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conomy—Taking Banan District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ecl.2025.1472146, PDF, HTML, XML,   
作者: 高舒埼: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数字经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Digital Economy Rural Touris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摘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在新趋势下的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了旅游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阐述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巴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如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现象明显、数字化旅游人才缺乏等。进而总结借鉴其他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经验,为巴南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完善数字化设施、建设数字化旅游人才队伍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ow rural tourism can realiz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tren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Banan District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dilemmas that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Banan, such as weak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bvious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lack of digital tourism talents, etc. It then summarizes and draws on the excellent experience of other reg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Banan District, such as developing new rural tourism products, perfecting digital facilities, and constructing a team of digital tourism talents.
文章引用:高舒埼.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7): 130-135.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72146

1. 引言

数字经济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8% [1]。数字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深刻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力量[2],有力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可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具有必要性的。但是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繁多问题和挑战。故而,如何顺应数字化浪潮,以数字经济为动力推动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立足旅游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印发了《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巴南区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预计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69亿元以上[3]。但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重庆市巴南区要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了乡村旅游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同质化现象明显、缺乏数字化旅游人才等的限制,巴南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的乡村旅游为例,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2.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1.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它改变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引发了生产要素、创新方式、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可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乡村旅游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产业,通过其高质量发展,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所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理解。经济方面,通过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等增加乡村营收,促进乡村经济繁荣;社会方面,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乡村居民幸福感;环境方面,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旅游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乡村原真性。

3. 重庆市巴南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强劲推动下,重庆市乡村旅游业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创新,依托本土资源,探索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重庆市政府先后发布《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着力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成,推动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4],助力重庆乡村的全面振兴。

巴南区位于重庆主城的南部,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大面积的行政区,下辖198个村,乡村面积大,占全区总面积95.9%,是重庆主城区最大的农业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影,是重庆市打造“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的重点。

近年来,巴南区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挖掘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潜力,依托巴南历史文脉,培育了“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四个文旅品牌,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5]。其中“巴县老院子”更是成为巴南乡村旅游的首选,节假日入住率均在85%以上。多项乡村旅游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巴南区乡村旅游发挥了位置优势和地区特色,在品牌建设、资源开发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推进了乡村旅游不断发展[6]

在宣传营销方面,巴南区在2023年新增旅游基层政务公开栏目,对旅游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与公开,实行常态化管理。同时,利用了“巴南文旅”公众号、抖音账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其中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微信推文阅读量84万余人次,制作发布“花样巴南”“趣巴南爽一夏”等系列短视频80余期,涉及乡村旅游项目的多达一半[7]。“巴南文旅”抖音号发布短视频超100个,其中涉及乡村旅游的超30%。可见,重庆市巴南区的乡村旅游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下,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3.2. 巴南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巴南区乡村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本文参照旅游资源的国家分类标准,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多样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将巴南区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了乡村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乡村水域风光资源、乡村民俗文化类等六大类型[8],见表1

Table 1. List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Banan District

1. 巴南区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一览表

类别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

云篆山风景区、圣灯山国家森林公园、木洞桃花岛、姜家溶洞、双寨山风景区、 方斗山风景区、琵琶洞风景区、木鱼谷、南平坝岛、春龙花果山、大来山

水域风光类

南温泉风景区、桥口坝温泉、南湖风景区、玉滩瀑布、龙浒峡漂流、佛影峡生态旅游区、东温泉风景区、丰岩湖、金龙湖

续表

田园风光类

彩色森林、南湖多彩植物园、东冒山农业观光园、重庆花木世界、 天坪山茶山梨园风景区、巴廉寺生态园、锦轩生态园、五洲园、天雍生态园、乡村印象、羊鹿山常青国际养生园、乡土垣休闲旅游区

乡村民俗文化类

云篆山年猪文化节、巴南银针采茶节、二圣采梨节、跳石昆、安澜抬龙杆习俗、 安澜土酒酿造、姜家舞龙习俗、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傩戏、东温泉五布柚采果节、 木洞山歌、木洞龙舟

乡村建筑与遗迹类

高滩寺、天心寺、云篆寺、丁雪松故居、樵坪古寨、丰盛古镇风景区、木洞古镇、 杨沧白故居、汤幕禹故居

乡村特色购品类

樵坪大米、南彭草莓、“惠绿”牌蜜梨、巴南银芽、接龙蜜柚、天星雪梨、姜家黑猪、 木洞蜜饯技艺、丰盛扎制技艺、油酥鸭、木洞豆花技艺、木洞蜜枣、木洞豆花

4. 数字经济背景下重庆市巴南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

4.1. 乡村旅游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当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其赋能产业的关键前提是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转,又依赖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客观要素。对乡村旅游领域来说,虽然巴南区大多数景区已实现线上预订、Wi-Fi全覆盖等基础数字化功能,但是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新兴的数字技术在应用上仍显薄弱。在信息收集速度、处理能力和传输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还存在公共厕所、医疗服务点,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巴南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4.2. 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明显

在数字经济驱动的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差异化竞争本质上是文化IP的争夺战。但巴南区当前仍深陷“资源依赖型”发展陷阱,主要依靠自然田园风光、农家乐产品体验和特色乡村民宿等吸引游客,局限在“赏花 + 采摘 + 农家乐”的初级模式。以采摘经济为例,巴南区3月摘草莓,4月摘樱桃,5月摘蓝莓。但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同类农产品采摘收获的时间和周期相差无几,此时重庆其他地区如渝北区、璧山区等乡村旅游市场上的项目同巴南区的相似度极高,体验感基本相同。

