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An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Script Kill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5.156115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孙 顺, 许 多: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红色剧本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Red Script Kill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Path
摘要: 在教育改革发展与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红色剧本杀”作为大学生的新兴文化形态备受关注。将红色剧本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厚植爱国情怀。本文从“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维度出发,通过设计优质红色剧本、营造沉浸式场景氛围、引导学生思想升华与价值观塑造等路径实现创新,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有效模式。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the state, innovating the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Red Script Killing”, as a new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By adopting red script killing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can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red culture, and foster a strong sense of patriotism. This article explores four dimensions of integrating “Red Script Kill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t aims to achieve innovation through designing high-quality red scripts, creating immersive scene atmospheres, guid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elevation, and shaping their value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model for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文章引用:孙顺, 许多. 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5, 15(6): 1484-148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61159

1.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方向与路径。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键人才储备,其思想引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走向与民族的未来。“红色剧本杀”作为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的文化形态,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密切关注的焦点。通过“红色剧本杀”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为高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引导,助力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2. 红色剧本杀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剧本杀”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剧本杀为载体的新型文化传播形式,其本质是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和互动推理,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少年社交娱乐需求相结合的文化创新实践。“红色剧本杀”以历史事件为叙事背景,以家国情怀为情感纽带,重构红色记忆,既延续了传统红色教育的价值内核,又借助剧本杀的互动机制与心流体验,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年轻化与场景化转型。

2.1. 红色剧本杀的内涵解析

“红色剧本杀”起源于欧美的“谋杀之谜”游戏,它巧妙地融合了角色扮演、推理解谜和互动表演等元素,为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而作为创新形式的“红色剧本杀”,在传统剧本杀的基础上,融入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将悬疑推理与体验革命历史、感受红色精神有机结合。在“红色剧本杀”中,玩家扮演红色剧本里的角色,跟随角色视角深入参与红色主题的模拟场景,如置身于革命事件、战斗场景之中[2]。这不仅能让玩家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更能深刻地传递红色文化内涵,有效增强玩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据《2022~2023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38.9亿元,同比增长40.4%,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48.1亿元[3]。在此背景下,“红色剧本杀”创新性地将红色教育内容融入剧本杀这一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形式之中,以新颖独特的玩法和沉浸式的体验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红色剧本杀的典型特点

“红色剧本杀”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创新融合:其一,沉浸式体验与历史真实感的有机结合。“红色剧本杀”通过构建多维度的场景,如历史场景复原、复古道具陈设、NPC实景演绎,以及融入历史文献、人物家书等情感载体,打造出极具代入感的叙事空间。参与者在娱乐体验中深入互动历史情境,通过情感共鸣深化对历史的认知。“红色剧本杀”的创作始终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严谨史料考证与艺术加工,在历史本真性与艺术表现性之间达成平衡,既保障了文化传播的严肃性,又增强了叙事的感染力。其二,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动态平衡构建。在确保历史正确事实与主流价值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红色剧本杀”通过设计阵营对抗、线索推理等游戏化机制,提升参与者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其内容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避免过度娱乐化消解历史意义;其形式层面借助游戏化元素激发参与者主观能动性,将严肃的思政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实现了政治导向与传播实效的统一。其三,社交属性与集体历史记忆的协同建构。“红色剧本杀”依托其强社交特质,构建了群体互动的红色文化传播场景。参与者通过参与角色扮演、线索共享与协作推理等,在共同历史叙事中形成情感联结。这一过程体现了集体记忆的建构,从个体对历史的认知升华为文化认同,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

3. 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重维度

3.1. 大思政课的理论维度

遵循“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原则,“红色剧本杀”构建了“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模式。在理论层面,其任务设计紧扣《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核心议题,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点。通过将抽象的思政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角色任务和情境抉择,比如将“爱国主义”融入角色的身份认同与使命感抉择之中,把“理想信念”塑造为危机情境下的行动指引与精神支柱,让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契合了“大思政课”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更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理论讲授到实践体验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同。在“大思政课”视域下,这种融合多元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创新形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有力地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2. 学生多元需求的情感维度

