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英语学习涵盖了听、说、读、写这四大核心功能,而写作则是英语学习者表达个人情感和分享观点的关键方式。学生除了需要有坚实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储备外,出色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写作被视为最具挑战性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在语言综合和人文修养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新课标还对初三学生的写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有能力自己写一篇短文,画一幅图像或制作一张表格。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按照指示整理和准备所需的材料;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与顺序和逻辑相关的词语来描述人物或事件,完成写作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地调整,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笔者发现该学校的初三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学业上的需求出发,必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2. 理论基础
2.1. 错误分析理论
错误分析理论最早是由[2]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别所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对该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在错误之后解释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3]。
2.2. 对比分析理论
对比分析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和结构语言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比分析理论主要提出了以下假设:在第二外语学习中,主要的挑战源自母语的干扰,特别是当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这种挑战尤为突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越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便越为显著[4]。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深入比较分析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功能上的异同,我们能够预测并解释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难题和错误,进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升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1) 初三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在动词的使用上会出现哪些错误?
(2) 动词的哪种错误问题更突出?
(3) 基于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如何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万州某中学初三年级2名老师和8名不同成绩区间的学生为访谈对象并收集了50份有效的英语作文作为研究样本。
3.3. 研究工具
3.3.1. 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对学生的访谈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 你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点自己写作文吗?在老师没有布置英语作文的条件下,你会主动写英语作文吗?2. 在写作中你经常会犯哪些动词错误?3. 你认为在使用动词时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4. 在日常写作中,你会主动纠错吗?如果有,你是怎么纠正动词使用错误的?
3.3.2.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旨在通过搜集学生的英语写作文本来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英语写作中动词使用存在哪些错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犯的错误,并进行纠错。提高写作质量。
4. 数据分析
本章主要从收集的学生作文样本和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来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初中生英语写作动词错误成因的基础上,对改进英语写作动词错误现象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
4.1. 作文样本的数据分析
该部分主要针对收集到的学生的作文样本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探讨初三学生英语写作中动词错误的类型与频率。在收集到的50份作文中,发现了学生会犯以下错误:动词的固定搭配混用、主谓一致使用错误、时态出错、不定式出错、共四大类错误。
4.1.1. 动词的固定搭配错误
在英语学习中,动词的固定搭配有很多,学生在记忆时难免会记混淆,动词的固定搭配错误在他们的作文中出现的错误频率还是挺多的,下面以初三学生英语的作文样本进行分析:
(1) 动词to do搭配错误
例1:I want help my mom with dinner.
例2:I need you help me.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动词to do搭配错误,正确的形式应该是:“I want to help my mom with dinner”、“I need you to help me”。
(2) 动词其他用法搭配错误
例3:I afraid about snake.
例4:It takes me 20 minutes finishing my homework.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动词的固定搭配出错,正确形式应该是:“I afraid of snake.”“It takes me 20 minutes to finish my homework.”
以上内容表明,这类错误实质上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当人们第一次背英文词汇时,一般只背一个汉语意思,并认为这个词的含义与某个汉语含义完全相等,这时很容易把汉语的用法直接用在英文单词中,其实汉语词语与英文单词之间并不可以等同,如果只背英文单词汉语意思的话,就会产生词不达意之类的失误,这就是固定搭配的误区。因此,平日里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词汇的汉语意思,还应该讲解他们的运用方法和语言环境,让他们理解特定语言环境下的运用,减少汉语思维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干扰。
4.1.2. 动词的主谓一致错误
在英语中,主谓一致就是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保持一致。主谓一致错误在初三学生中还是会出现此类错误,具体情况如下:
例5:My parents always tells me to study hard.
例6:I like dog, it make me feel very happy.
在例5中主语为my parents是复数,所以谓语动词tell相应的也要用复数,动词的复数就是该词本身,而动词加了s就是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了。正确表达应该是“My parents always tell me to study hard.”在例6中,这句话的主语是it,it作主语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例6的正确表达应该是“I llike dog, it makes me feel happy.”以上句子是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4.1.3. 动词的时态错误
在英语中动词很注重时态的变化,英语里共有16种时态。而在汉语中的动词是没有时态的变化。相应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受母语的负迁移的干扰,从而在英语写作中时态的变化上会出错[5]。
例7: She will making a speech tomorrow.
