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跨境电商数据流动频率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个人隐私安全的重要性也渐渐地凸显了出来。选择进行跨境购物的消费者逐渐增多,在进行跨境购物与交易的同时,消费者将大量的个人信息提供给了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如果这些个人基本信息被随意的滥用,将会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骚扰和危害,甚至由于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将会侵害消费者财产保障权,给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信息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但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缺乏保护,跨境平台对消费者进行跨境购物时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无法保证,严重危害到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商业关系,消费者减少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交易的次数。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和跨境电商商家的良好商业关系,应将跨境电商数据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保障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将数据跨境流动的标准规范化,增强消费者对跨境电子平台和商家的信任。
2. 跨境电子商务的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空间限制,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满意的商品,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家数量增加,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有了多重选择,促进了产品的升级和创新,衍生出来了新型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但是由于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多方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着泄露的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不需要跨境,便可以直接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与跨境商家达成交易,完成商品交付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商业活动,是跨国商业往来的纽带[1]。现阶段,电子商务全球综合型平台有亚马逊,Ebay等;区域主导型平台有沃尔玛,Newegg,Ozon等;进口与新兴型平台有天猫国际,SHEIN,Tiktok shop等。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展现出来了很多的积极价值,商品种类繁多,丰富了消费者的多重选择,消费者能够轻松地购买到全球各地的产品,为企业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推动品牌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以往的国内营销和外贸营销,它突破了地区贸易的限制,创造出了新型的商业模式,打开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度,拓宽了国际市场,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但是由于跨境电商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特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存在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这对跨境电商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升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满意度。
3. 我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比较迅速,在相关的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优势,由于全球市场快速融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境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个人信息的泄露是跨境数据流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相关的法律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法律法规亟待补充。具体有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有所缺失,以及跨境电商的跨境数据流动的安全问题。
3.1. 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现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但是我国具体针对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还有待补充。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的个人保护法律法规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但是跨境个人信息保护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现有的法律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用于满足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
跨境电商的数据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流动,个人信息数据不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被他人非法窃取和盗用[3]。然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我国在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面临着真空状态,我国的法律法规无法跨境保护个人信息的使用和流动。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个人信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流动时,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相关部门具有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不法分子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然而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执行体制还有待补充,相关的法律以及处罚机制需要进一步补充。
3.2.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无论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还是在非跨境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都是及其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只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跨境电商健康的发展。消费者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时,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和产品维权。
消费者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者,需要用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来促使交易完成。跨境电子商务因为需要跨过边境或者国境,不仅需要传统电子商务用到的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还需要用到身份证号,真实姓名等更加隐私的信息,消费者在使用跨境电商平台时,涉及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交换,这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比普通电子商务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更容易泄露。如果消费者的重要信息泄露,从而引起消费者身份被盗用,垃圾信息轰炸,陷入电子诈骗等风险,将极大地危害着消费者的权益[4]。
由于跨境电商数据流动的复杂性,跨境电商的消费者比传统电商的消费者维权是更加困难的,境内消费者在和境外的电子商务主体主张维权时,可能会面临着多方主体,有些甚至可能是国际主体[5]。当消费者找到这些主体想要进行维权保护时,各主体之间可能会互相推诿,消费者用户将面临着语言问题和距离问题,无疑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消费者由于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会选择放弃维护自己的权益。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用来维护消费者权益,但是由于还没有专门用于跨境电商的具体细则,导致监管部门在实际执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跨境电商数据传输、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无法有效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性,导致跨境电商公司在进行跨境活动时遵循的法律不具有一致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管理部门无法进行统一监管。
3.3. 跨境电商的跨境数据流动问题
跨境电商的跨境数据流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的泄露和滥用。由于个人意识不强和监管力度不足,个人信息的数据泄露和滥用在跨境电商中大量存在。个人信息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手多方,被多方获取和使用,个人的隐私受到严重侵犯。
