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小岗村为例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and Strategy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Taking Xiaogang Villa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ecl.2025.1462019, PDF, HTML, XML,   
作者: 杨 梵, 温金童, 孟柏辰: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Rural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Strategy Research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较多短板元素,人才供需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商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创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培养体系、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模式等,旨在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the demand for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rural e-commerce is not yet perfect, with many short-term elements and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mand for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improving the training system, enhanc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mode, etc.,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value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文章引用:杨梵, 温金童, 孟柏辰.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小岗村为例[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6): 2514-2520.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62019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化,农村电商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1]。小岗村作为家喻户晓的村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城市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匮乏,同时,小岗村电商人才的流失也较为严重,导致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2]。因此,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价值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创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农村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同程度解决农村人才就业问题,满足农村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政策、教育、企业等多方面因素,探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不仅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还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环境等具体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活跃性。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4]。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提高了研究的可实践性。

2. 小岗村电商人才需求分析

2.1. 小岗村电商发展现状

2.1.1. 小岗村电商公司网络零售额案分析

近年来,小岗村网络零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80后主播杨伟做直播近200场,销售约200个品种的农副产品,其中小岗村产品占1/3。同年,小岗村推动电商平台发展,预计当年可实现总销售额超亿元目标,同比去年增长8.9%;2024年:小岗村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毅提到,其蓝莓基地年产蓝莓50吨左右,年产值达400多万元,电商渠道销量占比达60%,由此可算出蓝莓的网络销售额约为240万元。另外,小岗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播杨伟创建“美丽小岗”账号进行直播带货,“美丽小岗”每天19:00开播,观看人数5万左右,销量已突破八万余件。表明小岗村电商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2.1.2.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情况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作为农村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小岗村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为例:据徽商网官方消息显示,2023年,小岗盼盼食品产值高达3.03亿元,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提到小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面包,米饼等食品不仅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东南亚,东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同时小岗村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240万元;2024年,小岗村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蒸谷米,小面包,米饼等产品实现销售额高达3.75亿,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3%,此外,小岗村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同年,小岗村潘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在饮料板块发展较好,比如三方四季雪梨琵琶,通过电商网络平台,月销量6.7万瓶。由此可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快速增长,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小岗村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小岗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5]

2.1.3. 农村电商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随着小岗村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小岗村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凤阳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小岗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和培育企业。2017~2021年,小岗村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小岗产业园,引进了盼盼食品、蒸谷米等企业,到2021年已引进4家企业,总投资超20亿元。2022年,凤阳县小岗产业园有企业10家,4个项目即将入驻。2024年,小岗村累计培育旅游企业17家,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介绍,小岗村还先后引进北大荒集团、凯盛浩丰等企业,扶持培育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11家,构建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以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和农村电商为支撑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这些企业多数经济也都是靠电商输入,产品也都是靠电商输出。从这些简单数据可以看出,小岗村的企业数量呈逐步增长趋势,企业类型也日益丰富多元化,涵盖了农产品加工、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小岗村电商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小岗村电商的发展注入了生动的活力,同时也对小岗村电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2. 小岗村电商人才需求类型

2.2.1. 电商运营人才

电商运营人才是小岗村电商发展的核心人才之一,主要负责电商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店铺开设、商品上架、订单处理、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电商运营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高店铺的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2.2.2. 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人才小岗村电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农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管理工作。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来优化物流配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物流规划、仓储管理、运输调度、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物流规划策略。

2.2.3. 网络营销人才

网络营销人才主要负责小岗村电商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开发工作。通过运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等手段提高引流指数和流量采集系数,提高农产品的宣传度,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消费。网络营销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营销策划能力、创意能力、沟通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目标用户群体,制定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案。

2.2.4. 技术支持人才

技术支持人才主要负责小岗村电商平台的技术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人才来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和功能优化。技术支持人才需要具备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电商平台的发展需求,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

