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E-Commerce Talents
DOI: 10.12677/ecl.2025.1472210, PDF, HTML, XML,   
作者: 张弘弢:南京邮电大学人才处,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才协同发展Digital Economy E-Commerce Talen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摘要: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业态加速重构的背景下,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模式快速崛起,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解构数字化转型对电商人才知识图谱、技能架构与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维度,揭示出现阶段电商人才培养在目标定位与实践应用间的结构性矛盾。基于能力矩阵演化规律,构建出包含动态调整培养标准、完善产教融合机制的能力提升框架,为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创新性理论范式与实践参照体系。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ed restructuring of e-commerce business models, emerging models such as live-streaming e-commerce and social e-commerce have risen quickly. Thi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ound capabilities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needs of the industry,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for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skill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commerce talents, and reveals the ke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in terms of target positio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trend of the talent capability matrix by the digital economy, this study proposes practical ways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training standards and deepening industry-education collaboration,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training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context.
文章引用:张弘弢. 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7): 608-61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72210

1. 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引领人类社会进入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全新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2]。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其中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行业变革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一方面需要夯实传统电商运营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具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数字营销创新、跨境贸易运营等复合型专业素养。电子商务行业快速迭代的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人才能力结构形成系统性挑战,人才培养的储备量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3],亟需通过动态调整培养目标破解困境。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与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领域正经历数字技术驱动的结构性变革,促使从业者能力标准发生根本性转变。现有培养机制过度关注营销推广等基础技能的问题逐渐显露,新型业态发展要求从业者掌握多维协同的专业素养。具体来看,技术层面的变革要求运营决策必须结合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够处理智能推荐系统与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市场层面的扩展需要从业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特征,在跨境业务中保持持续创新的敏感度;价值层面则须平衡技术创新与道德约束,建立符合数字商业伦理的行为准则。通过分析这些转变的内在关联,研究尝试构建适应产业变革的人才素质模型,为教育体系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2.1. 数字技术赋能,智领电商未来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内化为核心能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要求员工不断更新其技术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运营并降低业务风险[4]。对于电商从业者而言,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实操能力是基础门槛。电子商务人才应当提高自身的数据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高效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企业做出正确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5]。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物流管理系统和订单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时追踪订单状态和库存情况,从而实现及时的订单配送和库存补充[6]。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需理解机器学习的基础原理,并能将其嵌入智能客服响应机制优化、商品推荐算法迭代、图像识别技术升级等核心业务场景,通过技术赋能持续提升运营效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聚焦于其去中心化、可追溯的技术特性,通过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增加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来降低风险,以有效增强安全性与信任度[4]。电商人才需能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跨境电商支付体系构建、供应链溯源管理、数字版权保护等前沿领域,以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行业智能化、数据化、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创造增量商业价值。

2.2. 创新驱动发展,数智运营赋能

电子商务不仅要实现商品的销售,同时也包括了物流管理、对外贸易、金融发展等等,因此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5]。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需重点培育创新思维与数字化运营两大核心能力。创新型、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实践水平,同时也要高效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等工作的能力[5]。商业洞察力与应变能力的强化是新型电商人才培育的重点方向,这有助于从业者及时识别短视频营销、社群商务等模式演变规律,探索用户池管理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实践方案。在数据驱动层面,应当系统学习市场分析工具的实操方法,涵盖搜索引擎优化推广策略的实施,以及机器学习等智能系统在业务场景中的创造性使用。全新电子商务类专业知识需持续运用“直播运营”“短视频运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等实践操作,由于课程缺少针对性,难以保证该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7]。通过真实商业案例分析与项目实践,培养对订阅制电商、C2M等创新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与实操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将帮助电子商务从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创新优势与运营效率,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3. 跨境视野开拓,全球商机把握

