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理论框架
在自然语言交际中,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作为一类特殊的语言成分,在语篇建构和互动表达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自Zwicky (1985) [1]在小品词研究中首次明确其语法语用功能以来,话语标记的研究在西方语言学领域经历了从形式描写到功能认知的深化过程(Fraser, 1996) [2]。与此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话语标记并对其基本概念进行研究,例如:赵刚(2003) [3]强调话语标记在语句中的会话建构功能,但未区分话语标记和话语衔接词的区别。冉永平(2004) [4]突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但过于强调认知导向,忽略了部分标记在话语中的结构功能。何自然(2006) [5]将范围扩大至书面与口语语体,扩展了研究视野,但表述过于宽泛,也没有很好地与连贯词区分。祖利军(2010) [6]强调话语标记的非命题性,但“省略不影响真值”的结论削弱了话语标记在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殷树林(2012) [7]强调话语标记的形式独立性和语义虚化性,但未充分解释其在互动交际中的动态适应性。由于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在大范围内对话语标记进行研究总是过于宽泛、笼统,所以话语标记研究趋向于细化、专门化;又因为网络时代语言的加速更新发展,新生话语标记层出不穷。因此,新型网络话语标记研究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
1.2. 研究对象与语料
“笑死”是近几年在口语或会话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话语标记。通常看作是动词“笑” + 程度补语“死”组成的一个中补结构,“死”作为补语,增加了动词的程度义,但并未达到“死”本身的状态,它被认为是一个极性程度补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笑死”类似的表达,例如“笑喷了”、“笑晕了”、“哈哈”等,但本文并不将其纳入话语标记“笑死”的同类结构进行分析,原因如下:首先,“笑死”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表达积极义(笑死,视频太搞笑了),也可以表示消极义(笑死,就这水平还考大学?);但是其他表达多用于积极语境。其次,“笑死”由于补语“死”的使用被赋予极端化语义特征,不同于“哈哈”简单叹词重叠或“笑晕”单纯程度表达。故不纳入本次话语标记讨论范围。
在过去的研究中,对“笑死”的研究多集中于是“V + 死”结构,“笑死”仅作为“V死”结构的例证存在。例如徐霞[8]就探讨了心理动词进入“V死”结构时的情况。唐贤清、陈丽[9]使用类型学的方法,探讨了“死”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其程度义获得及程度副词产生的方式。张艳[10]认力“一死”结构已经在如今语言中形成了构式,提出“一死”构式的实际变换,并提出了对该构式的对外教学策略。王连盛[11]则探讨了“V死”多义构式的形成过程。虽然有人观察到“笑死”在日常交际中的标记作用,如傅亚炜[12]注意到“V死”的话语标记功能,并结合“晕死”、“吓死”等例证分析了它的话语标记特征、语用意义分析,但并没有对“笑死”这一话语标记展开充分论述。
总之,针对话语标记“笑死”的分析前人并不完善,“笑死”在口语中是如何体现为话语标记的?话语标记“笑死”在交际中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将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225条“笑死”的现代汉语用例,对“笑死”话语标记特征、话语功能进行探究[13]。
