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数字化技术以其特有的网络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特性,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而言,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重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成为政府、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过于理论化,难以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接轨,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弥补这一差距。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构建顺应大数据发展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包括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多维度构建,以及教师大数据应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时代凸显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要求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以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应当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组织教学,遵循学习规律设计任务,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实施伴随式评价,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培养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学生。
本研究将先通过对当前数字化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数字化转型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影响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接着,阐述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中设计、使用并实施案例教学法,旨在增强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为管理会计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2. 数字化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2.1. 数字化转型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仅重塑了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造成较大的影响[1]。在数字化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都在经历迭代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第一,教学内容的迭代升级。数字化转型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而是增加了数据分析、实时财务报告、跨部门协作和新技术应用等前沿内容。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数字时代下财务管理的复杂需求。
第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从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到数字化案例库,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课堂模式正逐步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所取代,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探索式学习。数字化工具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教师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化转型对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也促使教学理念的更新。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具备数字时代竞争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2.2.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尤其是在《管理会计》这样的专业核心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其职业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
国内学者研究指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1918年,尽管其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应用形式和效果需要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虽然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点在具体实例中的运用,但按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应课堂授课效果一般。这反映出数字化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仍有待提升。
面对数字化转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应用需要与数字化工具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化工具如在线案例库、虚拟企业运营模拟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的融入,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教师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案例教学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教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需要具备实务能力知识,与现代企业的财务技能相匹配,不能止步于纸上谈兵。在上述两种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接收知识点,并实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从而实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最佳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和更新。教师需要根据数字化技术变化与企业实务情况的改变,不断地更新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显示出其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潜力,但也面临着应用效果、组织形式和教师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挑战。
3.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3.1. 数字化案例的选定与开发
在数字化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首要任务是数字化案例的选定与开发。教学实施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创新教学模式,这不仅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更涵盖了案例分析、数据分析与决策、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同时,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能力至关重要。
数字化案例的选定,要求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与课程目标高度匹配、反映最新行业动态的真实案例[3]。教师应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精选具备时效性和实践性的案例,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创新考核方式,以推动案例教学的高效实施。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搭建案例教学平台,整合精选案例,确保案例不仅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时代感和行业特色。
案例的开发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案例设计、数据收集、案例分析框架构建等多个环节。教师应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行业数据,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概念,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的案例。案例的分析框架应包含问题识别、数据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决策制定等关键步骤,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管理会计技能。此外,案例开发还应融入虚拟企业运营模拟背景和数据分析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有效实施,教师需借助网络化教学平台,如“学习通”、“在浙学”、“雨课堂”等,构建案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4]。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案例资源,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数据分析,以便持续优化案例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3.2.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应用策略
3.2.1. 把握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的动态平衡
案例教学的成功依赖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态平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应通过提问、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潜能[5]。同时,教师需要设计适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避免案例过于简单或复杂,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中。
3.2.2. 构建清晰的案例分析框架
构建清晰的案例分析框架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框架应包括问题识别、数据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决策制定等步骤,这与熊文铱的观点相契合。通过这一框架,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案例,理解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原理和工具,对案例中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2.3. 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教师应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案例教学应遵循知识点覆盖和内容递进的原则,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管理会计的核心概念和技能[6]。此外,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写作和案例分析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实践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提升其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
3.2.4. 利用数字技术强化案例教学
在数字化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强化案例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利用在线案例库和数据分析平台等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模拟,从而增强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评估教学效果,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3.3. 数字化案例的模拟教学——以标准成本法为例
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标准成本法这一特定章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将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重构。这一过程将涉及到对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重新梳理,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标准成本法的核心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绘制详细的知识导图。这个知识导图将涵盖标准成本法的所有关键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上附加相应的习题。这些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例如文心一言,来生成与标准成本法相关的案例。这些案例将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标准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了确保案例的完整性和精确性,教师需结合个人的实务经验以及社会企业实践进行修正和优化。在完成知识点架构和模拟案例的构建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完成知识导图的学习后,教师发放上课企业案例供学生阅读,并附上案例中运用的标准成本法思维框架,这些案例将详细展示标准成本法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提前进行思考,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互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上述企业案例,首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资料以及标准成本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采用学习通平台的抢答方式学习标准成本法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Excel等通用数字工具逐步分析企业如何应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使学生对标准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有直观的认识。随后,向学生发放标准成本法核算的相关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问题的讨论。明确最终评分标准,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接着,指导学生使用Excel等数字工具自行模拟计算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成本差异的计算过程,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具体操作。在小组任务完成后,进行各小组的评分并总结知识点。最后,教师再次利用最新的数字工具,如Python或AI,对标准成本法的分析细节进行深入讲解,以巩固学生对标准成本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学习通平台的客观题作业,并发放新的案例题,指导学生撰写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报告,以培养其综合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推荐拓展学习资源,将其他实际案例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自主观看,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领域,了解标准成本法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结论与启示
文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更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其次,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手段,如利用Python、AI等数字工具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数字化工具的融入,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紧密相连,从而提升管理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此外,通过线上平台的交流答疑和拓展学习资源的推荐,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拓展知识领域,了解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高校教师应当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不断学习,继续深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与实践数字化技术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为己任。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将专业知识与模拟案例相结合,并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研究课题“智慧财务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4ZJ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