“红色剧本杀”精准对接当代青年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特征,充分满足其对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的渴望。它以丰富的红色故事为背景,结合推理解谜的趣味性游戏模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趣味性的独特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他们通过角色代入,深入体验历史情境,以第一视角感受革命先辈的情感波动与心路历程,从而摆脱传统教育中刻板的身份认同模式,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这种深度的情感共鸣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同时,“红色剧本杀”的社交互动属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现实社交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3. 立德树人的现实维度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红色剧本杀”通过“体验–反思–践行”的教育链条,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的跨越。它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低压力、高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直面真实的历史问题与道德困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不断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在体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行为以及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反思,进而将这种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和道德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3.4. 传承民族历史的价值维度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群体的潜在侵蚀,“红色剧本杀”凭借其严谨的历史考据和真实的情境再现,为学生筑牢了民族历史传承的认知根基。它以严谨的态度挖掘和整合红色历史资源,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革命精神融入到剧本情节之中,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亲身演绎和深入探索,对诸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节点形成具身记忆,从而深化对民族历史的认知与理解。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进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红色剧本杀”促使学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4. 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红色剧本杀”将红色文化与剧本杀形式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设计优质剧本、营造沉浸式场景、引导学生思想升华等举措,可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使“红色剧本杀”更好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结合“红色剧本杀”的特点和高校思政课程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探讨具体的创新实现路径。

4.1. 设计优质红色剧本

红色剧本是“红色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载体。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历史事件等资源是剧本创作的基础。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素材,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战斗故事,到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事迹,都是剧本创作的宝库。创作者应广泛查阅历史资料、走访革命遗址、采访亲历者,确保剧本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4]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历史的了解可能较为碎片化。因此,在设计剧本情节时,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串联历史事件,避免枯燥的讲述。例如,通过设置悬念、制造冲突等技巧,吸引学生深入探究。对于角色设计,应贴合学生的兴趣,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和成长性的角色,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此外,剧本内容必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弘扬红色文化,坚决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泛娱乐化等不良导向,保证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5]

4.2. 营造沉浸式场景与氛围

沉浸式场景与氛围的营造是“红色剧本杀”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根据剧本主题布置场地至关重要,例如剧本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可将场景布置成战争时期的街道、民居或指挥部等,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增强沉浸感。道具与服装在营造氛围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逼真的道具如旧式武器、通讯设备等,以及符合角色身份的服装,能从细节上提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角色。音乐与灯光的配合也不可或缺,紧张刺激的音乐可在剧情高潮时渲染紧张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柔和的灯光则可在温情场景中营造温馨氛围。通过音乐与灯光随着剧情发展灵活变化,引导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加投入地体验红色故事。

4.3. 引导学生思想升华与价值观塑造

在“红色剧本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思想升华与价值观塑造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帮助学生剖析角色的内心世界、动机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正体验红色精神。例如,在扮演革命先烈角色时,引导学生思考先烈们为何能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在剧情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剧情的同时,思考红色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实现思想升华。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强化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使“红色剧本杀”真正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5]

4.4. 挖掘地方资源,打造特色剧本

“红色剧本杀”以历史事实、人物原型和红色精神为创作基础,围绕信仰教育、爱国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等主题展开。创作者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确保剧本内容的准确性和教育意义。例如,海口经济学院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多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科优势,将红色剧本创作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红色文化、党史等知识,对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事迹进行充分挖掘,实现了从游戏参与者到剧本创作者的转变[6]。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还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精神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4.5. 融合课程实践,丰富学习体验

“红色剧本杀”通过与课程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思政课程中,“红色剧本杀”可作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模拟历史情境中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或者革命历史课程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组队参与到红色剧本杀活动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借助红色剧本杀来学习历史,从而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情境以及所蕴含的意义。此外,还可以将红色剧本杀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比如五四青年节或者党的重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剧情中的互动以及情景的再现,红色剧本杀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具吸引力与亲和力,也为党团活动带来了新的形式和载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党史以及革命精神。

5. 结语

“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新探索,巧妙打通红色文化与剧本杀的跨界融合通道,为青年学生构建起教育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沉浸式学习场域。这种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代入与互动推理的思维碰撞中,深度触摸革命历史的温度,在情感共鸣中厚植家国情怀,于潜移默化中完成价值观的正向塑造,真正实现了从认知认同到实践践行的育人闭环。展望未来,随着内容迭代与形式创新的持续推进,“红色剧本杀”有望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在拓展实践育人空间的同时,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基金项目

2024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色文化视域下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创新模式探析”,合肥师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41409821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2-23(002).
[2] 张晓东. “红色剧本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 40(4): 83-88.
[3] 艾媒咨询. 2022-2023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EB/OL]. 2022-07-25.
https://www.iimedia.cn/c400/87147.html, 2023-10-25.
[4] 颜雨萱, 付晓男, 李延泽. “红色剧本杀”融入思政教育的逻辑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3): 70-72.
[5] 范文洁. “红色剧本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8(7): 101-104.
[6] 党白洁, 荣钦政, 张昱, 等. “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文化育人创新载体——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 三角洲, 2024(11): 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