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英语学科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属性和涉外性,其教学内容多涉及西方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2]。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3]。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其话语对课程思政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高校英语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十分必要,不少学者都针对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与课程思政展开了研究。
相关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展开。(1) 一些学者对英语思政教学进行了理论探讨。徐锦芬(2021)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基点,深入剖析了高校课程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内容建设问题,并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思政内容建设的具体策略[4];温颖茜(2022)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与教学实践[5];张亦凝、穆宏佳等(2024)提出了外语专业写作“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进一步落实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启示[6];(2) 另一些学者结合具体理论对英语思政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王婧袆、任小艺和李雪梅(2022)利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挖掘了外语教材文本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直观地反应了外语课文中的价值观和思政元素[7];黄凌云(2022)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理念,对参与课程项目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项目的背景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8];孙丽娟和李琪(2024)基于TPACK框架提出了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模型,并在该模型之上分析了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案、说课视频等数据,指出了教师在课程思政能力方面需要改进的内容[9];林玉珍(2024)将数据库平台引入了英语教学中的翻译实践课程,发现数据库平台能为翻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提供融入途径[10];刘俊玲和贾蕃(2025)基于五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采取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视角对该体系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师生均对其评价较高[11]。
综上,不难看出不少学者都针对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很少有学者结合评价理论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优秀英语教师的思政话语进行修辞建构的分析。鉴于此,本文将研究情感话语在优秀获奖英语教师的话语中的呈现特征,并探求其在建构思政元素、凸显价值立场及立德树人中所发挥的修辞功能。
2. 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理论为建构修辞观与评价理论。前者为理解话语如何能动地建构意义、塑造认知乃至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关键视角,后者则为剖析教师话语中的情感表达与人际意义提供了精密框架。二者共同为本研究深入探究教师情感话语的特征及其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修辞观
修辞指的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12]。本文的“修辞”是狭义的,侧重于传统意义的积极修辞。人们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实质上是围绕特定表达意图展开的建构过程;相应地,这种表达意图及对特定效果的追求,也必然通过相应的语言形式来彰显,这一过程即为修辞建构[13]。建构修辞侧重于研究话语中语言和非语言对集体身份的建构,认为修辞具有巨大的建构力,强调话语的社会文化语境[14]。换言之,建构修辞观认为,语言不是被动地反应现实,而是主动地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和角色。在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具有引导学生思考与传递思政观念的作用,适合用建构修辞观来进行研究。
2.2. 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建构人际意义的语篇语义资源,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发展的理论[15]。评价理论根据语义把评价资源分为三个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 [16]。态度是指语言所反映的对行为、道德、现象、语篇等的态度,包括情感(affect)、裁决(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17]。本文采用态度系统研究优秀获奖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包含的情感资源。
情感包含满意/不满意(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典型词汇如得益于;安全/不安全(security/insecurity),典型词汇如合作、共同、相信;高兴/不高兴(happiness/unhappiness),典型词汇如快乐;倾向/非倾向(inclination/disinclination),典型词汇如期望。裁决系统根据伦理道德的标准来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裁决下含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两个子系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评判涉及道德范畴,主体往往是人;而社会约束则涉及法律范畴,与公约、法律等正式文本相关联,主体是事情本身[18]。鉴赏包含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三个部分。反应侧重语篇对读者、听众或观看者情绪上的影响,用于评价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冲击程度;构成关注一个物品的复杂性和细节;价值指事物是否重要。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设计为实证考察提供清晰的指引。具体而言,将明确指出研究语料的选取标准与构建过程,阐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其实施路径,并明确研究问题。
3.1. 研究语料
