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托育服务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指示,加强人口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人口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1]。截至2023年底,全国托育机构数量已超过10万家,同比增长近20% [2]。然而,托育服务仍面临供需不平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如何确保在了解托育意愿和需求的同时,增加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幼有所育,不仅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千家万户福祉,更是新时代重大的民生工程。
2. 文献综述
已有研究表明,托育服务对于婴幼儿自身和家庭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3]-[5]。尽管高质量托育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数量、结构与质量三方面的不匹配[6]。相比于家庭和社会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却十分紧缺,供需严重失衡[7]。
目前,关于托育服务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托育费用、质量以及家庭自身的因素上。刘中一(2021)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托育服务行业缺乏信心,担心托育服务机构运作不规范,托育服务质量不过关,所以不愿意将年龄较小的孩子送托[8]。高琛卓等(2020)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城市父母做出的选择存在异质性,且城市父母倾向于选择购买托育服务,托育服务需求呈现出“安全为重,保教融合,普惠可及”的偏好特征[9]。洪秀敏等(2021)认为城市家庭、高收入家庭、祖辈照护、高学历及双职工家庭为高需求型群体,且不同年龄婴幼儿家庭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10]。侯佳伟等(2022)发现基础配套政策和宣传倡导政策等相关制度设置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托育服务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11]。
可见,关于托育服务需求的研究可以大致归为托育服务需求内容和需求人群特征分析两类,且学者们大都从人口学的宏观层面、服务供给侧角度探讨中国托育服务体系构建问题,针对微观层面、服务需求侧的托育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测度研究较少;多以托育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为主,对托育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托育意愿及其期望特征的评估指标体系。
新时代,家长对托育服务的意愿如何?家庭对托育服务的期望和诉求点是什么?影响当前家庭入托意愿的主要原因在哪?如何建立健全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以满足家长需求?基于此,本文以J市为例,探索城市家庭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意愿及期望特征。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J市适育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市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为基准,进行多阶段抽样,抽取街道市民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603份。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婴幼儿养育情况、托育服务现状、托育服务意愿情况、托育服务各方面期望情况。
3.2. 研究方法
通过词云分析挖掘家庭对托育服务期望和诉求,并对托育服务的诉求和期望因素进行归纳降维,确定诉求改善的主因子来对症下药;进一步通过构建最优尺度模型,以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到托育意愿影响因子重要性指数,探究期望特征对托育服务意愿的影响,结合实际现状反映相关问题。
3.3. 指标体系构建
为明晰家庭对托育服务资源的优先需求,反映家长的真实诉求,在指标选择前,运用Python在今日头条、百度贴吧等相关网络上爬取了托育服务的评论文本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筛选出排名靠前的关键词绘制词云图(见图1),分析发现家庭十分关注托育服务距离、质量、模式及费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为构建托育服务期望度测度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Figure 1. Word cloud of childcare service reviews
图1. 托育服务评论词云图
由图1可知,家长在选择托育服务时关注的主要问题有:“附近无托育机构”、“费用太大”、“孩子年龄太小”、“安全问题”、“家庭式托管”、“师资问题”和“教育水平”。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家长对托育服务的可及性、经济性、安全性、个性化需求以及教育质量的期望和担忧。家长希望托育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照顾,还能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根据已有文献结合词云挖掘结果,从托育服务的方便可及性、服务内容的多元性、服务的优质性三方面构建了托育服务期望度测度指标体系(见图2)。
Figure 2. Index system for childcare willingness and expectations
图2. 托育服务意愿及其期望因素测度指标体系
3.4. 模型构建
将“愿意送小孩入托”作为托育意愿程度指标,并以意愿程度为因变量Y,设自变量方便可及性因子、内容多元性因子、服务优质性因子分别表示为
,系数分别为
,误差项为
,构建最优尺度回归模型:
通过代入
的数值,计算得出系数
,最终确定三个期望因子相对于意愿程度Y的重要性。分别设自变量方便可及性因子的4个影响因子为
,系数为
,内容多元性因子的3个影响因子为
,系数为
,服务优质性的4个影响因子为
,系数为
,则最终的模型构建为:
4. 实证分析
4.1. 托育服务现状及意愿
1) 多数家庭对托育服务了解程度一般,口碑成为托育服务最好的宣传
由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家庭对托育服务的印象主要包括:照顾、启蒙和入园准备;口碑是托育服务最好的宣传,大多数家庭了解托育机构的途径为入托过该机构的家长评价(63.12%),其次为网络主动搜索(59.74%),对于母婴类app及公众号和微信群的宣传有效度甚微。
2) 青年家庭、家庭女性的托育需求大、托育意愿高
在托育服务需求度方面,不同家庭对“婴幼儿是否需要除家庭以外的托育服务”呈现不同看法,认为有必要参与托育服务的占多数(63.8%),其中,年龄在26~35岁的青年家庭对托育服务需求迫切,家庭女性对托育服务需求程度明显高于男性。
3) 难以辨别托育机构优劣成为家庭婴幼儿入托时的主要顾虑,家庭对改善托育服务中的营养搭配伙食方面呼声最高
