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的关键环节,其中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阶段,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带教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主动性不足等[2]。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实习效果,也降低了医学生的实习满意度,进而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3]。产教协同是当今我国各大高校一致推行的新型育人理念和模式。产教协同是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4]。《“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健康至上,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住院率高、住院时间长、床位周转率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导致护理服务需求大幅增加[5]。老年患者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如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存、身体功能的减退以及心理的脆弱,对医疗服务和护理有着更为多样化的需求[6]。护理的本质即为关怀[7],具有较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护士可以有效减轻临床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患关系和谐度、增强护士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8]。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综合护理素养的核心和实现高质量护理的前提[9]。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骨干力量,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当今社会护理工作的立足点、现时代护理教育的需求体现[10]。护生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交流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11],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生、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多数研究停留于现状描述,缺乏对态度–知识–能力三者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如“知识水平是否直接影响关怀行为”,较少从护生对老化知识水平、老年人态度及人文关怀能力等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对即将进入实习(进入临床实践基地前1个月)的本科护生群体缺乏相应研究。本研究聚焦实习前护生对老化知识水平、老年人态度、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入手,探讨护生对老化知识水平、老年人态度及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为高等医学院校制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建议。
2. 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4年10~12月,采用护生老化知识问卷、老年人态度及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对新疆某医科大学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30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条件:全日制在读护理专业本科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纳入标准:在读护理专业本科生;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主观意愿不愿参加调查者;已休学或退学的学生。
2.2.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常住地、与老年人共同居住情况、与老年人关系情况等。
(2) 老年人态度问卷(KAOP):包括偏见和欣赏2个维度:由Kogan [12]于1961年编制,我国刘云娥[13]等于2014年翻译并修订KAOP,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积极条目分数分别计1~6分,消极条目则相反。总分25~175分,分值越高,表示态度越积极。KAOP总分 > 100分表示对老年人态度呈积极,<100分表示消极。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788。
(3) 老化知识量表(FAQ1):1998年由国外学者Palmore [14]编制,用来评估人们对老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本研究采用的是Wang等[15]翻译修订的中文版FAQ1量表。该量表共包括25个条目,内容涉及老年人生理、精神、社会等方面,选项分别为“是、否、不知道”。其中奇数项答案为“否”,偶数项答案为“是”。答对计1分,答错或答不知道计0分,得分0~25分,总得分不少于15分及格,分数越高表明对老年人知识的掌握水平越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0.68,国际上一般认为[16],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6,表示具有满意的稳定性。
(4) 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1990年由Nkongho [17]首创,国内学者徐娟、马芳[18]、肖霞等进行翻译,2016年吴冰[19]等对关怀能力量表进行了本土化修订,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现行量表主要包含37个条目,由认知(14个条目)、勇气(13个条目)与耐心(10个条目)组成,每项均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完全反对”至“完全赞同”分别赋值1~7分,总分为37~259分。国际护士关怀能力评分标准:>220.3分表示关怀能力高,203.1~220.3分表示关怀能力中等,<203.1分表示关怀能力低,该量表作为测评人文关怀能力的权威工具,在人文关怀能力的探索和研究中应用颇广。CAI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0.801~0.877。
2.3. 调查方法
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开展了预调查,预调查范围为新疆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各年级本科学生,总计预调查人数为30人。通过初步填写问卷,对问卷中问题设置不合理、答案设置不明确等问题进行修正,修正后得出最终版问卷。本研究以发放问卷星链接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设置统一的指导语,经知情同意后,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线上填写;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9份问卷因答题时间不符合规则剔除),回收有效率96.7%。
2.4. 统计学方法
双人核对数据无误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性分析,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267名实习前护理专业本科生符合调查要求。其中性别:男21名(7.87%),女246名(92.13%);常住地:155名(58.05%)护生居住在农村,112名(41.95%)护生居住在城市;独生子女:49名(18.35%)为独生子女,218名(81.65%)为非独生子女;填报护理专业意愿:178名(66.67%)为自愿填报,24名(8.99%)为学校调剂,65名(24.34%)为父母期望,见表1。
