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语言中“青”的颜色义对比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or Meanings of “Qing”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DOI: 10.12677/ml.2025.137685, PDF, HTML, XML,   
作者: 黄珊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颜色词中日对比Color Words Qing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摘要: 汉语和日语中的颜色词“青”表示的颜色范围较广,两语之间较难对应。本文着重对汉日语言中“青”的颜色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种语言的“青”都可以表示蓝色与绿色,但在现代汉语中“青”单用时偏向于表示绿色,而日语中的「青」单用时更青睐于表蓝色,且由于文化环境等的差异,“青”在汉日语言中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颜色义。而颜色义差异的产生,社会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
Abstract: The color term “Qing” in Chinese and in Japane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colors and is difficult to correspond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is essay focuses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or meanings of “Qing” in Chinese and in Japanese and holds that both can represent blue and green. However, in modern Chinese, “Qing” tends to indicate green when used alone, while in Japanese, it is more likely to represent blue. Moreo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environments, “Qing” may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color meanings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 generation of color meaning differences cannot ignore social factors.
文章引用:黄珊琦. 汉日语言中“青”的颜色义对比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7): 94-10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7685

1. 引言

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不仅能够描述遍布在人们视野中的每样事物的外观颜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化,衍生出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文化意象。汉语和日语中的颜色词“青”指代的颜色范畴非常广,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关于汉日两种语言中的“青”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伯林(Brent Berlin)和凯(Paul Kay)提出了基本颜色词理论。该理论主张,人类语言具有十一个基本颜色范畴,各种具体语言中表示这些颜色范畴的基本颜色词虽然数量可以不等,但都遵循一种可分为七个阶段的普遍发生顺序。1978年,凯(Paul Kay)和麦克丹尼尔(Chad K. McDaniel)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他们主张从生理结构出发,认为红与黄或者绿与蓝可以综合为一种神经感觉,这两类颜色与另外两种非对立反应类型(黑与白)构成人的颜色知觉的基础,且决定着各种语言中颜色词的语义结构。姚小平(1988)基于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认为基本颜色词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物理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文化因素的作用[1]。事实上,具体民族的文化因素可以导致一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在发生顺序与语义范畴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近五年来,关于颜色词“青”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翻译策略的视角出发,探究颜色词“青”的英译策略问题。余芬(2021)以术语学为理论基础,将与陶瓷相关的文献典籍中含“青”的词语及其英译本进行对比,探究陶瓷文献典籍中含有“青”颜色的英译问题[2]。王儒展(2022)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霍、杨两种英译本中的颜色词“青”的翻译策略,认为“青”这一模糊概念性色彩词在翻译时应该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作出精准而不失意境的翻译处理[3]。二是关注颜色词“青”的词义,对其词义进行深入分析。杨素婷、黄晓丹(2023)通过查阅辞书,发现颜色词“青”主要可表示绿、蓝、黑三种颜色,而“青”所表示的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4]。杨晓雯、尹国政、齐鸣、高铭(2024)对颜色词“青”的词义演变及演变的动因进行了探究,认为“青”的词义演变促成了义项的增多,但都和其本义有关联,而促成词义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心理联想、文化因素、语言本身的发展与交际需要[5]

而目前关于汉日颜色词“青”的对比研究主要是从“青”的语源和语义入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梁晓蕾(2023)着重对比了中日颜色词“青”在语义方面的异同,认为二者在基础语义,即颜色义方面基本相同,只是日语中的「青」所涵盖的颜色更为宽泛,而二者的引申语义则显现出了明显的不同[6]

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颜色词“青”所表示的色彩域较为模糊,不论是关于颜色词“青”的研究还是与其相关的对比研究主要从语义出发,探究语义的引申、演变,而关于其最基本的颜色义很少有研究者专门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从颜色词“青”的基本义出发,探究中日两种语言中的“青”的表颜色是具体有哪些异同,以细化对于颜色词“青”的认知。

2. 汉语中“青”可以表示多种颜色

根据《新华字典》(2020),汉语中“青”的颜色义为“深绿色或浅蓝色;靛蓝色;黑色”[7]。我们认为汉语中的“青”主要可以表示绿色、蓝色及黑色三大类颜色。

根据吴建设(2012)对于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断代研究,可以发现,在西周时期,“青”在金文中出现了三次,但未见用作颜色词的古籍记载,而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青”开始被大量使用,并且成为基本颜色词,沿用至今[8]

