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教材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要工具[1]。教材是教学的中心一环。针对教材的评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语言和教学地本质,从而帮助教师选择语言教授所需的教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删改、增添[2]。McDonough & 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细则是重要的教材评估理论,它明确了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教材作为教学环节和教材评价的重要性[3]。
在计算机技术日渐发展的今天,不少相关的语料库软件如AntConc、Standford CoreNLP等的使用等也渐渐应用于语言研究的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的规律、特征、本质的发现和掌握。一套好的大学英语教材阅读文本需要题材多变、内容由易到难、由浅至深。《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以下简称《新视野》)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问世,凭借其独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结合的模式,受到广大高校的青睐,成为国内许多知名主流高校所使用的英语读写教材。本文选取2015年版本作为研究语料。
本文尝试借鉴McDonough & Shaw关于教材评估细则,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对McDonough & Shaw教材评估的理论模型中可量化的评估条目进行分析,尝试回答两个问题:1. 教材中阅读文本的高频词分布情况如何,教材类型是否合理?2. 教材的易读度,AWL覆盖率,语篇长度,平均句长,文本型例比等如何?并且由此推断材料篇章的分级与排序是否合理?
2. McDonough & Shaw关于教材评估的理论模型
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模型理论是语言教材研究领域的经典框架,其二维评估体系对后续研究产生深远影响。McDonough & Shaw认为教材不需要太过于细致大多评估,简单的内外部评估就可帮助教师和学生筛选合适的教材。他将教材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外部、内部和整体评估[3]。
外部评价阶段中,McDonough & Shaw主要关注教材目录、视觉上的图片介绍、音频等材料等外部材料的使用。由此可以考察出教材的受众群体、语言能力水平、教学情境等因素[4]。
在内部评价阶段,McDonough & Shaw对教材评价进入了更深的阶段。他重点关注文本材料的分级
和排序、材料的类型、真实语言要素的融入、练习测试与学习者们的关系等[4]。
最后还有一个总体的评估,包含四个因素:可用性因素、可推广性因素、适应性因素和灵活性因素。
国外文献中有关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模型理论研究较丰富。Tomlinson认为,其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该模型强调教学情境和教材之间的适配,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专业性和喜好需要被教师格外关注,此外,课程目标,课程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也被考量在其中[5]。Sheldon指出其层级结构为教材分析提供了可操作路径,被广泛应用于案例研究[6]。近年研究如Guerrettaz尝试将其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拓展了模型的解释维度[7]。
国内有关该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了该理论模型在高等教育教材中的适配性,并多聚焦模型的操作化改进。如为满足现代数字化多模态发展需求,在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方面,李霄翔等增设“多模态资源整合度”维度[8]。此外,何莲珍尝试将该模型与Bachman语言能力模型结合,建立教材–语言能力映射分析框架[9]。
McDonough & Shaw的教材评估模型作为语言教学材料研究的经典框架,其理论建构与二语习得及语言教学理论存在多重互动。该模型强调教材内容需符合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阶段,这与Krashen的输入假说形成呼应——教材应提供略高于当前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i + 1) [10]。其内部评估对词汇复杂度、句法结构的关注,直接关联Laufer & Nation的词汇频率概貌理论,要求教材词汇分布符合高频词优先原则[11]。同时,也关联了Coxhead提出并制定的学术词汇列表(Academic Word List,简称AWL),学术词汇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教材分级难度的排序[12]。
作为基础性评估框架,该理论至今仍在教师培训与教材开发中发挥指导作用,其提出的“contextual fit”概念持续启发着教材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基于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所选取教材进行分析研究。
3. 研究设计与分析
3.1. 语料收集
本文选取了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知名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考察对象。全书共有四册,每册8个单元,每个单元主要版块包括两篇篇章文本(Text A与Text B)、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单项写译技能练习。为保证数据收集的统一,本文收集每册每个单元中的两篇阅读文本总计64篇,建立阅读文本库。
3.2.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每个单元的阅读文本(Text A和Text B),用扫描仪对正文做文字扫描,用ABBYY Fine Reader 12光学识别软件将所得图像转换为文本文件。接着,根据McDonough & Shaw关于教材评估的理论细则确定评估指标,并通过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中的Word List、Concordance、key word list以及Microsoft Word中的“可读性信息统计”等功能来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外部评估
