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流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周易,2020)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深入理解多元文化,系统分析文化异同,辩证吸收不同文化元素,从而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内涵的现象[2]。教师为应对中考压力,往往将教学重点集中于语法、词汇及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系统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表现出明显的跨文化能力缺失,如语言运用僵化、语境适应能力薄弱等方面。梅德明和王蔷(2022)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准确识别文化差异,适时调整交际策略,最终实现有效沟通”[3]。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英语教师亟需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纳入核心教学目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系统开展中西文化对比分析,并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
2. 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与意义
张红玲(2012)对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界定,指出其实质是学校教育通过多维路径实施的文化教育活动。该教育体系包含以下核心要素: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遴选、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与活动的设计,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文化身份认同、提升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储学敏(2019)基于初中英语课本,进行跨文化教学设计,着重指出教师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游戏、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尽快地学习和表达英语,同时更加自觉地注意文化现象。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吸收跨文化知识的途径,并促进学生语言培养能力[5]。
《新课标》(2022)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语言学习帮助学生认知世界文化多样性,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尊重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包容其他文化。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具体的课程实施路径。研究表明,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促进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并通过文化对比分析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夏文杰,2024) [6]。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李艳玲,2024) [7]。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语言学习者在多元文化语境中,通过系统对比分析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异同,深刻理解文化差异本质,并动态调整交际策略以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最终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综合能力。其培养路径应当遵循认知–体验–整合的发展逻辑:首先通过文化对比增强跨文化意识,其次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文化冲突体验,进而培养文化尊重态度,最终形成文化整合能力。这一系统化培养过程不仅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文化敏感度与交际适应性,更能促进其英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协同发展,对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力的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 跨文化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英语新教材7年级下册的Unit 5 Here and Now的听说文本2a为例,进行跨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下。
3.1.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子主题为“生活与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掌握打电话的常用表达,并了解世界各地生活方式的差异,增强对全球生活多样性的认知与理解,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对2a进行具体语篇分析。
3.1.1. What
该语篇是一段关于家庭对话交流的对话,主要涉及Jane与其父母之间的通话内容。对话中Jane分享了她在广州度假的经历,特别是与朋友Hao Yi一起制作粽子的活动,并提及了观看龙舟赛的情况。父亲则透露了自己正在洗车,而母亲在园艺工作,且母亲的感冒已经痊愈。对话还包含了家庭成员间的问候、健康状况的询问以及对彼此活动的兴趣表达。
3.1.2. Why
本语篇通过一段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家庭电话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关于家庭交流、节日习俗以及日常活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对话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沟通,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认同。此外通过对话中的互动和问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为对话涉及到了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端午节。
3.1.3. How
本语篇采用电话对话的形式来呈现内容,使得语言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对话中大量使用家庭交流时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和短语在对话中自然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并学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对话中交替使用了陈述句和疑问句,这种语言结构使得对话更加流畅自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陈述句和疑问句在家庭交流中的用法。对话主题明确,围绕家庭对话交流展开。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对话的核心内容,理解对话的意图和目的。并且对话中包含丰富信息,如节目习俗、日常活动、健康状况等,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对话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跨文化视角下的尊重和理解。
3.2.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课程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及其基本用法,并习得电话交际的常用句型。然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仍存在明显的迁移障碍。基于此,本课教学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 巩固和强化上述语言知识点;2) 通过创设跨国、跨地域电话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演练目标语言结构;3) 促进语言知识的实践转化,同时深化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教学目标
3.3.1. 学习理解
学生能够学习新单词和短语(make zongzi; have a cold; feel better);进一步巩固现在进行时,学会描述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丰富打电话的用语(This is... speaking; It’s...; How’s it going...)。
3.3.2. 实践应用
模仿对话中的语音语调,准确朗读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和两人合作,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表达,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实现语言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3.3.3. 迁移创新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感受中外文化差异,体会节日氛围,增强跨文化意识。打电话询问他人的近况,学会关心他人,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4. 教学重难点
3.4.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与端午节活动及日常活动相关的词汇,精准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能在对话情景中准确、流畅地交流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电话交流中的常用表达和规范用语,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对话,提升学生在电话沟通场景下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4.2. 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际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活动时,容易混淆时态结构,出现语法错误,且在不同话题转换中难以灵活、准确地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进行连贯交流。学生在模拟电话对话情景中,难以自然、恰当地运用电话交际用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作出合适回应,实现交际目的。
3.5. 教学过程
3.5.1. Lead-In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making zongzi.
T: When is it today?