例8:I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在例7中,看到时态标志词tomorrow我们就要知道是在说明天发生的,也就是要用动词的一般将来时,will作为一个情态动词,它后面要接动词的原形,所以例7的正确表达应该是“She will make a speech tomorrow.”在例8中时间标志词是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它的汉语意思是前天,表示过去,所以该句的动词要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所以正确形式应该是“I hung out with my friend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4.1.4. 动词不定式的错误
动词不定式的使用也就是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在使用上容易混淆。有时会把do 当作to do来使用,当然有时也会把to do当作do来使用。此类错误也比较常见。
例9: Why not to go out for dinner?
例10:She is the only one help me.
在例9中,主要是why not引导的句子表示提出建议,后面通常要省略不定式to.所以正确表达应该是“Why not go out for dinner?”在例10中,考察的是当名词被the only修饰时动词要用to do形式。因此,例10的正确表达应该是“She is the only one to help me.
4.2. 访谈数据分析
学生的访谈结果表示他们在没有老师的要求下很少会主动去写一篇英语作文,学生们总结自己在写作中动词经常会出错,他们感觉动词在写作中是一个难点,不仅要考虑动词的时态问题,单复数问题还要考虑动词的搭配。掌握动词的正确使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5. 教学启示
5.1. 强化动词搭配的输入与归纳
首先,教师在讲解动词时,应有意识地按照搭配类型(如“动词 + to do”“动词 + doing”“动词+介词”等)进行分类归纳,并设计专项练习。例如:want/ need/decide + to do (例:I want to help my mom.) be afraid of/spend time (in)doing/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例:I’m afraid of snakes. It takes me 20 minutes to finish homework)。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例句、短文或对话,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观察固定搭配的用法,而非孤立记忆单词。动词固定搭配错误的核心原因是汉语负迁移和机械记忆词汇的单一含义。教师需通过系统归纳、对比分析、多样化练习和语境浸润,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搭配意识,最终实现准确、地道的表达。
5.2. 明确主谓一致的规则与对比
首先,教师在对主语和谓语动词的用法上要讲清楚以下原则,例如:单复数对应原则:单数主语 +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s/es) (例:She likes dogs.)复数主语 + 动词原形(例:They like dogs.)。其次,特殊主语处理:不可数名词、集体名词(如family, team)视语境决定单复数(例:My family is large./My family are arguing)。复合主语(A and B)通常用复数(例:Tom and Jerry are friends)。主谓一致错误源于汉语母语干扰及规则自动化不足。教师需通过规则可视化、错误对比、多样化练习和反复强化,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法思维,最终实现准确输出。
5.3. 强化时间标志词意识
首先,教师需系统归纳英语中的时间标志词有哪些?将不同时态及其对应的时间标志词以时间轴形式呈现,张贴在教室。其次,可以将一些时间标志词设置到游戏中去,例如时态棋盘游戏,棋盘格子中写时间词(如“every Sunday”、“when I was 10”),学生走到某格需正确造句才能前进。最后,教师需即时纠错:在学生口语或写作中,用色彩标记时间词和动词,视觉强化关联。正面强化:对正确匹配的案例给予具体表扬。时态错误主要源于汉语无动词变化的干扰及对英语时态规则的不熟练[6]。教师需通过规则讲解、对比分析、分层练习和自我监控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时态敏感度,最终实现准确、自然的英语表达。
5.4. 归纳动词不定式的核心规则
首先,教师需明确动词不定式的基本结构,动词不定式可分为to do (不定式):表目的、未来动作或修饰名词(如:I want to eat; She is the first to arrive)。省略to (裸不定式):用于情态动词(can/must)、使役动词(let/make)及固定搭配(why not)。其次,在掌握动词不定式的核心规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语境对比强化对动词不定式的记忆。综上,动词不定式错误源于对动词不定式规则的不熟和母语的干扰。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1) 在初三英语写作中动词使用出错率最高的是动词的不定式和定式的错误,再者就是主谓一致的错误。
(2) 通过样本调查,访谈的方式,本研究揭示了导致初三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动词错误的四个主要原因:语际迁移、语内迁移、交际策略和引导性错误。
(3) 根据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特提出以下建议:强化动词搭配的输入与归纳、明确主谓一致的规则与对比、强化时间标志词意识,归纳动词不定式的核心规则。
6.2. 研究不足
首先,本研究分析的动词错误还不够全面。在收集到的样本里学生的主要动词错误进行了分析,还有其他可能出现的错误未进行分析。
其次,样本数据量太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全面。
最后,本研究只针对一所中学的同学进行研究,未对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广度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