McDonough & Shaw提出,教材的外部评估只是对教材外部的整体判断,关注教材目录、音频材料、出版商、封面布局等,从而考察出教材的受众群体,单元的编排、语言知识技能等[4]。
首先,在受众群体方面,《新视野》明确指出教材面向中国大学一至四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适合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
其次,在单元内容编排方面,全书分为四册,每册涵盖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同一主题。每单元含有两篇主要的阅读文本(Text A和Text B)。在进入文本阅读之前,会有一段导读,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入单元主题。阅读Text A文本后设有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语言点(Language Focus)、结构分析和写作(Structure Analysis and Writing)以及翻译练习(Translation)。题目丰富,内容多样,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翻译练习和结构化练习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阅读Text A文本后设有的练习涵盖了阅读技能(Reading Skills)、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语言点(Language Focus)、搭配(Collocation)等。两篇文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在语言知识技能的呈现方面,《新视野》把“语言能力、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呈现目标[13]。作为读写教材,《新视野》将读与写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综合能力。此外,教材中设有critical thinking (辩证思维)的开放性题目,意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对于篇章中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以Culture Note的形式标注在单元后,且课文后两篇Translation练习均涉及中外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对中外文化有深刻的学习和体验。
4.2. 内部评估
内部评价指的是在外部评估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的进一步调查”[4]。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书籍的内部内容进行分析。内部评估相较于外部评估更加全面和细致,主要任务是考查上述外部阶段的因素是否与教材的内部组织相对一致。其重点关注文本材料的分级和排序、材料的类型、真实语言要素的融入、练习测试与学习者们的关系等。在这个阶段,McDohough & Shaw还提供了一个检查表(如图1所示)。
Figure 1. Internal assessment checklist
图1. 内部评估检查表
因文章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对教材评估模型中可量化的部分如教材阅读文本的高频词,文本型例比(指词型type和词例token的比值),语篇长度,平均句长,文本易读度等对教材阅读文本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期针对阅读材料类型、语篇的分级与排序两大主要方面进行评估。
4.2.1. 材料类型的选择
对于篇章文本来说,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也是传递文章主题思想、时间、状态、变化、特性等内容的中心词汇。虚词则起到连接文章内容、句群内容等功能,基本不传递文章主旨内容和主题。因此,本研究利用AntConc软件,得出所有高频词词表后,忽略虚词,统计出各册阅读文本中出现频率排名为前十位的实词:
Table 1. High-frequency content words list for the passages of book 1
表1. 第一册篇章正文高频实词词频表
词汇类型 |
频数/次 |
百分比% (总词频) |
students |
61 |
0.47% |
people |
44 |
0.34% |
life |
36 |
0.28% |
friends |
35 |
0.27% |
world |
35 |
0.27% |
work |
31 |
0.24% |
school |
27 |
0.21% |
internet |
24 |
0.19% |
university |
23 |
0.18% |
learn |
22 |
0.17% |
Table 2. High-frequency content words list for the passages of book 2
表2. 第二册篇章正文高频实词词频表
词汇类型 |
频数/次 |
所占百分比 |
life |
51 |
0.0037 |
college |
44 |
0.0032 |
time |
39 |
0.0029 |
people |
38 |
0.0028 |
new |
29 |
0.0021 |
years |
29 |
0.0021 |
love |
25 |
0.0018 |
students |
25 |
0.0018 |
family |
24 |
0.0018 |
home |
24 |
0.0018 |
Table 3. High-frequency content words list for the passages of book 3
表3. 第三册篇章正文高频实词词频表
词汇类型 |
频数/次 |
所占百分比 |
work |
44 |
0.0033 |
children |
34 |
0.0025 |
parents |
33 |
0.0024 |
Chinese |
32 |
0.0024 |
day |
32 |
0.0024 |
people |
32 |
0.0024 |
time |
27 |
0.0020 |
job |
24 |
0.0018 |
mother |
23 |
0.0017 |
home |
19 |
0.0014 |
Table 4. High-frequency content words list for the passages of book 4
表4. 第四册篇章正文高频实词词频表
