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the Xuexitong Platform
DOI: 10.12677/ces.2025.13646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雪, 郭静怡:湖南工业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湖南 株洲;田金文:湖南世纪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关键词: 学习通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Xuexitong Platform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College English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优势的新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学习通平台为依托,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效果。通过数据统计与教学反馈,验证该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学习通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与技术保障,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学习体验的优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lying on the Xuexitong platform,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Through data statistics and teaching feedback,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 in enhanc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is verifi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Xuexitong platform provides rich resource support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blended teaching,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文章引用:王雪, 田金文, 郭静怡.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6): 452-45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6462

1. 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1]。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习兴趣低下,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2]。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高校教学创新迈入“互联网+”时代,依托网络课件、慕课、直播等形式的线上教学,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开展,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蓬勃兴起[3] [4]。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灵活性和高效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模式通过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5]-[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鼓励高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教学环境,推广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推动学生向主动、自主、个性化学习模式转变。

学习通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平台,集成了课程资源管理、在线测试、互动交流、学习数据分析等功能,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以学习通平台为工具,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效果,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数据统计验证其有效性。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想借助技术手段,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优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涵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看重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主动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解决各种问题,从而逐步构建起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用以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预习的知识建构,课中互动实践的知识深化,课后反思的知识整合。

(2) 认知负荷理论。该理论强调要通过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来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担。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活动被合理地划分成了课前、课堂和课后不同阶段。基于该理论,通过合理设计信息呈现方式与任务难度,避免学生因认知负荷过高而影响学习效果,强调“分阶段减轻认知负担”。

(3) 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而且能够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用以指导设计和评价平台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及时反馈与成就激励和多维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方面。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时空灵活,自主掌控。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桎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作息规律、学习节奏与环境偏好,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与地点,真正实现学习的“全天候、全场景”覆盖。

(2) 数据驱动,精准施教。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挖掘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薄弱环节及学习习惯。教师据此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既避免“一刀切”教学的局限性,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助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3) 多维互动,深度参与。线上教学模块构建起丰富的互动生态:即时讨论区让师生跨越地域即时交流学术观点,在线小组协作打破班级界限组建学习共同体,虚拟课堂的弹幕互动、投票问答等功能更是激发参与热情。

(4) 智能整合,提质增效。混合式教学通过系统化资源整合,将优质课程视频、电子题库、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并根据学生能力层级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

3. 学习通平台的功能与混合式教学的适配性

学习通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课程资源管理、在线学习与测试、互动交流、学习数据分析等。学习通平台与混合式教学的适配性,充分体现在其对教学全流程的深度赋能与精准支持上,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构建起高效灵活的教学体系。

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平台发布精选的教学视频、文献及电子书籍,并设置在线测验与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布置慕课视频观看与配套选择题,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又能通过数据反馈精准掌握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课中环节,平台的实时互动功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教师可发起小组讨论、弹幕提问或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分组完成情景对话后,教师结合实践表现进行针对性点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课后巩固依托平台的作业提交、智能批改与反馈系统,学生可随时查阅课程重点、观看复习视频并完成拓展练习。讨论区则为师生与生生交流搭建了开放空间,促进知识深化与思维碰撞。

个性化学习路径方面,平台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测试成绩等多维数据,精准识别个体优势与薄弱环节,并推送适配资源(如分层练习题、专项讲解视频),打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满足差异化需求,助力学生高效进阶。

4.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规律,旨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效果的双重提升。

4.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聚焦三大核心维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与综合能力。在语言能力培养层面,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与训练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模拟中,增强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的流畅性,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写作翻译的精准度,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在学习能力塑造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学习通平台的自主学习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进度并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通过引入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素材,如影视片段、文学作品、风土人情介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与思维方式,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与适应性。

在课堂氛围营造与学习兴趣激发上,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互动。利用学习通平台的多样化互动功能,设计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4.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采用“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深度互动–课后巩固拓展”的三段式结构,各阶段依托学习通平台的功能优势,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1) 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整合教学视频、课文及拓展材料,同步设置预习测验。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初步掌握课程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课中阶段。教师依据预习数据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结合案例与生活实际讲解难点。通过平台分组功能,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在讨论区交流观点或模拟真实场景,教师实时点评指导,强化语言应用能力与课堂互动。

(3) 课后阶段。学生通过平台提交听力报告、写作练习等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并反馈。讨论区持续开放,学生可交流遗留问题。教师推送拓展资源(如原声电影、演讲视频),鼓励自主学习,拓宽语言输入渠道。平台数据分析功能精准识别个体差异,推送适配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

5.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5.1.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

为深入探究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层抽样选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运用信效度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量表开展问卷调查。量表涵盖学习动机、课堂参与意愿、课外学习主动性等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1分为“完全没有兴趣”,5分为“非常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均值达到4.2分,显著高于对照班的3.5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56, p <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班依托学习通平台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与互动功能,为学生构建了沉浸式学习场景。课前,教师通过平台推送趣味性英语影视片段解析、英语歌曲填词等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课中,利用平台实时弹幕互动、小组PK答题等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课后,个性化资源推荐模块推送的英语播客、外刊精读专栏等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兴趣需求。而对照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学习形式与资源供给上相对单一,难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印证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显著优势。