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267 nursing undergraduates (n = 267)
表1. 267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一般资料(n = 267)
选项 |
类别 |
例数 |
构成比(%) |
与老年人共同居住时间 |
没有 |
96 |
35.96 |
不足1年 |
47 |
17.60 |
1年至3年以下 |
41 |
15.36 |
3年至10年以下 |
29 |
10.86 |
10年以上 |
54 |
20.22 |
与老年人关系 |
好 |
217 |
81.27 |
一般 |
49 |
18.35 |
不好 |
1 |
0.37 |
家人对老年人态度 |
好 |
247 |
92.51 |
一般 |
19 |
7.12 |
不好 |
1 |
0.37 |
有无被老年人照顾经历 |
有 |
205 |
76.78 |
无 |
62 |
23.22 |
有无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
有 |
192 |
72.91 |
无 |
75 |
28.09 |
是否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 |
是 |
176 |
65.92 |
否 |
24 |
8.99 |
不知道 |
67 |
25.09 |
3.2. 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问卷得分情况
本研究调查,本科护生KAOP总得为(108.69 ± 20.73)分,偏见维度得分为(64.42 ± 15.47)分,欣赏维度得分为(44.27 ± 10.49)分,见表2。
Table 2. Total score of KAOP and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n = 267)
表2. 本科护生KAOP总分及各维度得分(n = 267)
维度 |
条目数 |
得分( ± S) |
偏见 |
17 |
64.42 ± 15.47 |
欣赏 |
17 |
44.27 ± 10.49 |
总分 |
34 |
108.69 ± 20.73 |
3.3. 本科护生老化知识水平得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老化知识量表得分(9.79 ± 3.74)分,低于及格线为15分,处于较低水平,按15分为及格线计算,本研究中有17名护生的老化知识得分在15分及以上,及格率为6.34%。
3.4.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与国外常模比较情况
在本调查研究中,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50.89 ± 11.43)分,认知维度得分(63.54 ± 10.66)分,勇气维度得分(38.69 ± 9.53)分、耐心维度得分(48.67 ± 7.99)分。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外常模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score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ith foreign norms (n = 267)
表3.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与国外常模比较(n = 267)
评价要素 |
人数 |
认知维度 |
勇气维度 |
耐心维度 |
总分 |
护理本科生 |
267 |
63.54 ± 10.66 |
38.69 ± 9.53 |
48.67 ± 7.99 |
150.89 ± 11.43 |
国外常模 |
1388 |
80.22 ± 7.56 |
68.25 ± 11.57 |
63.11 ± 4.19 |
- |
t值 |
|
−25.577 |
−50.694 |
−29.546 |
- |
P值 |
|
<0.001 |
<0.001 |
<0.001 |
- |
3.5. 本科护生老化知识水平与对老年人态度相关性分析
将本科护生老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科护生老化知识与对老年人态度呈负相关关系,见表4。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level of aging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elderly (n = 267)
表4. 本科护生老化知识水平与对老年人态度相关性分析(n = 267)
项目 |
老化知识 |
对老年人态度 |
老化知识 |
1 |
|
对老年人态度 |
−0.204 |
1 |
4. 讨论
4.1. 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显现出负向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趋于负向。Kogan等[12]将对老年人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老年人所持的信念及感觉。在本研究中,护生KAOP总分为(108.69 ± 20.73)分,以136分为中间值,整体呈现出负向态度,这一结果与严露培等[20]研究相符,然而与杨新恋等[21]研究结论有所差异。尽管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整体偏负向,但仍有176名(65.93%)护生表示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这可能源于护生及其家庭与老年人关系较为融洽,以及大部分护生具有照顾老人的经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高校在护生教育方面肩负着重任。相关研究[20]发现,加强护生老年护理课程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护生对老年人正向态度的形成。护生作为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后备力量和优秀人才储备,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护理学生的老年课程教育,积极改进课堂教育模式,构建合理的老年护理课堂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护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为老年护理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4.2. 本科护生老化知识普遍缺乏
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需护生具备整合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综合关怀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老化知识总得分为(9.79 ± 3.74)分,低于及格线15分,提示护生老化知识水平较低。这一结果与付倩倩等[22]研究的护生老化知识总分为(9.97 ± 3.47)分结果相似,但低于张乾龙等[23]研究的本科护生老化知识总分。本研究中的267名护生虽已学习老年护理学相关课程且已通过相关课程考核,但护生对老化知识掌握情况仍不乐观,这可能与没有设置系统的老化知识教育课程有关。有研究[23]表明,设置老化教育课程,有利于提高护生老化知识水平,改善对老年人积极态度。部分院校老年护理课程设置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未融入跨学科知识(如老年心理学、伦理学等),导致护生对老年人生理病理(如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如抑郁识别)及社会支持需求的知识存在明显缺口。建议医学院校应系统设置老年护理相关课程,加强护生老化知识及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护生相关老年护理知识,为护理行业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4.3. 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耐心维度,最后为勇气维度,与多个学者研究结果一致[24]。但与国外常模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各维度得分情况均比其得分低,考虑原因可能为人文关怀的相关课程设置不完整,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导致护生上课学习效率较低,对人文关怀相关知识掌握有限,从而导致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弱。有研究表明[25],设置护士人文修养课并运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课程设计,能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以及情绪智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提示高校应增加护士人文修养相关课程并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掌握。勇气维度是指未知事物的潜在能力。本研究的勇气维度得分较低,考虑原因可能为目前的人文护理课程多为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人文实践环节,不利于锻炼护生的关怀勇气,提示高校教育者应加强护生主动关心他人、处理未知情况能力的培养。