词汇类型 |
频数/次 |
所占百分比 |
people |
49 |
0.0031 |
men |
45 |
0.0029 |
women |
43 |
0.0028 |
time |
38 |
0.0024 |
energy |
35 |
0.0022 |
world |
33 |
0.0021 |
food |
28 |
0.0018 |
business |
19 |
0.0012 |
company |
19 |
0.0012 |
nature |
19 |
0.0012 |
阅读文本的高频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风格以及题材结构。从每一册正文部分的高频实词来看,如表1可知,第一册中频次排名前三位的关键词为students、people、life;如表2可知,第二册为life、college、time;如表3可知,第三册为work,children,parents;如表4可知,第四册为people、men、women。每一册的主题各有侧重:第一册关注学生生活,第二册重点讲述大学生活及时间分配,第三册关注亲子关系以及工作。第四册则注重性别差异和人际关系。可见,话题层次和深度随着册数的增加而提高,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有关于family、Internet、business、nature等主题的文本,但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四册中的关键词重合率最高的为people和life,说明《新视野》系列阅读教材总体上是以人类生活的文本篇章为主,选题亲近学生生活,注重人文气息的培养。蔡基刚也认为,大学英语教材的题材要侧重于文史类,强调趣味性,实用性[14]。
除了用词,体裁也是反映文本多样性、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本文统计了各册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具体见下表,括号里为各类文章体裁占比)。可见,在《新视野》64篇阅读文本中,占比最高的是议论文和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屈指可数。
Table 5. Genr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reading texts of the four books
表5. 各册阅读文本体裁分布统计
文章体裁 册数 |
记叙文 |
说明文 |
议论文 |
应用文 |
第一册 |
3 |
1 |
10 |
2 |
第二册 |
8 |
0 |
8 |
0 |
第三册 |
10 |
2 |
4 |
0 |
第四册 |
7 |
0 |
9 |
0 |
总计 |
28 (43.6%) |
3 (4.7%) |
31 (48.4%) |
2 (3.1%) |
如表5所示,从教材所选取的材料来看,文章主题贴近大学生生活,人文气息丰富,但体裁基本局限于记叙文和议论文。英国著名外语教育家Palmer在《语言学习的规则》中多次强调,外语课程的开发或教学必须坚持具体情景教学原则。在他提出的六大教材编写原则中,打破固化常规语料,增强语言多元表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15]。《新视野》随着册数的增加话题内容深度层层递进,分级明显,且主题大多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等息息相关,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外,《新视野》体裁集中于议论文或记叙文,科普性强的说明文和注重实用性的应用文类别太少,缺少一定的多样性[16]。教材的主题选择可以效仿国外教材的编排模式, 同时提供形式多样的体裁类别。好的阅读教材应该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厚和立体,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多元和深刻。从多角度、多文体、多方法拓展阅读内容、文体的选择也很重要,更广博多样的文体能够将文化知识的拓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融于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的动态发展过程中[17]。
4.2.2. 教材分级与排序
根据教材编写的“结构分级”(Structure Grading)法:在教材编写中要对教材内容按级别进行划分(如难度、重要度、实用性等),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18]。而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指出二语学习者的输入内容应该难易合适,不要超过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理解水平[10]。在内部评估中,教材的分级与排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1]。合理的材料安排能够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阅读并习得阅读材料。据此,本文从文本的可读性、学术词汇(AWL)覆盖率、平均句长、词语型例比等方面考查教材编排的分级合理性问题。
(1) 教材的可读性与学术词汇覆盖率的分级排序
首先,文章的阅读难度等级可与Grade Level (难度分级)相关。
Grade level (难度分级),又叫阅读分级(Reading Level),指的是文章的可读性,是衡量文章难度的一种客观方法。对于读者来说,更高的可读性可以减轻阅读的难度和速度,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或较差的读者来说,将文本的可读性水平从平庸提高到良好,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可读性越高,其阅读难度相对也就相对比较小。笔者选取四册书中每册每个单元中共64篇的阅读文本,本文利用Microsoft Word软件统计子库中文章的可读性数据。打开Microsoft Word软件,粘贴需要计算的文本,点击“审阅”→“拼写和语法检查”校对,之后会显示文章可读性信息统计,即文章的阅读难度等级。统计出各册16篇阅读文本的平均可读性信息如表6。
Table 6. Average grade level scores of reading passages of each book
表6. 各册阅读篇章可读性平均值
册数总数 |
Grade Level (保留两位小数) |
第一册 |
7.88 |
第二册 |
8.49 |
第三册 |
9.93 |
第四册 |
10.00 |