2.1. “青”可以表示绿色

“青”的本义是绿色,《释名疏证补·释彩帛》中有载:“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即“青”是春天草木萌发的颜色,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的“青”就是指绿色的意思。

2.2. “青”可以表示蓝色

《荀子·劝学篇》有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的“蓝”不是指蓝色,而是指用于染色的草本植物“蓝草”(又称“蓼蓝”),但这种染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变成比蓝草更深一点的颜色,即靛蓝色。

虽然古人的辨色能力现已无法考证,但颜色词是随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不断加深与交际功能的需要而产生且不断发展丰富的。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战国时代的人们已经辨识出了“青”与蓝草是有差别的,但正如姚小平(1988)所说的那样:“在任何原始文化环境中,除了天空和海洋之外很少再有蓝色的事物,因此,人们没有称名蓝色的需要。”所以,直到颜色词发展至后段时期,蓝色才从“青”中被分别出来。

至于“青”能指称蓝色,多见于唐代之前以及唐代,例如《旧唐书·舆服制》:“龙朔二年,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旧令六品、七品着绿,八品、九品着青。深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请改八品、九品着碧。’”这里的“青”则是指的蓝色。而在唐之后,蓝色逐渐从“青”中分离了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颜色词“蓝”出现之前,古人常用“青”来修饰“天”,而现代汉语中也常说“青空”。马松涛(2020) [9]与杨素婷、黄晓丹(2023)在对比中日颜色词与分析汉语颜色词“青”的文化意义时,认为“青”指蓝天,暗喻光明美好的世界,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虽然“青”可以表示蓝色,天空也确是蓝色无虞,仅通过简单地联想就将“青天”“青空”释为“蓝色的天空”的这一做法是有欠考虑的。

《辞海》将“青天”解释为“晴朗的天空”,并援引《晋书·乐广传》:“尚书令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进行证明。这一例证用“青天”喻乐广之为人,与之交谈有使人拨云见日,心中豁然开朗之感。《辞海》以之为证,认为“青天”一词中的“青”不表示颜色,而是天空在云雾散去后呈现出的晴朗通彻之态。因此“青天”“青空”中的“青”并不是颜色词,而是表示“明朗”“澄澈”之义。

2.3. “青”可以表示黑色

在《周易正义》中,孔颖达引王肃注时就说:“青,黑色。”段玉裁引郑玄《礼器》注时也提到:“秦二世时,赵高欲作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青。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至此之后,“青”便可以表示黑色。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丝”便是代表黑色的头发,“青”在这里是代表黑色的意思。

2.4. “青”可以表示白色

辛欢(2012)认为“青”指白色,与霜有关,“青女”是指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所以“青女”借指霜雪,“青霜”喻指斑白的头发[10]。而王琪(2006)在考察“青女”的“青”是否为颜色词时已经通过文献发现,“青女”是“青霄玉女”的简称,“青”即“青霄”[11],这里的“青”并不表示白色,而为何“青霜”能喻指斑白的头发,我们推测或与“霜”有关,因为“霜”本来就是白色的,因此用“青霜”喻指白头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通过语料检索,我们发现,汉语中“青”表示白色的示例较少,目前仅能找到的例子就是俗语词“蛋青”。在上个世纪的许多家常菜谱中,“蛋青”出现的频次较多,是“蛋白”的意思,后来“蛋青”改之为“蛋清”。在《音同音近易混词字辨析手册》(2008)中,可以发现书中已对“蛋青”和“蛋清”作了区分,其中明确表示“青”指青色,“蛋青”义为像青鸭蛋壳一样的颜色,“蛋清”为鸟卵中由蛋白质组成的透明胶状物质,包裹在蛋黄周围,俗又称之为蛋白[12]。我们暂且认定,“青”表示白色的意思出现得较晚,出现时间大概为20世纪,且消逝的速度也较快,在现代汉语中“青”表白色的用法与用例已经不多见了。