2.“笑死”的话语标记特征
学界对于话语标记的特征暂未达成共识,但是通过上文对已有观点进行的批评性分析,我们发现话语标记在句中的结构、语义、语用等功能是学者普遍关注的,除此之外,网络话语标记还需格外关注语体风格特征。下面将结合例子进行具体论述:
1、在位置分布上,话语标记多用于句首,前后停顿,独立性强,句中句末也可以。
我们对225条语料中“笑死”的位置进行了统计,发现句首是最常见的位置,占比65.8%,其次是句中和句末。
位置 |
频次 |
占比 |
示例 |
句首 |
148 |
65.8% |
(1) [笑死],那是人家花RMB代练起来的号。 |
句中 |
52 |
23.1% |
(2) 第一次吃饭遇到城管拆摊子,[笑死],喊我们不用钱。 |
句末 |
25 |
11.1% |
(3) 人类总感觉自己是个万物主,[笑死]。 |
在这三例中,“笑死”分别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并且在句法上呈现出独立性,“笑死”在句子中与相邻的成分,即“那是人家……”、“喊我们不用交钱”和“人类感觉自己是万物主”并不构成任何一级语法单位;在语音上,三个例子中的“笑死”都通过标点符号与其他的语法单位隔开,形成了独立的语调单位,
2、在语义上,话语标记多具有非真值性,不会增加句子想要展示的真值内容。
(4) 又收到改稿邮件,[笑死]。算了,当牛马去吧。
(5) 看完了,[笑死]。司马懿对自己太残忍了,自己脸真舍得下这么重的手。
(6) 是的是的,书里写到这一段了,[笑死]。感兴趣的话给你留一本。
在上述三例中,“笑死”对包含它的句子的真值条件并没有贡献作用。“笑死”在句子中主要起连贯语句、表达态度的作用,删除之后并不会影响“收到改稿邮件”、“看完了”和“书中写到这一段了”这三个命题的真实性,以例(4)中的句子作为验证,查看它的条件:4a“又收到改稿邮件”、4b“当牛马去了”与4c“因为又收到改稿邮件快笑死了才去当牛马”,只需要4a和4b为真,例(4)就会被人接受,所以“笑死”在这里没有真值条件。代入例(5)和例(6)也成立。
3、在语用上,调节言语交际行为的效果。
(7) [笑死]!他以为他说的话很幽默吗?
(8) 这哥们太有才了,[笑死],很棒的宣传片。
(9) [笑死],眼泪都出来了爷,您老人家赔我肚子,笑的肚子疼。
语用功能是话语标记在语篇中的主要功能,它们的核心意义是言语交际意义,即为话语理解提供方向,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前后关系和说话人说话的目的。例(7)中,说话人用“笑死”所包含的“冷笑”来表达对他所陈述的人的行为表达出一种不赞同和嘲讽。例(8)和例(9)则表达一种积极的倾向,既是对“很棒的宣传片”和“爷所做出的使人发笑的举动”的评价,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风格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认同话语标记是口语或会话这种互动性强的语体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所以从总体上看,话语标记多用于口语。
总之,因为“笑死”在口语或会话中在语音上语调独立,常常与相邻语言单位之间用标点符号表示停顿;在句法上,话语标记具有独立性,主要出现在句首;在语义上,话语标记一般不会增加所在语句表达的命题的内容,具有非真值性;在语用上,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和监控;在风格上,话语标记多用于口语。所以,“笑死”是话语标记。
3. “笑死”的话语功能分析
跟所有话语标记一样,“笑死”不是结构成分,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所以它在语篇中的主要作用是语用方面的,而非结构。也就是说为话语理解提供方向,从而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前后关系和说话人说话的目的。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笑死”作为话语标记主要有语篇建构功能和交际互动功能。