其次,在大学英语教材正在经历改革之际,2015,全国性指导文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把学术英语列入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教材的学术性分级也是评价和检验教材的一个重要指标。Coxhead于2000年制定了学术词汇列表(Academic Word List,简称AWL),该列表是根据从人文、法律、商科等学科中多个专业的各种书面学术文本中的350万个单词的语料库出现的频率和出现的范围得出的。学术词汇覆盖率目前被广泛用于评价某个文本的学术性。基于先前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学术词汇覆盖率接近或超过10%的文本为“学术”英语文本,而学术词汇覆盖率在1.4%左右的文本属于通用英语文本[19]。
本文利用Compleat Lexical Tutor软件中的“Vocabprofile”→“VP-Classic”,将文本粘贴到文本框内,计算出来可得具体的AWL数值。由此,统计出四册全64篇的AWL覆盖率数据如表7。
Table 7. Average AWL coverage in reading passages of each book
表7. 各册阅读篇章AWL覆盖率平均值
册数总数 |
AWL覆盖率(保留两位小数) |
第一册 |
3.68% |
第二册 |
3.54% |
第三册 |
4.31% |
第四册 |
6.58% |
Figure 2. AWL coverage and grade level (GL) distribution in reading passages across all four books
图2. 全四册阅读篇章AWL覆盖率与GL分布图
如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至四册阅读文章的GL值呈现逐册上升的趋势,Grade Level值越大即文章的难度越大。一至三册书有不同的难度等级,层层递进。第一册的GL值最低,越往后越来越高,这说明《新视野》一至四册书阅读材料难度随着册数的递增而递增。即反映出《新视野》全书对阅读篇章的语言难度和梯度作了细致的规划,学生所要掌握的起点词汇约在3200词,其覆盖的词汇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与中学英语紧密相连。适合高中到大学的水平过渡[20]。
教材中所含的学术词汇覆盖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研究发现,学生在进行英语文章阅读时,造成词汇困难的不是一般用途词汇,也不是与学科高度相关的专业词汇,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通用性学术词汇[21]。且从统计学意义上看,文章的难度系数Grade Level与学术词汇覆盖率AWL是有相关性的。研究表明,难度系数与学术词汇覆盖率的相关性为r = 0.719,有很强的相关性[22]。
从AWL覆盖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全书四册的学术词汇覆盖率均在1.4%~10%之间,因此总体来说,《新视野》一书的阅读篇章材料属于学术文本和通用文本之间。也可以看出GL值数与AWL的变化趋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前三册的AWL覆盖率波动上升,说明第一到三册的学术词汇含量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更接近通用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易于阅读与理解。但是最后一册的学术词汇覆盖率突升,更接近于10%,即更接近于学术文本,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学生来说,前三册的文本所含学术词汇都较低,而最后一册的突增可能会让学生感觉难度加大,读起文章会更加吃力。
(2) 阅读文本总词数、平均句长及词型例比
笔者统计每一册阅读文本的字数、平均句长、词语型例比,来显示其分级的合理性。
句子长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文章的复杂程度和可理解度。一般来说,短句所含的句子成分较少,可理解度较高,而长句含有的句子成分较为复杂,读起来难度也更高一些。平均句长指一个句子中所含的平均词数。在这里,平均句长为《新视野》四册所有阅读篇章文本的所有词语的总数除以文本的所有句数所得。利用AntConc软件统计出1~4册书的阅读文本字数分别为12,856,13,524,13,662,15,595。通过WORD软件中“显示可读性信息统计”功能,计算出每一册阅读文本句数分别为851,864,874,891。由此可算出,第一册文本的平均句长为15.1;第二册文本的平均句长为15.7;第三册的平均句长为15.6;第四册为17.5。
Table 8. Word count, sentence count, and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statistics of each book
表8. 各册总词数、总句数、平均句长
册数总数 |
总词数 |
总句数 |
平均句长 = (总句数 ÷ 总词数) |
第一册 |
12,856 |
851 |
15.1 |
第二册 |
13,524 |
864 |
15.7 |
第三册 |
13,662 |
874 |
15.6 |
第四册 |
15,595 |
891 |
17.5 |
如表8所示,从教材的总字数和平均句长来看,阅读文本呈现逐册递增趋势,但没有显著差距。相对而言,每册的平均句长有一点差距,第一册的字数最少,平均句长也最少,难度稍低。处于中间过渡阶段的第二、三册无论是字数还是平均句长都十分接近,长难度也相当。第四册字数最多,平均句长最长,难度也有所提升。四册教材,字数与句子长难度循序渐进,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也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
本文还考察了四册阅读文本的词型例比。词语型例比(type to token racio)指一个文本中词例(token)的全部数目与词型(type)的全部数目之比。语料中出现的各个不同的词为词型,词例则为词表中的词在语料中的每一次出现。一个文本中的词型例比跟词汇的丰富度有关。文本的词型例比越低,就表示该文本的词汇丰富度越高。词汇的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词汇的丰富度对于学生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书面语体一般比较舒展、严密,词汇量也较口语丰富[23]。词语的型例比计算方法为型例比 = (词型 ÷ 词例) × 100%。根据AntConc中的world list功能,可以发现《新视野》第一册中的词型(word types)为2955,词例(word tokens)为12,856;第二册词型为3119,词例为13,524;第三册词型为3346,词例为13,662;第四册词型为3919,词例为15,595。由此可算得各册词语型例比如表9。
Table 9. Word type-token ratio (TTR) for books 1~4
表9. 1~4册词语型例比
册数总数 |
词例 |
词型 |