3. 日语中的「青」可以表示多种颜色

日语中,从形上看,“青”的写法与汉字并无区别,但发音有两个,音读为“あお”,训读为“せい”,另外还有一个单独的可作为形容词的「青い」。通过查阅『語源由来词典』,我们发现由于「青」出现的时间较早,似乎很难理清它的语源,但「青」最初是用于表示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一种颜色的[13],需要进一步查阅辞书与相关资料对「青」的颜色义进行考证。

日本在平安时代前,颜色区分词只有「赤」「白」「黒」「青」,分别与“明、暗、显、漠”相对应,其中,“青”与“漠”相对, 被认为是广泛覆盖了红色、黑色、白色不指的颜色,绿色、紫色、灰色等其他颜色斗被归于「青」中,直到平安时代末期,「青」到底表示什么颜色,才被进一步区分。

3.1. 「青」可以表示灰白色

『广辞苑』(第5版)中对「青」的解释是「青、本来は灰色がかった白色をいうらしい」[14],从辞书的解释可以看出,日语中的「青」可以表示偏灰色的白。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古代日本宫中的活动之一——「白馬節会」,这种活动之中的「青馬」大体上来说是偏白的马,但并非纯白色,而是表示偏灰色的马。通过查阅相关辞书,我们可以发现,「青雲」「青馬」「青駒」中的「青」均表示灰色。且上文也介绍了,「青」在最初就是用来表示红、白、黑之外的颜色,专门用「青」来表示黑色的这种情况概率不大。

3.2. 「青」可以表示蓝色

根据,「青」的基本义为蓝色,为三原色之一,指的是天空十分晴朗时的颜色。值得注意的是,辞典中还提到,「青」是「藍(あい)·緑·水色などの総称。」这里的「藍」与汉语中的「青」表示的蓝色一样,都是指的是靛蓝色,而「水色」则是指的是淡蓝色。

3.3. 「青」可以表示绿色

根据《新明解国語辞典(日日辞典)》,「青」有着「草木の新芽や若葉の明るい薄緑色。」这一义项,比如有「一葉若葉青一物」「青葉」「青虫」之类的熟语[15]

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日本平安时代末期,「青」与「緑」已经被加以区分。因此,按理来说现代日语中的「青」应该主要表示的是蓝色,但许多主要辞书中都提到「青」也是「青信号」,即红绿灯中绿色信号灯的略称。其实,绿灯最开始确实被称为「緑信号」,而非「青信号」。1930年,日本首次引进了红绿灯,一开始就将绿灯称为「緑信号」。而至于为什么将「緑信号」改称为「青信号」,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赤」和「青」都是两个音节,而「緑」则有三个音节,使用「青」则是为了追求韵律的节奏性,也有的说法是1930年,朝日新闻的一名记者误将「緑信号」报道成了「青信号」,因此日本民众将「青信号」指称为绿灯。不管哪种说法,我们都可以认为「青」用来称呼绿灯是日本民间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

4. 汉日“青”表示颜色的异同及成因

4.1. 汉日语中“青”表颜色义的共性

4.1.1. 汉日语中的“青”都表示冷色调

不论是汉语中的“青”表示蓝色、绿色、黑色与白色,还是日语里的「青」表示灰白色、蓝色、绿色,我们可以发现汉日语中的“青”的颜色义都属于冷色调,且都可以表示蓝色与绿色。

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最初,汉日语中都用“青”来表示蓝绿色,两种语言一开始都蓝绿不分,或者说最开始由于对世界的认识还未加深,二者没有区分的必要。后来随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断加深,社会制度的更迭,颜色词及其所表示的含义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说汉语与日语的人虽不属于同一民族,但由于人类所有种族大脑无不相同,心理法则的作用也是一致的,因此从“青”所表示的颜色义不断变化与丰富可以窥见人类认知思维发展的共性。

4.1.2. 汉日语中的“青”的颜色义的发展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根据基本颜色词的理论来看,颜色词“白”或“黑”会在最早的一两个阶段中出现,因此汉语中“青”表示黑色这一颜色义显然与人为规定有关,这体现了颜色义的产生与社会因素有关。无独有偶,早在平安时代,日语表颜色的「緑」早已从「青」中分化出来,但在20世纪时仍用「青」来指代绿灯,这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4.2. 汉日语中的“青”表颜色义的个性