3.1. 语篇建构功能
“语用标记在语篇组织中最突出的作用是组织话语,构建交际语境,使话语意义连贯,便于话语的表达和理解”。[14]“笑死”的语篇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话题标记和对比标记两个方面,例如开启话轮、引起兴趣、递进话题以及总结概括等,并且根据“笑死”在篇章中的不同位置,各有侧重。
1、句首——话题标记:开启话轮、吸引听话人兴趣
(10) [笑死],下次让他和林林比谁嘴巴比较大。
(11) [笑死],什么离谱要求,查查他们企业标识设计师是否有这个癖好。
(12) [笑死],两辆车晚上刮擦了,然后两位司机下车一起合了张影留念。
在例(10)至(12)中,说话人将话语标记“笑死”放在句首时,提示对方说话人要开始进行表述想法了,从而引起对后文“比嘴巴大”、“抱怨行为”和“叙述两个撞车的车主合影留念的故事”的叙述。此时“笑死”具有开启话轮的功用。并且“笑”本身就带有一种主观感情色彩,而极性程度补语“死”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所以“笑死”强势预示了接下来陈述的话语将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色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听话人的兴趣。句首的“笑死”出现频率也最高。
2、句中——话题加对比标记:话题递进或转折
(13) 这个小品真是绝了,[笑死],要背过气去了。
(14) 太经典了,[笑死],我不行了,要笑成马了
(15) 这老兄真牛,[笑死],这写的新闻稿错误连篇。
在例(13)至(15)中,说话人将话语标记“笑死”放在句中,起到一个过渡和连接语篇的作用,主要是对话题以及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作进一步补充。具体来说,例(13)中的“笑死”连接了“要背过气去了”,进一步突出说话人对小品“绝了”的评价;例(14)中的“笑死”也是用后面的“要笑成马了”来进一步递进对话题“经典事物”的陈述。但是例(15)略有不同,“笑死”虽然也起连接话题作用,但因为结合这个语句可知,“笑死”也可以表示一种讥讽的笑,是消极义,所以此处不是递进关系,而是转折关系,“中文系毕业”按照一般逻辑应该写的文章语词通顺,但却写得“错误连篇”。
3、句末——话题标记:终结话轮、突出态度
(16) 给考生们加油了~有饭说自己梦到咩变成章鱼了,[笑死]。
(17) 在我成功把手机刷成砖头后,我可以安稳的入睡了!晚安各位,刚说回家要补习这段呢,就看到转发了,[笑死]。
(18) 看了吴启华那版倚天,特别是看了小昭之后,更加吐血,最搞笑的是网上一堆人评论演黛绮丝的欣欣看上去比她妹妹漂亮和年轻,[笑死]。
当话语标记“笑死”结构位于句末时,一个主要的语篇作用就是总结前文对话题的论述,突出说话者的主观评价性态度。“笑死”前面的内容,例(16)中“梦到咩变成章鱼”、例(17)的“刚说要补习就看到有人转发”以及例(18)“网上评论欣欣比妹妹漂亮”,都自带一种幽默滑稽的感觉,所以“笑死”在后面再次突出说话人的幽默的态度。同时,这几个例子中的“笑死”也可以放在句首,起到引出话轮的作用。
4、“笑死”的歧义性分析
“笑死”既可以表示一种积极主观倾向,也可以表示一种消极的主观倾向,其表现的主观情绪复杂且多变。
I.“笑死”的不同语义
首先,“笑死”的积极主观倾向,是表示一种开心、愉悦的心情。例如:
(19) 看这张图,AI果然不能取代人类,[笑死]。
(20) [笑死],十字路口两车发生车祸,结果双方司机都掏出手机合照。
例(19)是说话者可能因为看到AI生成的图片过于抽象和搞笑,从而产生的一种调侃,是对图片本身所展现的内容表露出的主观情绪,认为这个图片的内容使人感到开心。因此,话语标记“笑死”在这里整体展现了一种积极义。例(20)中,话语标记“笑死”后的小句是一种解释,表现了一种对“虽然发生车祸。但是两个车主竟然还有心情合影”的奇妙景象的打趣,是一种幽默叙述。对于这种处理办法,说话人认为十分有趣,所以“笑死”仍属于积极义。
其次,“笑死”的消极主观倾向。这种“笑死”主观上带有一种不赞同、嘲讽的意味。如:
(21) [笑死]!他以为他说的话很幽默吗?
