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本研究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展开。通过分析融入的必要性、现状,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文化素养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等。基于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包括重构教师认知体系、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开展教师资源创作活动,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等在内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present are revealed, such as insufficient cultur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effective strategies including reconstructing teachers’ cognitive systems, guiding teachers to explore cultural elemen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carrying out teacher resource creation activities, and innovating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ultivating all-rou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lents.
文章引用:吴金双.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7): 262-26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7328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侧重西方文化的传授,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2.1.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养。对于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并非仅仅局限于对目的语文化的深入了解,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有效地向世界传播本国文化。

在英语教学体系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细致地比较与分析。这种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从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自信的沟通态度。

不仅如此,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清晰认知,学生可以敏锐地察觉到可能导致文化误解的因素,进而在交流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1]。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推动文化的双向传播,让学生在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2.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多元文化如潮水般相互碰撞、交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时,出现了对本国文化认知不够深入、认同程度不足的现象。

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倘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带来积极且深远的影响[2]。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英语这一工具,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真切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价值。这种深刻的认知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3.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丰富多样的特质犹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宝库,为英语教学领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素材。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优美的韵律、深邃的意境,为英语教学增添了独特的文学魅力;戏曲,作为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能让学生在领略其独特魅力的同时,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英语表达;传统技艺,从精美的剪纸、精湛的刺绣到古老的陶艺等,不仅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为英语教学带来了鲜活的实践场景与话题。

将这些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如同为传统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与束缚。它能使英语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语法讲解和词汇记忆,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学生们在接触这些新奇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内容时,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3.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的现状

3.1.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学习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未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2. 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储备。在教学中,难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无法准确、生动地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影响了文化融入的质量[3]

3.3. 教学资源匮乏

当前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且分布零散,缺乏系统性。此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教学辅助材料,如绘本、音频、视频等也较为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取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限制了文化融入的深度和广度。

3.4.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翻译和介绍,缺乏情境创设、互动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文化融入效果不佳[4]

4.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的理论依据

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文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4.2.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5.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的策略

5.1. 重构教师认知体系

可向教师展示《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要求,例如2022版课标明确要求“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和认同”。其次,对比分析中高考英语试题中传统文化内容占比的提升趋势,例如近三年全国卷传统文化相关题目从12%增至23%。最后,可呈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证研究数据,例如某校调查显示83%的学生无法用英语介绍端午节。

5.2. 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引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研读英语教材,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讲解一些英语文章时,分析文章中涉及的文化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在讲解词汇时,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些与传统节日、习俗相关的词汇,可以介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5]。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5.3. 开展教师资源创作活动

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资源创作比赛,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自主设计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练习题、绘本等。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分享,让更多的教师受益。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关于中国传统美食的英语课件,包含美食的图片、英语名称、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等内容。

5.4. 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书写、剪纸制作、传统诗歌朗诵等[6]。教师先用英语介绍活动的文化背景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并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例如在书法体验中,学生用英语说出毛笔、宣纸等工具的名称,描述书写汉字的感受,分享对书法艺术的理解。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感。此外,还可选取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进行英语角色扮演。如《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故事,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语演绎故事内容。教师提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和角色性格,指导学生准确运用英语表达。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中的文化精神,同时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表现力。

6.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重构教师认知体系、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开展教师资源创作活动,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培训的持续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不断完善融入策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目标提供文化支撑[7]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6): 73-79+127.
[2] 程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5): 79-86.
[3] 高彩梅.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5): 34-37.
[4] 乐大杰. 基于新课标中职英语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2(11): 55-58.
[5] 魏立元.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 英语教师, 2024, 24(24): 29-31+40.
[6] 严佩佩.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J]. 海外英语, 2024(11): 172-17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