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混融教学”应用于教育信息化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
Era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ual-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Applied to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应对形势,探索出一条符合现实需要的教学模式成为学校体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分析在信息化时代,“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此得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化时代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适应现实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信息化与现代化、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及健康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提出加快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健全学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培育模式、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走向更深层融合、完善“家、校、社”一体化联动机制是“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路径。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tradition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ploring a teaching model that meets the actual need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a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zation, the “dual-line mixed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ual-line mixed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applied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era of informatization has the value of adapting to the actual needs, further promoting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health literacy; it proposes tha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emphasizing the deeper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integrated linkage mechanism of “home, school, and society” are the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ual-line mixed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王纯明, 马静. “双线混融教学”应用于教育信息化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J]. 教育进展, 2025, 15(6): 1159-116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61114

1. 引言

当今世界,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的发展主流,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在迅速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此党和政府目光对标长远,结合时代发展,针对现实需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创造各种新的理论及精神,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2018年4月13日,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指出要进一步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 + 教育”发展,旨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前不久,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重要命题,基于此教育部科学与信息话司发布了《2022年10月教育信息化和网路安全工作月报》[4],其中发布有教育信息化四个重点工作的进展,旨在切实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五育”中占有重要基础性地位的体育,尤其是作为国民体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学校体育,紧跟国家教育现代化大势的发展方向,将信息化教育深层的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去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2. 教育信息化学校教学模式的演变

2.1. 线上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学校常态化教学模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互联网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在线教育模式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从早期互联网转播技术不够成熟的网课录播时代到多媒体技术突破发展后,线上教学模式开始崭露头角,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线上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补充。在线教育是一种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远程教育方式。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和众网络课件,教师与学生能打破传统的集中于课堂进行教学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活动。得益于信息化社会下多媒体、互联网、云计算、计算机、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应用于教育领域,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为线上教学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教育信息化为线上教学模式更深层次的融入学校教育创造契机,伴随着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动态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最明显的是线上教学占比规模的大幅度增加。陆续探索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线上教学活动。有师生借助钉钉、腾讯课堂、云课堂等工作学习平台实现的线上直播教学;也有老师通过录课软件提前将教学内容录制完成提供给同学学习,或者是老师通过某平台软件如中国大学MOOC等提前甄选适合的精品课程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的线上录播教学;同时还包括老师通过微信群聊或QQ群向学生发布图文课件和布置作业,以及通过语音指导学生学习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线上语音教学和图文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是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创新,技术赋能下的线上教学已经具备足够的发展物质基础;特殊时期伴随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线上教学的发展同样具备了人口、政策的扶持。可以说线上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态势

2.2.1.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模式间的内外逻辑

我国学者祝智庭借鉴了国际新零售领域商业模式演变到OMO (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的过程,提出了OMO教育模式即线上线下融合的学校教育新模式[5]。通过分析O2O (Online To Offline),OAO (Online And Offline),OMO三种模式的内外部关系,可以直观的理解三种模式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种教育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层次的领悟为何信息化时代人类将全面进入“双线教学”的时代,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即“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这两者之间的递进关系[6]

Figure 1. Evolutionary route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models

1. 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演进路线

图1显示,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线上教学诞生早期与线下教育之间往往是一种助力关系,形成一种O2O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运行逻辑是线上或线下的教学通过从对方获取帮助,特征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模式之间尽管已经呈现一种混合状态,但二者相互间具有明显界限,主要是一种机械式的简单结合,并不能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间的协同调配。在O2O教学模式的基础上,OAO的教学模式应现实需要被提出,即线上与线下更进一步的结合,处于并行关系。旨在用线上教学活动和线下教学活动相连接的方式力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分别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然后一起整合为完整的教学活动,此时二者间的混合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但是仍然明显的边界,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陷入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信息交互不流畅的困境。

基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我国教育工作者扎根我国现实国情,率先提出了OMO教学模式,主张线上线下无边界、教育功能一体化、时空跨度进一步缩小,力求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过程的无缝式学习环境。可以看出OMO的教学模式整合了之前两种教学模式的可取之处,是对OAO教学模式的递进式发展与对O2O教学模式的迁越式提高。是线上结合线下教学模式从机械式的结合到协调性混融的巨大进步,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2.2.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对于未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的线下教学一般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环境相对固定,现实条件下的课堂学习符合我国传统的学习模式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以及情感交流的需要。这种真实性方便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同时方便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这一机器的日常运行,即为师生提供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管理与服务。而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线下教学模式受到的时空限制,使师生的教学活动在技术设备支持的前提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开展,同时更是突破了旧式的地理因素限制导致的优质师资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化,对实现全社会的教育公平在宏观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均具备各自优点,将二者进行深度的有机融合进而优势互补形成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使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是未来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时代价值

信息化时代教育系统本身的发展要求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立足于健康中国战略对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任务,全国各界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凝心聚魂,跟随时代步伐积极融入教育工作的新态势,加快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推动我国体育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就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做出战略部署,青少年体育培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体育人”这句话到现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以什么“体”去育人。这个体指的就是体育,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体育同样如此,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已经随着学校教育整体模式的变化而产生一系列改变,于是思考最新的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适用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所在就有了重要意义。