本文研究语料来自2020~2023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FLTRP Star Teacher Contest)全国总决赛获奖团队视频。研究者将所有获奖团队的授课视频转写成文本。其中,每个比赛视频时长约为20分钟,共68个视频。将这些视频转写完成之后,人工标注出获奖教师陈述话语中所有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建成一个语料库。该语料库共包含124,448个字符,选取该语料库中的内容作为本文的研究语料。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与修辞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整合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研究以建构修辞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评价理论的分析视角,对课程思政设计中的教师话语进行系统分析。具体而言,研究遵循“语料库建构→语料描述→分析阐释”的研究流程,旨在揭示获奖教师中课程思政相关情感话语的特征、功能及其影响。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工具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料库研究中心开发的Wmatrix7在线语料库工具。Wmatrix7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语料库分析和对比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标注和生成词表,具有自动语义域赋码功能。Wmatrix7允许对文本进行语法和语义标注,可进入语篇层面,找出超常使用的语义域,帮助定位文本情感语义域,有助于揭示话语潜藏的价值倾向[14]。
3.3.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为探索获奖教师话语中与课程思政元素相关的情感话语及其修辞建构。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 在教学比赛视频中,教师在讲授涉及课程思政的内容时,其话语呈现出哪些主要的情感特征?2) 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策略来融入和阐释课程思政内容?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将自建语料库的内容导入到Wmatrix7软件之后,得出的结果与探究讨论如下。
4.1. 情感倾向与语义特征
表1显示了在68个获奖教师中,课程思政相关的陈述话语中情感语义域的基本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研究者将Wmatrix7软件中USAS语义标签E1 (General emotion)的词频计入积极情感范畴,以全面统计所有情感相关表达。这基于一般情感表达在特定语境下可能倾向于非负面的假设,但承认此标签本身具有中性特征。
Table 1. Features of affective semantic domains
表1. 情感语义域呈现特征
分类 |
词频 |
百分比% |
积极 |
139 |
84.8 |
消极 |
25 |
15.2 |
总计 |
164 |
100.0 |
由表1可见,在自建语料库124,448个字符中,涉及情感特征的字符共有164个。获奖教师的陈述话语中所展现的情感语义域的分布不均衡,积极情感语义域(139个)的出现频率远超消极情感(25个)。这表明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多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推动后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为进一步展现情感语义域的特征,本研究将结合评价理论对各类情感话语的特点展开具体分析。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因消极情感语义域出现频率较低,故本文将不作具体分析,以下内容将重点剖析积极情感话语。
根据Wmatrix7的统计分析结果(图1),获奖教师陈述话语中共包含16个语义域(包括积极与消极),但很多语义域出现频率(Frequency)很低。因此,本文按照出现频率排序,只分析讨论出现频率前五的积极情感语义域。前五的积极情感话语共包括以下几类;“喜欢”(like)、“自信”(confidence)、“满意”(content)、“平静”(calm)及“快乐”(happy)。表2中展示了前五位积极情感语义的词频、比重以及前三位的高频词。
Table 2. Features of positive affective semantic domains
表2. 积极情感语义域呈现特征
语义域 |
语义 |
词频 |
百分比% |
高频词(前三位) |
E2+ |
like |
55 |
47.1 |
like, love, popular |
E6+ |
confidence |
22 |
18.8 |
confidence, confident, confidently |
E4. 2+ |
content |
21 |
17.9 |
proud, satisfied, content |
E3+ |
calm |
10 |
8.5 |
peace, amity, patience |
E4. 1+ |
happy |
9 |
7.7 |
happy, laughing, comedy |
Figure 1.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affective semantic domains
图1. 情感语义域分类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表达E2+“喜欢”的这类语义域在情感话语中占比最大,E6+“自信”和E4. 2+“满意”所占比重也较高。这几类情感大多带有较为强烈的主观色彩,感染力较强。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比赛中的获奖教师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自己的教学时倾向于选择具有积极影响力的话语策略。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时,借助积极的情感话语词,先入为主地表达了自身对于思政元素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为学生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育人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政内容的熏陶。
4.2. 修辞建构与评价功能
本部分将结合评价理论对上述三类积极情感进行定性修辞分析,探究他们在建构品德形象及塑造学生思政观念中的作用。探究讨论将结合例句展开,所有例句均从高频词所在的语境中选出,并结合评价理论对句子中一些词汇进行标注。例句中加粗的词汇为情感语义域中的高频词,带有下划线的词汇为利用评价理论人工标注的词汇。
首先,本研究将分析所占比重最大的E2+“喜欢”情感语义域。本文将主要通过比较该语义范畴内各词元(lemma)的使用频率来体现这类语义域情感话语的使用情况。由上表(表2)可见,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高频词为like、love、popular。
例1:Every important milestone should center up on the topic dream so this love for the universe in his childhood indicates how he begins to dream a dream which should be emphasized, but the soft out is irrelevant to dream pursuing, so it should be excluded.【价值+】(2021年一等奖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例2:We can say he does so because he has great love to his motherland and people; he does so because he has great perseverance and responsibility; he does so because he has enterprising spirit to pioneer, innovate and achieve his dreams.【坚韧不拔+】(2021年一等奖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在例1和例2中,获奖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教材中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时,均使用了“love”这个凸显喜欢语义的词汇,通过这一词意传达了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追梦人精神这一思政素材的赞赏与支持,教师通过自身饱含情感的语言示范,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认同。例1中,教师结合积极的情感语义词,向学生们讲解了心怀理想、树立远大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性;例2中,教师将“love”与“motherland and people”等思政核心词汇相联结,营造了一种情感磁场,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亲近、接纳并内化这些价值观。从评价理论的角度来看,“emphasized”符合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中鉴赏子系统下的价值,属于价值资源;“perseverance”属于判断资源中的坚韧不拔,这两个词汇的使用再次强调了教师对于教材中所传达的脚踏实地、勇敢追梦价值观的认同。