(22) 第一次看到有人主动倒贴,[笑死]。
在例(21)中,说话人都对所陈述的事物表现出一种不赞同、嘲讽的主观情绪,而例(22)中的“笑死”带有一种意外感,总体上说也是对前面小句的事件表示不赞同,在这里“笑死”表现的是消极义。
因此,“笑死”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标记,既可以表示积极意义,也可以表示消极意义,在形式和意义上具有不对称的特征。
II. “笑死”的分析
通过上述语料分析我们可知,“笑死”既可以是积极义的“愉快、喜悦的笑”,也可以是消极义的“讥笑、嘲讽”,继而发展出“平淡叙述 + 笑死 = 苦笑/嘲讽”这一特殊语用功能。为什么话语标记“笑死”在这里就具有双重意义,既可以表示积极意义,又表示消极意义呢?除了上下文的限制,这也跟“笑死”自身的特征有关
“笑死”是动词“笑”和极性程度补语“死”组合而成,“笑”作为组合里的实义词,它的含义直接影响了“笑死”的话语功能。“笑”本身存在多种义项,人并不是只有在开心的时候会“笑”。翻阅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15],我们发现“笑”既有“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这一义项,也有“讥笑”这一义项的存在。因此,“笑”本身语义就具有双重性,而这两种义项下的“笑”又都能进入“V死”结构,充当话语标记。当表示不同义项的动词“笑”进入“V死”结构后,根据“V死”结构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倾向,只有小句与“V死”结构呈现相同主观倾向时,整体句子在会话中才能在语用上通顺不别扭。
3.2. 交际互动功能
交际互动功能是指语言用来确立和保持各种社会关系的功能。根据语料分析,话语标记“笑死”的交际互动功能主要表现为确立认知和增强语力。确立认知指的是“笑死”可以用于提醒受话人确立共同的认知状态,让其明确说话人此时的状态;增强语力指的是“笑死”自身带有的极性程度状态,让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得到极大程度的凸显,增强表达的语力。以下列语料为例进行说明:
(23) [笑死],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买摄影书的理由。脑子会了手根本不会!
(24) [笑死],司机脾气都不小,不过我住北边东边的时候也没遇到司机这么不肯的。
(25) 今天的微博怎么了?关注个人要这么费劲?关键,[笑死],刚才是足球篮球哪个用脚踢。是要把智商低的踢出微博吗?
(26) 此视频上班时间千万别看(容易笑出声),[笑死],又系时候要放松下啦!
(27) 我在知乎看到一个相关的问题,各种吐槽。然后,建议去看看梁羽生的武侠,哈哈,人生大和谐,[笑死了]。
(28) 他会明确告诉你喜欢你需要你不要你走,真是太窝心太感动我了。今天亲了我8下,哈哈哈哈,[笑死]。
我们分别选取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的含“笑死”的句子各两例进行分析。在例(23)例(24)中,“笑死”出现在句首,可以使人对说话人此时的状态有一个初步预判,提醒对话者提前开始思考能让对方“笑”的原因,之后再根据后面小句引出的说话人有该情绪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笑死”的内涵和原因。例(25)和例(26)中,“笑死”前面分别是“质疑微博”、“让上班时候千万别看(容易笑出声)”这样的具体事件,中间的“笑死”可以点明说话人此时的态度,便于听话人理解对方此时的心情。同时,“笑死”自身蕴含的极性程度义,又增强了例(25)和例(26)中的“对微博设置的抱怨”和“看视频的开心”的表达强度,增加了语力。例(27)中的“笑死了”属于话语标记“笑死”的变体,可以与例(28)中句尾的“笑死”同等看待。前面的小句已经把事件或评价表达出来,听话人可以根据“建议去看武侠小说中的搞笑桥段”、“小孩亲了妈妈8下”或者“哈哈哈哈哈”等语句进行大致推测,“笑死”则直接体现了一种评价性态度,增强了整个句子的表达感情色彩的效果。
因此,“笑死”的交际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增强语力和确认认知两方面。前者主要由于“笑死”的极性程度义而产生,应用普遍;后者主要体现在位于句首的“笑死”,帮助听话者预判说话人的态度,从而更好展开会话。
4. 特殊构式:“平淡叙述 + 笑死”