4.2.1. 汉日语中的“青”色系范围不一样

古代汉语中的色彩词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而间色是不纯正的颜色,青色则是正色之一。秦代以玄鸟为图腾,崇尚黑色。《史记·周本纪》中有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所以秦文公专奉黑龙,后来秦始皇则以玄鸟为图腾,崇尚黑色,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指称与黑色色系较为接近的青色为黑。由此看来,“青”表示黑色之义与当时的社会心理与规定的制约有关,也正因为当时以黑为尊,这种心理为“青”表黑色提供了可能性。

而日语中的「青」却表示白色,这也是受到了中国流传的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五行说认为春天代表青色,而马又是属于阳的动物,因此“在春天能看到青马”就能成为避开一年邪气的象征。在“青马辟邪”这一观念传到日本后,由于日本的文化中白色是能够去除秽气以及最高贵的颜色,因此醍醐天皇改为选择与白色相近的灰白色的马作为“青马”,参加宫中的祭典——「白馬節会」。

由于在当时的汉语中以黑为尊,同为正色的“青”与黑色最为相近,因此“青”被赋予了黑色的颜色义,而受阴阳五行学影响较大的日本,接受了“青马辟邪”的观念,将当时最为尊贵的白色赋予给了「青」。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中日的文化观念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色彩导致了“青”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义。

4.2.2. 汉日语中对于“青”到底是何颜色的认知有细微差异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汉语和日语中的“青”都可以表示蓝色与绿色,甚至从感觉上来说“青”更像是绿色与蓝色之间一个过渡色,但现代汉语中的“青”似乎更偏向于绿色,而现代日语中的「青」单用的时候更偏向于蓝色。

根据戴永萍(2013)对于中日“青”的认知语义分析可以看出,日语中的「青」在表蓝色的颜色义上有着更多的语义扩张(见图1),而汉语中的“青”在表绿色的颜色义方面衍生出了更多的语义[16] (见图2)。从语义扩张的角度可以看出,汉语“青”更青睐绿色义,而日语「青」则更偏向于蓝色义。而现在日本的绿灯更偏向于蓝色,我们猜测这是语言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反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对于“青”这一颜色词的认知还是有细微的差异的。

Figure 1. The semantic expansion diagram of the Japanese word “Qing” [16]

1. 日语「青」的语义扩张图[16]

Figure 2. The semantic expansion diagram of the Chinese word “Qing” [16]

2. 汉语“青”的语义扩张图[16]

5. 结论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汉日语中的颜色词“青”都可以表示蓝色与绿色,而颜色词“青”也随着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发展出了不同的颜色义,体现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微妙差别。我们可以说,具体民族的文化因素可以导致一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在发生顺序和颜色义范畴方面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社会制度、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对颜色词的意义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小平. 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1): 19-28+80.
[2] 余芬. 术语学视阈下陶瓷典籍中“青”的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3] 王儒展. 异化与归化视角下《红楼梦》中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J]. 校园英语, 2022(21): 190-192.
[4] 杨素婷, 黄晓丹. 浅析汉语颜色词“青”的文化意义[J]. 汉字文化, 2023(6): 7-9.
[5] 杨晓雯, 尹国政, 齐鸣, 高铭. 颜色词“青”的词义演变及动因探析[J]. 汉字文化, 2024(6): 122-124.
[6] 梁晓蕾. 中日颜色词“青”语义对比[J]. 汉字文化, 2023(4): 28-30.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新华字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403.
[8] 吴建设.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进化阶段与颜色范畴[J]. 古汉语研究, 2012(1): 10-17+95.
[9] 马松涛. 中日颜色词对比——以“青”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 2020(36): 173-174.
[10] 辛欢. 关于汉语颜色词“青”的语义文化探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1): 138-140.
[11] 王琪. “青云”系列中的“青”是颜色词吗[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40-41+61.
[12] 于淮仁. 音同音近易混词字辨析手册[M].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8.
[13] 語源由来词典[EB/OL].
https://gogen-yurai.jp/ao/, 2025-5-22.
[14] 新村出. 広辞苑[M]. 第5版. 东京: 岩波書店, 2005: 105.
[15] 金田一京助. 新明解国語辞典[M]. 第5版. 东京: 三省堂, 1999: 403.
[16] 戴永萍. 中日色彩語「青」に関する対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