现状。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概念型教学法在时体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教师首先引入过去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概念型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一般过去时的真实含义,掌握规则。经过讲解、头脑风暴、图式、交流与语言化、练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语法的意义。见表1。
Table 1. Concep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ense teaching
表1. 关于时态教学的概念型教学法
Steps |
Teacher |
Students |
Justification |
Explanation |
Show the example sentence and explain the concept of the past simple tense. |
T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st simple tense. |
Students can have a rudimentary understanding of new knowledge. |
Brainstorming |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and let students identify them. |
Students can judge the tense if they see obvious time markers. |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
Schema andObjection |
Show the schema to help students learn new rules. |
Remember the schema. |
Schema and objection can help students quickly get the knowledge. |
Communication and Verbalization |
Give time to let students team up and complete conversation. |
Interact with partner, and translate sentences. |
Help students use new knowledge in real life. |
Practice |
Assign the test job. |
Students complete the test. |
Consolidate w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 and test their mastery. |
第一步:解释“过去”的概念
教师首先展示例句,并且解释过去的概念。过去即为现实说话点的过去,可以是过去的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过去的一个时间段。在教师解释完后,学生会对过去时体有初步的理解。
第二步:头脑风暴
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对例句进行对比翻译。在有标志性时态的“动词”句中,学生能很快辨别;但一旦没有,学生将陷入疑惑,此时也正好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第三步:用图式解释“过去”
当使用概念型教学法时,图式是必要的。见图1。
Figure 1. Schema in tense teaching
图1. 时态教学中的图式
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学生们能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思想的碰撞,体现拉平效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第五步:练习
让学生完成书本上和练习册上对应的练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
通过上述步骤,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讲解过程,一步步理解,最终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实现概念的构建过程,最终真正理解概念,实现内化。
3.2. 名词的单复数
其实英语学习者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就应该要掌握名词单复数的正确用法并进行熟练正确的使用,然而实际上中国初中生对于名词复数形式的使用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忽视和滥用,在考试中常常丢分,笔者着重分析了两种原因。
首先,形式的变化是复杂的。母语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很大,名词在英语中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此外,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形式,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汉语中,当我们说苹果时,它就是一个苹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你想说三个苹果,只要把“一”换成“三”。但在英语中就完全不同了。因为量词和名词都会相应地改变。此外,一些名词可以通过直接加s变成复数,而许多其他单词的变化方式不同。
其次,集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形式很难辨认以及固定搭配种类太多。有些集合名词是单数,有些可以是单数和复数。更重要的是,一些集体名词在使用不同的形式时会有不同的含义。这些特殊用法使得学习集体名词变得困难。例如,在句子中,我的家人都喜欢玩游戏,我的家人是一个大家庭。它们都是同一个名词,但它们的动词形式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概念型教学法在名词单复数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见表2。
Table 2. Concep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lural and singular version of nouns teaching
表2. 关于名词单复数教学的概念型教学法
Steps |
Teacher |
Students |
Justification |
Explanation |
Explain the concept and usage of plural noun. |
T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lural. |
In order to derive the rules of deformation of countable nouns. |
Brainstorming |
Show some sentences and ask students to distinguish. |
Distinguish theses sentences easily which have symbolic numeral. |
Help students get a basic judgement. |
Schema andObjection |
Help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numerals and modifiers. |
Remember the schema. |
Remember these numerals and modifiers quickly. |
Communicationand Verbalization |
Let students team up free and observe them. |
Interact with partner and complete the verbaliz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
Help students tru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grammar, and finally reach the degree of internalization. |
Practice |
Assign the task. |
Complete the exercises. |
Consolidate the newly learned knowledge. |
第一步:解释
教师解释名词单复数的概念,通俗一点来说当数量大于1时,名词则需要复数,但复数也有不同的形式,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头脑风暴
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判断哪一句是复数形式,哪几句是单数形式,哪几句是复数形式。
第三步:图式
见图2。
Figure 2. Schemas in singular and plural noun teaching
图2. 名词单复数教学中的图式
老师将展示此图式在PPT上,然后进行讲解,生动形象的图式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第四步:交流和言语化
教师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在讨论中,学生互相说出彼此在做此类型题目时常犯的错误,以及自己积累的固定搭配,并解释该固定搭配后面该接何种名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学习到还不熟悉的搭配,帮助他们之后更好地做题。
第五步:练习
教师发放提前准备好的名词单复数搭配练习。学生做完并核对答案后,小组之间先进行答疑,最后再由老师来讲解小组代表之间询问率较高的题目。当冠词是a或an时,表示只有一个数量,可数名词只能是单数。如果名词前的数字标记大于1,则表示此时数字大于1。此时可数名词必须为复数,并应按相应规则进行变换。当some、hundreds of、lots of等修饰语出现在名词前时,表示有一定的数量,无法准确估计,因此该名词也应采用复数形式,学生应该多积累正确的搭配。在言语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际活动完成知识的言语化,不断加深对图式的理解,真正理解语法的概念,最终达到内化的程度。
在用概念型教学法去教时间的使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其五个步骤来设计教案:
第一步:解释。教师从多个维度或角度解释语法概念,并给出不同意义的例句,让学生在不同的句子中猜测和理解单词的意义。例如,要解释went的意思,你可以把它放在I went to a park这个句子中。用中文解释。
第二步:物化。用直观的图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定位,增强记忆力。这就要求教师用图表来说明go和went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交际活动。它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目标是巩固所学的意思。例如,让学生和同伴一起造句,并试着翻译它们。
第四步:言语化。这个步骤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本身,以确认他们是否消化了新学的知识。
第五步:内化,即让学生不仅学习概念,而且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对概念的学习。促进内化的机制是模仿,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尝试用去比较更多的动词来学习动词的时态变化,最终掌握一般过去时。
4. 结论
在概念型教学法下,概念知识的物质化活动和言语化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学习过程就是中介者互动交流的过程,包括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尤其在交际活动中,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发表个人观点等行为,实际参与了其他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9]。将概念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效率;最终帮助学生内化和迁移所学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