在不愿送孩子入托的主要原因中,难以辨别托育机构优劣、不信任托育机构是家庭婴幼儿不愿入托的最大原因,共占比41.87%;其次是担心托育费用高,带来经济负担(15.46%),还有部分家庭担心小孩太小不适应集体环境(14.78%)、亲子时间不足(14.19%)等。针对托育服务可以改善的地方,家庭在营养搭配伙食方面呼声最大,占比62.21%,其次为优化资源配置(59.87%)和开办家长沙龙会(49.48%),还有44.42%的家庭建议开设线上小程序。
4.2. 托育服务的期望和诉求
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期望因子的权重,并以三个期望因子为自变量,以家庭入托意愿程度为因变量建立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模型整体的R2为0.809,显著性P = 0.000,方便可及性、内容多元性、服务优质性三个系数的均对托育意愿有显著影响,最终统计学模型结果为:
表1结果表明,方便可及性、内容多元性、服务优质性三个变量对托育意愿的重要性分别为0.341、0.219、0.440。服务优质性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管理、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该因子的重要性最高,表明新时代家庭对托育服务质量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看重托育服务质量,提高托育服务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入托意愿。方便可及性的重要性较高,说明家庭在选择托育服务时,非常看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这包括托育机构的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接送便利性等因素,提高这些方面的便利性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入托意愿。内容多元性涉及托育服务提供的活动种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等,虽然其重要性相对较低,但仍然是影响家庭入托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从而提高入托意愿。
Table 1. Correlation, importance, and tolerance
表1. 相关性、重要性及容差表
因子 |
相关性 |
重要性 |
容差 |
零阶 |
偏 |
部分 |
转换后 |
转换前 |
方便可及性 |
0.861 |
0.290 |
0.133 |
0.341 |
0.171 |
0.332 |
内容多元性 |
0.862 |
0.166 |
0.073 |
0.219 |
0.128 |
0.315 |
服务优质性 |
0.872 |
0.355 |
0.166 |
0.440 |
0.166 |
0.342 |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大、期望高
调查研究发现,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较大,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目前托育服务质量与家庭托育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托育服务的不便利、高费用、质量低等问题。如何根据家庭所需,提供适配性托育服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1.2. 青年家庭、家庭女性是托育需求的重点人群
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家庭、家庭女性托育意愿尤为强烈,他们是托育服务需求的重点人群,更是生育的中坚力量。因此,缓解青年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保障女性生育权和工作权,减轻青年家庭和女性的生育养育之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1.3. 提升托育服务可及性和优质性或将最大程度上提高入托率
由托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方便可及性因子、服务优质性因子对托育服务意愿影响最大,提升这两个因子将能够提高家庭托育服务意愿。其中方便可及性主要涵盖家庭对入托机会易获得感、便利感和价格合理感,服务优质性因子主要指托育服务质量方面,包括教学环境安全、教育资源丰富、教师专业性高等。这为未来托育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5.2. 研究启示
5.2.1. 增加供给:构建完善的托育服务网络
要解决托育服务需求的问题,首先要从增加供给入手。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托育服务供给格局。同时,要加强托育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把托育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确保每个社区都有足够的托育服务资源。此外,明确0~3岁入托率,有效减轻青年家庭照料压力,及时形成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网络,还可以通过发展互联网 + 托育服务,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精准线上托育指导和咨询,扩大托育服务的覆盖面。
5.2.2. 资金扶持:让托育服务价格可接受
托育服务价格高昂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应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标准,对托育服务的价格作出明确要求。加大对托育服务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降低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托育服务的价格。此外,还可以设立托育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托育服务机构的发展和改善托育服务条件。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能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的积极性。
5.2.3. 专业引导:让托育服务质量有保障
托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必须加强对托育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其提供专业、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托育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托育服务机构的质量评估和监管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整改或取缔。同时,要加强对托育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托育服务示范活动、推广先进的托育理念和方法等方式,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2024SCG153);金华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4-059)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