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慢性乙肝,是我国高发传染性疾病,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高达1.5亿,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压力[1]。慢性乙肝呈现慢性进展,伴随肝纤维化逐渐发展至肝硬化,而乙肝肝硬化的转变存在一定的可逆性,若能够在此时给予科学的治疗、干预控制肝纤维化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当前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抑制肝纤维化[2]。肝纤维化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营养代谢密切相关,营养不良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问题,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同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营养代谢器官,饮食对其功能和形态可能产生直接影响,由此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饮食护理能够有助于控制肝纤维化。因此,科学的饮食管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力和营养水平,但既往护理中饮食干预缺乏个性化,且科学性不足,需要加以完善[3]。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饮食管理方案,充分考虑患者饮食需求、营养状况,给予持续高质量的饮食管理,从而量身实施饮食护理,为良好预后奠定基础[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2023年6月~2024年6月本院门诊检查的慢性乙肝患者,抽取6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设置为304例对照组、304例观察组。纳入要求:(1)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5]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乙肝病毒检验为阳性。(2) 认知、理解能力正常能够配合护理。(3) 资料完整。(4) 年龄18~80周岁患者。排除要求:(1) 合并其他肝脏疾病。(2) 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3) 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对照组中男164例,女140例,年龄29岁~72岁,平均年龄(47.86 ± 5.10)岁,肝纤维化程度:轻度189例、中度92例、重度23例。观察组中男167例,女137例,年龄25岁~78岁,平均年龄(47.59 ± 5.41)岁,肝纤维化程度:轻度191例、中度91例、重度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纤维化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对比。本临床实验已经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NSYKYLL-2024-03)。
2.2. 方法
对照组:全部患者入组后门诊选择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遵医嘱首先给予门诊用药指导,详细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服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同时,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超量服用。此外,针对特殊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或肝脏保护剂),提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告知应对方法。第二,提供药物服用的日常记录表,便于患者自我监控和反馈。第三,为患者提供有关肝炎疾病管理的教育材料,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和常规饮食护理,门诊复查针对患者疾病进展调整护理方案,根据患者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与处理。本组患者实施常规饮食护理,由护理人员在入院时统一发放《肝病患者饮食指导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清淡、适量高蛋白、多吃蔬果、限制油腻辛辣”等通用性建议,护理人员不进行持续干预。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取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具体方案如下。(1) 建立个人资料。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个人基础档案(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和病情资料(既往病史等)以及营养指标等检查结果,使用简易营养评估工具(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 MNA-SF) [6]综合分析患者营养状态,根据近期体重变化、饮食变化、行动能力等综合评价。评分 ≥ 12分,说明营养状况正常,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评分0~11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建议到营养科进行营养干预。护理人员以讨论、分析的方式确定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方案并实施。个性化方案制定具体流程如下:① 根据MNA-SF评分及营养实验指标,将患者划分为营养良好组与营养风险组;② 对营养风险组进行进一步评估,结合个体代谢需求(可使用简化版Harris-Benedict公式估算基础代谢率),制定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素摄入目标;③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口腔/消化道问题、是否伴随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进一步细化膳食结构;④ 最终由护理团队与营养科会诊确定个体化饮食干预方案,并记录于护理计划中,内容包括食谱样例、每日餐次时间、摄入量范围等。⑤ 每周通过体重、食物摄入记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反馈调整食谱或营养支持计划。(2) 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视频、动画等方式以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一对一指导,发放饮食指导单让患者提高对饮食的重视度和认知,为后续饮食护理做好准备,干预周期3 d,每日健康教育45 min。(3) 持续性饮食指导。首先,门诊患者注意居家测量体重变化并记录,建议定期到医院营养科进行必要的营养检查,护理人员在患者的饮食指导单上记录结果,并提供饮食建议。其次,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给予饮食建议,记录在指导单便于患者日常执行。推荐摄入量与种类:首先,推荐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标准为1.2~1.5 g/kg体重,优选食物包括瘦牛肉、鸡胸肉、鸡蛋、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脱脂奶等;其次,建议高碳水饮食:每日碳水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5~60%,鼓励摄入全谷类(糙米、燕麦)、根茎类(红薯、山药),限制精制糖;第三,多食用高维生素食物:每日至少摄入400 g蔬菜与200 g水果,鼓励深色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水果优选橙子、苹果、猕猴桃等富含维C和抗氧化成分者;第四,注意微量元素补充:富锌食物如牡蛎、南瓜籽,富镁食物如香蕉、坚果(核桃、杏仁);最后,限制性建议:控脂限量在每日总能量的20~25%,避免煎炸食品,建议使用蒸煮方式烹饪;每日食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5 g,推荐使用低钠盐;除此之外,饮食行为建议患者每餐保持78分饱,少量多餐,每日分为35餐,且饭后注意口腔清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 ml,防止便秘。建议患者记录每日饮食摄入与体重变化,定期向医护反馈。(4) 持续性护理。持续性护理以远程干预、随访模式展开,远程指导每日进行,随访每2周1次,持续时间为8周。首先,加强饮食、生活习惯规范,为患者进行生活习惯指导,告知其居家自我管理中如何避免危险因素,做好居家自我记录,积极向医护人员进行远程指导。其次,告知患者应避免饮酒、吸烟,同时严格控制高盐、辛辣、烟熏类食物的摄入,保持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作息。再次,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适度的锻炼,建议在运动耐受范围内进行轻度或中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等。此外,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的生活管理情况,尤其是长期的习惯养成。与此同时,告知家属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陪伴患者,关心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2.3. 评价指标