跨境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是参与主体,平台和商家获得的个人信息是由消费者本人提供的,跨境电商平台在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时是比较容易的,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忽略平台提供的隐私条款,不关注填写个人信息的目的,存储的期限,所有信息都详细填写。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重要性认知相对不足,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将个人信息分享给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时持有放松的态度,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6]。如果将个人隐私信息暴露在不法分子的面前,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极大地增加消费者掉入到不法分子所设的陷阱中的概率。
跨境电商正在飞速发展,其相关数据往往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传输和流动,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尽相同,环境差异较大,无疑给监管部门的监管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监管。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技术迭代相对较快,涉及订单处理、支付、用户注册、物流配送、多平台协同等多个不同的环节,监管部门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以适应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使其不被泄露和滥用,但是由于监管技术手段对比新兴技术相对滞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新兴技术和新的数据处理模式。
4. 完善我国跨境电商法律规制问题的建议
为了保障跨境电商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需要明确跨境电商平台在收集、使用、存储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方面的规则。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对个人信息使用的监管,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企业按照正规合法的方式收集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我国需要继续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完善起来,确保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建立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明确跨境数据保护标准,使跨境数据安全地流动。
4.1. 继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在对用户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时,往往忽视了用户的知情权。为了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明确和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在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方面的规则是十分必要的[7]。这些法规可以确保跨境电商企业在对用户个人信息处理时,有具体的行为准则,不越过法律的防线,规范企业的行为。但是现行法律法规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复杂要求,为了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首要任务就是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根据当前国内的电子商务环境,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关系,填补当前法律的不足。例如,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的基本规则,在电子商务法中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运行及规制的具体问题,包括规定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各主体应当遵循怎样的活动原则以及发生纠纷时的解决方法。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设置共同的国际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准则,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识别与厘定方面进行补充。深入的探讨跨境交易中的争议和纠纷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地应对当前普遍存在于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中法律纠纷。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争端的频繁出现,应确立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产权准则,保护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海外权益的重要措施。制定适用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法规,推动其合规化进程。在制约电商运营的同时,保护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得到应有的庇护,使其权益不受到侵害。一旦遭遇法律问题的争端,这些举措能充分保障我国电商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力且高效地处理争议。
4.2. 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消费者是支撑平台持续运行的主动力,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良性关系。首先应该使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具有的法律责任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需要承担起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赔偿责任。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的监管,使消费者享受到应有的合法权益。其次,建立起相关的机制和法律法规,明确地规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需要赔偿由于违法行为造成的消费者损失。消费者如果遇到跨境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商品损坏,物流信息不明确等问题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跨境电商企业清晰地了解自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可以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规范自身行为。最后建议加强商品售后服务,建立健全企业售后服务体系,给予消费者良好的购物体验。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并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使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安全使用权等合法权益。使跨境电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促进跨境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
4.3. 跨境数据流动问题的法律对策
由于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通常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流转,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同时也对跨境数据的合规流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使大量的跨境数据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安全的传输和使用,需要对跨境数据的保护标准和数据流动进行限制。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时需要承担的义务和法律法规,使跨境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保障跨境数据的安全标准和隐私保护的标准是一致的,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执行,同时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提供了具体的行为准则。
将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起来,用以保障数据可以持续的合规流转。对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的数据保护措施进行定期审核,检查跨境数据的使用和传输过程是否合规安全。对于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可以在商家界面显示其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等级,方便消费者进行比较选择。通过数据安全评估机制的实施,鼓励跨境电商企业注重保护跨境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遵循数据保护法的规范。
5. 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推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商业成本,提升了贸易效率,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给予了新的机遇。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市场,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商品选择。但是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新的技术手段往往应运而生,导致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和修正相对滞后。本文从跨境电商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跨境数据流动标准的角度出发,侧重将跨境电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转化,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的法律义务明确,强调消费者需注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跨境数据需要进行合规传输与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在得到法律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未来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