关于句末的“笑死”,傅亚炜在讨论“V死”的位置时认为:“位于句末的话语标记‘V死’有终结话轮的作用,但前提仍然是需要其前面的小句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大众普遍认同的主观倾向性。”[12]傅文以“妈妈对我高唱‘虎妈战歌’了,吓死,以后要乖乖啦!”为例,认为“虎妈”一词本身具有一定主观倾向性,有一种权威感,所以“吓死”才有总结话轮的作用。本文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是需要在句末“V死”的大框架下对“笑死”的语用功能进行细化处理。她举得反例是此处不可以变成“下次让他和林林比谁的嘴巴比较大,笑死。”如果按傅文所说,“笑死”出现在句末前面一定有表示关于“笑”的事件的叙述,但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会看到这样的语句:
(29) 天气一冻,就会有好多人学会一个绝技:包馄饨!!而且产量仲好高添!重口味,[笑死]。唉,今日唱K,一首歌都有点过……自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30) 我想确认一下自己,怎知道,一看QQ资料,一算(如没写错的话),真的7号,[笑死]。真如所说,做我们这行的,看的那么通透,还是做一个蠢蠢的人来的幸福,我想说,确实。
(31) 看下电视,我做了好多事,你的嘴巴还是没停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一天过一天么。这样也没事吧?我是无所谓的。缺陷的,啥的本来就不完整,笑死。
为方便分析,我们将包含“笑死”的句子放入更大的情景内,以方便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例(29)中“笑死”位于句末,前面提到“包馄饨、重口味等”,作者在翻阅相关网络用语时并未发现此处的“包馄饨”有隐含意义,只是代表“制作食物馄饨这一事情”,此时“笑死”的语篇建构功能并不明显,但是结合后面单句中“孤孤单单”表达出的作者此时孤独低落的心情,我们反而能理解“笑死”在此处的作用,并且这种表示“苦笑、嘲讽地笑”的“笑死”并不罕见。例(30)和例(31)的“笑死”,前面分别是“复核个人资料信息发现真是7号”、“无所事事的过一天”,这些叙述并非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或鲜明的感情词,但是从前后文中的“蠢蠢的幸福”、“无所谓”等词,也能推测句末的“笑死”是对前文窘困人生状况的自嘲式总结,亦可以看作是引起读者兴趣,继续开启下面的话轮。
因为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创造性,例(30),(31)这样语句的大量出现,再加上“笑”本身就有“苦笑”“自嘲”等引申义,所以“笑死”虽然跟在一些看似毫无主观倾向性的语句后面,其实慢慢已经产生一种固定的话语功能:“平淡叙述 + 笑死 = 苦笑/嘲讽”,此时,“笑死”在例(29)中的作用还可以是在弱感情叙述中点明主题、增强语力以及表达作者的“苦笑/嘲讽”的态度。所以如果“下次让他和林林比谁的嘴巴比较大,笑死。”中的“嘴巴大”指的是一个人藏不住事,恰巧上下文语境是“他和林林俩人都是心里藏不住事,喜欢向外宣传的人,说话人在这里表示一种对‘大嘴巴’人的嘲讽”的话,这个例子也是可以成立的。
因此,由于“平淡叙述 + 笑死 = 苦笑/嘲讽”的广泛应用,“笑死”在这种搭配中逐渐固化了一些功能:表达作者的苦闷心情、点明嘲讽的主题、增强语篇叙述的语力。所以“笑死”出现在并无主观倾向性的句子后面也是可以的。
5. 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受其影响,新词新句层出不穷,“笑死”作为新兴话语标记,近几年在口语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语料,对话语标记“笑死”的特性和话语功能进行分析。首先,“笑死”作为话语标记,具有独立性,多用于句首;具有非真值性,对所在语句想表达的命题内容影响小;可以调节言语交际行为。并且作为网络时代新兴话语标记,主要用于口语。其次,从话语功能来看,“笑死”主要用于语篇功能的交际功能和交际互动功能。最后,对傅文观点进行了一下讨论,从而提炼出“笑死”在长期使用中产生的“平淡叙述 + 笑死 = 苦笑/嘲讽”的话语功能。目前只是对“笑死”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会话中的特征及语用功能进行简单分析,后续可从两点继续进行完善。首先,当前研究主要基于静态语料库分析,未能充分展现“笑死”从实义动词到话语标记的完整演变轨迹,未来研究可结合微博、B站弹幕等动态语料库,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对其语义泛化的影响。其次,研究主要聚焦于文本层面,后续研究可以引入多模态视角,将“笑死”与一些副语言特征例如表情、标点等结合起来研究。
基金项目
2025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秦汉简牍里的复音虚词研究”(2025Y111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