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培养困境及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Dilemma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Master of Arts in Liberal Arts in Medical College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DOI: 10.12677/ae.2025.1571188,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俞 师: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医文融合文科硕士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Integra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Master of Arts in Liberal Ar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alent Training
摘要: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对专业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院校文科专业应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医学院校研究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机制和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供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本研究在理念融合、模式变革、实践应用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真正落到实处。通过研究发现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人才培养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学术氛围营造方面均存在不足。通过提出优化课程、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建立多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科学评价体系,以实现医科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和创新。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ly developing era, the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high,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is context, humanities majors in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ons, focus on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build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enhance and optimiz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e mechanisms and mode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human resources. 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nov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as,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u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Through research,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creation for humanities master’s tal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By proposing optimized courses, conducting rich cultural activities,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 faculty team, an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we aim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文章引用:俞师. 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培养困境及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5, 15(7): 110-1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71188

1. 本研究的缘起

当今时代是学科交叉融合、互补共生的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需求背景下,对医学与文科、工科、理科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医文融合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院校文科专业应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医学院校研究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机制和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供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核心竞争力”最初使用于商业界,随着各学科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也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未来的大学教育需要培训受教育者什么样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通过实现医文交融、打造特色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医学院校文科硕士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

2. 本研究的价值意蕴

(1) 理念融合的创新。本研究体现医学与文科“水乳交融”,有助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国内外学者对学生提高竞争力方面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多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等做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鲜有从医文交融方面进行审视,本研究有利于拓展研究的视野,更好地丰富研究的内涵。

(2) 模式变革的创新。医文融合在人才培养实践上,医文交融强调以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以便培养出更具有综合实质和素养的新型人才。创新文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宗旨与目标:旨在让学生具有知识、能力、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创新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意志力、知识技能的转化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

(3) 实践应用的创新。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从目前查阅的资料来看,研究此方向的文献比较缺乏。医文交叉视野下构建文科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模式,既注重传统学生专业技能“硬实力”方面,也重视人文素质“软实力”。

(4) 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真正落到实处。通过科学合理定位,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打造特色培养方式,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生,促使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促使学科专业之间,高校之间的协同育人。通过“创新”“教学”和“科研”等平台,成为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机制,将高校师资、课程实践平台等等资源投入到关键要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关于人才培养中有关能力培养的研究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认为,人类最至高无上且终极的追求,应当是对自我个性特质与能力进行全面、均衡的极致发展。洪堡强调,教育的核心在于充分了解和认识人性,并为其自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他眼中,人才的标准应当融合自由探索与遵循规律的双重特性,激发丰富想象力与培养严谨思辨力的双重能力,以及彰显独特个性与秉承民族精神的双重特质[1]。约翰·亨利·卡迪纳尔·纽曼(John Henry Cardinal Newman, 1801~1890)认为,思维方式比仅仅纯粹获取知识更为重要,这也从侧面凸显了实践能力的价值。大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而非将学生局限于特定专业或培养所谓的天才。纽曼认为,由于科学领域过于庞杂,个人能力有限,无法穷尽所有科学知识,因此科学被划分为众多领域和部门。各门科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忽视任何一门科学都会对其他科学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习的整体效果。一个经过良好教育、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的基础上,凭借经过训练的思维,可以驾驭从事任何其他科学或行业[2]。范·海斯(Charles R. Van Hise, 1857~1918)倡导大学里的专家学者和学生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实践,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同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形成双向互动。

(2) 关于文科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在文科研究生培养领域,众多学者针对文科研究性的独特(包括研究对象、内容、目的、方法、功能以及创新成果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了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瞿伟等人在《文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着经典著作阅读量匮乏、学术交流机遇受限以及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等挑战,这些问题被普遍认为是与文科研究的独特性质紧密相连的,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文秋芳在《文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指出,文科生培养的一些重要环节中,如文献学习、文章撰写以及其导师的引导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4]。卞清在《文科研究生培养中的矛盾及对策》中指出,针对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改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培养环节管理等多项建议,旨在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培养效果[5]。陈娟在《文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开放式教学新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对文科硕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优化教学方法的路径,即推行优化教学模式,对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文科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为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给出了有益参考和借鉴[6]