接着分析E6+“自信”情感语义域。通过统计该语义范畴内各词元的使用频率,可以得出使用最频繁的三个词为confidence的不同词类形式:confidence、confident、confidently。
例3:Let’s invite a bigger picture, you know, how can we make our Chinese voice heard by the other countries, we also need to provide the world with some detailed examples about China, perhaps we can refer to the four kinds of confident telling Chinese stories——the confidence in past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安全+】(2020年一等奖东北电力大学)
例4:Most importantly, you’ll be more confident and proud to tell China’s story of green development, so that you’ll be more competent to deal with unit project.【满意+】(2022年季军山东大学)
在上述例3和例4中,获奖教师在与学生讲解互动课程思政的内容时,均显著地运用了“confidence”这一词汇,有效地展现了文化自信。在例3中,教师结合“通过例子来增强作文说服力”这一写作技巧与积极的情感语义词汇,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例4中,教师结合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帮助学生在情感层面更好地认同了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构建起对国家、民族及文化的身份认同感。这种修辞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叙事相结合,从而内化课程思政所倡导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结合评价理论来看,“confidence”一词属于情感子系统中的安全资源。安全资源涉及经济社会层面的安全感,往往表示说话人对所持观点、所说内容非常确定,这一词语的频繁使用增强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最后来分析E4. 2+“满意”情感语义域。同样,这部分将重点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分别是proud、satisfied、content。
例5:It’s true that we are proud of the development in our univers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we’re even more proud about the development in our own country.【满意+】(2020年亚军山东师范大学)
例6:Yeah, when we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we could be much happier and make sustainable progress to achieve something we (are) really excited.【高兴+】(2020年季军辽宁大学)
在例5和例6中,教师在阐述观点时,均运用了能够直接表达积极情感体验的词汇“proud”和“happier”,通过这些表达营造了一种认同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例5中,教师使用了“proud”这一核心情感词,并将其程度加强为“even more proud”,这种情感首先指向“the development in our university”,进而升华至“the development in our own country”。通过这种从集体(大学)到更大集体(国家)的自豪感递进,教师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集体荣誉、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有效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爱国情怀。例6中,教师通过“satisfied”这一积极情感词汇,描绘了一种从满足现状到追求更高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积极人生路径。从评价理论来看,“proud”、“happier”均属情感子系统,分别属于“满意”和“高兴”资源,带有强烈的积极褒扬色彩,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可以看出获奖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并非简单堆砌情感词汇,而是有意识地运用积极情感话语作为核心的修辞策略。他们通过构建情感共鸣场、塑造积极价值参照、以及联结个体情感与集体认同等方式,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5. 结语
本文以“教学之星”大赛获奖视频中涉及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师话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建构修辞观和评价理论,分析了情感话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呈现特征及其修辞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积极情感语义域的教师话语占主要地位,即积极情感建构为主导,教师话语中的积极情感语义词可以减少教师以往利用排他程度较高的话语阐释价值意涵所产生的弊端,帮助打破学生头脑中的“无意识建构”,使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进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自觉[19]。
本研究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深化了对情感话语修辞功能的认识,为理解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中教师情感话语的特点和育人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教师话语与价值教育的行动研究具有一定启示;实践上,本研究为一线英语教师如何更好地诠释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意义、帮助学生建构价值理解提供了有益启发。然而,本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话语的文本分析,未能直接测量与评估情感话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及认知反应。在此基础上,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语料范围进行对比分析,比如从学生视角探究情感话语的实际影响及其对学生思政观念形成的具体作用,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考察教师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等非言语因素与情感话语的协同建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