S: Dragon Boat Festival.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语篇中的第一幅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且说出他们正在进行的动作,此时教师使用现在进行时问句,因此学生自然相应使用现在进行时的答语。同时通过粽子这一典型节日的标志物,引出端午节的语篇背景。)
T: Let’s watch a video and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need to know these key words about it, such as “when is it”, “how to celebrate it” and “why to celebrate it”.
(设计意图:在观看视频前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视频中找信息。同时通过视频的形式,进一步对端午节这一传统的中国节日进行介绍,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兴趣。)
T: Who are they? This girl is Jane, who is from London of the UK, an exchange student in China now. While that girl is Hao Yi, and she is from Guangzhou of China. The man washing the car is Jane’s father, and he is in the UK now.
(设计意图:介绍语篇中的人物来自于不同国家,学生初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且创设Jane来中国学习的情景,贴近实际生活,便于学生沉浸于情境中,为后续打电话进行语言交际铺垫。)
3.5.2. Pre-Listening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Predicting)
T: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questions in the blanks based on the answers.
S: How are you, are you OK, what are you doing, is her cold gone...
T: Check the answers.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预测策略,在听文本前根据文中已有答句进行推理,预测可能会提到的问句,扫除一定的听力障碍。)
3.5.3. While-Listening
Task 2: Work on 2b.
T: 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finish 2b.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设计意图:2b任务是判断正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听后对语篇意思大致了解,接下来以2b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需要对文本再次阅读,找到特定的文本信息,判断正误,并且给出文中可支持的相关信息。这一活动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Task 3: Work on 2c.
T: 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finish 2c.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设计意图:2c任务是归纳信息,完成表格。学生再次从文本中提取特定信息,且需要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采用现在进行时完成表格。这一活动再次帮助学生训练阅读能力和巩固现在进行时。)
3.5.4. Post-Listening
Task 4: Follow the tape and then role-play
T: follow the tape and try to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Then work in pairs to role-play.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Task 5: Summarize the expressions when talking on the phone
T: How to make a phone call?
S: To start/end a phone call, show care for someone...
T: Work in groups and summarize useful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and daily life.
S: Hello/Hi/This is ... speaking/ How are you...
T: Summarize what students said and supply more expressions.
(设计意图:对文本中打电话用语进行归纳总结,且教师拓展更多的打电话用语,为学生接下来的打电话活动提供语言支架。)
Task 6: Talk on the phone with Doubao
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make a phone call with AI Doubao.
(设计意图:融入AI技术,学生现场和豆包进行打电话英文交流。形式不仅新颖,也帮助学生得到口语锻炼。)
Task 7: Talk on the phone with partners
T: Jane comes back to the UK, but Hao Yi misses her. So they make a phone call, what can they talk about? Work in pairs and show. Present the check-list.
(设计意图:创新迁移的环节,学生实际运用打电话用语和现在进行时的句型,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巩固落实语言知识,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Task 8: Thinking: what brings Jane and Hao Yi together?
T: Jane and Hao Yi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but they become good friends, what factors make it?
S: Transport/Love/ Care/Phone/Study...
T: Summarize what students said, and sublimate emotion (Love can overcome distance; Good friends may be far in miles, but close at heart.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环节,帮助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使朋友相隔甚远,但是爱可以克服一切,深刻懂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内涵。)
3.6. 教学反思
3.6.1. 优点
1) 情境真实性强:通过交换生Jane与中国学生Hao Yi的互动,创设了自然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
2) 技能融合到位:将听力、口语、阅读与思维训练结合,如通过2b任务培养信息提取能力,角色扮演提升语言输出流畅度。
3) 技术应用创新:引入AI对话工具,激发学生兴趣,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
4) 文化意识渗透:从节日习俗到打电话用语,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最终升华至“友谊无国界”的情感目标。
3.6.2. 不足及改进之处
1) 学生自主性不足:部分任务(如预测填空)教师主导过多,可设计小组竞赛或思维导图,让学生合作生成问题。
2) 文化对比深度不够:可增加中外节日庆祝方式的对比表格(如端午节vs.圣诞节),强化批判性思维。
4.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认识到的是,其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世界眼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精心规划教学方案、营造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创造条件。期待学生成长为具备国际视角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共同构建更加和谐多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