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奇幻的交织: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文关怀探析
The Interweaving of Reality and Fantasy: An Inquiry into Humanistic Care in Hayao Miyazaki’s Animated Films
DOI: 10.12677/jc.2025.137167, PDF, HTML, XML,   
作者: 莫秋菊, 焦 榕: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宫崎骏动画电影魔幻现实主义人文关怀Hayao Miyazaki Animated Film Magical Realism Humanistic Care
摘要: 在《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及《千与千寻》,包括2024年上映的告别之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动画电影中,宫崎骏都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框架下,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为核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世界。宫崎骏不仅构建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异世界,更在这些“魔幻”的景象背后,深入挖掘并展现了人类情感、道德伦理及生存哲学的深刻内涵。他巧妙地利用超自然元素和奇幻设定,映射出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关系与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Abstract: In animated films such as “Warriors of the Wind,” “Castle in the Sky,” “Princess Mononoke,” “Spirited Away,” and including his farewell work “The Boy and the Heron” released in 2024, Hayao Miyazaki presents audiences with a world that is both fantastical and authentic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agical realism, with profound humanistic care at its core. Miyazaki not only constructs exotic worlds full of fantasy but also delves deep into and showcas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human emotions, moral eth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existence behind these “magical” spectacles. He skillfully utilizes supernatural elements and fantastical settings to mirror the conflict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humans and society, as well as humans and themselves in the real world.
文章引用:莫秋菊, 焦榕. 现实与奇幻的交织: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文关怀探析[J]. 新闻传播科学, 2025, 13(7): 1170-117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5.137167

1. 引言

宫崎骏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在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下,同时放眼于全球观视野。在动画电影的塑造中,细腻而深刻地探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与关切,从而为作品赋予了普世的灵魂和真实的人文关怀。魔幻现实主义的核心在于通过魔幻元素来展现现实,“抵达传统现实主义难以触及的事物的本质与内核”,[1]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在动画电影中,宫崎骏通过魔幻与现实的交织、独特的人物设计、异世界的故事设定以及象征隐喻等“魔幻”表现手法,来拓宽动画的叙事空间,以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意识观照射现实,以“魔幻”的手法抵达“现实”,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真实。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矛盾冲突与和谐的描绘,展现出关于生存、成长、爱与自由等主题,体现出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回归自然的本真追求。

宫崎骏在动画世界中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巧妙地运用各种动画元素和自然景物,将观众带入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会说话的神灵、会动的建筑,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奇幻与神秘;《风之谷》中资源枯竭、人类与自然对立加剧的未来世界、巨虫和王虫等神奇生物、能与巨虫交流的小女孩……而影片中的魔幻不仅仅是简单的动画元素,更是对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深刻挖掘。他利用一切动画元素和自然景物,展现在魔幻想象之下生活的真实,让观者的内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宫崎骏动画中的魔法世界诉说着他不尽的人文关怀”,[2]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尽管题材各异,却无一不精妙地将人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战争的反思以及生存的挣扎等深刻议题,编织进魔幻动画世界之中。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对人类贪婪和短视行为的批判。动画电影不仅呈现了宫崎骏个人深刻的洞察与哲思,更展现了他人文主义的熠熠光辉。

2. 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共生

在宫崎骏的动画影片中,“自然”绝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灵性,并与人类命运深刻交织的“生态共同体核心”,与动画角色的内心世界相互照应,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森林和树的元素在宫崎骏动画中无论以怎样的形象被书写,背后始终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并深植于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与对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之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对于自然的诠释。而人类与自然的“共生”符号性情节所展现的,正是人类与自然密切联结的情感与“共生”逻辑,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其中的。

因此,在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里,无论是刻意为之还是自然流露,“参天大树”这一意象频繁显现,它们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象征和隐喻人类生命力的“母树”,隐喻性地支撑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命体系,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构成了宫崎骏生态叙事的视觉与精神基石。[3]这种对森林的崇拜与表现,深刻呼应了日本传统的“森の信仰”(森林信仰),并在宫崎骏的创作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其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整体观的象征符号。在动画《龙猫》中就选取了充满大自然气息的乡间作为故事背景,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广阔的田野,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鸟、兽、昆虫,还有夏天的闷热、大雨、突然刮起的劲风、黑暗的夜晚等等意象都展现出日本的森林文化美学,让人感觉就像穿梭回到了盛夏的乡村时光。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风光呈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境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波妞的父亲藤本曾经是人类,母亲是海洋女神,作为人类与自然繁衍的后代,波妞本身就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的代表。作为海洋公主存在的波妞,在遇到人类小孩宗介后勇敢地从海洋奔向陆地,以内心的爱与信念实现了由鱼到人的转变,人类与鱼类的再次融合,代表着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同样在宫崎骏的新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如异世界中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调,也传达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想的追求。

