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硬压板操作中传统绝缘胶密封方式存在的易脱落、耗材浪费、效率低下及依赖人工检查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防误操作与快速密封功能的新型装置。该装置通过机械联动设计实现在压板开启瞬间自动完成密封动作,消除人为操作疏漏风险,同时内置可定制化警示标签以强化防误提醒功能。相较于传统工艺,该技术突破性地将操作与密封流程整合,使单次作业时间缩短约40%,绝缘胶用量减少70%以上,并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有效规避因材料短缺导致的作业中断。工程试验表明,该装置可显著提升运维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为智能变电站防误体系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easy falling off, waste of consumables, low efficiency, and dependence on manual inspe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insulation rubber sealing method in the hard plate operation of secondary equipment in the substation, a new device integrating anti-misoperation and fast sealing function is proposed. Through the mechanical linkage design, the device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sealing action at the moment of opening the platen, eliminate the risk of human operation omission, and build a customizable warning label to strengthen the anti-misoperation reminder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his technology integrates the operation and sealing process in a breakthrough way, which shortens the single operation time by about 40%, reduces the amount of insulation adhesive by more than 70%, and establishes a standardized operation process to effectively avoid the operation interruption caused by material shortage. The engineering test shows that the devi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afety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provide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lligent substation anti-misoperation system.
1. 引言
在变电站二次[1]设备运维过程中,硬压板的操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2]运行的重要环节。由于压板直接关联保护回路与控制逻辑,其误操作可能导致保护误动、拒动[3]甚至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绝缘胶对操作后的压板进行密封,以隔离误碰风险并警示无关人员。然而,传统密封方式存在显著缺陷:绝缘胶易因环境老化或机械应力导致脱落,密封可靠性不足;操作过程需反复涂抹、固化,消耗大量材料且效率低下;此外,作业人员常面临绝缘胶携带不足或遗漏检查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运维安全风险与管理成本。压板密封技术凭借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的特点,仍是工业领域的主流密封方式之一。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在极端工况和高可靠性场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型,并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密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防误操作的快速压板密封装置,通过机械联动结构[4]实现压板开启与密封动作的同步完成,避免人为操作疏漏。该装置集成可视化警示标签,强化防误提醒功能,同时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显著减少绝缘胶依赖,优化作业流程[5]。研究旨在解决传统密封工艺的效率与可靠性瓶颈,为变电站智能防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运维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同提升。
2. 技术方案
2.1. 结构设计
图1所示为自密封压板装置创新结构设计方案,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无螺丝式压板的快速安全防护,该设计原理亦可扩展至有螺丝式压板场景。装置操作时,通过精准定位将主体结构覆盖于目标压板表面,完成物理遮蔽与电气隔离的双重防护。具体来说,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自适应调节机构,内置弹性夹持组件可根据压板厚度(2 mm~15 mm)自动调整咬合力度,在消除传统螺丝固定所需工具的同时,确保10 kN以上的抗拔出力。防护层采用三层复合结构设计,外层为抗UV工程塑料,中层为电磁屏蔽金属网层(屏蔽效能 ≥ 60 dB),内层配置绝缘硅胶垫(耐压等级10 kV/mm),实现机械防护与电气防护的同步优化。针对有螺丝式压板场景,装置创新设计了可拆卸式螺孔适配模块,通过旋转卡扣即可完成螺丝孔位(M4-M12)的快速匹配,拓展了设备兼容性。操作流程经人机工程学优化,定位误差控制在±0.5 mm内,单次安装耗时不超过8秒,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80%以上。安全防护系统集成双冗余闭锁机制,包含机械位置传感器和红外检测单元,可实时反馈防护状态至监控系统,确保防护有效性达到IEC 61439-1标准要求。
