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 SPE)已成为威胁高龄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近年来呼吸支持技术、广谱抗生素及免疫调节疗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救治水平,但其住院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上升等突出问题。因此,老年重症肺炎的诊治值得关注和研究,以便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2. 临床表现
老年重症肺炎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样,但普遍存在一定的共性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际诊治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实际上,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3. 诊断方式
老年重症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根据《国际呼吸病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等权威期刊的研究,诊断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热:发热是肺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能表现为体温升高的症状,但有时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出现体温不升高的情况。
(2)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痛是老年人重症肺炎的典型症状。此外,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因这些基础疾病而有所不同。
(3) 体征: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干啰音、呼吸困难等体征。在重症病例中,还可能出现紫绀、心率加快等表现。
(4)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X线或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肺部炎症或浸润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能评估呼吸功能状态。
4. 治疗与研究
4.1. 西药治疗
老年重症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发,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菌(如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直接控制感染源,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可覆盖常见致病菌,对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而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或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有效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也可以采用几种药物开展联合治疗,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时,虽然可能增强抗菌效果,但也可能存在以下潜在风险:药物相互作用与毒性累积、多重器官功能负担加重、肝肾损伤等。因此,治疗前应评估病原体类型及患者肝肾功能,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肝肾指标及菌群状态,必要时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
许超[1]将9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两组,第一组采用头孢哌哃钠舒巴坦钠治疗,联合组同时采用头孢哌哃钠舒巴坦钠和乌司他丁治疗。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结果发现:两组的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经过治疗之后,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体征恢复更迅速,临床疗效明显更好。
陈艳辉[2]将96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研究莫西沙星与头孢哌哃舒巴坦钠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头孢哌哃舒巴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哃舒巴坦钠协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咳痰、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间更短,其生理指标PEF、FVC、FEV1水平更高,说明联合给药方式的效果更好。总体疗效和症状好转时间分别见下表1和表2。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18 (37.50) |
28 (58.33) |
2 (4.17) |
46 (95.83) |
对照组 |
16 (33.33) |
22 (45.83) |
10 (20.83) |
38 (79.17) |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组别 |
发热/天 |
咳嗽/天 |
肺部炎症/天 |
咳痰/天 |
观察组 |
2.86 ± 0.40 |
4.05 ± 0.65 |
6.54 ± 1.20 |
4.03 ± 0.60 |
对照组 |
4.03 ± 0.84 |
5.92 ± 1.19 |
8.07 ± 1.36 |
5.89 ± 1.16 |
王波[3]将80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研究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协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咳喘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短,其外周血指标D-D、CRP、SAA和PCT水平显著降低,说明联合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郭枫[4]将90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研究乌司他丁与美罗培南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与美罗培南协同治疗。经过14天治疗,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治疗前。而且治疗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脂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给药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症状反应,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
肖红雯[5]将82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研究血必净注射液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协同治疗。经过一周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体温、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给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张涵亮[6]将70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然后对照组在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实验组采用硫酸依替米星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经过14天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的PIP、WOB、PaCO2、IL-17等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aO2、SaO2、IL-4等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给药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
何梅英[7]将126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增加采用胸腺肽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经过十天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的血清指标suPAR、sTREM-1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更低,说明胸腺肽联合阿米卡星协同治疗效果显著。
于季红[8]将90例老年重症肺炎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阿卡米星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B组采用阿卡米星治疗,C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在90例老年患者体内检出193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为142和51株。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95.31%、92.19%、89.23%。说明联合给药方式治疗比起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付明倜[9]将162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研究乌司他丁与比阿培南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与比阿培南协同治疗。经过14天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0%。联合给药治疗后,患者的血氧和肺功能都得到了改善,炎症反应也减轻了。总体疗效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分别见下表3和表4。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23 (28.39) |
50 (61.73) |
8 (9.88) |
73 (90.12) |
对照组 |
10 (12.34) |
48 (59.26) |
23 (28.40) |
58 (71.60) |
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gas analysis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
组别 |
|
PaO2 (mmHg) |
PaO2/FiO2 |
观察组 |
治疗前 |
62.31 ± 3.51 |
182.35 ± 14.25 |
治疗后 |
84.67 ± 2.89 |
289.93 ± 19.87 |
对照组 |
治疗前 |
61.69 ± 4.12 |
181.47 ± 15.64 |
治疗后 |
78.29 ± 3.27 |
231.42 ± 13.26 |
王薇[10]将120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研究胸腺五肽与比阿培南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腺五肽与比阿培南协同治疗。经过两周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联合给药治疗后,患者的局部气道防御力改善,并且免疫功能增强。
洪武汉[11]将124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参附注射液协同治疗。经过两周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联合给药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提高了免疫功能。
4.2. 中药治疗