(1) 肝纤维化程度。选用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FibroTouch剪切波组织定量超声诊断仪分析全部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以stiffness值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肝硬化程度越严重。
(2) 营养状况。MNA-SF评估护理3个月后两组营养状况。MNA-SF是一种用于快速筛查营养风险的工具,包括6个问题,总分为14分,分为三个风险等级,12~14分:营养状况良好;8~11分:存在营养风险;0~7分:营养不良,分数越高营养状况越好。
(3) 生活质量。借助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SF-36) [7]评估护理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取与患者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价,满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2.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Levene检验确认总体方差相等,并经正态性检验验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Mean ± SD,
)进行描述,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则以频数和百分比(n, %)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608例患者连续干预过程中8例随访过程中失访脱落,最终每组纳入300例未脱落患者,对比结果如下。
3.1. 肝纤维化程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stiffne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stiffnes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liver fibrosis degree (
)
表1. 肝纤维化程度对比(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3个月后 |
t值 |
P值 |
对照组 |
300 |
8.13 ± 2.77 |
7.93 ± 1.38 |
1.1194 |
0.2634 |
观察组 |
300 |
8.27 ± 2.65 |
6.24 ± 0.92 |
12.5343 |
0.0000 |
t值 |
|
0.6326 |
17.6489 |
|
|
P值 |
|
0.5273 |
0.0000 |
|
|
3.2. 营养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MNA-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3隔越后,观察组MNA-S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points,
)
表2. 营养状况对比(分,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3个月后 |
t值 |
P值 |
对照组 |
300 |
10.86 ± 0.31 |
11.89 ± 0.14 |
52.4483 |
0.0000 |
观察组 |
300 |
10.83 ± 0.35 |
13.25 ± 0.22 |
101.3923 |
0.0000 |
χ2值 |
|
1.1114 |
90.3327 |
|
|
P值 |
|
0.2669 |
0.0000 |
|
|
3.3. 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均较高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points,
)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
组别 |
例数 |
生理功能 |
心理职能 |
躯体疼痛 |
社会功能 |
护理前 |
对照组 |
300 |
62.52 ± 2.44 |
62.28 ± 2.46 |
62.24 ± 2.81 |
62.52 ± 2.67 |
观察组 |
300 |
62.33 ± 2.39 |
62.24 ± 1.46 |
62.25 ± 2.39 |
62.62 ± 2.28 |
t值 |
|
0.9635 |
0.2422 |
0.0470 |
0.4933 |
P值 |
|
0.3357 |
0.8087 |
0.9626 |
0.6220 |
护理3个月后 |
对照组 |
300 |
81.68 ± 4.11* |
83.49 ± 5.63* |
81.80 ± 5.15* |
79.21 ± 4.30* |
观察组 |
300 |
86.94 ± 4.37* |
90.26 ± 4.71* |
90.82 ± 4.12* |
86.75 ± 4.98* |
t值 |
|
15.2876 |
15.9747 |
23.6885 |
19.8489 |
P值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对照组护理前、3个月后对比 |
t值 |
300 |
69.4311 |
59.7932 |
91.8394 |
57.1132 |
P值 |
3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观察组护理前、3个月后对比 |
t值 |
300 |
71.0538 |
98.4205 |
103.8932 |
76.3073 |
P值 |
3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注:相较本组护理前*P < 0.05。
4. 讨论
慢性乙肝指的是乙型病毒肝炎所致的病史半年以上的慢性肝损伤,疾病呈现进行性发展,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疲劳乏力、恶心腹痛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8]。慢性乙肝患者随着发展出现慢性肝纤维化,主要是由于纤维组织沉积导致,破坏患者肝功能导致肝硬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癌,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抑制肝纤维化至关重要,既往研究中表明[9],肝脏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存在可逆性,可通过干预治疗,从而恢复肝脏形态和功能。当前,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控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护理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其效果[10]。
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是个性化护理、连续饮食护理的联合,持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饮食管理,充分考虑个体的营养状态、营养需求、疾病所处阶段,从而针对性调整饮食,达到逆转纤维化和肝功能损伤的目的[11],继而避免疾病发展至肝硬化。个性化连续饮食护理充分体现了当代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优势,饮食方案的护理将患者置于核心位置,精准控制饮食并限制影响病情成分的摄入量[12]。同时,该饮食护理方案科学、客观,能够合理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无论是在改善病情还是抑制纤维化方面均具备优势[13]。
既往研究中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实施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实施干预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P < 0.05) [14]。本研究参考既往经验,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纤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该护理方案的优越性。此外,本研究经过护理,观察组营养水平、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分析原因为:一方面由于连续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饮食,继而补充充足的氨基酸,促进血浆蛋白水平恢复以改善营养不良。且个性化连续饮食护理保证了饮食护理的针对性和延续性,弥补常规护理的诸多不足,维持护理效果稳定。另一方面,饮食的科学控制减轻了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缓解躯体不适感,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生理、心理负担均有所改善,对疾病治疗产生积极影响,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对改善预后有协同作用[15]。
综上所述,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可帮助慢性乙肝患者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