5.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团队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采用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问卷,从学习计划制定、资源利用、自我监控与反思等维度进行测量;质性研究则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中的得分均值为4.0,显著高于对照班的3.2分(t = 3.89, p < 0.01)。访谈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两组学生的行为差异:实验班学生普遍反馈,学习通平台的任务驱动机制与智能推荐功能有效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进度。例如,平台会根据学生的词汇测试结果,自动生成个性化记忆曲线复习方案;依据作业完成情况,精准推送针对性巩固练习。此外,学习通的讨论区与答疑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即时交流与互助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自主探究。反观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依赖教师布置的统一任务,缺乏自主规划与探索的空间。有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在传统课堂,我们更像知识的接收者;而在实验班,学习通平台让我学会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寻找学习资源,遇到问题还能随时和同学、老师交流。”这一系列数据与案例,充分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

5.3. 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比较分析

为全面评估学习通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成效,研究团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开展了系统的学习效果测评。测评涵盖词汇、听力、写作三大核心语言技能,通过标准化测试题进行量化评估。学习效果对照如表1所示。

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learning effects

1. 学习效果对照表

测试项目

实验班(均值 ± 标准差)

对照班(均值 ± 标准差)

t

p

词汇测试

85.3 ± 6.2

78.9 ± 7.1

3.45

<0.01

听力测试

82.4 ± 5.8

75.6 ± 6.3

3.98

<0.01

写作测试

80.1 ± 7.5

72.3 ± 8.2

3.21

<0.01

(1) 词汇测试差异分析。实验班学生在词汇测试中的平均得分(85.3)显著高于对照班(78.9),且标准差更小(6.2 vs. 7.1),表明实验班学生不仅掌握程度更高,且个体差异更小。具体差异体现在:

词义辨析能力:实验班学生在多义词、近义词辨析题中得分率高出对照班18% (实验班92% vs. 对照班74%)。这得益于学习通平台的智能词汇训练模块。

语境应用能力:实验班学生在语境填空题中的正确率比对照班高22% (实验班89% vs. 对照班67%)。平台提供的情景化词汇练习(如虚拟场景对话、角色扮演填空)增强了学生对词汇实际应用场景的理解。

(2) 听力测试差异分析。实验班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82.4)显著优于对照班(75.6),且标准差更低(5.8 vs. 6.3),说明实验班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更稳定。差异点包括:

长对话与讲座类听力:实验班学生在长对话(如学术讨论、日常交流)和讲座类听力材料中的正确率分别高出对照班15%和20%。这归因于学习通平台的分段精听 + 影子跟读功能,学生可逐句反复听读,通过语音对比纠正发音与节奏。

信息整合能力:实验班学生在涉及多步骤指令或复杂逻辑关系的听力题目中表现更优(正确率91% vs. 76%)。平台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构建听力内容的结构化认知,例如通过关键词云图提取核心信息。

(3) 写作测试差异分析。实验班学生在写作测试中的平均得分(80.1)明显高于对照班(72.3),且标准差更小(7.5 vs. 8.2),表明实验班学生写作能力更均衡。具体表现差异如下:

逻辑连贯性:实验班学生在段落衔接与逻辑过渡方面得分率高出对照班25% (实验班94% vs.对照班69%)。平台的AI写作批改系统不仅标注语法错误,还提供句式优化建议(如“使用连接词提升连贯性”“调整句子结构增强逻辑性”)。

语言多样性:实验班学生在词汇丰富度和句型复杂度上的得分比对照班高18%。平台的高级句式推荐功能(如根据上下文匹配同义词、推荐复杂句型模板)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词汇积累、听力理解与写作表达等关键领域均展现出显著教学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及多元互动模式,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效果,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6. 结束语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三者共同作用,使学习通平台的功能(如资源推送、数据反馈、互动工具)与教学目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能力)形成有机统一,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整合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优势,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参与度,该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能通过数据驱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更多学科领域推广应用,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技术依赖性风险:少数学生反馈平台操作复杂(如分段精听功能需多次调试),未来需优化交互界面并提供操作指南。

(2) 个性化资源覆盖不足:部分学生表示平台推荐的拓展阅读材料与自身兴趣匹配度不高,未来可引入基于NLP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3) 长期效果不明。目前仅评估了单学期效果,需进一步跟踪实验班学生在后续英语四级考试或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表现,以验证混合式教学的可持续性。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1-0732)。

参考文献

[1] 董文喆.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 33(3): 139-142.
[2] 齐雁飞, 袁在成. 国内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2015-2024年) [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5, 46(3): 67-72.
[3] 朱利霞, 常云霞, 胡春红.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31(4): 123-127.
[4] 孙小军, 常芳玲. 基于精准教学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22(4): 142-144.
[5] 余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 英语教师, 2025, 25(7): 51-53, 57.
[6] 李胜, 李新. 智慧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生态构建探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5, 39(3): 375-378.
[7] 寇向英, 赵晶. 基于诊断测评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5(13): 45-48.
[8] 庾又心, 晏颖影, 杨莉莉. 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基于混合式学习[J]. 英语广场, 2025(9): 115-118.
[9] 丁尚. 基于学习通 + 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 交通企业管理, 2025, 40(2): 128-130.
[10] 王振环. 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研究[J]. 海外英语, 2025(4):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