3. 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3.1. 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3.1.1. 政府部门的培养举措

为了加强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凤阳县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例如,设立了小岗村村电商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引进电商人才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村电商培训活动,如电商基础知识培训、电商运营培训、网络营销培训等,提高了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农村电商相关专业,为小岗村电商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3.1.2. 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培养情况

高校和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许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高校和职业院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1.3. 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参与情况

企业和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中来。一些电商企业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电商人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则针对农村电商市场需求,开展了各类电商培训课程,为小岗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3.2. 小岗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2.1.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小岗村电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教师缺乏电商实践经验,教学内容无法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由于小岗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电商教师,进一步加剧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3.2.2.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实践教学是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岗村重要的发展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实践教学环节普遍不足,很多高校和职业院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无法在真实的电商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小岗村也不例外。

3.2.3.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小岗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小岗村电商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小岗村电商人才在经过培养和锻炼后,选择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的矛盾。此外,小岗村电商企业在人才管理和激励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1. “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分工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作用,出台支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政策,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企业则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安排学员实习实训,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通过三方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政府在“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中起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电商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场所,应根据农村电商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在“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岗位,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企业还应与学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2. 线上线下融合培养模式

4.2.1. 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组织教师开发农村电商相关的在线课程,包括电商基础知识、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在线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发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的电商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农村电商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2. 线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线下实践教学是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组织线下实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电商平台操作、店铺运营、商品拍摄与处理、网络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际操作。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践机会;企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安排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商实践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商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2.3.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管理

为了确保线上线下融合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应制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权利,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同时,还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在教学评价方面,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线上学习成绩、线下实践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应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4.3. 个性化定制培养模式

4.3.1. 基于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

第一,高校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农村电商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农村电商相关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将电子商务、农业知识、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课程有机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二,分层分类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农村电商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农村电商人才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对于农村电商创业人员,重点培养其市场分析、创业策划、团队管理等能力;对于农村电商运营人员,加强网店运营、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农村电商服务人员,注重客户服务、物流配送、售后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第三,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农村电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人才持续学习和提升的需求;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支持农村电商人才参加行业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第四,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校企联合开展农村电商领域的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研合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的科研水平。

4.3.2. 创新培养模式

第一,产教融合模式:将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第二,个性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农村电商人才。

第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农村电商节、开展优秀人才评选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宣传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机遇和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电商事业。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电商人才评价标准,注重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绩的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5.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5.1. 基于农村企业发展的需求

5.1.1. 完善培养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培养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政府牵头成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协调机构,统筹规划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和规范。学校、企业和电商平台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构建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培养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培养效果。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培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建立人才培养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5.1.2. 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农村电商实训基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打造集网店运营、直播带货、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平台。同时,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让学员在更合理的电商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为学员提供项目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1.3.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第一,建立人才激励与留用机制: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农村电商企业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高农村电商人才的薪酬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例如,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住房保障等政策支持,鼓励人才在农村开展电商创业;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网络通信、物流配送等条件,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同时,加强农村电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鼓励农村电商人才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社会事务,提高他们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农村电商人才交流会、研讨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人才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交流和合作发展的平台;推动区域企业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为人才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让人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发展方向。

第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电商人才评价标准,注重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绩的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等,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6. 结论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面对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短缺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策略,培养出更多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与策略,以适应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 徐思凡. 从“助力”到“赋能”: 新媒体时代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策略研究[J]. 农业经济, 2024(10): 140-142.
[2] 邱凌, 李兆朋. 农特产品“走出去”乡村青年“留下来” [N]. 团结报, 2025-04-15(004).
[3] 赵欣欣, 陈柳君. “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25(10): 191-194.
[4] 刘川, 王利元, 庞志威.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网络直播与运营专业人才培养[J]. 四川劳动保障, 2025(4): 64-65.
[5] 吴素素. “数商兴农”背景下物流人才课程体系研究[J]. 物流科技, 2024, 47(20): 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