老年重症肺炎感染者具有正气不足、易感外邪的特点,从中医角度而言需兼顾扶正与祛邪。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平喘、益气养阴为核心原则,结合证型灵活配伍。同时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疗程一般建议7~14天,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生理指标。
郝淑坤[12]将102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柴芩麻膏汤内服治疗。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的肺征象消失和机械通气时间更短,观察组的CD3+、CD4+、FEV1、FVC水平更高,说明柴芩麻膏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缓解症状,总体疗效很好。
姜艳辉[13]分析了145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痰热清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规西医治疗效果相比,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和咳嗽时间,能够提高CD4+、CD8+ T细胞水平,其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
杨爱琴[14]将120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抗生素结合宣壅清肺汤治疗。经过两周治疗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咳嗽、发热、气喘、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等指标的评分更低。说明宣壅清肺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提高了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李晖[15]将112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研究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经过治疗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体内的IFN-γ、PCT等因子还得到了有效调节提高。
张康[16]分析了150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规西医治疗效果相比,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可以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安全可靠。
4.3. 非药物治疗
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除了可以采用西药、中药、以及中西药结合治疗,还能采用非药物治疗。例如,可以采用常规氧疗、机械通气、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环境管理等方式。
朱艳玲[17]将116例老年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经过治疗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减轻肺部伤害,恢复肺部正常功能,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缓解炎症反应。两组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分别见下表5和表6。
Table 5.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比较
组别 |
PCT (ng/ml) |
IL-6 (pg/L)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1.79 ± 0.24 |
1.39 ± 0.41 |
49.61 ± 7.01 |
37.01 ± 5.98 |
对照组 |
1.94 ± 0.27 |
1.16 ± 0.31 |
51.24 ± 6.52 |
35.89 ± 4.23 |
Table 6. Comparison of oxygen function index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6. 两组患者的氧合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
PaO2 (mmHg) |
氧合指数(mmHg)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52.61 ± 4.97 |
72.45 ± 5.42 |
125.32 ± 5.36 |
246.32 ± 11.65 |
对照组 |
51.94 ± 5.47 |
81.64 ± 6.08 |
125.89 ± 5.87 |
325.76 ± 42.62 |
张建桥[18]分析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改善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而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冯春[19]分析了全程赋能健康对于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改善情况,常规组和全程赋能组各有10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全程赋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全程赋能健康护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全程赋能组在心理弹性量表、自护能力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等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说明全程赋能健康护理在临床治疗上是有效的。
章婵[20]研究了高流量氧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抗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一周后发现:两组PaO2、OI、CD4+T细胞比例均上升,但观察组各指标因子改变幅度更大,说明高流量氧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在临床上是切实可行的。
李婷[21]研究了高频胸壁振荡结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 +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治疗。治疗结果发现:在改善咳嗽咳痰、肺部呼吸杂音、血气指标等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邓海棠[22]研究了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55例和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同时免疫增强型制剂可以纠正体内的HMGB1/IL-17/IL-23炎症失衡来恢复肠胃功能达到正常健康态。
刘娜[23]分析了基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用药指导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采用CPIS参考指导抗菌治疗。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PIS组的抗菌药物应用种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闫伟华[24]研究了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对照组是50例中青年重症肺炎患者,观察组是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振动排痰治疗。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纠正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在ICU停留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方式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
张倩[25]讨论了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10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效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52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实验组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经过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的PaO2和SaO2比对照组要高,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aCO2比对照组更低一些,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通气状态,缓解炎症反应。
李京[26]分析了不同侧卧位角度护理对10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各有36例。对照组采用左30度–半坐卧位–右30度卧位,治疗一组采用左45度–半坐卧位–右45度卧位,治疗二组采用左60度–半坐卧位–右60度卧位。经过治疗,结果发现:不同侧卧位角度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效果。
巢益群[27]探究了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对8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使用胸腺肽α1免疫治疗。治疗一周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控制起始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而住院时间缩短了,观察组的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张陈光[28]研究了营养风险筛查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营养风险筛查高危组人群比低危组人群更加严重,氧合指数更低,机械通气比例和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显著升高。早期营养风险筛查并及时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5. 小结和展望
在详细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中,深入分析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多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强调了呼吸支持技术,包括高流量氧疗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该疾病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呈现多维度整合趋势,发展的关键领域为:快速病原体检测技术、抗生素耐药性突破、靶向免疫调节剂等等。具体而言,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
(1) 进一步探索发病机制,特别是在免疫系统老化对疾病发展的影响方面;
(2) 加强早期识别与干预,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研究新型抗感染药物及其他新兴治疗方法,例如生物制剂;
(4) 评估并优化综合管理方案,特别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增加长期预后研究,明确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预测模型。
总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老年重症肺炎的诊疗必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未来的挑战不仅在于提高治疗效果,更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疾病的长久控制。因此,跨学科合作、持续监测和评估是推动这一领域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