根据国际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得分标准,低于203.10分提示人文关怀能力较低[26],本研究中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50.89 ± 11.43)分,提示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仍有提升空间。这一结果与祁艳霞等[27]研究结果相似,但低于马语莲等[28]对480名本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调查,人文关怀能力得分(180.31 ± 23.60)分。这可能与我国人文关怀研究开始较晚及人文关怀教育缺乏有关,导致护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不够深刻。相比之下,西方国家较早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及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关心病人的勇气与耐心[22]。提示高校应加强人文关怀建设,增加相关教学内容,以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老龄化社会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技术化、文化敏感化三大特征。当前研究虽已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适配部分回应需求,但仍需通过教育体系重构、政策支持强化、跨学科资源整合,系统性培养“懂技术、有温度、能跨界”的护理人才,真正实现“老有所护”的社会愿景。因此,未来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成熟经验,注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专业培训,同时将人文关怀理论与我国文化相结合,完善人文关怀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
4.4. 本科护生老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老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呈负相关,与此前多位学者[24] [29]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护生老化知识水平较低有关,从而导致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较为消极。实习护生老化知识掌握情况影响他们对老年人的态度,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其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就会越发积极、正面[30]。从培养专业护理人才角度出发,高校有必要加强对本科实习护生的教育引导,通过构建完善的老年护理学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深度阐释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老年护理知识储备与实操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对老年人形成更友善、专业的态度。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从“技术操作型”转向“全人关怀型”,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基于产教协同的多元化实习模式能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亦不容忽视,高校应完善护生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通过校院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方式,与相关社区、医院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强化人文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实现全方位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根据社会建构主义[31],学习是一个协作的过程,职业认同是从个人与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发展起来,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其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让职业认同感得到增强,要么是使职业认同感被削弱[32]。因此,应注重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正向体验,对不良体验进行疏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5. 小结
人文关怀能力高的护生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更能识别病人情绪和懂得倾听病人需求并积极回应,同时更能得到病人的尊重。这种积极体验能够反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通过系统性调查与深入分析揭示,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对老年人的态度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向倾向,其老化知识水平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人文关怀能力也相对薄弱。这一现状提示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需将工作重点聚焦于护生老化知识以及老年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强化上,致力于提升护生的老化知识水平,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扭转并改善其对老年人的正向态度塑造。此外,还可依托智慧课堂,利用各资源库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模拟不同情境下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的场景,推动护生在人文教学实践中掌握发现、分析、解决人文相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生学习人文类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文理论知识与人文实践能力形成有机结合,拓宽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途径,以便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进一步拓展样本量和扩大调研的院校,针对老年护理教育相关课程学习与实践中护生的老化知识等问题,需做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增强老年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有用性,为产教协同背景下高等医学院完善及基于健康老龄化的医学人文教育策略提供借鉴参考。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编号:XJGXPTJG-202340。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