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地塞米松眼内植入剂(Ozurdex)是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植入。其优势在于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缓慢释放地塞米松入眼内,有效减轻视网膜炎症与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黄斑水肿状况,并减少频繁给药的不便[1]。然而,若植入剂意外移位至前房则会构成严重并发症。主要风险在于植入体直接接触并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可导致持续性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显著影响视力。此外,植入剂还可能阻塞房角,引起继发性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风险[2]。一旦发生移位,首要目标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因为手术取出可能损伤角膜、晶状体甚至引发感染。因此,对于未引起严重角膜内皮损伤或顽固性高眼压的患者,优先考虑保守治疗,以通过非侵入性方式降低风险。保守治疗包括调整患者体位、使用药物控制眼压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不进行手术干预的情况下,减少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左眼晶状体不全脱位于2022年11月18日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左眼后入路晶体切割 + 全玻璃体切割 +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抗炎治疗,出院时左眼视力0.5,眼压17 mmHg,角膜内皮细胞数2381个/mm2,人工晶体位置正位,视网膜平伏,黄斑区无水肿。术后第11个月,患者左眼视力出现明显下降,黄斑OCT显示左眼CME,在患者知情同意下,于2023年12月7日给予左眼行玻璃体腔注入Ozurdex。
2024年1月9日,注药术后33 d,患者晨起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行眼部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指数,眼压16 mmHg,角膜内皮数测不出,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全层水肿伴有明显的后弹力层皱褶,前房深度正常,下方4:30到6:30点前房角可见Ozurdex (图1(A))。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拒绝取出,经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充分散瞳,仰卧位观察1小时,Ozurdex自动回到玻璃体腔中(图1(B))。此后嘱患者每日常规滴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瞳。
2024年1月23日,注药术后47 d,患者左眼视力再次急剧下降,裂隙灯显微镜显示,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深度正常,下方5:00到6:30前房角可见Ozurdex (图2(A)),角膜内皮数量依旧测不出,再次建议患者取出眼内Ozurdex,患者仍拒绝,同样处理后,可见Ozurdex再次回到玻璃体腔中(图2(B))。
此后门诊定期复查6个月,未再发现Ozurdex进入前房,左眼视力提升为1.0,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至今复查已达18个月,视力仍为1.0,角膜透明,未见黄斑水肿,左眼角膜内皮数为612个/mm2。
(A) Ozurdex玻璃体腔注药后33 d,下方4:30~6:30前房角可见Ozurdex (白箭);(B) 散瞳仰卧位1 h,可见Ozurdex回到玻璃体腔。
Figure 1. Colour photographs illustrating the first migration of Ozurdex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 and its subsequent return to the vitreous cavity
图1. Ozurdex第一次进入前房及回落玻璃体腔彩色照片
(A) Ozurdex玻璃体腔注药后47 d,下方5:00~6:30前房角可见Ozurdex (白箭);(B) 散瞳仰卧位1 h,可见Ozurdex回到玻璃体腔。
Figure 2. Colour photographs depicting the second incidence of Ozurdex migration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 and its subsequent return to the vitreous cavity
图2. Ozurdex第二次进入前房及回落玻璃体腔彩色照片
3. 讨论
Ozurdex,是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地塞米松制作、可通过22号针头注射至玻璃体腔的白色棒状物[3]。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特殊的药物释放特性,能够在玻璃体腔内持续且缓慢地释放药物[4],药物释放周期可长达6个月之久,为眼部病变部位提供了长效、稳定的药物供应。其局部给药可以保持高浓度精准靶向聚焦于黄斑区,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克服全身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在多种眼科疾病中发挥作用[5],例如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所引发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6]以及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等。值得注意的是,它对于难治性人工晶状体眼的CME同样有着确切的疗效[7]。本例患者也证实了此适应症及有效性。但Ozurdex局部给药仍可能导致眼部并发症[8],短期常见不良反应有:结膜下出血、术后眼压升高和并发性白内障等不良反应[9]。罕见并发症包括Ozurdex进入前房、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等[10]。
本例患者由于缺乏玻璃体、晶状体囊膜以及悬韧带的“屏障”作用,形成了玻璃体腔与前房之间的“自由通道”,且患者有俯卧及侧卧睡眠的习惯使Ozurdex易受影响[11]而向前房移位。
本例患者Ozurdex第一次进入前房时,角膜出现了明显的水肿,角膜内皮细胞由注药前2381个mm/2锐减到612个/mm2,考虑是Ozurdex的化学成分毒性或机械刺激所致[4],如不及时处理,则会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
对于Ozurdex迁移至前房时,治疗方法[12]如下:① 无角膜水肿:如无晶状体眼患者可采取仰卧位,同时扩张瞳孔,如此可能促使植入物向后移动,或使用毛果芸香碱缩小瞳孔,但可能复发移位。本病例证实散瞳仰卧位法有效,但患者不注意体位仍可再次移位。② 存在角膜水肿:若患者存在角膜水肿,为防止内皮失代偿,应尽早将植入物从前房中取出。Khurana [12]等人观察发现,早期取出植入物可降低永久性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能性。③ 植入物卡在瞳孔平面:若散瞳以及改变体位无效,则可使用YAG激光将其破碎[12]。
本病例中,患者术后失去玻璃体纤维黏滞、晶体后囊膜及悬韧带拦截作用,加之俯卧位习惯,导致Ozurdex连续两次进入前房。虽然经过两次保守治疗均成功复位至玻璃体腔,但角膜内皮数量大幅度损伤减少,已经接近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临界值!提示临床医生选择玻璃体内植入地塞米松患者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无晶状体囊膜的人工晶体悬吊患者应尽量避免玻璃体腔注入傲迪适。同时,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该罕见并发症,尤其存在高迁徙风险因素时更应谨慎用药。
声 明
该病例报道已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