在此同时,宫崎骏并未回避人与自然关系的残酷现实,《幽灵公主》正是对这一冲突最激烈、最深刻的展现,具有强烈的生态警示意义。当人类与自然走向对立,以技术之力破坏自然生态共同体的和谐稳定,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当人类被欲望驱逐而妄想凌驾于自然之上,甚至杀死山神兽时,迎来的是树木尽毁、房屋被淹、万物凋零的末日场景,而伤痕累累的自然却依然以包容之心宽恕着人类的罪恶,山神兽的轰然倒地,预示着神灵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换取世界的重生。影片的结尾,人类重归自己的领地,犬之女——珊重新回到森林,人类与自然各自回归自己的本位,世界重归和谐共生。

宫崎骏动画影片中的符号性情节,传递出作者的深切期望,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唯一的生存之道,便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宫崎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人与自然,将生命的有限性与自然的无限性置于同一层面进行探讨,将森林文化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展现出来。以其深切的忧患意识与终极的人文关怀,提醒世人唯有深刻理解自身是“生态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践行尊重、节制与共生的理念,人类才能在这片星球上找到真正的、可持续的“活出怎样的人生”的答案。

3. 人与社会的冲突与和谐

在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下,对物质的追求已经从“自然为我用”上升到“一切乃至他人为我所用”的人类中心主义心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生态危机已经从自然生态失衡扩大到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失衡。他人被降格为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情感联结被冰冷的契约与计算取代,个体陷入深刻的孤独与疏离。这种“交往异化”不仅表现为生态危机,更深层次地侵蚀着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和谐。显然,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需要重新考究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主客体关系,反思生态、社会、精神失衡等问题。从而达到“返璞归真”的生态均衡效果,践行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客观独立性,回到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关系。宫崎骏的作品,尤其是《千与千寻》,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对此进行了社会批判,并积极探索在汤屋这样一个异化环境中重建真诚、互助、非工具化人际关系的可能性,体现了其反人类中心主义、追求社会和谐的人文关怀。

在《千与千寻》中,讲述的就是在资本异化的世界中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故事。汤屋世界是一个充斥着资本与权力的地方,所有人都在资本化身的汤婆婆的统治下,并与之签订了出卖姓名的契约——放弃原本的姓名以获得金钱和利益,最终沦为被奴役的工具。所有人之间的联结因素只有利益,而无情感,因此在千寻到来之初,受到这里人们的利用和刁难。但也正是因为千寻的到来,人们之间的联结要素渐渐发生了改变。在所有人都对垃圾缠身的河神嗤之以鼻时,善良的千寻为他洗去了浑身的泥垢,慷慨地帮助河神恢复原本面貌的同时也受到了河神的慷慨馈赠。面对贪食的父母,千寻百般阻拦却难以抵抗人性中的贪婪,父母在无节制的暴食中变为猪,自此千寻踏上拯救父母的旅途,路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千寻始终怀着解救父母的初心和勇气,独自面对一路的风雨,最终实现了对异化的父母的救赎。

《千与千寻》作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杰出之作,深刻映射了对现实社会的深邃洞察与人性的深刻剖析。影片中,导演巧妙地编织了一个魔幻瑰丽的异世界——汤屋。汤屋世界作为现代社会的隐喻,揭示了工具理性与资本逻辑对人性温情的侵蚀。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无论是贪婪无度的汤婆婆、纯洁善良的白龙、孤独迷茫的无面人,还是坚韧不拔的千寻……每一个角色都是人性多面性的鲜活写照,共同演绎着善与恶、美与丑的交织画卷。而千寻的冒险之旅,不仅是对家人解救的外部行动,更是内心深处对人性本善的一次深刻救赎[4]。她所唤醒的,不仅是家人迷失的灵魂,更是人类内心深处那份纯真与善良的原始光芒,让观者在千寻奇幻的旅程中,也得以窥见人性最初最宝贵的模样。在现代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与资本无限追逐的背景下,人们常常会迷失在路上,而对于如何救赎异化的人际关系这一现实问题,宫崎骏以最深切的人文关怀透过动画给出了答案。