巴南区坐拥巴渝文化、抗战遗址、非遗技艺等多元文化基因库,但乡村旅游开发中文化资源转化率不足,形成显著的“文化符号空心化”现象[9]。对于游客而言,巴南区的乡村旅游缺乏自身特色,与重庆市内其他乡村是同质的,这就会导致各个乡村为了获得客流量进行价格战,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制约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4.3. 缺乏数字化旅游人才

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当下,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数字化人才的支撑。目前,巴南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当地村民,多是因熟悉当地资源环境和能够就近就业而从事乡村旅游服务工作。受限于文化程度,这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数字技能也较为欠缺,难以及时运用数字技术对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和经营内容进行升级革新[10]。同时,他们接受数字化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有限,对数字技术认知不足,对新兴的旅游理念、旅游业态、旅游模式等认知更是不足,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意识。这已然成为制约巴南区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软肋”。

从人才储备情况来看,巴南区乡村旅游的数字化人才的匮乏问题尤为突出,这使得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难以为继。大部分数字化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在渝中区、江北区等区域就业,相比之下,巴南区存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公共交通便捷程度较低、人才激励政策不完善等劣势,导致行业发展缺少引领者,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创新意识不强。可见,巴南区乡村旅游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进一步制约了巴南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5. 数字经济背景下巴南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巴南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建立乡村旅游的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提升巴南区乡村旅游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化网络覆盖,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和处理能力,确保游客信息、景区运营数据等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和处理,为游客提供更佳的旅游体验[11]

此外,因前往巴南区乡村参加旅游活动的游客多以自驾的方式,应着重对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关键设施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对停车难、乱停车等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同时,加快乡村现代化通信设备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云平台、通信基站、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旅游引进智慧旅游系统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乡村旅游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5.2. 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旅游产品的创新。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背景下,必须借助数字化手段,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提升巴南区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深入挖掘巴南区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手工艺品等,开发“巴南文旅数字孪生标识系统”,将巴县老院子的建筑纹样、温泉康养理念等抽象文化元素转化为可交互的3D模型,通过AR导览实现“建筑可阅读、历史可触摸”的沉浸式体验,点亮“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的灯牌。以“乐享四季·生态巴南”为母品牌,促进各乡村之间的联动,打造本乡村的特色子品牌,从而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错位发展[12]。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如5G、VR、人工智能等动态叙事技术,将分散的文化节点串联为“文化时空走廊”,形成品牌记忆点,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体验,从而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算法,定制多样化的精品路线,为各乡村旅游的精准发展提供指导,进而提升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5.3. 建设数字化旅游人才队伍

一方面,完善乡村旅游从业人才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巴南区政府、乡村合作社、旅游人才培训机构、本地区大中专院校的资源优势,为巴南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系统化的数字化培训,不断吸收行业新理念,成为与时俱进的旅游从业者,实现人人都具备数字化能力,推动乡村数字化自媒体的发展。

另一方面,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能力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巴南区多数乡村存在中青年劳动力外流问题,乡村人口特征表现为老龄化和空心化。为稳定人才队伍,有必要大力引导巴南区乡村的居民回乡就业,助力家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比引进外来人口,回乡人才不仅具备新兴技术和观念,而且更加熟悉家乡环境和生活机制,与家乡有更强烈的情感联系[13]。所以,有序引导巴南乡村旅游地居民返乡就业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助力旅游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好方式。同时,可与各大院校的相关专业合作,提出定向培养人才计划,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从而助力巴南区乡村旅游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业发展: 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 农场经济管理, 2024(5): 20-22.
[2]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21-12-14.
http://nyncw.cq.gov.cn/zwxx_161/tzgg/202112/t20211224_10229296.html, 2023-12-30.
[3] 巴南区人民政府.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4-18.
http://www.cqbn.gov.cn/zwgk_252/zfxxgkml/zcwj/qtwj/202204/t20220418_10631285.html, 2023-12-30.
[4] 李剑, 常青.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作用机理、国际经验与发展路径[J]. 世界农业, 2024(12): 97-106.
[5] 巴南日报. 巴南上半年实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EB/OL]. 2023-08-04.
http://www.cqbn.gov.cn/zwxx_252/qxdt/202308/t20230804_12215448.html, 2023-12-30.
[6] 巴南日报. 巴南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EB/OL]. 2023-09-08.
http://www.cqbn.gov.cn/zwxx_252/qxdt/202309/t20230911_12324882.html, 2023-12-30.
[7] 李文雯.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J]. 对外经贸, 2024(2): 78-81, 157.
[8] 赵希勇, 张璐, 吴鸿燕, 等. 哈尔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5): 180-187.
[9] 马颖, 李志勇.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制约因素与路径思考[J]. 时代经贸, 2025, 22(2): 157-161.
[10] 刘沛林, 叶芳羽, 刘瑞瑞, 等.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战略路径[J]. 旅游导刊, 2023, 7(3): 1-22.
[11] 孙怡. 县域经济视角下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3(7): 143-144.
[12] 林叶强, 沈晔. 沉浸式体验: 创意、科技和旅游的融合[J]. 旅游学刊, 2022, 37(10): 6-8.
[13] 张圆刚, 郝亚梦, 董晓婷, 等. 乡村旅游地居民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J]. 旅游学刊, 2023, 38(5): 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