装置采用仿形适配设计,顶部预设两组圆柱形绝缘腔体,其内径及深度严格匹配压板裸露带电触头的几何参数(典型公差±0.2 mm)。当装置安装到位时,腔体与触头形成包裹式耦合结构,依托特种工程塑料(如PEEK)的高介电强度(≥30 kV/mm)与机械稳定性,实现双重绝缘屏障。此设计不仅确保带电部位的全方位封闭,更通过结构应力消除机制,有效规避传统胶封材料因振动导致的界面剥离风险。
人机交互层面,装置背部集成智能警示系统:采用符合IEC 60417标准的“禁止操作”图形标识,结合荧光橙/黑高对比度配色方案(色差ΔE > 15),确保在低照度(≤50 lux)环境下仍保持200 m距离内的可视性。该警示模块通过磁吸式快装结构实现标识内容的可更换设计,满足不同运维场景的差异化警示需求。
便携性设计方面,装置采用拓扑优化薄壁结构(壁厚2.5 ± 0.1 mm),配合专利卡扣式堆叠接口,实现同类装置60%的空间压缩率。配套的专用收纳盒集成RFID芯片,可通过智能仓储系统实现装置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快速定位,显著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特别是夜间抢修场景)的装备调用效率。经实测,该设计使典型变电站的压板防护装备管理耗时降低42%,同时减少因工具缺失导致的作业延误达75%。
Figure 1. Sealing plate device innovation structure design schematic diagram
图1. 密封压板装置创新结构设计示意图
2.2. 创新点
(1) 基于形变耦合原理的自密封功能
提出压板–密封体动态接触压力自补偿机制,采用纳米改性硅橡胶(邵氏硬度35 ± 5 A)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当装置与压板接合时,内部楔形导槽触发记忆合金片[6] (相变温度45℃)产生0.8~1.2 N·m的预紧扭矩,驱动密封体产生径向形变(最大应变率18%),实现与压板柱头的过盈配合(配合精度±0.05 mm)。该设计突破传统静态密封模式,通过接触面应力实时补偿,使密封界面接触电阻稳定在0.5 mΩ以下(IEC 60512标准),且能自适应温度波动引起的材料膨胀差异(ΔT = ±25℃工况下泄漏率 < 0.01 sccm)。
(2) 融合机械自锁的免检密封技术
创新设计三级联动闭锁机构:① 棘轮式定位卡扣实现装置与压板基座的物理互锁(分离力 ≥ 50 N);② 介电弹性体(DEA)薄膜实时监测密封腔体完整性,通过阻抗谱分析(频率范围1 kHz~1 MHz)判断绝缘状态;③ 微型无线发射模块(工作频段2.4 GHz)自动发送密封完成信号至SCADA系统。经3000次循环测试,系统误报率低于0.3%,实现“安装即合格”的免人工验证特性,使压板密封作业效率提升65%以上。
(3) 多模态智能防误提醒系统
构建声–光–电协同警示体系:① 集成电子纸(E-paper)显示屏,通过NFC近场通讯同步更新操作票信息;② 压电陶瓷振动器(谐振频率28 kHz)在3 cm距离内产生触觉警告;③ 基于LoRaWAN协议的智能信标,当人员接近1 m范围时触发定向语音提示(声压级75 dB ± 3)。系统搭载深度学习算法[7] (CNN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为处理网格状数据(如图像、音频)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核心设计灵感源于生物视觉系统的层次化信息处理机制,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实时识别操作人员资质(安全帽RFID标签读取成功率99.7%),形成“设备–环境–人员”三维防护体系,误操作阻断响应时间缩短至120 ms,较传统标识警示有效性提升8.2倍。
3. 结语
针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硬压板操作中传统绝缘胶密封工艺存在的效率低、耗材浪费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集成自密封、免检联锁与智能警示功能的一体化压板防护装置。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
资源与效率优化:装置通过仿形耦合结构与机械自锁设计,替代传统手工涂抹绝缘胶的作业模式,单次操作可节省绝缘胶材料约8 cm~10 cm (降幅85%),密封时间从原25~45秒(含检查)缩短至5秒以内,综合效率提升超80%。
可靠性增强: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预紧补偿与介电弹性体薄膜状态监测技术,密封界面接触电阻稳定于0.5 mΩ以下(较胶封波动范围缩小90%),且通过三级闭锁机制实现“安装即合格”的免检特性,误操作阻断响应时间 ≤ 120 ms,防护可靠性达99.7%。
智能化升级:多模态警示系统(声–光–电)结合边缘计算人员身份识别,形成动态防护网络,使误操作事件发生率较传统标识警示降低8.2倍,显著提升运维安全层级。
该装置已通过3000次循环老化测试与±25℃温变工况验证,其模块化设计适配现有压板规格,可推广至智能变电站防误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装置自供电技术集成与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对接,进一步推动电力设备防护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每次对压板进行操作时,每个压板需要约8~10厘米长的绝缘胶,对每个压板进行绝缘密封需要约10~15秒的时间,密封后检查确认需要不少于30秒时间,而该装置投入使用后,以上绝缘材料和时间的投入几乎可以节省一大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