4. 人与自我的异化与回归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物质上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异化。异化通常被理解为: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马克思哲学中的异化指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劳动体系下变成了生产工具,原本应该主宰自己劳动成果的人类,反过来被他生产的产品统治,最终“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在宫崎骏电影作品的很多地方都表现了他对于异化的反思,即人在对物的执迷不悟中远离朴素的生存状态,丧失了自我。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充满着对恢复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探索,以获得人与内在自我的回归。《幽灵公主》中的云游僧说:“想要天地间所有的东西,是人的天性也就是罪孽。”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人类往往予取予求,在消费主义泛滥、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如《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贪婪地进食变成了肥猪、《天空之城》中海盗追逐金钱,穆斯卡渴望权利,人类在私欲驱使下互相残杀,最终现代文明分崩离析,天空之城毁灭,这些情节安排都形象地反映了人类被自己创造的物质世界所异化的过程。

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影片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二战期间东京遭受大轰炸以后,讲述了轰炸中失去母亲的男孩真人,在现实与奇幻世界中追寻母亲、抚平内心的成长故事,进而追问“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样一个命题叙事。影片现实色彩浓厚,战争背景下的工厂状况、逃难人群、物资问题都是反复渲染的内容。塔楼异世界里有一组象征意义明显的意象:哇啦哇啦代表战争中丧生的平民,鹈鹕代表被迫卷入战争的普通士兵,鹦鹉则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这部电影与《千与千寻》一样,充满了宫崎骏式的幻想与隐喻,现实世界与异世界的往复呈现,既气象恢弘又意味幽深。影片从战争起笔,在超长的开场段落中,表现了作为“受害者”的普通人的现实苦难。但宫崎骏又怎会拘泥于“反战败”式的反战思考与人生追问,他将真人的精神探求,引向更深邃也更富隐喻色彩的异世界。这是一个亡灵的世界,在这里真人既要拯救善良的亡灵,也要与邪恶的亡灵对抗;既要寻回逝去的生母,也要挽救继母的生命;既要面对复杂的外界,也要审视多面的自己。在善与恶、正与邪的剧烈较量中,真人逐渐懂得,现实的完美并不存在,邪恶如影随形,而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心向善良、直面邪恶,即使这邪恶也许正源自内心。这是真人想要活出的属于自己的人生,或许也是宫崎骏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与期许。

影片的最后,真人和火美都选择回到原本的人生轨道上,一个向着战乱,一个向着大火。直面真实人生,勇敢承担命定的责任,是普通人的英雄志气,也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母题”之一[5]。在精神生态方面,宫崎骏着眼于探究对抗人类本体性焦虑的深层困境,将目光投向了万物交往中情感的维系,挖掘出情感维系背后的爱与坚守、信念与担当、神性与回归,并最终将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深层困境的根源聚焦于存在的勇气。

5. 结语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视觉效果,更是因为它们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现实真相。他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塑造独特的动画元素和自然景物,并以魔幻王国抵达真实世界,展现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宫崎骏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在关注人类生存命运的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存在价值,表达着他对宇宙、人生和生命的独特看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6]他在所创作的作品中始终融入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探讨,将动画电影从娱乐层面上升到具有人文关怀的经典佳作。他的理念引领着观众去追求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友好共生、人与自我实现精神统一的理想世界。

参考文献

[1] 刘成瑜.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J]. 电影文学, 2016(19): 103-105.
[2] 苏冠元, 刘宝云. 宫崎骏动画魔幻现实主义下的人文关怀[J]. 电影文学, 2011(15): 48-49.
[3] 陈瑰丽. 谈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共生”理念[J]. 电影文学, 2009(1): 93-95.
[4] 卢刚. 隐喻与批判: 《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J]. 求索, 2023(2): 27-37.
[5] 王升远. 宫崎骏的终极之问: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的道德抉择与历史隐喻[J]. 世界文化, 2024(6): 4-10.
[6] 毛文洁. 论宫崎骏作品中人文关怀的艺术呈现[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