3.1. 打破旧的束缚,适应现实需要

信息化时代,全国各地各级学校的教学方式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反复徘徊,究竟以何种教学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了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体育学科的教学具有“身体直接参与”的独特属性,要求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受一定的时空限制和地理限制。如何更好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努力开展好学校体育课程,完成好学校体育对于培养青少年体质健康任务成了全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场大考。

笔者认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引进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应对这场大考的最合适的现实选择。体育线上教学模式经历了体育教师网上授课,学生居家锻炼体能、发展素质的教学态势,但过程中存在有部分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使用线上教学设备技术不畅通;学生居家学习受场地和器材限制大多开展无器械的体能练习,不能全方位的发展学生各项技能和身体素质,且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线上教学开始网上体育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不够满足师生开展线上体育学习的需要。探索过程中部分学校开始实施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从居家锻炼到再次回到学校,将体育的学习技能和发展体能的课程回归体育场,开展小规模分散式的线下体育教学;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偏理论性的内容依然通过线上教学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看似回归正轨,实际却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体育课堂主张的是“精讲多练”,而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部分体育教师走入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误区,要么不“讲”,要么多“讲”,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们体育课的学习效率。可以认为,线上与线下教学具有明显界限的双线并行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环节不畅通,线上线下脱节的特点,同样不适用于学校体育教学。

由此,具有明显协同调配特点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找到出路。它在同时具备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的同时,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有效解决双线并行教学模式所产生的遗留问题。于体育课而言,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在特殊时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体育课回归体育场地,可以规避单调的线上教学和机械式的双线并进教学模式的缺陷。随着信息技术赋能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深层融入,可以预见“双线融合”教育模式不仅仅适应于特殊时期人类的教育需要,同样适应于未来的人类教育。

3.2. 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信息化与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应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求,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步伐也不断加快。线上教学模式融入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这一发展趋势的进程,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充斥机遇与挑战,面临了众多难题。如教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后,部分学校师生们并不会使用线上教学工具,信息化素养水平不高;部分偏远和贫困地区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扶持配套;体育线上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不断处于摸索开发阶段,线上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体育教师对线上与线下体育课的教学安排不够协调紧凑等问题多有发生。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所主张的线上线下双线深度混融期望能解决体育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搭建更适应现实的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解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二者间的矛盾,为今后的学校体育课教师与学生需要发展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了学校体育的信息化发展,加快了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3.3. 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及健康素养提升

立足“健康中国”战略高度,健康的身体日益成为全体国民的现实诉求,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呈现全社会迁跃式提高趋势,作为与健康密不可分的体育,也不再是家长口中的浪费孩子时间,其他学科教师的第二课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版) [7]指明了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方向。然而,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处于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相分离的局面。“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能够有效的弥补健康教育的长期空缺,使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有体育课,还能有健康课;能有快速整合已有的健康课程资源,使之更加高效的尽早与体育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4.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4.1. 适应时代发展,加快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

学校体育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现实应用几经摸索,在积累的众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下已经初步形成了“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诚然体育课的线上与线下教学暴露出环节衔接不畅通、线上教学资源匮乏且配置失衡等问题。但基于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后的教育教学大环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脱离不开双线教学模式。基于此,后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加快“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混融”成为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需要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大力开发、协调整合、持续优化、均衡发展成体系化且满足“新课标”对于体育课程建设要求的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使体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体育教学过程的环节更加紧密流畅,更加适应新时代、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所提出的育人要求[7]

4.2. 紧跟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走向,健全学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培育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一直处于缓慢普及和逐渐流行当中。其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仍待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依然没能挣脱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全体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解放思想,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改革原有的师资培养与研修机制,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与现代化的综合教学能力,以有效满足“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

4.3. 重点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走向更深层融合

健康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卫生教育的形式被提及和关注后,经系列相关条例和政策出台而进入快速的全新发展阶段。《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版)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版)提出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版) [8]明确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编制了相当一部分的健康教育课程,但受制于内外各种因素干扰,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呈现分离态势,不符合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要求。信息化时代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是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8]。要深度推进“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应用到学校体育工作中也离不开健康教育的衔接作用。

4.4. 大力发展体育学习型社会,完善“家、校、社”一体化联动机制

尽管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我国国民体育事业的基础。但仍然不可忽视家庭和社区在整个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现实给出答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体育教学活动将不局限于学校环境,学生同样能在家庭和社区角落开展体育活动,并且以家庭室内作为体育教学的场所之一。而在这种模式进行的初期,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教学衔接与流通过程不通畅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本源性,“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应用同时也可视作是应用于家庭与社区体育教学,它是适用于体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种高级模式,同时。也可以视作是应对未来重大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的教育保障措施[9]

5. 结论

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引导了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态势。新态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的变化从过程看是长期的,存在多个演进方向。但随着技术普及、实施反馈,政策引领等现实因素的驱动,可以逐渐摸索出更加适合实际需要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及其实施路径。具体需要从课程建设、培育模式、学科价值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联动”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时代学校体育教学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25-06-2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025-06-25.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233.htm, 2025-06-25.
[4] 2022年10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EB/OL].
https://www.ictdedu.cn/laws/yuebao/n20221205_80696.shtml, 2025-06-25.
[5] 祝智庭, 胡姣. 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 开放教育研究, 2021, 27(1): 13-23.
[6] 李政涛. 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 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5): 5.
[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233.htm, 2025-06-25.
[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22/content_5513748.htm, 2025-06-25.
[9] 董鹏, 程传银.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0, 36(2):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