型例比 = 词例数 ÷ 词型数(保留两位小数) |
第一册 |
12,856 |
3009 |
4.27 |
第二册 |
13,524 |
3119 |
4.34 |
第三册 |
13,662 |
3246 |
4.21 |
第四册 |
15,595 |
3919 |
3.98 |
Figure 3. Type-token ratio (TTR) variation across book 1~4
图3. 各册词语型例比变化图
如图3,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册文本的词语型例比均稳定在4.2~4.3左右,第四册猛然下降4以下,到了3.98。型例比越小代表词语类型越丰富。如图中可以发现第一册到第二册的型例比是一个上升的过程,第二册到第四册开始波动下降。因此,第一册到第二册的文本词语丰富度是下降的,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会使学生在第一册到第二册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突兀性的断层。不利于学生连续性的词汇摄入。
因此,四册书的分级与排序就字数与句长,呈有规律的递增,而就阅读文本的词汇丰富度而言,其分级有一个突兀的不连续断层,不利于学生的词汇摄入。
5. 结论与思考
本文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在乔·麦克多诺与克里斯托夫·肖(Jo McDonough & Christopher Shaw)的教材评估体系的指引下,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综合评估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以国内具代表性的阅读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综合对其进行了外部评估,发现教材在受众群体、教学单元的编排、语言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涉及都较为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在更为全面细致的内部评估中,作者从教材选取的材料类型,教材的分级与排序两个主要方面着手,对教材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教材阅读文章的选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主题虽然围绕大学生生活,但忽视了一些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的介绍和培养,且文章体裁多集中于议论文和记叙文。教材的分级排序层层递进,规律明显,一至四册的词数、句数和平均句长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字数与句子长难度,阅读文章的可读性也随着册数的增加循序渐进,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在学术词汇的覆盖率方面,一至三册学术词汇覆盖率更为接近通用学术文本,而第四册的学术覆盖率突升,接近于学术文本的水平,这可能让学生在理解词语上会感到些许的吃力。并且,在词汇丰富度方面,各册的词汇型例比分布不均。型例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语的丰富度,而第二册的型例比突然下降,不利于学生连续性的词汇摄入。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 丰富文章内容题材和体裁,增加多元文化信息输出
《新视野》全书阅读文章内容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活,展现大学生学习面貌,但集中于“经济”“工作”“校园”“网络”“家庭”等人文社会类内容,因而为了满足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等教学目标,教材的选题应该加以拓宽,适当增加自然科普类学科的内容,以满足理工科等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需要。此外,增加有关其他国家文化信息,注重我国文化的传播,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 完善文章的分级,规整文章的难度梯度,词汇丰富度
教材是否有规律的层次分级,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关键之一。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都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专业化发展”。《新视野》全册分级较为明显和规律,四册从易读性、AWL覆盖率、文章篇幅、平均句长等都层层递进。然而,还需要再完善分级的规律性,对一至四册的文章语言难度及学术性和词汇的丰富度作更为细致的规划,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阅读和学习。这也是满足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需要。
(三) 在教学活动中有选择地使用教材文本,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教材
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跟所教授学生的专业或水平相关的文本内容去进行教授讲解,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或水平去进行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剔除部分难度较大,内容单一的文章,并根据教材的词汇丰富度、学术词汇覆盖率,文章长度等分级和排序,适时对文章筛选,并调整篇章教学的顺序,让学生按照自身喜好、水平、专业需要学习文章,进行有目的地筛选,使教材能够最大限度为自己所用。
语料库的实际性应用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语料库与大学生英语教材的结合分析更能够以较为客观的形式揭示出当今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和语言规范。随着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大学英语教材亟待进一步的升级转型,更加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多方位能力培养,注重教材分级的规律性,更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英语教学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