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 + N”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Innovative Practices of the “Party Building + N” Working Mode in Faculty Party Branch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OI: 10.12677/ces.2025.13647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叶丽霞*, 阮建苗:浙江外国语学院数学系,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Faculty Party Branch Party Building Work Business Work Deep Integration
摘要: 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为例,深入探讨“党建 + N”工作模式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支部依托数学学科优势,通过将党建工作与理论学习、教学建设、科研创新、实践育人、服务学生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工作体系。实践证明,“党建 + N”工作模式显著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Fourth Party Branch of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the “Party Building + N” working mode in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business work. Relying on the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mathematics, the Party branch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working system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earch, education, and service by closely combining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with theoretical stud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services. 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e “Party building + N” working mod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cohesion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y branch, improved the political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文章引用:叶丽霞, 阮建苗. 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 + N”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6): 509-51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647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2021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应当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2]。这为高校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文[3]梳理了高校院系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能够确保业务工作的正确方向,而教学科研工作又充实了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二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3]。近年来,许多高校基层党支部都在积极构建“党建+”融合模式,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例如,文[4]指出,树立并践行“党建+”理念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必由之路,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以高质量党建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文[5]指出,必须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使二者在融合发展中互促共进。高校应当从抓班子带队伍、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开展联创共建等四个方面,全面激活和焕发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6]。文[7]对党建工作与数学建模工作的深度融合进行了研究。文[8]中的教师党支部创建“一核心五建五强”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内在要求。文[9]探讨了高校教工联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思考与实践。可见,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双融合是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

“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下称数学系教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实践为案例,分析“党建 + N”工作模式的举措和成效,希望能为其他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 “党建 + N”工作模式的举措和成效

“党建 + N”工作模式,是指将党建工作与理论学习、教学建设、科研创新、实践育人、服务学生等各项工作相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数学系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师发展和学生进步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1. 党建 + 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2.1.1. 强化政治理论武装

支部精心制定《党支部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通过支部书记领学、专题讲座导学、专家研学、研讨交流互学、微党课自学、赴红色教育基地展学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以此加强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三会一课”为依托,将教学、科研活动与主题党日活动紧密结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讨论、教学技能研讨、教育家精神学习等,实现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

2.1.2.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读原著、学原文、悟真理”等专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科研氛围。教师党员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家庭美德,营造廉洁从教良好风尚。

2.2. 党建 + 教学建设,融合思政教育

2.2.1. 党建引领教学改革

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数学系进一步将党建工作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支部聚焦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持续提升数学系课程打造核心“战斗力”。数学系已形成以《高等代数》《数理统计》《初等数论》等省级一流课程为核心的优质课程群,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支部书记带头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比赛,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教学团队成果丰硕,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浙江省教学创新大赛、浙江省青教赛、长三角智慧教学大赛上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支部成员主讲的《线性代数》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智慧课程已在超星、智慧树等多个平台面向全国共享,累计吸引600余所高校超10万名学生学习,课程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

2.2.2. 课程思政建设

除了本专业外,数学系还承担全校十余个专业的数学公共课教学任务,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支部秉持“党建引领课程建设”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成立以党员教师为负责人的课程组,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在此基础上,数学系教师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确保每门课程都有详细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建设了课程思政案例库。《高等代数》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数学团队还获评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数学之美”等多维度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剖析数学方法蕴含的哲学思想,梳理知识体系的脉络与内涵;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与当代前沿成果融入课堂,强化学生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探索的内驱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升实践感悟,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激励学生在科技发展中担当时代使命,为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3. 党建 + 科研创新,赋能学科发展

2.3.1. 党建引领科研创新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互融互促”模式,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师范专业认证及专业建设。依托“数字治理研究所”平台,定期举办讨论班,开展科研助力、指导帮辅、文献交流及学术成果分享等活动,营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科研氛围,推动数学系科研水平显著提升。近5年,数学系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7篇。2023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这不仅是对专业建设成果的肯定,也彰显了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助力专业发展的成效。

2.3.2. 服务全校其它专业

2022年以来,支部多位教师参与了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表设计工作。他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要求,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表,并进行了四轮迭代升级。几年来,还开展了多轮达成度计算培训,帮助全校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等师范专业的教师掌握计算方法和工具,夯实教学治理保障体系建设,为这些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认证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学校英语专业开设语言智能方向,支部多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置研讨和教材编写工作,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学科前沿发展,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4. 党建 + 实践育人,强化实践能力

2.4.1.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在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支部进一步将党建工作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情怀。坚持以生为本,构建“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的综合实践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师范技能、创新能力等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支部党员积极担任班主任或社团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专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等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依托学院的职后培训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赴培训项目现场,亲身体验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聆听一线教师的宝贵经验,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2.4.2. 拓展育人渠道

组织名师名校长讲座、优秀校友系列讲座,帮助数学系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使命担当,树立乐教爱生的教育情怀。围绕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定期开展班级团支部的主题教育、支部理论学习、专题党课、教院青年说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学院的组织下,广泛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厚植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以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与地方共建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发挥师范生“一专多能”的特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2.4.3. 加强竞赛指导

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教工党员为骨干,成立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指导团队。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对有科研兴趣和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开展针对性的实战训练,指导学生组建学科竞赛团队。建立“课程教学 + 创新创业 + 学科竞赛”的联动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近5年,学生完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2.5. 党建 + 服务学生,支持升学与就业

2.5.1. 考研升学支持

充分发挥数学系的专业优势,长期为全校十余个专业学生提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课程的答疑服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支部教师积极开展考研数学辅导、考研信息讲座、考研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从专业课程辅导、考研院校选择、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近年来,学生考研成功率稳步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5.2. 就业指导帮扶

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系统教授学生职业规划与求职就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学院积极与省内多所中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就业信息共享群,协助学生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同时,支部通过班主任普查、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个别访谈等形式,实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对就业有困难的同学进行精准帮扶。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3. 总结

数学系教师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教学建设、科研创新、实践育人、服务学生等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党建工作体系,不仅在本专业领域内取得了成绩,还在服务全校其他专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党建 + N”模式的积极作用。支部先后获评了2022年度、2023年度“五星级党支部”;2024年获评了校级样板党支部、优秀党建工作案例。支部人才辈出,曾涌现多位优秀党员,包括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坛新秀、省千名好支书、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位老师获评“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招生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

作为学校的五星级基层党支部和样板党支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学校与北大合作的发展机遇,努力为学校外语名校建设贡献支部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其他高校教师党支部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基金项目

浙江省“十四五”第二批本科省级教学改革项目(JGBA2024396);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建“双创”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 人民日报, 2021-04-23(003).
[3] 李刚.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20): 60-62, 66.
[4] 李向东. “党建+”赋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3): 51-54.
[5] 陈科先. 全面加强院系党建工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J]. 党建, 2025(3): 59-60.
[6] 葛爱冬, 胡令启. 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生机活力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10): 39-41.
[7] 文传军, 任雪静. 高校党的建设与数学建模工作深度融合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5): 133-135.
[8] 吴华岳. 高校基层党建“一核心五建五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丽水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师党支部为例[J]. 丽水学院学报, 2022, 44(6): 115-118.
[9] 闫保桦, 蒋广学. 高校教工联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6): 28-30.
[10] 施君, 黄伟坚, 韦英益, 等.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1):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