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Key Competencies of English Subject
摘要: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的培养目标。英语阅读课堂作为落实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途径,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阅读收获的深化。因此,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其表达欲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展开探讨,并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ducational reform, fostering core competencies has become a key objective. As a critical avenue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learning skill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directly impacts cognitive advancement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refore, enhancing junior high English reading pedagogy requires teachers to employ diverse strategies that simultaneously boost English learning capacity and stimulate expression, thereby promoting sustained core competenc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challenges in junior high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English subject core competency cultivation goals.
文章引用:蒋春吉.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7): 201-20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7319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具备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英语阅读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积累词汇、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基石。作为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精读、泛读、略读等阅读技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真实情境,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化。如此,方能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落实新课标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等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四个维度。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程晓堂、赵思奇,2016) [2]。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升。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以及体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通过英语课程讲解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要素,指个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智特征和思维层次,主要包括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 [3]。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这四个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机统一于英语学习实践之中,共同指向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体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深度融合,是英语学科育人的综合价值体现。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3.1. 理念脱离实际,缺乏专业发展

尽管当前英语教学改革大力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并已获得教师的普遍认同,但部分教师仍缺乏清晰、合理、有效的路径,难以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教师虽然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但对于英语课程目标从“求知”逐步走向“育人”的变化趋势缺乏系统、深刻的理解,忽视了外语深层次的育人功能(孟庆涛,2019) [4]。由于升学压力、大考小考等应试考试,部分英语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应对考试,而很难灵活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倡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同时,部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这不仅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与潜力难以得到充分挖掘,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难以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得以体现。

3.2.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情境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多媒体设施已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室中得到普及,为PPT课件演示和白板互动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支持。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深入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杨程雅,2025) [5]。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阅读兴趣及能力水平。长此以往,学生易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教学效率与质量也随之降低。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未能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致使阅读教学缺乏趣味性和真实性,学生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3. 阅读材料单一,缺乏多元选择

当前学校教育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内容僵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陈凤,2025) [6]。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材料主要来自教材或者试卷的习题,这就会出现学生阅读材料相对集中并且单一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选择语篇时,往往依据个人习惯、教学熟悉度、考试要求以及时间精力等因素,未能充分引入和拓展课外优质阅读资源,因而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真实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的材料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较少。学生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阅读,并不是对阅读材料本身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形成扎实的阅读能力,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更阻碍了其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发展,最终难以有效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

3.4. 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有效交流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尽管教师有意识地开展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积极性,但是活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未能真正调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设置的话题有时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学生很难借此深入探究文本内涵,理解往往止步于表层意思,难以有效推动从基础理解向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往往不够理想。一方面,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可能难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反馈和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互动时,有时未能充分顾及学生个体在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上的显著差异。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形成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与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渐行渐远。

4.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4.1. 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即英语教师在准确把握抽象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解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概念的能力(赵连杰,2020) [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设计者和引导者。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思维、情感、文化等综合素质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合理渗透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借助阅读活动推动德育和智育齐头并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新课程理念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在日常课堂中的点滴实践。例如,在备课环节,教师不能只盯着单词和语法,更要用心挖掘阅读材料里的育人价值、文化内涵和学习策略等,设计的课堂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让阅读更有趣更有意义。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树立新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师需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主动参与,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并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实现知行合一(王文斌,2024) [8]。例如,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研讨会、讲座等专业培训活动,接触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方法,同时与其他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携手推进专业成长。

4.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关键转型阶段,逐渐从具象化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性的逻辑思维。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精心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应筱薇,2024) [9]。新课标强调英语阅读教学要倡导创设真实情境和认知情境,在体验式阅读学习中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中、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和语篇内容创设探究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语境,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兴趣。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过程的课程观认为,学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程晓堂,2022) [10]。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6 Section A部分的文章为例,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品尝茶叶,通过品茶吸引学生的感官体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投入到课堂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模拟国际茶文化的交流活动,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他们需要根据文章中对茶的介绍以及自己所品尝到的茶叶的特点,向其他“国家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地区的特色茶叶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3. 丰富阅读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英语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不能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拓展材料,其难度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又要使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深入理解文本,从而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和能力。此外,所选阅读文本的主题和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切。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性和文化性强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道英语表达,丰富词汇量、扩大阅读量,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李敏,2024) [11]。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在课堂上渗入与其相关的段落、篇章等课外补充材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比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读书会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6 Section A部分的文章为例,本单元以“发明与创新”为主题,文章通过介绍茶叶的发展史来帮助学生了解茶叶的历史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可以读后环节给学生补充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发明相关资料,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及它们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单元主题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4.4. 开展多元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英语新课标提出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明确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要镶嵌于教学之中,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王蔷、蒋京丽,2023) [12]。因此,教师应该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成性评价到总结性评价都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在读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搜集与预习成果等;读中环节,则可以从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准确性、小组讨论的贡献度、问题回答的质量等方面评价,如果是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还可以评价小组的协作默契程度。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6 Section A部分的文章为例,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拓展任务,如让学生创作一篇关于茶文化传播的小短文或制作介绍某种茶叶的海报。评价时,教师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创意性等方面考量。除了教师作为主要的评价者之外,学生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刘庆,2024) [13]。学生则在小组内先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进行自评,总结自己在任务中的收获与不足。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出既具备扎实学科知识,又拥有良好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5. 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基础学段全体英语教师形成合力,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技术问题,更要思考“为什么教”的价值问题,这要求教师真正关注和关心“人”的成长与发展(蒋京丽,2025) [14]。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更致力于促进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JY/T 0618-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程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5): 79-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JY/T 0619-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4] 孟庆涛.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推进[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 39(6): 107-111, 143.
[5] 杨程雅.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5(1): 182-185.
[6] 陈凤.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3): 149-152.
[7] 赵连杰. 英语教师操作化能力的内涵、意义及培育策略[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10): 70-73.
[8] 王文斌. 外语教育学的建构历程、意义与学科特点[J]. 外语界, 2024(5): 2-8.
[9] 应筱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研究[J]. 文教资料, 2024(9): 140-143.
[10] 程晓堂. 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内容[J]. 基础外语教育, 2022, 24(4): 3-12.
[11] 李敏.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 2024(5): 181-184.
[12] 王蔷, 蒋京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与英语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学业评价[J]. 中国考试, 2023(1): 67-73.
[13] 刘庆.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 9(10): 84-86.
[14] 蒋京丽. 基础学段外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以初中英语为例[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5, 8(1): 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