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样对电商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做出了更高水平的标准。经济全球化促使电子商务不断向国际化靠拢,因此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讲,必然需要具备跨国业务处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不仅要明确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同时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明确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等[5]。除英语外,电商人才需熟悉主要目标市场的小语种,并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避免在营销推广中出现文化冲突;为了与国际接轨,需精通亚马逊、eBay等主流跨境平台的规则体系,系统掌握国际物流解决方案设计、跨境支付结算操作、关税政策应用等实务技能;跨境电商人才更需要学习和依靠专业的跨境交易工具,精准解析海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与偏好趋势,从而制定契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

2.4. 职业素养筑基,商业伦理护航

数字商业人才的职业伦理建设构成现代电商教育的基本支撑。从业者应当秉持四项核心价值准则:一是恪守诚信经营底线,确保信息真实透明,杜绝虚假宣传与售假行为;二是强化数据安全意识,严格保护用户隐私,防范信息泄露与滥用风险,通过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等手段保障客户信息安全[4];三是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抵制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四是深化客户导向理念,持续优化服务品质,提升用户体验。电子商务从业者的能力进化机制正面临产业变革带来的结构性挑战。技术适应维度应建立知识迭代机制,重点突破智能合约应用、虚拟现实交互等新兴技术场景的实践障碍;价值创造维度需形成社会责任内化路径,在绿色电商、普惠服务等领域拓展专业能力的应用边界。这种技术能力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进化模式,将成为构建行业良性生态的核心驱动力。

3.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数字经济的快速演进正在重塑电子商务产业格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崛起,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多维重构需求。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行业变革之间存在显著的适配性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的现实困境中。

3.1.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变革浪潮中,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之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结构性错位。目前仍然有部分企业缺乏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正确认知。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或多或少较为冷淡,久而久之,院校无法了解市场及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也就不能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5]。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间的适配性矛盾呈现多维度特征。从教学内容维度分析,现行课程体系仍聚焦传统交易模式知识传授,滞后于短视频营销、跨境选品等新兴岗位的能力要求。行业调研表明,这些新兴领域岗位需求年均增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教学模块尚未形成标准化培养方案。在培养模式层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配比失衡问题突出,现有课程中实操环节占比不足行业期望值的60%,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岗位适配能力的迫切需求。技术融合维度则暴露知识更新迟滞问题,智能推荐系统与供应链算法等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人才需求向技术商业复合型转变。这种能力断层已造成企业用人成本增加约三分之一,并实质阻碍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尤其在智能客服系统优化等前沿领域,人才供给不足引发的创新迟滞效应日益显著,亟待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适配数字商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3.2. 电子商务行业技术迭代与人才能力断层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持续重构电子商务行业生态,直播电商与社交电商等新兴模式已成为增长核心引擎,然而人才能力体系升级滞后于技术创新节奏。当前该专业部分教育内容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现象,对人才培养要求缺乏针对性[7]。技术工具的应用深度不足制约精细化运营水平,大量从业人员对数据分析工具的掌握局限于基础操作,难以支撑用户行为洞察与商业决策优化等高阶需求;跨领域协同能力的结构性缺口日益凸显,行业对同时具备流量运营、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及跨境支付体系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但此类人才的培养周期与市场扩张速度存在显著脱节;合规管理能力薄弱成为潜在风险点,亟需强化数据伦理与跨境贸易规则的认知。随着数据安全法规完善与跨境监管要求升级,企业在运营中频繁面临合规挑战,暴露出从业人员对数据伦理规范与跨境贸易规则的系统性认知不足。技术迭代与能力断层的矛盾若无法有效弥合,将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瓶颈。

3.3. 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缺失

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推动电商产业发生范式转变,短视频营销等新业态发展催生复合型能力诉求。当前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转型需求呈现结构性错位,其核心矛盾聚焦于知识迭代速率滞后智能算法演进、实践训练强度偏离场景化要求、技术商业融合度不足三大领域。智能推荐系统与跨境数据工具的广泛应用正加速传统运营模式解构,而教育体系尚未建立有效的动态响应机制,形成制约行业创新的关键阻滞因素。