(3) 关于文科研究生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

当前,关于文科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等方面。众多研究者借助多样化的研究手段和分析维度,系统剖析了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问题。李佳在《地方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及贺庆在《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调研》中,以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主体,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研等融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手段,全面剖析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这些研究为增强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素养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7] [8]。王晓杰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夏世龙在《文科研究生科研特点及提高科研能力的策略》等论文中,深入剖析了文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多元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他们聚焦于如何提升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体途径和策略。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文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独特性,还为高校在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优化科研训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9] [10]。李云芝在《文科研究生哲学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一文中,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

总体来看,这些研究立足于不同维度,融合运用多元研究手段,对文科研究生的实践素养、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优化文科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与培养效果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 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人才培养的困境

(1) 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培养方案的创新动力不足,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能充分挖掘和体现医学与文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导致培养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和趋同化特征。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文科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采取“宽进宽出”的培养策略,研究生入学后未能获得充分的培养与教育,自身水平难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2) 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原创精神不足。首先,文科研究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在文本研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科研工作。然而,部分文科硕士研究生自身科研能力有限,对现有理论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准确把握文本中的核心理论,进而导致理论创新面临较大困难。此外,他们在经历大量基础性研究后,若未能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往往会受到极大打击,创新积极性也会随之受挫。其次,高校扩招后,师资配备未能同步跟上,导致部分非专业导师进入文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这些导师的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难以给予研究生有效的指导。同时,导师的指导水平和方式也直接影响文科硕士的培养。

(3) 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氛围营造存在不足。扎实的学科理论根基,以保障其从事深度研究和系统性理论探索。然而,受招生制度的影响,部分冷门文科专业面临招生困难。一些非本专业考生通过研究生调剂进入这些专业后,由于欠缺相应的理论学习基础,同时受到导师指导不到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较大影响。文科领域的实际成果转化相对较少且较为困难,对于同一问题的文本解读往往存在多种观点,这进一步增加了文科研究生实现创新的难度。

5. 本研究的主要对策

(1) 开设核心能力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人文修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尽管课程安排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可以通过将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真谛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等,融入教学内容,推动医学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还能提升他们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知。此外,可以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临床医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受临床人文知识的熏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体会到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2) 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和讲座文化活动

以人文素质建设为平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医学类专业联合举办各类竞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探索专业+模式:以辅修专业或创新课程的形式,各专业根据自身教学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突出不同侧重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成果全面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3) 建立多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要提升教师的医学与人文素养,使其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拥有创新能力。教师队伍应注重结构、层次和领域的多元化,通过校内选拔和校外聘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支专兼职搭配、数量充足、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且质量较高的教育师资队伍。同时,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水平,创新教育模式,并借助科研课题推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科学化水平。

(4) 建构科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注重科学评价体系的多维度,全方位,科学性。通过引入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多元评价,从学生、授课教师、教学督导等多方评价。另一方面,合理规划评价效果,利用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教师、学生、服务管理部门等进行调查和了解,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以便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课程兴趣。通过整合教育的模块和内容、丰富教育的实践方式、加强隐性教育建设、建构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实现多维的横纵贯通,从而打破教育的瓶颈,以实现医科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和创新。

基金项目

科研项目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一般课题B类),自媒体视域下广西医学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科研项目二: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069),大学治理体系中高校基层行政的角色冲突与调适研究;科研项目三:2020年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2020RWB3),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战略发展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研究;科研项目四:2020年度广西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20B07),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科研项目五:2024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JGY2024107),医文融合下医学院校文科硕士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德)威廉∙冯∙洪堡. 论国家的作用[M]. 林荣远,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30.
[2] 刘宝存.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5-41.
[3] 瞿伟, 冯二占, 李芸. 文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6): 652-654, 660.
[4] 文秋芳. 文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5): 21-24.
[5] 卞清. 文科研究生培养中的矛盾及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1(Z1): 8-11.
[6] 陈娟, 刘韵清. 文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开放式教学新模式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2(7): 83-84.
[7] 李佳. 地方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宜昌: 三峡大学, 2012.
[8] 贺庆. 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调研[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0.
[9] 王晓杰. 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7(5): 79-80.
[10] 夏世龙. 文科研究生科研特点及提高科研能力的策略[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1] 李云芝. 文科研究生哲学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7(1): 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