4. 数字经济驱动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的实践路径

4.1. 技术赋能平台建设,提供智能化学习工具

在数字经济深度赋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真实商业场景的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电商行业的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战化培养机制。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习与提升极度依赖“商业实践”,由于多数高校未创建专业实践操作内容,极易缩减学生该类知识的有效性,人才培养难以达到理想效果[7]。构建校企协同的虚拟实训平台是破解产教脱节的关键路径。整合电商平台动态交易数据与消费者行为图谱,搭建智能算法驱动的模拟训练系统,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为学员定制专属培养方案,精准匹配岗位能力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企业实现精准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6]。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步提升供应链需求预判精度与学员的决策分析能力,形成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双向赋能机制。

构建行业认证标准体系成为关键着力点。基于领军企业能力框架,开发涵盖新媒体营销、跨境合规等核心岗位的模块化认证框架。实施能力进阶评估机制,从基础操作到战略规划设置梯度化评估指标,实现教育产出与产业技术规范的动态适配机制。

4.2. 产业生态协同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为提升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的适配性,可建立“需求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元协同与持续优化实现精准对接。建议联合跨境电商协会及头部电商平台,共同制定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标准,重点围绕直播电商运营、跨境供应链管理等核心岗位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由行业技术专家与学术带头人组成专业委员会,建立年度标准更新机制,确保能力要求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迭代,及时将私域流量运营、AI电商应用等新兴领域纳入培养框架。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与头部MCN机构及跨境物流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合作。电商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伙伴的深度合作,积极嫁接外部智力资源。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例,企业可与高校联合开设“AI + 电商”特色专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8]。针对社交电商内容创作、海外仓数字化运营等细分领域,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联合授课、实战项目孵化等方式,强化人才在选品分析、海外市场洞察等场景的实操能力。同时建立人才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基于电商平台用人数据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形成“需求–培养–就业”的闭环生态。

4.3. 行业认证体系驱动,建立标准化能力评价

数字商业人才职业能力发展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培育机制。从知识建构维度,联合电商平台人力资源团队开发单元化课程体系,重点整合跨境数字谈判、营销伦理决策等实务知识模块,帮助从业者形成系统化职业认知,促进理论知识向实务操作的转化。在实践能力培养层面,可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项目化实训平台,使学员深度参与短视频营销全周期管理、跨境物流网络优化等真实项目,重点强化多线程任务协调、消费需求预判等核心能力。通过海外市场进入策略制定等具体业务场景,系统性培养数据洞察与商业创新能力,增强对消费趋势变动的响应灵敏度。建立个人能力发展数字档案,整合企业绩效评估与项目过程数据,构建能力成长动态监测模型。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实时调整培养重点,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演进保持同步。

5. 结语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持续加剧,本研究通过解构能力培养目标偏移、技术商业融合迟滞、职业价值认知缺失等核心矛盾,系统提出产教协同解决方案。研究主张构建三维协同培养体系,依托智能技术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知识动态更新,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图谱的动态认证体系保障人才评估有效性,通过产教融合生态建设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协同进化机制。这种技术赋能、标准牵引、生态协同的整合式培养模式,为破解电商人才供给侧改革难题提供系统性实施框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2-33.
[2] 张丽亚. 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143): 1133-1139.
[3] 张永. 适应区域经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绩效评价[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z1): 184-186.
[4] 严鹤. 企业电子商务转型中的金融风险管理[J]. 商业观察, 2025, 11(7): 96-99.
[5] 陈捷, 王艳. 数字化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 24(2): 48-52.
[6] 庄雪艳.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 中国储运, 2024(7): 200-201.
[7] 谢梅琴. 电子商务类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5(4): 92-95.
[8] 刘慧红, 方丽萍. 数字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 28(3):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